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与血液,为此,在扎实推进共同富裕过程中,应通过共富金融不断注入源头活水。厦门市金融服务基础良好,在聚焦科技创新企业发展需求、关注小微企业成长、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和促进双碳目标实现上成绩颇丰,打造了“共富金融”的厦门模式。但鉴于产业结构不优、城乡和地区收入差距过大、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和房价与收入水平之间存在明显矛盾等问题,推进共同富裕任重道远。下阶段,厦门市“共富金融”应在助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住有所居”目标、乡村振兴战略和“岛内大提升,岛外大发展”战略方面继续发力,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2.
共同富裕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要求。在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过程中,乡村振兴是必经之路,缩小城乡差距是重要关键。浙江在高质量发展建设乡村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以数字经济、组织创新赋能共同富裕的案例不胜枚举。本文试图借助浙江省相关县市区的典型案例,进行机理和政策的实例分析,剖析浙江如何通过数字经济、数字金融、“飞地”抱团模式以及产业联盟,真正做好集经济高质量发展、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为一体的先行示范,以期为浙江深化落实共同富裕的经验推广提供理论支撑和案例来源。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中国283个地级市面板数据,重点讨论数字金融与传统金融复杂作用关系对共同富裕的影响。研究发现:(1)数字金融为经济发展提供动力、为成果共享提供支撑,具有共同富裕效应;并且数字金融的共同富裕效应具有长期性与时间累积性,呈现出显著的边际效应递增特征。(2)数字金融更多惠及传统金融发展不足的地区,有效弥补了传统金融的覆盖缺口,是传统金融的有效补充。(3)数字金融缓解了区域金融中心对共同富裕的负面影响,其共同富裕效应在传统金融分布不均的地区更加显著。(4)数字金融与传统金融相辅相成,两者共同发力相互强化金融体系对共同富裕的促进效应。结论启示,数字金融对传统金融的“超越性”强于“依赖性”,二者良性互动关系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4.
杨大鹏 《江南论坛》2022,(12):29-33
乡村振兴是共同富裕的主战场,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目标。杭州外桐坞村积极投身乡村振兴,以党建引领聚焦乡村发展合力,以文化产业带动村民增收致富,以艺术润村促进精神物质“双富裕”,以数字赋能助推乡村发展新飞跃,以乡村振兴推进共同富裕目标实现,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实践探索和理论启示。  相似文献   

5.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民营经济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与共同富裕具有密切的关联。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以共同富裕为目标导向。以福建省晋江市为例,诠释发展民营经济赋能共同富裕的内在理论逻辑,为发挥民营经济作用赋能共同富裕提供鲜活的经验启示。  相似文献   

