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流域生态文明多元主体协同治理体系构建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传统流域生态文明治理以政府为主导,整体上存在治理主体单一的问题,政府协同、市场协同、社会协同及多元主体之间的协同均存在一定问题。构建流域多元主体协同治理体系,需要进一步协同好政府之间、政企之间以及政府、企业与公众之间的行为和利益。在治理体系构建和完善过程中需要关注和化解各主体之间的利益和冲突,同时还需要从法律、机制方面进行完善和引导,需要加强流域内部各主体利益分享和补偿机制的法律保障力度。  相似文献   

2.
我国助学政策的不断完善和体系化,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教育公平与社会公正的重视和追求,但是多元化的助学措施并未使高校学生欠费现象得以根本改观。通过观察当前高校欠费纠纷的新动向,可引入协同治理理念,以期运用多元主体参与、动态协同、创设共同规则的协同治理制度优势推动解纷效能的提升,形成由政府主导协同、各主体同力共向、多举措抽薪止沸的系统性解纷方案,以便更好地发挥资助政策体系的社会效益和教育导向功能。  相似文献   

3.
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和国家科研投入的不断加大,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已成为高校重要的课题之一。文章基于委托代理理论和高校治理理论,从预算管理、内部控制体系以及资产管理三方面对我国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并从完善高校科研经费监管体系的视角提出落实承担法人责任制、探索信息公开引入声誉机制以及完善高校内部治理等措施,为科研主管部门和课题承担单位协同管理好科研经费提供了借鉴思路。  相似文献   

4.
居住性历史街区具有特殊的保护价值和意义,其更新治理是城市治理与历史街区更新的结合,需要形成多主体协同治理机制。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和社会网络分析识别居住性历史街区更新治理的核心主体是政府、企业、规划师、居民和社区等,分析他们的角色定位和利益诉求,并构建居住性历史街区更新多元主体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5.
王薇  宋彦 《城市发展研究》2021,28(5):127-134
城市治理理论是城市政府治理模式转变的基础.基于城市治理中的利益主体行为机制理论框架,从公共物品与服务需求、城市政府行为方式,城市政府职能定位和公共服务中的权力关系四个方面,解析城市政府治理模式的转变.在公共物品与服务供给中,政府治理模式可分为政府主导与政府引导两大类.在政府主导模式下,城市治理以政府为行为主体,主要运用行政手段,高效实现资源配置;在政府引导模式下,多元主体协同实现城市治理,政府以制度供给为主要职能,减少行政干涉.以杭州市老旧住宅加装电梯项目为例,聚焦行为主体间的互动展开调研.围绕政府主导如何转变为政府引导和城市政府怎样采取变革措施这两个关键问题,探讨城市政府在基层治理过程中面临的挑战以及城市政府治理模式转变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城市社区作为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窗口,其治理成效的大小直接关系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的快慢。不可否认,各级城市政府为响应政策号召,也在积极探索高效的城市社区治理实践,试图转变过去的全能型政府治理模式,进而构建多元主体协同参与的的城市社区治理模式。但是,当前郑州市城市社区协同治理效果仍不尽乐观,协同治理整合机制不优化、协同治理保障机制不健全、协同治理沟通机制不畅及社区居民参与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俨然成为了提升城市社区治理效能的现实梗阻。基于此,为了进一步优化郑州市城市社区协同治理效果,针对当前郑州市城市社区协同治理机制现存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在"全民发声"的新时代,日益频发的网络暴力乱象作为一种社会软风险,已经成为转型时期典型的社会问题.如何提升政府治理网络暴力的能力与效能,是当前政府面临的治理挑战与难题.网络治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政府和各种力量长久不懈的努力,为实现网络安全有序,我国政府治理网络暴力的可行路径在于虚实结合、 协同多元主体,构建"主动规管—带动共治"的综合治理体系.具体来说,政府一要增进福利与绩效,稀释社会矛盾,缓和现实愤怒;二要在网络平台积极回应,参与虚拟互动,构建政府话语权威;三要规范与适度监管网络运行,保障网民权益;四要传递道德价值,促进网民自律与责任;五要协同媒体与互联网行业,动员社会组织.  相似文献   

8.
叶盛 《管理观察》2017,(20):72-74
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全球化背景下掀起了政府治道变革运动,但资源配置中不仅存在市场、政府失效,政府治理也可能失效,善治理念应运而生。当前,"善治"已然成为国家治理的主流"范式",成为学界、政界的主流"话语"。善治是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社会治理过程,是一种网络协同治理模式。善治主体间关系是一种动态、复杂的网络互动"嵌套式"系统过程,从而实现社会有效治理及公共利益最大化,最终达到"多元自主、协同治理、共治共善"的总的、抽象化价值追求,走向善治社会。  相似文献   

9.
隐性债务源于政府承担公共风险而产生的潜在支出义务,化解隐性债务的关键是治理诱发政府潜在支出义务的公共风险。隐性债务治理不仅要防范政府部门债务风险向私人部门的溢出,还要降低私人部门风险公共化对财政可持续性的冲击。公共风险视角下隐性债务治理的关键是从疏堵结合转向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的治理模式,核心是在厘清隐性债务内涵并明确政府权责边界的基础上建立风险分担与化解的制度体系,其中建立隐性债务报告制度、推进基础设施投融资向预算内转变、深化政府直接融资制度改革、加大隐性债务内外部监督力度、构建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以及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巨灾保险制度等是构筑防范化解隐性债务风险长效机制的重要着力点。  相似文献   

