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采用2003—2013年中国283个地级城市的面板数据,以城市金融发展为门槛变量,构建非线性面板门限回归模型,实证考察了城市信息化与制造业转型关系中的"门限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城市信息化对制造业转型的影响存在显著的金融发展门限效应:当金融发展低于门限值时,城市信息化对制造业转型升级存在负效应;当金融发展高于门限值时,城市信息化对制造业转型具有显著的促进效应。研究还发现,总体上我国各地区金融发展处于相对较低水平,城市信息化对制造业转型存在负效应。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阐述市场需求(包括国内需求和国外需求)对技术创新的影响机制的基础上,运用1998—2012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市场需求的扩大有助于创新水平的提升。继而,本文采用Hansen提出的门限回归方法,对影响市场需求的多个因素进行门限特征分析,研究发现:地区发展水平存在三个门限值,收入水平和经济结构存在两个门限值,对外开放程度存在单一门限值,不同门限水平下市场需求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各异。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我国1999-2011年的省级面板数据,以金融发展为门限变量,构建Hansen门限模型,探讨腐败与大众创业之间的非线性关系.研究表明:腐败程度提高对创业活动会产生显著的抑制作用,且存在金融发展的双重门限效应.在低水平金融发展区制中,腐败对创业的负效应十分显著,但随着金融发展水平的提升,这种负效应显著减小甚至不明显.在不同的创业形式中,公司制比个体户需要更高的金融发展门限值才能弱化腐败对创业的负效应.进一步的区域分析结果显示,相比东部地区,中西部地区的金融发展门限值更高.根据金融发展有利于弱化腐败对创业负向效应的结论,为推动大众创业,政府坚持做好反腐工作的同时,还应加强区域金融发展水平的协同共进.  相似文献   

4.
初创企业具有经营时间较短、规模较小、资源匮乏等劣势。传统关于初创企业研发强度与绩效关系的研究,忽略了企业科研成果转化能力对两者关系的影响。基于初创企业的特殊性,以科研成果转化能力为门限变量,构建研发强度与绩效关系的面板门限模型。实证结果表明,科研成果转化能力对研发投入强度与绩效关系的影响存在双门限效应。当初创企业科研成果转化能力小于门限值17%时,研发投入强度与绩效呈显著负相关;当初创企业科研成果转化能力介于门限值17%~45.7%时,两者存在正相关关系;当创业企业科研成果转化能力高于门限值45.7%时,两者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5.
初创企业具有经营时间较短、规模较小、资源匮乏等劣势。传统关于初创企业研发强度与绩效关系的研究,忽略了企业科研成果转化能力对两者关系的影响。基于初创企业的特殊性,以科研成果转化能力为门限变量,构建研发强度与绩效关系的面板门限模型。实证结果表明,科研成果转化能力对研发投入强度与绩效关系的影响存在双门限效应。当初创企业科研成果转化能力小于门限值17%时,研发投入强度与绩效呈显著负相关;当初创企业科研成果转化能力介于门限值17%~45.7%时,两者存在正相关关系;当创业企业科研成果转化能力高于门限值45.7%时,两者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6.
王胜  曾智 《技术经济》2014,(2):89-95
利用1985—2012年中国主要宏观经济变量数据,采用门限自回归模型实证检验了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的非线性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通货膨胀门限效应明显存在;在门限值以上,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起阻碍作用;在门限值以下,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起促进作用。在此基础上,利用平滑转换回归模型进一步检验了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之间的非线性关系,不同模型的实证结果都支持通货膨胀门限效应存在。  相似文献   

7.
利用1985—2012年中国主要宏观经济变量数据,采用门限自回归模型实证检验了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的非线性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通货膨胀门限效应明显存在;在门限值以上,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起阻碍作用;在门限值以下,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起促进作用。在此基础上,利用平滑转换回归模型进一步检验了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之间的非线性关系,不同模型的实证结果都支持通货膨胀门限效应存在。  相似文献   

