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2.
中国的乡村集市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整个乡村社区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本文重点从乡村集市文化的变迁与庙会的变化及乡村集市变迁两方面进行分析,试图对民国时期华北乡村集市的社会功能演变作较为深入的研究,华北乡村集市的发展与变迁既适应于当地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也从一个侧面折射出近代中国农村城市化、现代化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我国城镇化经过近十年持续发展,以城镇论城镇化的城镇化发展道路已开始呈现下行趋势,越来越多的乡村建设达到了城镇化标准,因此新中国的乡村建设已进入到一个新的乡村振兴时代。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要以乡村建设为基点,以点带面,辐射周围,以发展县域、村域城镇化的内生动力,形成城镇化与乡村建设之间的良性互动,促进新型城镇化与美丽乡村建设协调发展,最终实现城乡一体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4.
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是新时代破解社会主要矛盾,全面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大战略。新时代,协同推进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的战略部署,需从理论方针、结构模式和体制机制三大层面入手,宏观把握两大战略推进的指导方针,着力打造"和而不同"的结构布局,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推动城乡关系从异化分离到全面融合,开拓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协同推进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5.
李子娟 《科技和产业》2011,11(12):155-159
关于集市的研究一直是学者们比较关注的领域。国外研究已从注重理论研究向行为研究延伸;国内研究从集市的历史形成、时空结构、功能等向影响因素及多学科综合领域拓展。本文就国内外有关集市研究的成果做了进一步梳理,并进行了相关述评。  相似文献   

6.
基于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的耦合协调关系,以贵州省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耦合协调模型等对2010—2022年贵州省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之间的协调程度进行探究。结果表明,2010—2022年,贵州省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和乡村振兴发展水平呈现上升趋势,且两者间发展关系高度耦合,耦合协调度从0.308 5不断上升至0.937 8,发展态势良好。基于研究结果,从制定综合政策支持、加大资金投入、优化城市规划、提升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加强城乡融合发展等方面提出措施建议,以期让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形成良性互动、实现耦合协调发展,从而推动贵州省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8.
贵州省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能够推动地区经济,也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路径。贵州省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着城乡之间差距大、城乡公共基础设施配置不均等问题。通过研究贵州省城镇化发展现状,指出贵州省新型城镇化发展过程存在的问题,从完善城乡空间布局、挖掘乡村资源、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完善政策制度体系、探索创新模式5个方面,提出贵州省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9.
圩镇是城乡统筹的枢纽、城乡融合的节点,也是实现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的交汇点。推进美丽圩镇建设,有利于实现新型城镇化、推动乡村振兴,牵引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破解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困境。文章以广东省Y市为例,探讨了如何推进美丽圩镇建设,发挥圩镇功能,从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0.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深入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两大战略之间具有价值相通性、目标趋同性、主体一致性、政策共融性的特点,要素流动视角下,构建城乡互促共生的有机生命体必须协同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新型城镇化战略。文章通过构建内在动因—价值范式—载体依托的分析框架,对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战略耦合机理进行阐释。研究发现,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战略耦合内在动因源自城乡要素渗流通道梗阻,价值范式为市场经济理性规则、政府有效政策供给与政策引导“双轮驱动”,载体依托为县域城镇化。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战略耦合路径重构应秉承系统治理理念,在突破利益固化藩篱中,实现城乡“人、地、钱、技”等要素双向等价流动。  相似文献   

11.
乡间集市是乡村交易的主要场所,依托土地而生存的农民将交易需求与土地不动产特性融入乡村集市,为集期间隔、客源区范围以及集市地理分布印上了鲜明的农业生产痕迹。农业生产与土地之间建立的稳定的对应关系,不仅使村民前往集市参与交易的距离大约在一日往返路程内,也将乡村交易建立在定期市的基础上,乡村集市对农户而言存在规模等级,但并不具备关系等级。  相似文献   

12.
我国城乡融合发展取得重大突破,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合理配置扎实推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进程中,无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全国统一的大市场,还是拉动投资、促进消费,都需要推动城乡融合发展。2022年末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经达到65.2%,但城乡发展差距仍然较大,城乡融合发展还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本文主要对国内外城乡融合发展的一些实践进行分析,总结有益经验及城乡发展中应注意的问题,以期对城乡融合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3.
推进城镇化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十四五"的重点任务,如何高质量落实好重大任务,本文从统筹城镇化和乡村振兴二者关系入手,提出高质量推进城镇化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建议,一方面要持续推进城镇化高质量发展,为乡村振兴创造有利条件;另一方面要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为城镇化稳步发展和质量提高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4.
15.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走质量兴农之路。只有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才能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而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高质量发展是题中应有之义。如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推动农业发展和社会稳定上的作用日益凸显。  相似文献   

16.
乡村振兴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力行 《科学决策》2017,(12):19-34
本文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对如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了一些基础性研究。积极探索正 确处理城镇化与乡村发展关系的途径,谋划乡村发展新机制和新思路,促进乡村由“历史自然” 发展转向“规划引导”发展,由“被动”发展转向“主动”发展,由“输血”型发展转向“造血” 型发展,由“自然散居”型发展转向“相对集居”型发展,整体、综合、内生促进乡村经济社会 发展,加快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相似文献   

17.
城镇化率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效率体现,城镇化率高则经济水平相对也高。在县域经济中,高城镇化率区域还需提高乡村发展水平,才能更好地推动区域经济全面发展。因而该经济区域在经济薄弱的乡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规划显得尤为重要。文章以福建省石狮市为例,围绕如何在拥有高度城镇化率的县域经济基础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规划,促进城乡融合。  相似文献   

18.
旅游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产业,乡村旅游作为乡村振兴的产业基础,既是统筹城乡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推进全域旅游发展的重要支撑,更是促进乡村文明复兴的有效途径。因地制宜,加快推进乡村经济和乡村文化共同发展,是青海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9.
20.
乔光华  高博 《北方经济》2021,(11):30-32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新时代的共同富裕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在高质量发展中解决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在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中促进共同富裕,在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中惠及全民,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实现全民精神生活的共同富足,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我国正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为人民谋幸福的着力点,是不断夯实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基础.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本文旨在准确理解共同富裕意涵,厘清自治区推进共同富裕的重点和难点,探讨其政策着力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