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区域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具有较大关联性。本文在回顾区域经济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江西省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将经济规模、经济结构、经济效益作为江西省区域经济发展指标选取的重要依据,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职工平均薪资水平为区域经济增长的变量,人均GDP为经济增长变量。通过协整检验和向量自回归模型的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实证研究江西区域经济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互动关系,并对研究结论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2.
本文针对智慧城市建设下的区域产业经济发展研究,将从智慧城市建设与产业经济发展概述入手,结合智慧城市建设下区域产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对二者经济融合发展策略展开论述。希望本文的研究,能为促进智慧城市建设与区域产业经济共同发展呈现良好态势提供参考性建议。  相似文献   

3.
王娜 《商》2014,(1):100-100
本文以基于面板数据基础上对山东区域经济与人资发展的关联性研究,首先,从三个角度出发对山东区域经济进行了综合分析,其次,从三个方面阐述了人力资源在山东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最后,切实结合面板数据,运用关联性分析模型和人地理论较为系统的对山东区域经济与人资发展的关联性进行综合研究。期望本文的研究成果可以为业内人士及相关专家学者提供有益的启发和思考。  相似文献   

4.
竹怀宏 《中国市场》2007,(32):62-64
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东西互动,带动中部,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新格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要求现代物流服务区域化,同时,区域物流的发展又促进以城市为中心的区域经济的发展。本文提出构建区域经济发展中的物流桥梁,助力区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5.
区域经济发展与现代物流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本文运用经济学中的区域经济理论与交易费用理论分析区域经济与物流的相互关系.认为经济的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区域中的企业对利润和核心竞争能力的追求,以及我国经济发展的现实促进了现代物流的发展,对我国区域经济与物流的协调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同时,现代物流的发展也改变着区域经济的增长方式,促进新的产业形态的形成,优化区域产业结构,促进以城市为中心的区域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Citistate理论是西方城市与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一种新理论,从其基本内容和形成背景考察,这一理论对我国城市与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我国在新型工业化建设进程中,可以借鉴Citistate理论的基本思想,构建城市与区域经济管理新体制,以Citistate为主体,科学规划城市与区域经济的发展,增强Citistate的竞争意识,提高城市与区域的核心竞争力,促进城市与区域经济的持续、快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中,编入了“主体功能区”的内容,将经济区域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从可持续发展出发,实行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功能定位,在我国的经济发展规划中第一次明确了对区域经济功能的类型划分。开启了区域经济规划的分级分类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8.
吴琼 《商业研究》2001,(10):124-126
根据“极化增长”理论,“极”的经济扩散,导致区域经济发展。银川市是自治区首府城市,在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战略中无疑是处在优先发展的历史地位,结合增长极理论,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实现银川区域中心城市目标之商贸中心建设。  相似文献   

9.
张效科 《现代商业》2014,(14):60-6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成绩是值得肯定的,特别是“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经济发展导向”的提出,对市场经济的整体发展起到了积极意义。目前我国经济正处于市场转型的关键时期,了解和研究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和持续发展的约束力,是实现我国市场经济整体发展、协调发展的需要。如何处理好区域经济发展与区域间的交流、合作,区域经济利益和国家整体经济市场的发展利益,是确保区域经济与市场经济的整体发展协调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经济理论研究的进展,区域经济发展的研究变得越来越重要。从当前理论界的研究中,主要有三种关于两者关系的理解。同时阐述了交通运输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并提出了发展建议。本文将正确把握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联合一起,使两者互动发展是本文的中心思想。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生活和工作中的各种需求也在不断提升,这种提升也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一种表现形式,城市物流就是为了满足城市及以城市为中心的周围经济区域内人们生活及经济活动的需要而进行的城市内及城市与外界之间的物流活动,而这种活动是建立在城市之上的一种需求,与区域经济的发展同样有着很大的关系。本文对城市物流对区域经济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探讨了目前我国城市物流与区域经济的发展之间存在的相互关系,以及两者之间的互相影响作用,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京津冀区域物流一体化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经济区域化、一体化发展步伐的加快,作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和经济发展“加速器”的物流业,同样也面临着区域一体化的问题。从目前看,京津冀地区经济明显落后“珠三角”、“长三角”地区,京津冀实现区域物流一体化,将大大加快区域经济整合与协调发展,加快区域经济的一体化步伐,提高本地区的整体竞争力,促进经济社会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13.
“一带一路”倡议是促进我国经济转型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形式之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与发展为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使我国沿线区域经济的发展逐渐实现了均衡化。本文主要阐述了“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的意义,分析了“一带一路”倡议对我国沿线区域经济转型的要求,提出了如何促进“一带一路”倡议在我国沿线区域实施的具体措施和总结了“一带一路”倡议对我国沿线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以期能够进一步地促进“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进而推动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陈春来 《商业时代》2007,(19):95-96
在分析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的协同关系基础上,本文指出大城市优先增长理论和中心城市论的局限性,并结合我国经济与城市发展现状,提出我国发展城市化的路径,即通过构建区域经济中的城市联盟体实现区域经济与城市化的整体提升,以期在一定程度上减缓现有城市问题。  相似文献   

15.
江西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心城市作为城市结构体系重要结点,按照城市区位优势、功能定位和产业区域分工,对所幅射区域内的社会经济发展能量与要素进行高效、有序、合理的聚集与扩散,日益成为区域经济的重要增长极。为此,江西中心城市要利用现有产业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不断优化经济结构,提高城市竞争力,并从产业布局、项目支持和中心城市基础建设等方面,积极扶持城市产业加快发展,充分发挥其对区域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九五”时期浙江经济发展区域差异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九五”时期浙江经济高速增长,但区域经济发展差距进一步扩大,城市经济发展快于县域经济发展,体现了城市化对区域经济发展所具有的聚集效应与拉动作用。  相似文献   

17.
吉林省政府提出“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推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方针,这意味着协调统一数字经济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是吉林省经济发展的中心议题。本研究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建立数字经济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基于灰色动态关联度模型对吉林省数字经济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动态关联规律进行实证分析,分析数字经济与区域经济在政府的相关制度安排下协调发展的相互关系。期望为吉林省数字经济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予以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是新时代我国产业经济建设的重要突破。习近平总书记在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座谈会上明确指出,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在于产业集群。产业集群形成的产业集聚效应使得我国京津冀区域经济内部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大幅上升,促进了京津冀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本文基于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集群的理论特征,分析二者之间的关联性,探讨了二者的影响因素,具体分析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形成产业集群的优势,以及产业集群效应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论述我国区域经济研究的主要趋势,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研究也呈现出区域经济一体化、区域可持续发展等趋势。与传统的区域经济研究相比,近年来,我国的区域经济又出现了区域关怀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20.
杨怡靖 《现代商业》2023,(14):110-113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的力量,当前,我国不同经济带经济一体化的状况不尽相同。本文通过从各方面比较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经济带和以郑州为中心的中原经济带,分析中心城市辐射效应下,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差异的原因:一是中心城市凝聚力,中心城市与周边城市经济联系度越高,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越好;二是城市间交通网连结度,交通网越发达,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越高;三是产业聚集与产业趋同度,产业聚集度越高,一体化发展越好,但与此同时,产业趋同度越高,区域经济一体化障碍越大,周边城市产业独立化对于经济发展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