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企业是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中坚力量,从数字普惠金融缓解融资约束视角,探究数字普惠金融助力企业参与乡村振兴的影响机制。以2016—2021年沪深A股主板上市公司为样本,借鉴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数字普惠金融指数,使用行业年份双固定效应模型进行计量分析。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助力企业参与乡村振兴;随着普惠金融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增加,企业参与乡村振兴的意愿会不断增强;进一步研究发现,企业参与产业扶贫更有利于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这些结论在进行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研究加强了对数字普惠金融推动企业参与乡村振兴效应、机制的理解。  相似文献   

2.
《经济师》2022,(1)
贫困作为一种经济社会现象,嵌入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无法回避的重大问题。作为脱贫攻坚重要依托的产业扶贫,它旨在通过一系列政策改变其乡村经济发展状况,推动乡村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产业扶贫对于贫困地区达到了一定的益贫效果,但问题也逐渐显现,通过收集《中国知网》2015—2019年这五年间关于CSSCI和SCI核心期刊关于产业扶贫的共103篇文献,使用文献研究法总结五年期间的产业扶贫模式、效果、面临困境以及所对应的创新路径,得出今后应该加强对于产业扶贫的参与主体及主体参与度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论文从乡村生态旅游入手,利用2011—2020年我国26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面板回归模型,探讨乡村数字经济发展对生态旅游的作用效果,并对其进行稳健性检验和区域异质性分析,为生态价值转化提供决策参考。研究结果表明:(1)乡村数字经济发展对生态旅游具有正向促进作用,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控制变量中,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旅游业接待设施水平对生态旅游发展具有正向促进作用。(2)从区域差异来看,东部和中部乡村数字经济发展对生态旅游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中部地区乡村数字经济发展对生态旅游的影响最大。为促进乡村生态旅游发展,实现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提出以下政策启示:(1)加大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优化升级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2)因地制宜制定乡村生态旅游产业政策,推动乡村数字经济与生态旅游产业深度融合;(3)实施乡村生态旅游业向社会资本全方位开放战略,引进外来资本、技术、人才和先进管理经验。  相似文献   

4.
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个方面,构建省级乡村振兴综合指数,并选取2011—2020年中国31个省级平衡面板数据,考察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振兴的影响,从实现“人”的现代化视角探讨了农村居民消费在其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表明,数字普惠金融有助于促进乡村振兴。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作为乡村振兴分项指标的产业兴旺、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等均产生促进作用,但对生态宜居不存在显著影响。数字普惠金融的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和数字化程度对乡村振兴均具有正向影响。影响机制分析发现,数字普惠金融通过提升农村居民消费总量和优化消费结构,对乡村振兴产生正向影响。异质性分析表明,在乡村发展水平较低地区和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后,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振兴具有更加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传统组织基于市场、行政或公益逻辑对脱贫地区乡村产业进行的帮扶常常面临可持续困境,新兴混合型组织如何走出这一困境,实现乡村产业持续振兴?文章通过对两个社会企业——碧乡农业和善品公社的研究,归纳了社会企业促进乡村产业持续发展的理论解释框架。文章认为,社会企业通过组织目标调适、制度资源整合和治理模式优化融合市场、行政和公益制度逻辑,解决传统组织参与乡村产业发展的可持续问题。在该过程中,初始的主导制度逻辑会影响和塑造制度逻辑融合的演进路径。文章也提出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背景下,支持社会企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沿河农户作为直接利益相关者参与治水有助于弥补“官方河长”的治理效能不足。基于陕西和宁夏的560份农户调研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农户资本禀赋→参与治理→河长制治水绩效”的内在作用机理。结果显示:农户的自然资本和文化资本显著正向影响参与行为,物质资本显著负向影响参与行为,经济资本显著正向影响参与意愿,社会资本显著正向影响参与意愿和参与行为;社会资本通过参与治理的部分中介作用显著正向影响治水绩效,且参与治理内部存在“参与意愿→参与行为”的显著正向影响;整体效应上,参与治理作为中介促进农户资本禀赋对治水绩效的影响,且治理效果存在“生态绩效→社会绩效→经济绩效”优先次序。基于结论,为提升河长制治水绩效,建议强化农村生态文明、社会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为农户参与治水资本赋权;完善农户为“民间河长”的参与制度规范,并构建农户可及的治水信息发布机制、多渠道信访窗口和对策采信投票栏。  相似文献   

