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武永霞 《生产力研究》2022,(3):93-96,101
建设生态宜居的家园环境是广大农民最基本、最现实、最迫切的愿望.乡村生态宜居的实施成效直接影响乡村振兴战略美丽乡村建设目标的实现.构建系统科学、管理有效的乡村生态宜居评价指标体系,是实现农村农业绿色发展,有效解决农民环境宜居问题等战略目标的基础保障.在梳理现有生态宜居相关研究成果和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从乡村生态宜居总体...  相似文献   

2.
甘肃农村青壮劳力大量流失,村庄空心化现象严重,高素质职业农民供给不足,各类专业人才短缺,为确保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乡村振兴有序推进,建议构建激励、服务、培养三大机制,协同外引、内育、重留、善用四大举措,着力加强高素质职业农民培育和"一懂两爱"人才培养,以为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内生动力.  相似文献   

3.
黄伟峰 《财富时代》2023,(4):119-121
<正>随着我国脱贫攻坚工作取得全面胜利,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成为新的主题,部分基层地区在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取得诸多显著成就的同时,也暴露出了诸如人才技术匮乏、产业整合度低,缺乏有效的法律监管等问题。而这些问题与经济法所具备的部分功能相契合,所以笔者从经济法的角度对山东省商河县乡村振兴工作中农业产业化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浅谈经济法在乡村振兴工作中应该发挥着何种作用。本文旨在从经济法的视角,探讨通过强化农业产业化来推动山东省商河县乡村振兴工作的可行性。首先,分析了当前存在的问题,包括人才技术匮乏、产业整合度低、缺乏有效的法律监管等;  相似文献   

4.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在系统梳理文献的基础上,以中国式现代化为视角,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底线思维、优质安全健康营养的理念引领、农业生产全链条的方式绿色化、以农业生产环境系统健康为核心、以系统科学的标准化体系为指导五个方面,分析了新型生态农业的内涵特征,从理论层面对新型生态农业的目标体系、措施体系、支撑体系、保障体系等进行了阐释,并提出了推进新型生态农业建设的实践向度。  相似文献   

5.
夏涵 《经济师》2023,(1):169-170
地方开放大学服务乡村人才振兴具有诸多的逻辑依据,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可以开展系统化研究。以益阳开放大学为案例,调研发现,地方开放大学在服务乡村人才振兴中作了大量的工作,服务内容与项目、服务对象、服务平台和方式等方面都获得很多的经验和成就,但在服务主体的建设、服务项目的精细优化、服务的保障和督导等方面还存在不足。鉴于此,地方开放大学应集中抓好服务队伍建设、服务项目与对象的扩大与细化、服务保障与督导等三个方面的关键问题解决,力求建构自身服务新时代乡村人才振兴的人才培训体系。  相似文献   

6.
刘铮  魏传成 《经济纵横》2021,(10):122-128
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需要进一步提升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的统筹性和针对性,实现农业生产方式和农村生活方式向农业现代化、高质量发展方向全面转变,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助力.遵循乡村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现阶段乡村振兴发展要求,需要重点关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面对土地规模化经营推进速度缓慢、人才要素短缺、发展农业科技的资本要素不足、基层组织功能弱化等问题,应进一步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创新人才聚集机制和金融投入机制,促进生产和生活方式优化,强化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7.
“十四五”规划明确指出智慧农业发展旨在推动数字化改造和提升农业生产经营与管理服务水平。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发展智慧农业成为促进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以广西为例,分析广西智慧农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探讨乡村振兴战略下智慧农业的发展对策:一是加强科技研发,提高技术水平;二是完善信息服务体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加大智慧农业的培训力度,加强农业人才的培养;四是加强组织领导,提供资金保障。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尤其要重点培养一支爱农村、懂农业、爱农民的工作队伍,强化人才对于乡村振兴战略顺利推进的支撑作用,这意味着乡村振兴战略的统筹推进与人才的培养密切相关。为了探究人才培养对乡村振兴的重要作用,首先以人才培养与乡村振兴的内在逻辑为切入点,明确人才培养对稳定农村经济、夯实执政基础、助力乡村振兴的显著价值,进而分析目前乡村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人才流失、供需失衡、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在此基础上从用人才、引人才、育人才、留人才的角度,提出人才培养的具体路径,以期通过人才培养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9.
民族复兴离不开乡村振兴,大数据技术的诞生,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了全面有力的技术支持和全新的工具与手段,也为乡村治理和发展从技术角度提供了新思路,推动了乡村各行业数字化的进程。然而,当前大数据技术在乡村各行业应用的进程中还存在一些亟须解决的问题,即乡村大数据基础设施薄弱、乡村大数据应用人才缺乏、农业大数据共享标准规则缺乏,共享水平低下。因此,需要在数字化设施建设、人才培养引进以及数据规范标准等方面进一步完善,开创出新的路径,以期发挥大数据技术在乡村振兴中的最大效用。  相似文献   

