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有文献对分行业信息披露监管如何影响上市公司审计决策关注较少,本文利用分批次发布行业信息披露指引这一准自然实验,构建双重差分模型,从审计定价角度探究审计师对分行业信息披露监管的反应。研究发现:行业信息披露指引的发布显著提高了样本公司的审计费用,同时,机制检验表明,该监管政策增加了审计师的审计风险和审计投入,为“分行业信息披露监管→增加监管风险→提高审计定价”的作用路径提供了有力证据。进一步研究发现,企业的内部控制质量、产权性质、所处的制度环境及分析师关注在分行业信息披露监管对审计师的溢出效应中发挥了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
并购交易的信息不对称性使得共享审计师的比重逐渐升高,其对审计质量的影响也受到关注.本文以2015-2019年我国A股市场中发生并购交易的上市公司为样本,验证共享审计师对审计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共享审计师通过发挥信息共享作用提高并购方审计质量;进一步发现,作为事务所合伙人的共享审计出于对声誉的考虑,会加强共享审计师对审...  相似文献   

3.
此前研究主要关注历史信息与审计师决策,本文考察年报前瞻性文本信息对审计定价的影响。研究发现,年报前瞻性文本信息与审计定价显著负相关。机制检验发现,年报前瞻性文本信息能传递企业未来持续经营信号,降低审计师所感知的持续经营风险,进而降低审计定价。异质性检验发现,当年报披露语调更积极、披露未来经营计划内容更丰富时,二者负向关系更显著;且这种负向关系仅在企业未来盈余反应系数更高和分析师关注更多以及审计师行业专长较低和忙碌程度更高的样本中才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年报前瞻性文本信息披露能够显著降低企业被出具持续经营不确定性审计意见的概率。本文为理解审计师决策依据提供了新的理论参考,并为现有审计定价影响因素的研究作出增量贡献。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独立审计鉴证与证券交易所自律监管这两种公司外部治理机制的关系,本文以2017-2020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发现,关键审计事项的披露数量越多,年报被实施问询的概率越高。这两种公司外部治理机制的互补关系主要体现在非常规关键审计事项对交易所问询内容的影响上。进一步分析发现,在具有行业专长的审计师组和正向异常审计费用组,审计师披露的非常规关键审计事项更能为交易所监管提供风险提示线索;当被监管企业盈余管理程度较高时,非常规关键审计事项为交易所监管部门提供监管线索的作用更加明显。研究验证了审计师与交易所监管部门之间在信息披露监管上存在互补关系,两者在提高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方面存在更大的协作空间。  相似文献   

5.
审计师变更能否给当期财务报表审计带来“新视角”进而改善审计质量一直是审计理论实证研究的难点。基于关键审计事项(CAM)披露的文本信息,本文实证考察了审计师变更的“新视角”效应。研究发现,审计师变更显著降低了公司本期CAM与上期的纵向文本相似度。相比重新上任,完全履新的审计师变更降低程度更大;“换师换所”和“换师不换所”均具有降低作用,但前者影响更大;相比只变更项目合伙人或经理,两者同时变更的降低作用最大;而且,降低作用主要集中于行业专长审计师。最后发现,变更公司CAM纵向相似度越低,审计投入越多、审计质量越高、信息有用性越强。研究拓展了审计师变更和CAM披露文献,为审计师轮换制度与新版审计报告准则实施提供了经验参考。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我国2014—2017年的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运用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实证检验了媒体负面报道、审计师风险感知对审计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审计师风险感知对审计质量产生正向影响,即审计师感知的风险越大,审计服务的质量越高;媒体负面报道的增多对审计质量的提高有促进作用,即媒体负面报道有利于市场监督以及公司的治理。进一步研究显示,不同媒体报道的情形下,审计师风险感知对审计质量的影响存在差异,这是审计师自身掌握的风险信息与外部环境的风险感知信息的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考察企业研发操纵行为对审计费用的影响。研究发现,与其他企业相比,审计师对研发操纵企业收取的审计费用更低。进一步地,机制检验表明,研发操纵企业的审计风险较高,但审计师不仅未提高审计努力程度,还受高新技术企业称号这一表象影响降低了审计费用。基于信息操纵的“组合拳”检验表明,研发操纵企业的年报语调更积极,且这种积极语调加强了研发操纵对审计费用的负向关系。基于行业专长的异质性检验表明,具备行业专长的审计师对研发操纵企业收取的审计费用更高,说明行业专长有助于提高审计师识别研发操纵的能力。研究丰富了研发操纵和审计定价的相关文献,为掌握研发操纵规律、优化对研发信息的审计监督提供了理论参考与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2001—2008年上市公司数据,以是否向审计师提供餐旅费作为研究视角,用以反映上市公司与会计师事务所之间的经济绑定关系以及社会关系亲疏的信号,实证检验了公司提供餐旅费与审计质量之间的关系。我们以发表非标准意见的倾向、操控性应计利润和盈余稳健性来衡量审计质量,采用虚拟变量和连续变量来计量餐旅费,结果发现,除在个别模型中公司提供餐旅费在微弱条件下损害审计质量外,没有一致证据表明餐旅费与审计质量的降低存在显著关系,这表明公司为审计师提供餐旅费,并未对审计师决策产生实质影响。  相似文献   

