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政府补贴有助于企业实现特定的经济目标,对企业研发投入和全要素生产率具有重要影响。选取 2013-2020 年中国496 家制造业上市企业数据,探究政府补贴、研发投入和全要素生产率三者之间的作用机制。运用 ACF 法测算全要素生产率,重点分析融资约束的双重门槛作用以及股权集中度的调节作用。结论表明:以融资约束为门限变量,政府补贴对研发投入的影响效应在不同门限区间中呈现显著变化;企业研发投入对全要素生产率起到正向促进作用,股权集中度在研发投入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具有显著正向调节作用。实证分析不仅对政府补贴、研发投入和全要素生产率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同时对政府运用财政补贴政策具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全球生产网络的逐步形成这一独特背景,运用中国制造业2001-2007年的行业面板数据,研究了FDI通过前、后向联系和水平联系等渠道对中国制造业内资企业的技术溢出效应,得出了以下重要结论:(1)只有高强度的国内R&D投入才能促进制造业内资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的提升;(2)在全球生产网络条件下,FDI通过前、后向和水平联系三个渠道对中国整体制造业内资企业产生了技术溢出,提升了全要素生产率、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的水平;(3)全球生产网络条件下的FDI通过前向溢出渠道提高了高技术行业和低资本劳动比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通过后向溢出渠道提高了低出口外向度行业和高资本劳动比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而通过水平溢出渠道提高了各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  相似文献   

3.
文章基于最新全球投入产出表构建更加细化的服务业全球价值链参与度和位置指数,分别利用OP和LP方法测算了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中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并对二者进行匹配,实证分析了服务业全球价值链嵌入位置提升所带来的自身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对制造业生产分割和全要素生产率的潜在效益。结果显示:服务业全球价值链嵌入位置提升对于制造业企业技术进步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其中国内服务业全球价值链位置提升对制造业生产率的创新效应大于国外服务要素投入带来的溢出效应;服务业全球价值链位置提升对制造业技术进步的影响具有显著的异质性,其中东部地区、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创新效率提高更明显;降低制造业投入成本、技术创新和溢出是服务业全球价值链位置提升对制造业技术进步的主要影响机制,基于中国制造业服务投入结构现状,信息技术服务、研发与商业服务、金融服务业等高技术服务对中国制造业的技术溢出和创新效应需要得到进一步释放。  相似文献   

4.
从技术创新和企业价值链的双重视角出发,基于2007年到2019年中国上市公司数据,分析了人工智能应用对全要素生产率所产生的影响。总体而言,人工智能应用对全要素生产率产生了显著且正向的影响。从技术创新视角来看,人工智能应用能够通过促进技术创新来实现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人工智能应用对大企业、高技术企业的技术创新促进效应更为显著,因而这些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效应更大。进一步结合企业价值链视角来看,人工智能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市场营销等价值链环节的应用也均通过技术创新显著地提升了全要素生产率,并且市场营销智能化的技术创新效应更大一些,从而带来更为明显的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效应;对于价值链为生产者驱动型的产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环节的人工智能应用更能通过技术创新促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对于价值链为购买者驱动型的产业,市场营销智能化的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效应更大,这也主要是因为市场营销智能化具有显著的技术创新效应。研究的政策启示是,政府部门要着力构建促进企业全价值链智能化发展的政策体系,同时针对不同产业领域企业智能化转型需求的重点,分行业出台企业智能化转型指导方案。  相似文献   

5.
基于知识物化型资本品进口贸易检验国际研发知识溢出效应的Coe-Helpman模型无法测度非物化型隐性知识的溢出效应,本文在考虑到C-H模型所遗漏掉的隐性知识变量具有空间相关性的基础上,将其在空间维度扩展为Coe-Helpman-Durbin模型,以囊括国际研发知识对进口贸易所在地的首次溢出效应及其对进口贸易所在地以外其他地区的二次溢出效应.中国31省1996-2010年面板数据的检验结果显示:不仅国际研发知识首次溢出提升了进口贸易所在地全要素生产率,而且二次溢出还提升了其他地区全要素生产率,二次溢出效应高于首次溢出效应.提示中国全要素生产率进步主要源自进口贸易带来的非物化型知识在各省间形成的二次扩散,而非直接进口的知识物化型资本品.  相似文献   

