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商业银行公司治理致力于解决银行所有者和经营者的委托代理冲突以及银行股东和债权人的利益冲突,进而降低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水平。本文以我国10家上市银行2007—2010年的年报为数据来源,对上市银行治理机制对风险承担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股权集中度对风险承担产生了显著影响,前三大股东持股比例越高,风险承担越低;国有股比例、第一大股东性质与银行风险承担负相关;非上市流通股比例与银行风险正相关;董事会规模、独立董事比例与银行风险承担负相关;高管薪酬没有对风险承担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梁方  赵璞  黄卓 《经济学(季刊)》2022,(6):1869-1890
本文使用2010—2019年间全国145家商业银行的年度数据,采用面板数据固定效应模型检验金融科技如何影响宏观经济不确定性对商业银行主动风险承担的抑制作用。本文发现金融科技发展可以缓解宏观经济不确定性对商业银行主动风险承担的抑制作用。进一步的研究发现,金融科技发展通过促进商业银行发放贷款和增持交易性金融资产来发挥缓解作用。伴随着商业银行主动风险承担水平的上升,金融科技的缓解效应边际递减。金融科技的缓解作用在不同类型的商业银行间具有异质性,对资本充足率高的商业银行和大型国有银行影响较弱。  相似文献   

3.
以我国13家上市商业银行为样本,利用2001--2012年的半年度数据,采用非平衡面板模型对我国上市商业银行公司治理与风险承担行为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股权集中度与银行风险承担呈显著的倒u型关系;第一大股东的政府性质能够约束商业银行的冒险行为;高管人员薪酬越高时,银行的风险承担越小;而董事会规模和董事会独立性等董事会治理因素并没有对银行的风险承担行为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信用风险是商业银行存在的主要风险,如何将信用风险控制在一个较低的水平已成为我国商业银行发展壮大的迫切要求,因此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研究对于整个银行业有效评估及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2008-2015年我国12家上市商业银行的面板数据,采用变系数估计模型,通过面板数据计算出12家上市商业银行的违约距离,并对影响违约距离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资产规模越大的银行对于风险的承受能力越高,因此银行风险越低,违约距离也就越大.存贷比例增加时,贷款减少而存款增加导致信用风险下降,违约距离增加.资产负债率越高,其偿还债务的比例也就越大,因此其风险也就越高,违约距离就会减小.  相似文献   

5.
基于2011—2019年中国119家商业银行的非平衡面板数据,运用动态面板模型研究了数字金融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发展加重了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水平。由此,商业银行应主动应对数字金融带来的冲击,采取外防内控的风险管理策略,以降低数字金融对银行带来的负面冲击。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中国16家上市商业银行2007-2015年的面板数据,构建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综合评价体系,通过设定中间业务为门限变量、利率市场化为关键变量的面板门限模型,研究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影响的非线性效应.结果发现,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存在阈值转换效应,中间业务这一门限变量存在双重门限值.中间业务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处在低水平时,利率市场化显著引致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下降;商业银行通过业务创新和改革将中间业务收入占比提升至较高水平阈值时,利率市场化的影响效应转换为促进作用.利率市场化对国有商业银行和中小型商业银行的影响效应存在差异,但中间业务自身有利于提升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  相似文献   

7.
<正>研究选取国内16家上市商业银行(2011—2020年)的数据为样本,运用KMV模型对各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的违约距离更大,抗风险能力更强;平安银行的违约距离最小,抗风险能力最弱。进一步运用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可以通过有效提高交易方之间的透明度来降低交易成本;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与所需要信用风险的经济资本呈负相关关系;数字普惠金融对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有负向影响,但影响程度比较小。在数字普惠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要利用好自身优势和特点,提升自身风险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8.
基于2012—2021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研究,以子公司持现比率代理其现金分布情况,运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研究现金分布对企业集团风险承担的影响,以及数字化转型对现金分布与企业集团风险承担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企业集团现金分布越分散,其风险承担能力越高;企业数字化转型越高,现金分布的分散度对提升企业集团风险承担能力效果越好。研究结论为数字化时代企业集团如何分布现金以提高风险承担能力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9.
赵自强  程畅 《技术经济》2014,33(9):112-118
利用2003—2013年中国沪市427家制造业上市企业的相关数据,实证分析企业的上下游关系强度与其营运资金、股利分配水平和财务风险的关系。结果表明:企业与主要供应商的关系越密切,其财务风险越小、所持营运资金水平越低、股东获利水平越高;企业与主要客户的关系越密切,其财务风险越大、所持营运资金水平越高、股东获利水平越低。  相似文献   