9.
本文结合公司的信息不对称程度,从审计收费与审计质量的角度来研究本地审计师的合谋效应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异常审计收费降低了本地审计师对信息不对称程度高的盈余管理公司出具非标审计意见的概率,而并不会降低本地审计师对信息不对称程度低的盈余管理公司出具非标审计意见的概率,同时,异常审计收费也不影响外地审计师出具非标审计意见的概率,表明本地审计师与信息不对称程度高的盈余管理公司之间存在合谋行为;进一步研究表明,信息不对称程度高的盈余管理公司更可能选择本地审计师进行审计,从而为本地审计师的合谋效应提供了进一步的证据。  相似文献   

10.
高质量审计能够降低信息不对称、约束管理层的机会主义行为,而权益融资和债务融资对信息不对称的敏感性是不同的,这两类资财提供者对外部审计的依赖程度也不同,因此,审计质量可能会对公司融资方式的选择产生影响。本文利用我国2008-2012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及其审计师数据,分别以行业专长和事务所规模作为审计师质量的替代变量,并用控制函数方法解决审计师的自选择问题,考察了审计师质量对上市公司融资方式选择的影响。结果发现,选择高质量审计师的公司,更倾向于进行权益融资。进一步研究发现,在信息不对称问题更为严重的小规模公司中,审计师质量对权益融资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签字审计师个体层面研究了会计事务所组织形式对审计质量的影响。与有限责任制相比,特殊普通合伙制将审计法律责任与风险落实到了签字审计师个人,增加了审计师的违规成本,因此审计师可能会变得更加独立和谨慎。研究表明,同一签字审计师同年在特殊普通合伙制身份下比在有限责任制身份下更容易出具非标审计意见,其审计公司的盈余管理水平更低,审计质量更高。同时,我们还发现,事务所从有限责任制转变为特殊普通合伙制以后,相同签字审计师转制后出具非标审计意见的可能性更高,而且被审计公司的盈余管理水平更低,审计质量也明显提高。这些结果为我们判断2010年以来我国推动事务所转制为特殊普通合伙制的政策提供了直接的经验证据,表明特殊普通合伙制对审计师的审计行为产生了预期的政策治理效果,有助于事务所做强。  相似文献   

12.
与西方市场仅能观察到事务所变更不同的是,中国资本市场还同时提供了审计师变更的佐证。基于此,本文应用新制度经济学中的资产专有理论,从审计师和事务所两个角度,分析了中国证券市场特有的审计师/事务所变更行为,并结合盈余管理和审计意见进一步分析这种行为的原因和后果。文章通过对比签字审计师离开事务所并带走客户的公司与签字审计师离开事务所没有带走客户的公司后,发现在审计师跳槽之前,公司的盈余管理越强,越会跟随审计师到新的事务所,表明客户资源的控制权归审计师而非事务所所有。并且,我们还发现,这类公司在审计师变更前的审计质量更差。本文的研究丰富了审计理论的研究手段和现有成果,并对于规范审计师行为和提高审计独立性具有积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中国文化背景下考察审计师子群体地位对审计质量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研究积极的直接接触对群体地位与审计质量关系的调节作用。基于1990-2016年50起会计师事务所合并事件,我们识别出53个事务所分所中存在的106个审计师子群体。在此基础上,我们发现,相对于高地位审计师子群体,合并后低地位审计师子群体客户盈余管理水平显著提高。此外,我们还发现,当分所内审计师子群体间有积极的直接接触时,相对于高地位审计师子群体,合并后低地位审计师子群体客户盈余管理水平提高的幅度减弱。这些研究结果表明,分所内低地位审计师子群体保持或者提高其在分所内的地位,维护其自身利益的动机更强,则其发生机会主义行为的可能性越大,其审计质量随之变差;而积极的直接接触则可以有效改善群际关系,缓解审计师子群体地位对审计质量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4.
会计师事务所组织形式由有限责任制变为特殊普通合伙制,增加了审计师的法律责任,提高了审计的鉴证价值和保险价值,有利于审计师在 IPO 审计过程中更好地发挥信息中介作用。以保荐制下 IPO公司为样本,实证考察事务所组织形式对 IPO 盈余管理和 IPO 折价的影响。研究发现,相比有限责任制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制事务所审计的发行公司的正向盈余管理水平更低,IPO 折价率也更低。研究结论表明事务所转制后,审计师加强了对发行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约束,提高了 IPO 定价效率,监管部门推动的事务所转制对 IPO 市场具有积极治理效果。  相似文献   