6.
郝凤霞  张健 《科技和产业》2016,(12):117-122
通过构造三阶段DEA-Malmquist模型,测算了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主要结论如下:①高技术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主要来源于技术进步;②环境因素对决策单元投入松弛变量具有显著的影响;③剔除环境因素和随机因素之后,东部省份的全要素生产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西部省份的全要素生产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升,而中部省份的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并不明显。对此,提出了提升我国高技术产业技术效率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加大信息化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积极推进物流数字化发展对推动物流降本提效和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8—2020年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用面板因子分析方法对物流信息化水平进行测度,并用固定效应的空间杜宾模型对物流信息化和物流业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空间关系进行测度。研究结果表明,物流信息化对物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物流信息化对周边地区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物流信息化基础设施投入、物流信息化规模和物流宏观发展水平对本地区物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均具有积极作用;异质性分析发现,在直接效应中,物流信息化对物流业全要素生产率存在东、中、西部地区依次递增的积极影响,且对周边地区均存在积极的溢出效应,从各分指标来看,在东、中部地区物流信息化规模和宏观环境对本地区物流业全要素生产率均有积极影响,但在东部地区不具有正向溢出效应,中部地区物流信息化基础设施溢出效应为正,西部地区宏观环境并不具有正向直接促进效应,但具有正向溢出效应。为促进我国物流信息化高质量发展,从加大物流信息化投入、加强信息平台建设和政策协调力度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白积洋 《科学决策》2011,(11):34-64
文章基于Melitz理论模型,通过引入产业集聚变量,分析了贸易开放与贸易封闭条件下产业集聚对均衡生产率的影响,并使用非线性的门槛回归方法对不同贸易开放条件下产业集聚与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以及产业集聚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具体渠道(技术进步、技术效率)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发现,产业集聚水平的提高对要素生产率的贡献与一国所处的外部经济环境有关。在我国产业集聚促进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过程中,有贸易开放的门槛效应的存在,只有在贸易开放水平达到一定阶段之后,产业集聚才会推动全要素生产率的显著提高。在不同省际间,不但产业集聚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效应大小有所差异,其具体作用渠道也有所不同。在贸易开放水平较高的省份,虽然产业集聚在推动技术进步上的作用十分明显,但其却限制了技术效率的提高,产业集聚对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推动技术进步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中国28个制造业行业的1999-2008年的相关数据考察了中国制造业产业中FDI水平溢出效应、前向溢出效应和后向溢出效应以及环境污染排放对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发现FDI的技术溢出最可能发生在后向联系中,FDI水平溢出效应、前向溢出效应不明显;环境污染不利于产业全要素增长率的提高,FDI水平溢出效应减缓了环境污染对产业生产率的不利影响,而FDI的前向技术溢出与后向技术溢出对环境污染的边际效应不明显;FDI水平溢出效应降低了各环境污染指标的单位销售额排放量,而FDI后向溢出效应增加了各环境污染指标的单位销售额排放量,因此FDI后向技术溢出中有一部分是向上游产业提供了高污染排放技术而提高了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服务贸易进口、FDI流入和积聚效应等方面扩展了CH模型,并以APEC17个成员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研究了国内R&D、国际R&D溢出对全要素生产率、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的影响,得出了3个具有稳健性的一般性结论:(1)全要素生产率、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存在显著的积聚效应;(2)本国R&D资本存量有助于提升技术效率,但是能否促进技术进步则依赖于R&D投入强度;(3)通过服务贸易渠道获得的国际R&D溢出对全要素生产率和技术进步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在研究跨国公司R&D溢出效应对我国高技术产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时,根据熊彼特创新理论体系构造C-D函数模型,对2003-2014年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面板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实证结果显示,跨国公司R&D溢出效应对我国高技术产业的自主创新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但吸收能力不够突出。从高技术产业创新阶段来看,本土研发对创新阶段整体均有重要促进作用,人力资本仅在技术研发阶段有正向作用,贸易开放度仅在成果转化阶段有正向作用。根据本土研发活动的决定性贡献,结合人力资本和贸易开放度的辅助性贡献,对我国高技术产业如何吸收先进知识和技术并进行再创新有现实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将知识资本划分为研发资本、人力资本和专利资本的基础上,文章使用1981~2010年的跨国面板数据,测算了115个经济体的国内知识资本指数以及通过进口和FDI渠道溢出的国外知识资本指数,并利用扩展的国际研发溢出回归框架实证分析了国内外知识资本投入对东道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发现,国内知识资本投入是全球技术进步的主要来源,FDI渠道是知识资本跨国溢出的主要渠道,进口渠道还未成为影响技术进步的重要因素;国内外知识资本对不同类型经济体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进口溢出效应呈现发达经济体显著而转型和发展经济体不显著的特点,FDI溢出效应呈现发展经济体大于转型和发达经济体的特点,国内知识资本促进效果呈现转型经济体大于发达和发展经济体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在将知识资本划分为研发资本、人力资本和专利资本的基础上,文章使用1981~2010年的跨国面板数据,测算了115个经济体的国内知识资本指数以及通过进口和FDI渠道溢出的国外知识资本指数,并利用扩展的国际研发溢出回归框架实证分析了国内外知识资本投入对东道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发现,国内知识资本投入是全球技术进步的主要来源,FDI渠道是知识资本跨国溢出的主要渠道,进口渠道还未成为影响技术进步的重要因素;国内外知识资本对不同类型经济体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进口溢出效应呈现发达经济体显著而转型和发展经济体不显著的特点,FDI溢出效应呈现发展经济体大于转型和发达经济体的特点,国内知识资本促进效果呈现转型经济体大于发达和发展经济体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张宏 《亚太经济》2012,(4):115-120
本文使用中国30个省份2003-2008年的面板数据,研究了不同人力资本水平下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对各地区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实证结果说明:它们之间存在显著的人力资本双门槛效应。只有在人力资本跨越了10.5038这一门槛时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才显著存在,未跨越这一门槛值的省份,人力资本对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吸收有负面影响;而人力资本跨越50.4804的少数省份,对外直接投资渠道的逆向技术溢出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正面影响略低。  相似文献   

