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生霞  刘强  陆小莉 《财贸研究》2021,32(10):14-26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动态变迁既反映了一个区域经济发展的演变,又为新阶段经济发展质量的提升提供了新的思路,因而对区域协调发展有着深远影响.通过聚焦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与区域发展不平衡所呈现出的非线性、阶梯型、空间辐射异质性等特征,利用1992-2018年中国省域非平衡面板数据,运用半参数、有序Logit响应和空间SARAR面板进行建模,以此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变迁中的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影响效应进行了分析,同时结合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效果,从省级层面对中国区域发展不平衡程度进行了等级划分.研究发现:产业结构合理化、高级化对区域发展不平衡的抑制作用呈现出明显的非线性态势;从分类结果看,不同地区的区域发展不平衡程度在不同时期呈现出较强的阶梯型特征;从空间效应看,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对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经济空间辐射作用强于地理区位.此外,虽然技术水平、教育水平和城镇化水平的提升在不同程度上可以缓解区域发展不平衡程度,但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带动下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是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高速铁路的开通缩短了城市之间的时间距离,是区域旅游业发展过程中一个重要的交通工具。本文为了探讨郑武高铁对沿线站点城市旅游产业集聚产生有何影响,运用区位商理论,通过计算郑州、许昌等7个地级市的区位商值变化趋势,最终得出武汉、郑州两个省会城市区位商值大于1,而其他城市均小于1。说明高铁的开通会对大城市旅游业的发展产生有力的促进作用,使大城市成为旅游产业要素集聚的中心。但是,由于大城市的"虹吸作用",使中小城市的旅游要素在一定程度上发生稀释,因此,中小城市旅游产业的发展较缓慢。  相似文献   

3.
在论述低碳经济下区域农业协调发展的内涵、内容的基础上,本文提出区域农业协调发展的标志包括经济与社会协调、资源与环境协调,并遵循低碳经济原则构建区域农业协调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测算了我国31个省、市(区)农业碳源/汇、节能水平、环境质量等相关指标,对我国农业协调发展程度进行时间和空间评价。研究表明:从时间上看,我国农业低碳经济下发展的协调度逐渐提高;从空间上看,经济发展水平与资源环境协调水平呈反向变化。通过农业生态补偿、区域农业合理布局、农业碳金融市场构建和农业技术创新等途径,可以从整体上促进我国农业低碳经济下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海洋产业在北海区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北海区海洋经济的总体运行现状及特点入手,重点分析了北海区三省一市七个主要海洋产业的发展情况,在此基础上预测了未来北海区海洋产业的发展趋势: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滨海旅游业将继续保持主体海洋产业地位;海洋油气业将会继续保持高速发展的趋势;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将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其中,海洋生物制药、海水淡化与利用、海洋环保科研等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将成为该区域今后发展海洋经济的重点领域和方向。  相似文献   