6.
在明晰金融科技与共同富裕内涵的基础上,厘清金融科技助力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将赋予金融科技发展新的时代使命。本文围绕共同富裕“发展”、“共享”和“可持续”的核心内涵,构建共同富裕评价指标体系,并使用自然语言处理和文本挖掘技术构建金融科技发展指标,进而实证检验了金融科技对共同富裕的作用效果和影响路径。研究发现,金融科技通过金融增长效应、金融深化效应和金融可持续效应,分别从“提高生产力”、“减少不平等”和“可持续发展”三条路径助力实现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7.
数字经济形态是人类历史上继农业经济形态、工业经济形态之后的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数字经济所具有的可复制、共享性、低成本等优势,有助于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本文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为指导,把数字经济和共同富裕结合在一起研究,从发展生产力、共享生产力发展成果的理论逻辑,研究“做大做好蛋糕”“切好分好蛋糕”的实践逻辑,分析数字经济赋能共同富裕的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8.
提高居民金融服务可得性是金融助推共享发展的重要实现路径。本文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CHFS)检验了财富差距扩大对居民金融排斥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财富差距越大地区的居民面临金融排斥的比率也越高,财富差距对以投资类金融排斥和融资类金融排斥衡量的细分金融排斥指标均会产生显著的正向驱动作用。居民家庭面临金融排斥的概率随着财富分位数的上升而单调递减,财富差距扩大还会通过抑制金融知识和社会资本渠道提高居民家庭面临金融排斥的可能性。异质性分析表明,财富差距对贫穷、低人力资本以及经济发展水平落后地区居民的金融排斥产生更为显著的正向驱动效应,而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有助于缓解财富差距对金融排斥的影响。本文相关研究基于“扎实推进共同富裕”视角,为提高居民金融可得性、降低金融排斥和促进共享发展提供了理论与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9.
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但现阶段中国个人财富与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已逐渐成为减少收入不平等、促进共同富裕的重大阻碍。收入分配与收入差距问题不仅是各国政府普遍关注的重点话题,也是新发展阶段和新发展格局下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旅游业作为消费者空间移动的现代服务业,具有天然的富民属性,其不仅能够助力经济可持续发展、居民收入增加和人的全面发展,还能通过市场化的方式实现收入和财富再分配,对缩小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的研究发现,旅游业发展主要通过经济增长效应、创新提质效应、空间流动效应和人力资本效应赋能共同富裕。旅游业发展赋能共同富裕是全方位的,不仅体现在城乡共同富裕、地区共同富裕、居民共同富裕,更展现在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基于此,笔者提出,在旅游业发展赋能共同富裕的过程中,需要针对乡村旅游、区域旅游、民族地区旅游、旅游创新创业和旅游业人才培养等予以有力政策支持的发展策略,以期为旅游业促进城乡均衡、区域协调、收入分配均等化和精神文明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市场公平与社会公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公有制占主体,一个共同富裕,这是我们所必须坚持的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随着迈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出现收入差距持续扩大,已引起社会关注。我们应当如何认识收入差距扩大,怎样把市场配置资源效率与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结合起来,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面临探讨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11.
实现流动人口高质量就业和收入增长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共同富裕的重要方面。利用2011—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CMDS)与中国数字普惠金融指数数据,根据双向固定效应和中介效应模型的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会阻碍流动人口创业,这种抑制作用是因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增加了流动人口的“非创业”就业收入,缩小了流动人口“创业”与“非创业”之间的相对收入差距。进一步检验发现,城市文化多样性可能会削弱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收入效应,从而强化其对流动人口创业行为的阻碍作用。这表明,以普惠发展做大经济蛋糕、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不仅需要优化数字普惠金融对流动人口创业的支持作用、扩大流动人口“非创业”增收渠道,还要促进城市内部融合以降低文化排斥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2.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在构建中国省际金融科技指数与共同富裕指数的基础上,利用中国2013—2020年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系统GMM模型,就金融科技对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机制、区域异质性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金融科技对共同富裕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且呈现边际效应递减的非线性特征。影响机制分析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在金融科技与共同富裕关系中发挥着中介作用,且数字普惠金融在金融科技对共同富裕的非线性效应中起调节作用。同时金融科技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区域异质性,东部地区金融科技对共同富裕的影响明显强于中西部地区。另外,金融科技对共同富裕存在非线性边际效应递减,且数字普惠金融能够调节该非线性边际效应。基于以上结论,提出应通过促进金融科技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来实现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3.
郭金录  喻平  付争 《经济纵横》2023,(6):117-128
本文利用55个国家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金融科技对金融体系结构的作用机制和影响因素。研究表明,金融科技对金融体系的赋能可以促进不同融资模式下的融资者信用等级分层;金融科技通过赋能信贷模式,推动金融结构向市场主导型方向发展,但金融体系内部对金融科技的赋能有双向调节和对冲功能,可以抑制金融科技“新中介”与技术改进后的“再中介”银行体系之间的竞争与分化,促进金融体系协同发展;金融科技对金融体系赋能的着力点在强、弱政府组织力国家中有显著差异。为促进金融科技与金融体系深度融合,银行部门要推进金融科技在提升信贷审批精准度、降低不良贷款率方面的应用,加强金融科技对银行信贷的赋能。  相似文献   

14.
韩莹  许晓惠 《技术经济》2024,43(2):79-91
平台经济聚焦数字平台及其生态系统,既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路径,又发挥着驱动实体经济成长的基本功能。本文将数字平台生态观与社会网络理论对话,纵向剖析蚂蚁集团数字平台金融生态系统的网络赋能、价值共创及两者关系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平台金融生态系统以平台网络为价值共创的赋能基础,网络赋能促进价值共创,反推新一轮网络赋能,遵循“平台网络Ⅰ-网络赋能-共创价值输出-平台网络Ⅱ-网络赋能优化”路径形成螺旋式上升的正反馈循环,共同作用于生态系统的动态演化。本文深化了数字平台金融生态演进背后阶段化、连续性的赋能机理研究,对数字金融平台充分发展和赋能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相向而行、深度融合”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概念和范畴。深刻理解和领悟共同富裕,需要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立场、观点及方法出发,对共同富裕的发展规律和逻辑理路予以准确、系统、完整地阐释。从理论逻辑看,劳动是人类社会财富创造的源泉,贯彻按劳分配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使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实现有机统一,进而揭示出共同富裕是以“劳动逻辑”为基础。从历史逻辑看,通过确立社会主义制度,为共同富裕奠定制度基础;通过提出“先富与后富”,为共同富裕奠定生产力基础;通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共同富裕优化生产关系。从实践逻辑看,扎实推动共同富裕需要坚持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构建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始终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不断完善分配制度。  相似文献   