15.
审计质量的双维研究范式及其述评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审计质量的决定因素、影响路径和经济后果是审计实证研究的重要议题。基于本文提出的审计质量双维研究范式,审计质量包含了审计师监督强度和审计师声誉两个维度,双重维度的区分凸显了市场供需双方关注视角上的差异。公司治理观下监督需求、市场中介角色下的信息需求以及高诉讼风险环境下保险需求共同构成了声誉维度的审计质量需求方驱动因素。审计师的风险管理策略和市场竞争策略是审计师效用函数的主要决定因素并进而对审计师监督强度产生影响,二者构成了审计质量的供给方驱动因素。审计质量的不同维度决定了其影响路径分别表现为信息质量和信息可信度两个层面,然而间接导致的显著经济后果主要来自于声誉维度。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机制的完善和大数据技术的兴起,资本市场参与者越来越重视文本信息的使用。为更好发挥外部监督治理功能,审计师也会利用和解读公司披露的文本信息。文章以2001-2018年上市公司披露的年报文本作为研究样本,对管理层语调影响审计收费的机制进行了系统考察。研究发现,管理层语调是审计师判断公司风险信息的重要依据。管理层语调越正面,公司审计收费越低。进一步地,当公司为国有公司或属于周期性行业时,由于定量信息披露质量较低,定性信息可以更好地为审计师决策发挥补充作用,管理层语调与审计收费的负相关关系更为明显。另外,文章还发现管理层语调影响审计意见的出具,年报中的管理层语调越正面,审计师越倾向于发表标准审计意见。最后,对于偏离公司正常业绩范围的管理层异常语调,审计师可以识别并相应调整审计收费。  相似文献   

17.
已有文献主要围绕财报问询函与审计行为的关系进行研究,较少关注非财报问询函对审计行为的影响。本文以我国2015-2021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考察非财报问询函对审计费用及其粘性的影响。研究发现,上市公司收到的非财报问询函数量越多,审计费用越高,粘性越大。进一步分析显示,非财报问询函对审计费用粘性的影响在市场化水平高、公司治理水平低,审计师市场份额高,经非“四大”审计,以及发生审计师变更的样本中更为明显。同时,从非财报问询函类型看,距离审计关注对象更近的非财报问询函,对审计费用粘性的影响更大,在经过系列测试后结论依然稳健。本文拓展了监管问询函经济后果和审计费用影响因素相关研究,为监管机构充分提高信息披露质量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新闻传播学的"议程设置"理论,并融合心理学的"铺垫效果"及"框架"理论为分析构架,以2008—2012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可操控性应计利润和会计稳健性作为审计质量衡量指标,研究媒体负面报道对审计质量的作用机制以及媒体负面报道对审计师变更的审计质量影响。研究表明:媒体负面报道与审计质量呈正相关。进一步地,审计师变更对审计质量的作用并不显著,但媒体负面报道的铺垫效应及框架设置对审计师变更的审计质量具有明显改善效果,且这种作用在审计师升级变更的审计质量方面更强。这一结论为加强新闻媒体在资本市场中的审计监管提供了建设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监管政策、审计师变更与后任审计师谨慎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我国2001~2002年出台的相关审计监管政策为例,讨论审计监管对审计师变更和后任审计师谨慎性的影响。由于证监会2001年发布的《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14号—非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及其涉及事项的处理》(以下简称14号文)增强了非标审计意见之于上市公司的不利后果,因此可能推动了机会主义审计师变更的增加。我们发现,在14号文出台后,前期非标审计意见同审计师变更的正相关关系变得更为紧密,且大所向小所的审计师变更频率显著上升。但是,没有证据表明,相比于未变更公司而言,变更公司的后续审计意见改善程度更高。并且,在2000~2002年,后任审计师针对变更公司的谨慎性有逐渐增强的趋势,这意味着2002年中注协关于审计师变更的监管政策可能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杨书怀  谢可儿 《会计研究》2022,(11):155-167
审计师对公允价值分层计量是否给予充分关注,关系到高度不确定性会计事项的审计效率与效果。本文以2014-2018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检验了不同层次公允价值计量信息披露对审计收费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层次公允价值信息披露与审计费用不相关,第二三层次公允价值信息披露与审计费用显著正相关,这说明审计师对高度不确定性会计事项给予了充分关注。进一步研究发现,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和具有行业专长的会计师事务所针对第二三层次公允价值信息披露较多的公司收取了更高的审计费用;审计任期削弱了第二三层次公允价值信息披露与审计费用之间的正相关性。本文有助于深入理解审计师针对高度不确定性会计事项的审计决策行为和资源分配机制,为内资会计师事务所从“做大”转向“做强”的“专精化”发展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