5.
姜文仙 《江苏商论》2014,(12):71-76
采用人均GDP指标在多个空间层次上综合运用极差率、变异系数、加权变异系数以及泰尔指数对江门2002-2013年间的区域经济差异进行测度。基本结论是:江门四市三区之间、中心区域和外围区域之间的区域经济差异均经历了逐步增大继而略有缩小的发展过程,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江门区域经济差异程度。与佛山对比,江门区域经济不平衡问题突出,并且中心区域和外围区域之间的差异是构成江门总体差异的主要力量。影响江门区域经济差异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地理区位、要素投入、外向化程度、产业结构和城市化水平、区域经济政策等。促进江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高区域经济发展质量需要着力关注江门中心区域与外围区域的差距缩小。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面板数据模型,分析我国沿海地区旅游业、城镇化及区域经济发展的时序演化和空间差异特征,探讨在城镇化进程中沿海地区旅游业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联性。研究表明我国沿海地区旅游业、城镇化与区域经济增长两两之间的交互作用较为显著,其中入境旅游发展对空间城镇化的作用程度明显大于国内旅游业,国内旅游业对人口城镇化、经济城镇化的作用较入境旅游大;经济城镇化对沿海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大于空间城镇化,而人口城镇化对于沿海地区经济水平提高的作用不显著。因此,入境旅游业在沿海地区城镇化进程中主要通过空间城镇化的演变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国内旅游业主要通过经济城镇化推动区域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7.
在A级旅游资源的占有率上,浙江省以6.7%高居全国第三位,所以研究浙江省区域旅游业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有着一定现实意义。本文基于2000年-2014年浙江省主要的8个地级市数据,通过描述统计分析和相关性分析对各城市GDP与旅游收入之间的密切程度进行排序,挑选出最具代表性的城市---宁波进行研究,对宁波市旅游业外汇收入与GDP之间运用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得到旅游业对经济发展之间有着一定长期均衡关系,从结论可得旅游业对经济的贡献率达到了0.67,表明区域发展旅游业对经济发展有着高度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8.
路光耀 《商业时代》2015,(4):129-130
滨海旅游业的区域经济效应分为正的经济效应和负的经济效应,本文在已成型的经济效应分析方法上,综合利用我国沿海地区的相关统计数据,对滨海旅游业的区域经济正效应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9.
中国旅游经济的区域发展特征及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主要用收敛法、Theil指数法、旅游资源地理集中指数法等考察了2000-2008年中国旅游经济的区域差异与收敛,结果显示:31个省(区、市)的旅游经济存在收敛,其差异趋于缩小;东、中、西3大地区旅游经济均不存在俱乐部收敛;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和星级酒店水平在促进旅游经济增长方面不存在旅游发达省(区、市)与落后省(区、市)的差别,均具有增长效应。而人均旅游业固定资产投资在促进旅游经济增长方面存在旅游发达省(区、市)与落后省(区、市)的差别,具有收敛效应,其条件收敛速度为5.96%,收敛时间为11.6年。验证了中国将发展旅游业作为缩小区域发展差距手段的有效性。基于分析,提出落后地区旅游经济加快发展的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10.
梅怡 《中国市场》2014,(15):80-89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面对世界经济复苏明显减缓、国际市场需求持续低迷、以及国内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局面,我国各省(区、市)对外贸易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部分地区外贸基本保持了稳定增长,在提升质量、提高效益、优化结构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效。目前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依然突出,外贸进出口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大需求之一,对我国省域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在介绍2010-2012年三年内我国各省(区、市)对外贸易总体形势的基础上,重点分析高新技术产品、机电产品、资源类产品、技术装备、船舶、农产品等产品出口及进口情况,为我国实施差异化的区域贸易政策、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浅谈秦皇岛城市旅游吸引力体系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皇岛是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是十四个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沿海城市之一,旅游业已成为城市支柱性产业,2009年秦皇岛提出旅游立市的战略,进一步确认了旅游业在城市发展中的地位。在秦皇岛三区四县中,三个主城区(海港区、北戴河区、山海关区)集聚了过半的优秀核心旅游景观,这些景观是秦皇岛经济最为发达的三个区域,同时也是发展城市旅游的重点区域。本文通过对城市旅游吸引体系的组成要素进行分析,指出了秦皇岛发展城市旅游的差距,进一步提出了树立城市旅游形象,完善旅游设施,提高服务质量,进行系统建设,以此来提升城市旅游的整体吸引力。  相似文献   

12.
泉州城市旅游竞争力基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旅游竞争力是国内外城市旅游研究的热点。选取20个旅游经济与人文指标构建城市旅游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定量评价福建省5个主要滨海城市旅游竞争力的综合实力,将泉州旅游与其它4个城市进行了对比分析,指出了泉州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3.
我国经济发展的区域不平衡决定了区域产业结构演变的差异化,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三次产业结构演变趋势各不相同,即使是在各大区域的内部,不同省(市、自治区)之间的演变也有显著差异。总体上看,东部地区已经实现了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其他地区仍处演变进程的不同阶段。从行政区划看,京沪琼藏粤黔黑七省(市、自治区)已经实现了服务业对第二产业的超越,其他省(市、自治区)尚处于不同追赶阶段。影响我国不同区域三次产业结构演变的因素主要有四个方面:国际金融危机加快了我国部分区域产业结构演变;国家区域功能定位对产业结构演变有重大影响;资源禀赋条件制约了区域产业发展取向;区域产业转移是影响我国区域产业结构演变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辽宁城市旅游规模差异及其规模序列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迅速发展,旅游业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然而,旅游业发展的地区不均衡现象也日益明显.本文以辽宁省14个城市为区域研究单元,从经济地理学的角度,首先运用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相关方法分析了1996-2007年辽宁省级区域内各城市旅游规模的发展差异变化;其次借用位序-规模序理论研究了该省的旅游规模序列分布规律,最后分析了影响辽宁省旅游规模差异及其规模分布的因素.  相似文献   