16.
李彦龙  李燕 《金融评论》2023,(1):62-80+123
数字金融与收入差距是当前中国乃至全世界面临的两大重要课题。本文尝试采用多维数据从国内与国外、宏观与微观、直接与间接等多个视角综合考察数字金融对收入差距的影响。本文首先从宏观层面的国内、国外两大视角出发检验数字金融与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及其影响机制,之后以中国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对数字金融存在的拉大高收入群体间收入差距的作用进行了检验,并有以下发现。第一,数字金融缩小了国家内部的收入差距,但数字金融与收入差距间存在着潜在“U”型关系,创新是上述潜在“U”型关系的重要解释,这与以往研究显示的简单线性关系不同。第二,数字金融拉大了国家之间的收入差距,并且这种扩大趋势在高收入国家中更加明显。第三,数字金融拉大了高收入群体间的收入差距,这一结论同时得到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的实证支持。整体来看,本文不仅为数字金融与收入差距关系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而且为如何通过数字金融发展缩小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张金林  董小凡  李健 《财经研究》2022,(7):4-17+123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本质要求,也是全体人民的共同愿景,如何推进共同富裕是当前我国面临的重大问题。文章基于CHFS微观调查数据构建了共同富裕指数,探究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共同富裕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推进共同富裕,其中创业活跃度的提升是数字普惠金融推进共同富裕建设的重要路径;第二,在偿债能力低、金融市场参与度低以及农村地区的家庭中,数字普惠金融的“马太效应”更加明显;第三,完善数字基础设施、普及数字工具以及提高个体金融素养能够减轻“马太效应”,提升数字普惠金融服务质效,从而推进共同富裕。文章厘清了数字普惠金融在推进共同富裕过程中的作用与路径,为共同富裕建设提供了政策依据。  相似文献   

18.
党的二十大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福建省晋江市经济总量连续28年居福建省县域首位,城乡居民收入倍差比福建省平均水平低0.25个百分点,在金融支持民营经济、产业升级、强村富民、提低扩中等领域不断探索“共富金融”。晋江市从支持金融机构发展、强化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深化科创金融和绿色金融、畅通农村金融普惠供给、实施金融利民为民工程和推广发展慈善金融等方面打造“共富金融”政策试验田,为金融支持共同富裕探索了实践路径、提供了新的经验,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经济金融化趋势下的住房金融化放大了中国房价波动,房价与居民收入变动间的反馈循环加剧了收入不平等,阻碍了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冲击了金融体系的稳定。基于省级面板数据,构建联立方程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住房金融化与房价之间、房价与居民收入差距之间均存在双向正相关关系。住房金融化推动了房价上涨进而拉大了居民收入差距;居民收入不平等与住房金融化之间呈U型关系,住房金融化水平随收入差距扩大先降后升,当收入不平等程度超过拐点,住房金融化程度的加深通过房价变动拉大收入差距,而收入差距扩大也加深了住房金融化,两者间呈现典型反馈循环效应。因此,政府应充分运用政策工具加以调控,推进房地产去金融化,缩小收入差距,实现收入平等基础上的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20.
数字金融推动了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但在共同富裕背景下县域经济能否分享到数字金融的红利值得深入研究。本文基于中国数字金融发展的事实,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运用中国1 869个县域经济数据,采用SARAR模型和工具变量法检验了数字金融对县域经济的影响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数字金融能够以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方式缩小县域与城市经济发展差距;数字金融会通过促进县域二三产业发展的方式,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和共同富裕;县域经济能够通过缩小县域间贫富差异的方式分享数字金融红利;数字金融还会通过缩小东西部县域经济发展差距的方式推动共同富裕;共同富裕背景下县域不仅能够直接分享到数字金融的红利,而且还能够通过产业结构升级间接地分享到数字金融的红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