10.
刘金荣 《中外企业家》2014,(11):226-227
政府和社会组织是社会治理的两大核心主体,两者协同治理是当代社会公共管理职能社会化的必然结果。为使两者协同治理增效,就要克服协同瓶颈,优化协同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11.
在公众文化服务需求日益增进的背景下,公共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的主要阵地,不断尝试新的服务模式以备更好履行公共文化服务职能,在摸索中逐渐明确多元主体参与的服务供给体系是当前公共图书馆提质增效的必要举措。城市商业中心以其公众可及性强、交通便利等优点成为实现多元主体加入、创新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优质载体。基于协同优势理论的“反思性”逻辑,以SFIC分析模型为基础,综合T市H区图书馆嘉华商业中心馆协同治理实践,搭建起政府主导下的公共图书馆商业中心馆协同共建分析框架,剖析多元主体参与的协同共建全过程,归纳出值得借鉴的启示与经验,为进一步完善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第一批试点已结束,各地积极探索、创新实践,取得了较为丰富的经验,但仍存在条块协同互动机制不完善、基层治理权责不匹配、社会主体参与水平不高、信息数据共享与关联不足等问题和难点。建议进一步建立健全市域社会治理政府职责体系,推动社会治理重心下移和减负放权赋能,提升多元主体共治能力,完善智能化治理体系,健全资源要素配置保障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13.
大数据时代,海量数据的审计与分析技术为审计人员提供了新的思维模式。为探寻高校科研经费绩效的影响因素,挖掘促进高校科研经费绩效水平提升的发力点,文章以公开数据集为样本,运用大数据技术提取基础数据源,构建科研经费绩效与科研资源投入和科研资源产出的关系模型,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检验和Spearman相关性检验验证理论假设。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科研人员和科研经费支出的投入对绩效水平有明显促进作用;科研经费拨入和专著的产出能反映科研绩效的提升程度;高校学术成果和成果授奖水平普遍偏低。据此提出完善高校科研经费内部审计制度、强化科研人员激励约束体系和探索大数据审计创新模式的审计建议,以促进高校科研经费绩效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14.
京津冀是生态超负和环境污染最严重的区域之一。资源管理体制的尚未统一与系统性缺失,地方利益追求的制约和地方治理成本收益不对等,共同造成了京津冀生态环境治理的困局。基于生态治理利益相关者的多元化和区域性环境问题的“脱域化”特征,京津冀生态环境一体化建设要以协同发展为契机,从区域多元主体协同治理和区域府际协同治理两大路径入手。  相似文献   

15.
随着传统市场经济转型升级,治理金融市场中的潜在公共风险是防范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的关键。目前,我国地方财政支出扩张、债务违约等风险事件层出不穷,在公共视阈下,本文从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界定入手,剖析我国隐性债务治理存在的瓶颈,并借助于发达国家防范隐性债务风险的经验,提出了利用多元主体协同治理、借助地方政府债务动态管理监督强化债务约束、聚焦债务风险数值化强化债务信息全面披露、推进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市场化避免债务风险等针对性对策。  相似文献   

16.
非常态下,敏捷物流日益引起重视,但是在敏捷物流体系中引入协同要素分析的研究仍是少数。基于多元主体与客体,构建由政府应急管理部门、物流流通企业、交通运输部门、物流接收终端多元主体及资金流、信息流、物流多元客体组成的协同机制,借助Vensim平台对机制进行系统动力学仿真。通过仿真结果得出物流流通主体对整个协同运行起主要影响作用,且物资入库率、配送车辆投入量是重要影响因素,同时,政府扶持力度的大小会直接影响应急人才及物资的投入费用。该机制能够提升非常态下敏捷物流体系的协同能力,对非常态下敏捷物流体系优化有决策支持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王磊 《经济界》2022,(4):63-68
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与新业态的迭代革新推动了社会形态的演化,数字治理已成为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中的重要问题。文章基于数字治理的科学内涵展开逻辑研究,归纳其治理主体、治理客体、治理方式、治理过程和治理评价的基本特征能够进一步参透数字治理的本质要义。在此基础上,把握以数据为根本的基础治理逻辑,以治理主体为核心的多元开放逻辑,以治理对象为重心的系统协同逻辑,以此从多个维度拓展民众参与数字治理的渠道,推动多元化社会治理体系的建立完善,逐步走向数字化时代下的政府善治。  相似文献   

18.
公共危机是我国政府面临的新挑战。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公共危机治理可以有效发挥其作用,但是由于其地位和职能不同,在进行公共危机治理时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期望多元参与主体更好地进行公共危机治理。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高校在科研经费使用中暴露出不合规、不合理等诸多问题,甚至出现廉政风险。笔者拟基于协同理论视角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高校科研经费内部控制的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多元协同治理框架下的生态文明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多元协同治理模式的构建还存在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市场机制作用难以有效发挥、公民生态文明意识相对薄弱、社会主体合作基础薄弱等障碍。加快构建生态文明多元协同治理模式,核心在于立足基本国情,不断拓展行政民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功能,促进现代市场体系建设;鼓励引导公众参与,逐步释放社会组织活力;全面践行核心价值观,着力培育价值共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