7.
基于2001-2012年中国内地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利用门槛面板回归模型检验了制度环境视角下社会资本对区域创新能力的门槛效应。结果表明,社会资本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存在显著的门槛效应:在中低市场化进程和中等法制水平下,社会资本对专利申请授权数有显著正向影响,且强政府干预下社会资本对专利申请授权数的正向影响要强于弱政府干预下的影响;在高市场化进程和中强程度政府干预下,社会资本对新产品销售收入有显著正向影响,在低法制水平下,社会资本与新产品销售收入之间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正处于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两大战略实施的交汇期。生态环境保护是脱贫攻坚的重要手段,也是乡村振兴的长远举措,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具有内在的一致性,生态环境保护就是两者相互衔接的关键点。在生态扶贫过程中,通过设立公益性环境管护岗位、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大力发展农村生态产业以及推进适度规模的种养循环,为生态振兴积累了经验并打下了基础。但是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生态扶贫依然存在资金短缺、生态增收能力受限、扶贫开发缺乏生态考量等问题。因此,要明确政府、农村企业、农民、非政府组织在促进生态扶贫和生态振兴的衔接中的各自责任,提升多主体共同参与的合力。  相似文献   

9.
低碳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企业和公众的参与.本研究基于亲社会行为理论识别了消费者参与环保公益活动动机,并构建了消费者参与动机对参与行为和公司品牌态度的影响模型.实证调查研究发现,感知企业社会责任、社会规范,感知效能和自我强化正向影响,而参与成本抑制消费者参与行为;公司品牌态度受感知企业社会责任和参与行为的正向影响.研究结论有助于企业管理者正确应用环境定位策略,提高消费者的参与行为.  相似文献   

10.
政府与市场是建设国家治理体系和实现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主体,理顺二者关系以更好地发挥治理功能成为学者们关注的研究话题.利用中国的贫困治理背景,实证检验上市公司参与精准扶贫对其风险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上市公司作为市场治理单元参与政府主导的扶贫工作能显著降低其风险水平,且企业声誉的增强是导致上述影响的重要渠道.进一步研究表明,这种风险抑制作用在国有企业、融资约束较低、内部控制质量较差的企业中更加显著.以上结果为"政府鼓励、企业参与"的协同治理模式的有效性验证提供了经验证据,说明精准扶贫的实施中"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的联动治理既符合企业自身利益,又有助于扶贫资源配置效率的提升.这对于上市公司总结参与精准扶贫的相关经验以及市场力量参与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1.
陈志军  徐飞雄 《经济地理》2022,42(2):231-240
选择陕西省关中地区的袁家村、上王村与茯茶小镇作为实证研究区域,基于旅游发展、乡村重构和乡村振兴3个潜变量,构建旅游发展对乡村振兴影响的结构关系模型。通过问卷收集数据,运用SPSS、Amos软件和验证性因子分析方法,深入探讨乡村旅游地旅游发展对乡村振兴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理。研究表明:(1)旅游发展对乡村重构有极为显著的正向影响(0.868),旅游发展对乡村振兴有直接的正向影响(0.049),但其影响非常微弱,最主要的影响来自间接效应(0.748)。(2)旅游发展的二维影响中,旅游发展对乡村重构的影响以经济重构和社会重构为主,以空间重构为辅,对乡村振兴的影响以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为主,以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为辅。(3)乡村重构对乡村振兴产生极为显著的正向影响,也是推动乡村振兴最主要的直接因素,在旅游发展与乡村振兴之间起完全中介效应。(4)旅游发展对乡村振兴的影响作用机理符合DPSIR模型,通过乡村重构直接驱动和旅游发展间接驱动的“双轮驱动”,通过市场机制的“自组织”及正确的政府规划决策和宏观调控下的利益相关者协作的“他组织”的共同作用,旅游发展推动乡村旅游地沿着正确轨道全面重构和深度...  相似文献   

12.
资源型城市转型是我国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资源型城市发展接续产业,国有企业市场化是关键,而资本与劳动生产要素市场化是国有企业市场化的基础.但是,从我国资源型城市企业与政府的改革关系看,国有企业资本与劳动市场化的程度取决于各级政府和国有企业利益分配的协调关系.本文以"理性经济人"的基本假设为基础,运用经济学的基本分析范式构建了中央政府、国有企业和地方政府在市场化过程中的资产控制权市场化交易模型,将各级政府行为模型与国有企业劳动与资本要素市场化的约束条件相结合,讨论分析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行为如何影响资源型城市国有企业市场化进程.  相似文献   