15.
基于“钻石模型”的区域物流产业竞争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物流产业发展中存在与电子商务发展不协调、物流发展规划与实际问题脱节等问题,运用Porter的钻石模型对区域物流产业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在构建区域物流产业竞争力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选取15个省(区、市)作为样本,采用因子分析法,对各省(区、市)物流产业竞争力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物流产业发展不均衡,区域物流产业竞争力差异明显,呈现东强西弱的产业格局。  相似文献   

16.
《商》2015,(20)
<正>河北省处于京津冀经济协同发展都市圈,农民工流动从方向和数量上看都是不平衡的,主要是河北籍农民主动进入北京天津这两个经济发达的地区务工,一定程度上给北京和天津带来巨大的人口和社会安全压力。研究新生代农民工在进入城市、融合城市过程中遇到的障碍及原因,找出解决方案,是加快河北省城镇化和现代化进程的必然要求,更是新生代农民工的迫切要求。一、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合困境分析(一)制度性因素农民工问题是改革开放政策下的历史遗留问题,农民因政策的开放  相似文献   

17.
以河南18个市为研究对象,基于2019年河南省旅游收入、旅游资源、旅游人次等数据,运用重力模型、二维矩阵模型及Arc GIS等方法,分析河南省旅游业发展的空间错位情况。结果表明旅游业绩与旅游人次的空间错位不明显,与经济重心、旅游资源重心、区位重心等都有一定程度的错位。从组合矩阵来看,全省18个市表现为同步与错位并存,同步性表现好的是郑州、洛阳等;错位明显的如信阳、南阳、许昌。从指标看,旅游业绩与旅游资源和旅游人次的组合同步性高,错位小。  相似文献   

18.
研究全国经济百强县(市)分布的内在规律对于我国县域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地理空间上看,全国百强县市分布特征是以东部沿海为主、集团式发展为辅,其典型类型可分为毗邻区域经济中心城市型、沿海及延边与交通枢纽型、资源禀赋型和超越型四类。良好的先天外在条件是县域经济快速发展不可或缺的,我国各县市应大力加强基础建设,加速与周边区域中心城市的融合,立足自身优势,发展特色经济,并实施大项目驱动战略,提升产业园区水平,从而有效促进县域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一、畲族商品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1.畲族商品经济区域发展不平衡畲族是个杂散居民族,主要分布在闽、浙、赣、粤、皖等5省100多个县(市)部分山区,尤以闽东北和浙南最集中。缘于地理位置的不同,使得畲族商品经济呈现出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特征。首先表现在沿海和内陆差异上。位于沿海地区如闽、浙畲族商品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乡镇企业和私营企业迅猛发展,工农业总产值已有超亿元乡镇,位于内陆的畲族商品经济发展较落后,有些地区尚未解决温饱问题,成为国家扶贫重点扶持对象。其次表现在同一地区发展不平衡。就从闽北这一地区来看,康厝畲族乡和穆阳畲…  相似文献   

20.
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背景下,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和上海市三省一市成为各方关注的中心点,尤其是在区域平衡和长久发展方面.针对目前长三角三省一市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状,从区位资源优势、资本投入、产业结构、对外贸易、政策体系等诸多层面着手,从中分析导致区域经济不平衡发展的要素,进而基于总体经济发展不平衡影响因素和省际经济发展不平衡影响因素分析,提出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背景下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