8.
张兆伟 《生产力研究》2023,(1):70-74+95
基于2013—2019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运用邻近、地理等三种矩阵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剖析了数字经济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农业高质量发展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性;从“本地-邻地”视角看,数字经济的发展对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明显的溢出效应;数字经济通过释放扩散效应、溢出效应、普惠效应,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因此,农业高质量发展应符合我国数字经济的区域发展与布局,充分发挥空间溢出效应;对于不同水平的数字经济地区进行宏观调控,形成以技术为导向的发展战略;合理化区域研发投入差异,助推区域的农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9.
在分析数字技术发展对我国城市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机制基础上,采用 2011—2021 年 276 个城市的面板数据,构建数字技术发展指数,运用双重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数字技术对城市产业结构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技术能够显著推动城市产业结构升级,促进城市产业结构实现高级化;经济效率是数字技术推动城市产业结构升级的中介变量,数字技术通过降低交易成本、提升交易效率、以及深化劳动分工等途径提升经济效率,进而对城市产业结构升级进程形成间接促进效应;数字技术对城市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对于中西部等相对落后地区的城市产业结构实现向高端化的跨越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据此,建议加强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构建完善的数据要素市场,弥合区域间“数字鸿沟”,因地制宜制定产业数字化政策,加快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以充分发挥数字技术对城市产业结构高级化的正向促进效应,推进城市产业结构升级。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数字技术日新月异,为流通业高质量发展带来了新思路和新机遇。由此本文测度了2013—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数字技术发展水平和流通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并分析数字技术对流通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动态空间效应、异质性和收敛性。研究结果显示:(1)流通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指数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各区域特征明显;(2)数字技术不仅推动本地流通业高质量发展,且对邻近地区流通业的发展也会产生显著的正向溢出效应,且效应具有时滞性;(3)同时,在不同区域、不同政治位势、不同政策强度的省份之间存在异质性;(4)流通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上呈现发散趋势,但数字技术对流通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影响作用存在条件收敛性,数字技术的发展将缩小不同区域流通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差距。据此,从加强数字新基建、提高各地区数字技术产业赋能强度、弱化政治位势对要素配置的依赖性、正视数字技术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效果的滞后性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在使用两阶段共享投入DEA测度地区绿色创新效率的基础上,利用空间联立方程模型考察了消费结构升级与地区绿色创新效率之间的空间交互关系,研究发现,整体上消费结构升级促进了地区绿色技术开发效率和转化效率提升,且存在空间溢出性;但是仅绿色技术转化效率对消费结构升级有显著的反作用,而绿色技术开发效率对消费结构升级的作用不显著。分地区的检验结果表明,互促作用在东部地区最突出。进一步使用动态门限面板模型实证发现,消费结构升级对绿色技术开发效率和转化效率均存在金融发展和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的门限效应,并且对绿色技术转化效率有更高的门限值。  相似文献   

12.
分析金融分权对区域研发投入的影响机制,以及金融分权背景下区域研发投入对创新产出的作用路径,并通过构建面板门限模型进行相关实证研究。研究发现:第一,金融分权程度对区域研发投入存在显著的门限效应。在金融分权程度低于门限值时,随着金融分权程度的提高,区域研发投入也随之增加;在金融分权程度高于门限值时,随着金融分权程度继续提高,区域研发投入却随之减少。第二,在金融分权的背景下,区域研发投入对创新产出具有显著的门限效应。在金融分权程度低于门限值时,区域研发投入对创新产出的促进作用微弱;在金融分权程度高于门限值时,区域研发投入对创新产出的促进作用显著。基于实证研究结果,讨论了更好发挥金融分权和区域研发投入对创新产出赋能效应的公共政策。  相似文献   

13.
非线性建模技术的应用有利于换位思考电力消费的经济增长机制。文章利用跨省面板数据,以人均消费水平作为门限变量,构建面板门限回归模型实证检验了电力消费对经济增长的非线性影响。结果表明,中国电力消费对经济增长存在"门限效应",当人均消费支出超过4 182.469元时,电力消费增长对经济增长正向拉动作用要明显大于人均消费水平低于该门限值时电力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进一步分析发现,我国省份电力消费促进经济增长的转换机制具有时空差异性。不同年份中电力消费的经济促进机制发生转换的省份个数是动态增加的,不同省份电力消费的经济增长促进机制的转换时间是不同的,经济发达的东部省份较早跨越了机制转换的约束门限。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我国2002-2012年的省际面板数据,以实际人均GDP为门限变量,建立面板平滑转换回归模型,分析进出口贸易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的非线性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出口贸易、进口贸易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均存在显著的门限效应.当实际人均GDP较低时,出口贸易有利于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当实际人均GDP超过第一个门限值时,出口对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作用将会减弱,当实际人均GDP超过第二个门限值时,出口贸易将导致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而进口贸易始终对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具有正向效应,并且随着实际人均GDP的上升,该正向效应的影响程度将会加深.  相似文献   