10.
郑宁  杨小洋  祁敬宇 《金融评论》2023,(2):1-24+124
本文通过整合商业银行的年度财务报告和爱企查平台公布的银行投资村镇银行的信息,手工匹配并整理出2011~2021年国内商业银行发起设立村镇银行的数量等微观信息,结合商业银行的年度财务面板数据,探究商业银行发起设立村镇银行对其自身风险承担水平的影响、作用机制和异质性。研究发现:(1)商业银行发起设立村镇银行显著提升了其自身的风险承担水平;(2)发起行会通过代理成本和业务多元化水平影响其自身的风险承担水平,代理成本和业务多元化水平越高,商业银行发起设立村镇银行影响其自身风险承担水平的驱动效应越明显;(3)对于具有绝对控股权的、资产规模较大的商业银行、城商行以及位于东部地区的商业银行而言,其发起设立村镇银行对其自身的风险承担水平具有更明显的驱动效应。本文从发起设立村镇银行的新视角拓展了商业银行风险承担水平研究,为进一步完善国内商业银行的风险监管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
侯晓辉  李成  王青 《金融评论》2012,(3):14-28,123
在控制了影响银行盈利性的主要宏观经济及其他个体特征变量的条件下,本文考察了样本期间内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国有控股、公开上市、市场势力及风险偏好等因素对中国商业银行盈利性的影响程度与方向。研究发现:在当前金融制度安排下,商业银行向以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模式的转变,反而轻微地降低了银行的盈利性;国有控股与公开上市对银行的盈利性均具有正向影响;随着多元化竞争体系的形成,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获得了大幅提升;而中国商业银行在经营活动中的风险态度越是谨慎,风险承担越是适度,其盈利性就表现得越好。在推进商业银行市场化转型的进程中,需要关注国家整体金融制度的顶层设计问题,同时有效控制银行的经营风险,以实现其盈利性的可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12.
以中国银监会于2012年发布的枟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枠为依据,探讨商业银行资本水平变动对其风险承担能力的影响机理. 具体来说,即在愈益严格的资本监管下,资本充足率的提高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水平的影响. 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资本与风险的联立方程模型,选取63家商业银行在2006~2013年间的相关数据,运用三阶段最小二乘法(3SLS)检验资本监管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程度,认为中国资本监管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水平的影响基本有效,应进一步加强和完善资本监管制度.  相似文献   

13.
基于我国72家商业银行2006-2013年面板数据,构建商业银行在资产和负债选择上的风险承担代理变量,运用GMM方法,检验我国货币政策的银行风险承担渠道的完整性。实证结果表明,我国货币政策的银行风险承担渠道整体上看是存在的,且受宏观经济和微观银行特征影响:一方面,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对银行风险承担的激励表现在资产选择行为上,而非负债选择行为;另一方面,银行资产风险承担上升会引起信贷投放增加,而负债风险承担增加会鼓励信贷投放减少。这意味着从金融稳定角度看,货币政策非中性。因此,我国在进行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框架下的货币政策设计时,应当兼顾金融稳定目标。  相似文献   

14.
随着商业银行布局金融科技进程的加快,银行业市场结构发生了深刻变革,并成为新旧动能转换和风控升级的节点.本文使用2008-2018年中国68家商业银行的微观数据,对银行发展金融科技、市场势力与银行风险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银行发展金融科技可以显著降低银行所承担的风险水平;(2)市场势力与银行风险之间存在U型关系,即随着银行市场势力的增强,银行风险呈现"先降后升"的态势,并且目前市场势力的提高导致银行风险降低的效应占主导作用;(3)整体而言,银行发展金融科技显著提高了银行的市场势力,导致银行风险水平下降,但是对于不同类型的银行而言,金融科技加剧了银行业的"马太效应",即大型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的市场势力更强,其风险水平下降,而农村商业银行的市场势力减弱,其风险上升.  相似文献   