10.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国家关于“三农”问题所提出的重大发展策略。乡村社会的经济发展,需要通过不断完善乡村社会的管理制度来实现。当前,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乡村社会治理系统的构建存在着许多问题。比如,乡村基层管理团队中缺乏专门的人才,严重制约了乡村基层治理工作的有效实施;乡村德治能力有待提高,严重削弱了乡村治理体系的有效发展;乡村治理缺乏科学合理的治理制度,造成了乡村治理体系的滞后发展。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从乡村的法制建设、德治建设、文化建设等方面入手。要切实加强乡村社会管理体制的构建与发展,这是实现乡村发展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1.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以福建省为例,从“政治嵌入-文化嵌入-认知嵌入-技术嵌入”4个维度分析高等农林教育服务乡村人才振兴的逻辑。高等农林教育服务乡村人才振兴存在政治嵌入成效不足、文化嵌入不够、认知嵌入和技术嵌入紧密性不强以及机制不健全等困境。为此,应从制度保障、精准人才培养、本土人才培育、机制构建等方面推动高等农林教育更好服务乡村人才振兴。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正处于信息化与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历史交汇时期,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数字技术已经成为推动农业产业发展的核心动力,而农民合作社作为农民最基本的组织形式之一,探究其借助数字技术推动农业产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性与可行性也成为当代学者们的重大课题之一。基于此,分析了乡村振兴战略、农民合作社和农业产业数字化三者之间的逻辑关系,对农民合作社推动农业产业数字化转型的智能种植、数字销售和智慧物流应用路径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其还存在着缺乏数字化意识与顶层设计、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和数字农业人才匮乏等现实问题,并提出进一步设计数字化建设规划、完善数字设施建设、健全人才引进体系、多元化解资金风险等多种对策,全力推进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产业的数字化转型。  相似文献   

13.
《经济师》2019,(2)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针对我国"三农"问题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是新时代做好我国"三农"工作的新旗帜和总抓手。桂林市作为农业资源大市,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优势,同时也面临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低、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弱化、农村耕地非农化趋势加剧等问题,鉴于此,必须坚持以产业为重点,不断增强农业农村发展实力;以生态宜居为关键,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活动;以乡风文明为保障,全面推进乡村精神文明建设;以治理有效为基础,切实保障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以生活富裕为根本,着力提升农民群众幸福指数。  相似文献   

14.
石伟 《经济》2023,(12):60-61
<正>习近平总书记视人才振兴为乡村振兴的基础,他提出要“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今年以来,为发挥高校人才优势,助力乡村建设,保定市乡村振兴局积极开展“百校联百县兴千村”活动,大力推进校地合作,共谋乡村发展思路,共建校地合作基地,共育乡村建设人才,打造保定乡村振兴新样板,助力建设现代化品质生活之城。  相似文献   

15.
胡湘梅 《经济师》2023,(2):235-236+239
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是促进共同富裕的关键抓手,着眼长远谋定而后动,能够解决发展不平衡和不充分等问题。“人才兴、乡村兴”,乡村振兴的核心在于为农民,依靠农民的“主力军”作用,新型职业农民作为全面振兴乡村的磅礴力量,锚定最高标准承担应有重任,为巩固经济向好发展勇挑大梁,是实现乡村振兴的主体。有鉴于此,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持续高质量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发展壮大新型职业农民队伍,提升农民综合生产能力水平。力争到2035年,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在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过程中,梯次推进并率先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目标。基于此,文章以乡村振兴为背景,围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意义、现状和培育路径进行研究,不断完善和落实新型职业农民相关培养政策,形成农民培养合力,扶持农民和富裕农民,促使新型职业农民成为家庭经营主体、家庭农场的关键角色,全面提升乡村振兴质量效能。  相似文献   

16.
乡村要振兴,人才必先行。乡村人才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十三五”时期甘肃省对乡村人才发展做了一系列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然而甘肃省乡村人才振兴还存在诸多问题,乡村人才流失严重,乡村人才素质偏低,部分村干部发挥作用不充分等,极大地阻碍了乡村振兴工作的有效开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积极留住乡村本土人才,优化乡村人才发展环境,加大村干部队伍建设力度等振兴人才的路径。  相似文献   

17.
乡村文化建设是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组成部分之一。我国在乡村文化建设上取得了积极的成效,同时与新时代社会发展总体要求对比,乡村文化振兴工作过程中仍然存在主体动力不足、产业发展缓慢以及基础设施落后等问题。为此,必须全面实施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增强主体文化意识,培养文化建设人才;引入数字媒介手段,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健全乡村文化服务体系,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等,以期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18.
刘丹  彭阔东 《经济师》2023,(11):119-121
大力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发展能够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文章以闽东福安山区为例,分析了当地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发展现状,发现当地存在产业融合缺乏整体统筹,水果产业与第二、三产业融合程度较低,乡村旅游发展粗放,人才缺乏等问题,并针对相关问题提出了加强各地统筹;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提升水果产业融合程度;整合资源促进乡村旅游;多渠道培育乡村发展新型人才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数字经济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变革和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乡村数字经济从农村产业发展和结构升级、农民增收和消费结构优化、城乡协调发展三方面赋能乡村振兴,但仍存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不足、涉农数据开发率和利用率低、数字人才短缺、规模经济较弱等问题。因此,要完善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业资源市场化流通,加强数字化人才培养,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强资本吸引力,使乡村数字经济更好地赋能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20.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乡村振兴是需要科技创新提供持续动力支持的系统工程。基于对相关概念内涵定义的理论分析,清晰阐释科技创新与乡村振兴之间的相互适应关系。从科技创新提供战略引导、全面保障、赋能生产等维度出发,论证乡村振兴依赖于科技创新的支持。再从乡村振兴需要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农村现代化、满足人民需求角度出发,阐明科技创新能够加速乡村振兴。客观来看,科技创新助力乡村振兴面临基础薄弱、动力不足、进展缓慢、缺乏整体合力等现实困难。应聚焦农村体制改革、专业人才培养、乡风文明建设、科技精准帮扶、产业体系升级、县域创新发展等内容,持续完善科技创新助推乡村振兴的策略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