15.
实现高质量创业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重要基础与前提,完善的金融服务与创业环境可为助力高质量创业提供重要支撑。选取中国地级城市面板数据,探究数字金融对高质量创业的影响,并基于营商环境视角考察该影响的传导机制与门限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数字金融发展有助于促进高质量创业,在分维度检验中,数字金融的覆盖广度对高质量创业的促进效应强于使用深度,而数字化程度的高质量创业效应并不显著;营商环境是数字金融影响高质量创业的重要传导机制,数字金融通过改善营商环境进而促进高质量创业;门限效应检验发现,在营商环境越优良的城市,数字金融对高质量创业的促进效应越强。进一步异质性分析发现,相对于规模较大、经济较发达或东部城市,数字金融的高质量创业效应在规模较小、经济较落后或中西部城市中更强。对此,中国各城市在加快推进数字金融转型升级的同时,应注重优化营商环境,为实现城市高质量创业注入新活力。  相似文献   

16.
现阶段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已经成为推动黄河中下游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驱动力,因此探讨二者之间的作用关系显得尤为重要。鉴于此,文章在理论探讨数字经济对黄河中下游城市高质量发展的作用路径及空间效应的基础上构建了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和数字经济发展指标体系,并利用2011—2019年黄河中下游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数字经济对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1)数字经济对黄河中下游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呈现出“先抑制后促增”的U型关系,且正向促进作用具有“边际效应”递增的非线性特征;(2)基础设施建设、技术创新能力均能够起到数字经济影响高质量发展的桥梁作用;(3)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数字经济对高质量发展的推动作用越强,表现出一定的“数字鸿沟”效应;(4)数字经济发展存在空间外溢效应,本地区数字经济的发展会吸引技术、资本等生产要素以更廉价的方式流向该区域,形成“虹吸集聚”,对邻近地区的高质量发展产生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中国16家上市商业银行2007-2015年的面板数据,构建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综合评价体系,通过设定中间业务为门限变量、利率市场化为关键变量的面板门限模型,研究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影响的非线性效应.结果发现,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存在阈值转换效应,中间业务这一门限变量存在双重门限值.中间业务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处在低水平时,利率市场化显著引致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下降;商业银行通过业务创新和改革将中间业务收入占比提升至较高水平阈值时,利率市场化的影响效应转换为促进作用.利率市场化对国有商业银行和中小型商业银行的影响效应存在差异,但中间业务自身有利于提升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  相似文献   

18.
宋玉茹 《经济论坛》2022,(12):90-106
绿色金融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当下亟待关注的重要问题。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已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党中央多次强调要通过多种途径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基于2011—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构建绿色金融发展水平测度评价指标体系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运用空间杜宾模型,探讨绿色金融发展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随后对这种影响进行效应分解,最后引入门限回归模型,检验市场化指标的门槛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第一,我国绿色金融发展与经济高质量发展都存在一定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第二,绿色金融发展能够显著提升本地区经济发展质量,表明绿色金融发展能够成为提高经济发展质量的重要路径,并且在绿色金融发展对经济发展质量的提升中,空间溢出效应比直接效应更明显;第三,在差异性市场化水平之下,绿色金融发展对经济发展质量表现出明显的异质性,具有显著的市场化门槛特征。  相似文献   

19.
数字经济具有高创新性、强渗透性和广覆盖性的特征,是推动制造业技术创新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目前,关于数字经济驱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已然成为学术热点。本文以技术创新效率提升与技术创新地理溢出的双重视角出发,分析了数字技术作为产业共性技术、短周期技术与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提升存在的耦合效应,阐述了数字技术的知识性、可封装性通过促进邻近地区制造业技术创新集聚和专业化分工,形成技术创新地理溢出的空间效应。基于2012—2021年环渤海、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和成渝-关中四大数字经济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先行区,省域层面关键指标的面板数据,利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证明了上述影响效应的存在。本文的研究表明,数字经济作为“知识经济”,应当注重对于数字技术类型的选择,形成与制造业自身核心技术融合创新后的“共振效应”,同时有效推动社会各层面的协同创新机制的构建。另外,在先行区加快布局新型基础设施网络、数字产业园区,发挥数字经济在空间维度的技术创新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20.
彭星  李斌  金培振 《财经研究》2013,(7):110-121
文章在对碳排放驱动因素模型进行扩展的基础上,根据中国1999-2010年的省际面板数据,采用面板门限估计法考察了地方政府竞争视角下文化非正式制度对碳排放的非线性影响。研究发现:文化非正式制度的增强通过低碳消费、低碳技术及低碳规制三种渠道而有利于经济低碳转型,但地方政府竞争视角下文化非正式制度对碳排放的影响存在经济发展水平门限和人力资本水平门限,只有同时跨越两者特定的门限值才能实现通过文化非正式制度来促进经济低碳转型的目标。文章的研究结论为文化体制改革背景下中国经济低碳转型的制度设计提供了一定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