13.
基于全国范围内612份有效问卷,考察了社会责任取向的产生和影响作用机制,研究了外部制度压力、企业社会责任取向、内部伦理制度和企业社会资本4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结果表明,外部制度压力对社会责任取向中法律取向和慈善取向有正向影响;伦理取向、慈善取向对内部伦理制度有正向影响;社会责任取向对企业社会资本有正向影响;内部伦理制度对企业社会资本有正向影响。首次将4个变量纳入一个框架模型进行分析,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企业社会责任相关行为,并进一步促进相关领域的研究。同时,对于企业经营管理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经济师》2019,(10)
乡村振兴和精准扶贫之间的关系是较为密切的,精准扶贫是乡村振兴的主要途径,乡村振兴是精准扶贫的重要抓手。"治理有效、生态宜居、生活富裕、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要求,在综合专家访谈结果的基础上,乡村振兴战略设计了一系列的科学化评价指标;对具体权重进行分析时,利用了层次分析法,明确了指标的具体比重,实现了量化指标评价体系的构建。文章基于量化评价指标体系,以常宁市为例对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发展做出了分析,利用科学且全面化的方法,对区域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绩效的评价内涵做出研究。  相似文献   

15.
陈杰  朱红根  翁辰 《财经科学》2021,(11):106-117
在后扶贫时代到来之际,有必要科学评估精准扶贫政策对贫困户的增收效应,探讨增收机制,从而为后续的防返贫工作提供指导.利用2018年实地调查的微观数据研究发现:建档立卡政策的确能够有效提高贫困户的家庭收入.无论是建档立卡政策还是贫困村政策,其最终的落脚点均在于开发式扶贫.在增强贫困户内生动力上,产业扶贫、金融扶贫以及就业扶贫均产生了正向作用,首先为产业扶贫,其次为金融扶贫,最后为就业扶贫.自2020年后,在乡村振兴战略框架下,要有效融合产业扶贫、金融扶贫与就业扶贫,努力保证在脱贫攻坚过程中培育起来的扶贫体系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文化产业数字化赋能乡村振兴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新动能。构建数字经济和文化产业评价指标体系,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文化产业数字化发展水平进行测度,结果表明中国数字经济与文化产业发展具有协同效应,且呈现高度协同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构建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对文化产业数字化驱动乡村振兴进行研究。研究发现:文化产业数字化能够显著赋能乡村振兴发展战略,文化资本是间接促进乡村振兴发展的重要机制,但现阶段科技创新对乡村振兴存在遮掩效应,且人力资本不存在中介作用。从全国区域上看,文化产业数字化对乡村振兴的影响表现为负向的空间溢出效应。分区域来说,文化产业数字化在东部、中部以及东北地区呈现负向的空间溢出效应,而在西部地区显示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7.
基于顾客参与、社会资本等理论,结合虚拟社区特性,研究虚拟社区中社会资本的3个维度对顾客参与和新产品开发绩效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虚拟社会资本中的结构资本正向调节交互式信息提供和新颖性之间的关系,认知资本负向调节在线参与创造和新颖性之间的关系,关系资本正向调节在线参与创造和上市速度之间的关系,其它则不具备显著调节作用。从理论上丰富了顾客参与对新产品开发绩效的影响机制研究,实践上可为企业通过虚拟社区实现交互式产品创新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8.
数字经济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变革和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乡村数字经济从农村产业发展和结构升级、农民增收和消费结构优化、城乡协调发展三方面赋能乡村振兴,但仍存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不足、涉农数据开发率和利用率低、数字人才短缺、规模经济较弱等问题。因此,要完善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业资源市场化流通,加强数字化人才培养,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强资本吸引力,使乡村数字经济更好地赋能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9.
以陕西省24家孵化器274家在孵企业为样本,运用层级递归模型,验证在孵企业创业导向、社会资本对孵化网络协调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孵企业创业导向、内外部社会资本对孵化网络协调绩效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2在孵企业内部社会资本在其创业导向对网络协调绩效的影响中具有显著正向调节作用,外部社会资本调节效应不显著;3在孵企业内、外部社会资本具有显著的正向混合调节作用,即当在孵企业同时具有高内部社会资本(高中心性)和高外部社会资本(高外部桥接水平)时,其创业导向对孵化网络协调绩效的影响更显著,而当外部社会资本(外部桥接水平)较低时,低内部社会资本(低中心性)在孵企业创业导向对网络协调绩效具有更强作用。  相似文献   

20.
以陕西省24家孵化器274家在孵企业为样本,运用层级递归模型,验证在孵企业创业导向、社会资本对孵化网络协调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在孵企业创业导向、内外部社会资本对孵化网络协调绩效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②在孵企业内部社会资本在其创业导向对网络协调绩效的影响中具有显著正向调节作用,外部社会资本调节效应不显著;③在孵企业内、外部社会资本具有显著的正向混合调节作用,即当在孵企业同时具有高内部社会资本(高中心性)和高外部社会资本(高外部桥接水平)时,其创业导向对孵化网络协调绩效的影响更显著,而当外部社会资本(外部桥接水平)较低时,低内部社会资本(低中心性)在孵企业创业导向对网络协调绩效具有更强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