15.
制造业作为一个碳排放量较高的行业,其绿色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实现“双碳”战略目标的重中之重,如何促进制造业的绿色发展是当今重要的研究话题。基于中国30个(因数据缺失,未包括西藏地区和港澳台地区)省份2006—2021年的统计资料,在以环境规制为门槛变量的情况下,实证分析数字技术创新赋能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非线性效应。研究发现,数字技术创新对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数字技术创新对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呈现非线性关系,具有以环境规制为门槛变量的单一门槛效应;当环境规制强度小于门槛值时,数字技术创新对促进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具有较强的正向推动作用,而当环境规制强度大于门槛值时,数字技术创新对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推动作用大幅度降低;当地区数字技术创新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后,门槛效应才开始显著,数字技术创新水平过低时,环境规制强度对数字技术创新促进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6.
产业政策是中国政府发展经济的重要抓手,全要素生产率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表征,厘清产业政策与全要素生产率的内在逻辑是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重大理论问题。本文基于新结构经济学的研究框架,在理论阐述政府产业政策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机制及依赖条件的基础上,实证分析了产业政策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机制。本文创新性地利用产业相关的中央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政府规章对产业政策进行了全面的定量识别,实证检验产业政策在全要素生产率进步中的驱动作用和空间效应,并进一步分析产业政策与市场的互补作用机制,以及政府特征对产业政策效应的异质性影响。研究发现,产业政策的出台与实施显著提升了地方全要素生产率,并具有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中央层面产业政策与地方层面产业政策在促进地方全要素生产率过程中呈现出互补效应,其互补效应主要集中于东部地区;产业政策对地方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高度依赖于地方市场化程度;产业政策对地方全要素生产率的推进作用还取决于地方政府的“自主性”和“嵌入性”特征。  相似文献   

17.
杨晨 《科技和产业》2023,23(17):125-130
基于2011—2019年碳排放权交易试点企业的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模型与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碳排放权交易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并剖析绿色创新在其中发挥的作用。结果表明,碳排放权交易显著促进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且绿色创新在碳交易与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方面发挥了中介作用。因此应加快全国统一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激励企业加大绿色技术研发投入,以绿色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8.
本文使用基于DEA的Malmquist指数方法分析了中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TFP)及其分解变量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的变化规律;利用制造业内资部门2000~2005年的行业层面板数据,在控制了研发和出口交货值两个变量的基础上,考察了FDI水平关联和前、后关联对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变量的影响。我们发现研发与出口交货值对生产率存在正的影响,FDI总体上对内资企业产生了正向技术溢出效应,而且更多地是由后向关联促进技术进步带来的;前向关联没有产生技术溢出效应;水平关联与前、后向关联技术溢出的实现方式不同,主要通过技术效率渠道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分组回归结果表明,FDI技术溢出渠道在技术水平、行业集中度与出口依存度等行业分组指标下存在明显不同的传导机制。  相似文献   

19.
文章首先分析服务业FDI技术溢出的机制,接着利用非参数的DEA-Malmquist指数对我国2003-2011年14个服务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进行了测算,最后设定面板回归模型就服务业FDI技术溢出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服务业技术进步在推动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方面发挥了主要作用,各行业的异质性决定了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有所不同;除房地产业外,服务业FDI确实存在着技术溢出效应,其显著地促进了服务业的技术进步及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但是非线性特征不明显;服务行业内部一些因素也会影响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许培源 《科技和产业》2008,8(9):29-34,41
贸易开放带采的技术溢出是发展中国家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渠道,技术溢出的效果与贸易结构相关,并且需要一定的人力资本存量相结合。本文运用DEA方法测算1980—2006年中国的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然后通过基于ECM的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法分析贸易结构和人力资本联合指标对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的影响。结果显示:相对于中低技术品,高技术品进口的技术溢出效果更明显,在更大程度上提高我国的全要素生产率;相对于人力资本的结构和分布,人力资本水平更直接地影响技术溢出的吸收效果,影响全要素生产率。因此,调整贸易结构和增加教育投资是强化贸易开放的全要素生产率效应的两个必然的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