15.
随着对新兴技术的革新与应用,催生了一批金融科技工具,给人们生活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给传统商业银行带来一定的违约风险。文章应用KMV模型估计了选取的11家A股上市股份制商业银行样本在2012—2020年各年的期望违约率,并以该指标来衡量其违约风险,进一步探究了金融科技的发展与股份制商业银行违约风险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1)整体而言,金融科技的发展增大了国内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违约风险。(2)阶段性而言,金融科技的发展对股份制商业银行违约风险的影响趋势呈现倒U型曲线关系,即金融科技发展的前期阶段,会增大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违约风险,后期则会降低其违约风险。最后,根据所得出的结论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马勇  王莹曼 《金融评论》2022,(2):1-20+123
本文基于国内97家商业银行2009~2019年的面板数据,考察了货币政策及其稳定性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1)政策利率降低和货币政策波动性增加都会导致银行风险承担水平上升;(2)货币政策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具有异质性,资产规模越大、资本充足率越低、资产负债率越高的银行,在宽松货币政策下的风险承担行为相对更为激进;(3)货币政策的银行风险承担效应在不同的经济金融周期形势下具有非对称性,具体表现为,货币政策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水平的影响在宽松货币环境、信贷扩张期和经济下行期的作用,要分别强于紧缩货币环境、信贷紧缩期和经济上行期;(4)在宽松货币政策条件下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会导致更加激进的银行风险承担行为;(5)在宽松的货币政策条件下加强宏观审慎政策调控,可以显著降低银行的风险承担水平,这说明基于“双支柱”的组合式调控确实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单一货币政策无法兼顾多重目标的不足。  相似文献   

17.
武春桃 《经济经纬》2023,(6):149-160
基于2011—2019年我国92家城市商业银行的面板数据,从金融科技视角考察数字经济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传导渠道,从微观(收入结构)、中观(官员特征)、宏观(货币政策)三个层面,探索数字经济对城市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加剧了城市商业银行风险承担,数字经济→金融科技→银行风险承担是其重要传导渠道;伴随银行非利息收入的增加、地区官员学历的提升以及任职年限的延长,数字经济对城市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负面影响有所减弱。因此,城市商业行应该顺应数字经济发展,提升自身风险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8.
文章基于中国34家上市商业银行2010-2019年的非平衡面板数据,采用动态面板SYS-GMM回归模型,实证研究了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业务与风险承担水平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认为,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的增加会显著提高银行业整体风险水平.根据样本银行的类型进行分组回归发现,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由于拥有雄厚的资金实力和丰富的风险管理经验,其拓展非利息收入业务会显著降低风险承担水平;股份制商业银行或城市商业银行增加非利息收入提升了银行业风险水平,但只有城市商业银行通过显著性检验;农村商业银行开展非利息收入提高了银行业风险水平,但不显著,说明农村商业银行发展非利息收入业务较为审慎.鉴于此,文章从合理发展非利息收入业务、优化非利息收入结构以及加强非利息收入业务的监管三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互联网金融发展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而言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信息技术增强了风险防控能力,另一方面“劣币驱逐良币”效应倒逼商业银行追求高风险高收益。基于此,本文创新性地以新息随机游走、乔丹分解法和因子增广思想构建非线性结构模型来探索互联网金融发展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异质性影响。研究发现:(1)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会降低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和汇率风险,但会提高流动性风险和利率风险;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影响幅度最强,对流动性风险和利率风险的影响幅度适中,对汇率风险影响幅度最小;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的影响在经济下行时期最强、在经济平稳时期适中、在经济上行时期最小,对利率风险和汇率风险的影响在经济平稳时期最强、在经济下行时期适中、在经济上行时期最小。(2)商业银行提高中间业务收入占比的结构转型,会削弱互联网金融对信用风险和汇率风险的降低程度,延长作用时间;会增强互联网金融对利率风险的提高程度,延长作用时间;会削弱互联网金融对流动性风险的提高程度,延长作用时间。提出了商业银行根据差异化风险特征来改变业务结构,进而降低商业银行风险承担水平的对策建设。  相似文献   

20.
金融科技发展给银行业带来了深刻变革,银行数字化转型的实际成效也关系着银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成败。本文从银行特许权价值的视角,为备受各界关注的银行数字化转型的成效问题提供了一个解答。本文将特许权价值的约束设定纳入DLM理论模型,从效率和多元化的角度探讨金融科技通过特许权价值进而影响银行风险承担的作用机制,并利用2011—2020年230家中国商业银行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金融科技发展能够通过提高银行特许权价值的方式来降低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水平,且该结论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金融科技发展通过增加来自效率渠道和多元化渠道的特许权价值,进而实现银行风险承担的降低。进一步分析发现,金融科技的冲击加剧了银行业的存款竞争与利率竞争,造成了市场相关特许权价值的丧失;对于地方性、小规模和低资本充足率的商业银行,金融科技的“风险化解效应”更为突出;金融监管对于金融科技风险化解效应的调节作用呈现出先弱化后强化的U型影响趋势。本文的研究不仅表明金融科技发展能够以金融体制市场化和机构转型升级这种“合意”的方式促进金融稳定,也对政府有关部门制定金融科技监管政策,高质量推进银行业数字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