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6 毫秒
1.
海南提出建设国际旅游岛战略已有六年时间,在此背景下研究海南的旅游服务贸易具有重大意义。作为省会城市的海口,其旅游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如何,国际竞争力如何,直接体现海南省旅游服务贸易的总体水平。本文通过对海口市的旅游服务贸易现状进行总结,从而分析海口市旅游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进而给予发展旅游服务贸易的对策建议,为建设国际旅游岛提供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2.
本文首先运用国际竞争力测度指标,比较分析了浙江与中国其他6个主要省市的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其次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对浙江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国际旅行社的数量、旅游交通状况对旅游外汇收入有正向的影响,而且后者的影响力明显高于前者;旅游人力资本状况对旅游外汇收入的影响不显著;人民币汇率上升则对旅游外汇收入有抑制作用。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加快提升浙江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福建省副省长张昌平:“增强旅游产业竞争力” 福建将在海峡两岸旅游中发挥更加独特的作用,我们对两岸旅游前景充满信心。 我们一定要抓住机遇,提升海峡旅游品牌,增强旅游产业竞争力,从而促进福建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我们有很多工作可以做,比如,可以通过厦门和金门的纽带作用来形成两岸的对接和交流。  相似文献   

4.
基于福建自贸区设立的背景下,探讨台湾现代服务业和福建自贸区对接的可行性。主要从两地的服务业贸易竞争力优势和闽台服务业的投资情况进行定量分析,从而论证闽台服务业对接的可行性。最后提出了闽台现代服务业在金融、物流、旅游、医疗、软件外包五个领域的具体对接路径和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将外商直接投资因素引入Cole等(2005)的分析框架,构建模型实证分析环境规则、外资参与程度等因素对贸易竞争力的影响。实证分析得出以下结论:贸易竞争力较强的行业大多属于低排放行业,中国在国际产业转移中没有成为污染产业"避难所";环境规则强度对贸易竞争力具有"U"型效应;外资参与程度对贸易竞争力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人力资本、资本密度并不是中国工业贸易竞争力的主要来源。本文的研究为中国制定合理环境规则、提升贸易竞争力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中国旅游业产业竞争力的现状分析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姚作为 《南方经济》2001,140(5):21-24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旅游业发展迅速,获得了骄人的成绩。然而面对未来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国旅游的产业竞争力并未得到改善。本文试图运用旅游经济理论来分析中国旅游业的产业竞争力,主要从旅游产品竞争力、环境保护、行业管理、内部产业结构、市场结构与旅游企业竞争力等六个方面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中美两国同为农产品进出口大国,但两国农产品贸易状况比较复杂,对中美农产品贸易关系进行研究十分必要.本文在分析中国与美国双边农产品贸易现状基础上,运用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贸易互补性指数、产业内贸易指数对中国和美国农产品的比较优势、贸易竞争力、贸易互补性、产业内贸易程度进行了测算.研究结果表明,中美农产品竞争性强,中国竞争力较差;双边农产品贸易在一些领域具有较强的互补性而且兼有产业间贸易和产业内贸易的特征.针对中美两国贸易特点,中国应在发展中美间农产品贸易中审慎把握形势、进行科学决策、合理安排政策.  相似文献   

8.
中国制成品进出口产业内贸易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林琳 《世界经济研究》2005,105(2):39-43
随着贸易规模的持续扩大和制成品国际竞争力的迅速提高,产业内贸易在中国时外贸易中的重要性正在不断提高。尤其是在技术密集型产品方面,中国与日本、韩国等东亚国家之间的产业内贸易日趋活跃。本文从中国制成品产业内贸易的发展现状和特征入手,对制成品产业内贸易进行了跨国和跨产业的对比研究,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张滢 《特区经济》2012,(8):156-158
本文在分析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概况的基础上,从旅游业基本要素竞争力,旅游市场竞争力,旅游关联产业竞争力,旅游管理水平竞争力,自然环境竞争力考虑,构建了兵团旅游产业竞争力的一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模型测算指标权重,从而建立了兵团旅游产业竞争力评价模型,对兵团各师旅游产业竞争力进行评价分析,提出提高兵团旅游产业竞争力,实现旅游跨越式发展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0.
张丽 《中国经贸》2009,(5):82-85
印度自1991年经济改革以来,服务贸易一直高速发展,堪称全球服务贸易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从总体上看,印度服务贸易具有规模大、增速快、顺差可观等特点。从各服务贸易产业来看,其软件服务业一枝独秀,在全球软件服务出口中排名第一:金融和保险业稳健增长,并略有顺差,通讯等其他商业服务也具有垄断竞争力:但旅游、运输等两类重要的服务贸易发展较为缓慢,与发达国家以及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差距较大。  相似文献   

11.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服务贸易协议》紧急保障措施制度是我国与东盟国家在服务贸易领域立法的一次重要突破,但其行文过于简单,缺乏可操作性,在分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服务贸易紧急保障措施立法的成就与不足的基础上提出完善该制度的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12.
在世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速发展元中,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已进入了全面建设阶段。它必将给这一区域带来积极而深刻的变化,呈现出崭新、活跃、全面的合作格局。在中国与东盟相互开放市场之时,中国企业投资东盟国家应注意解决或防范有关问题。为促进CAFTA如期建成,本文建议:中国与东盟双方应力促《货物贸易协议》得以顺利执行;双方应加大合作力度,丰富合作内涵,拓宽合作领域,创新合作方式。中国与东盟在CAFTA建设的同时,应合力推动整个东亚地区的经济一体化。  相似文献   

13.
中国与东盟的《服务贸易协议》使得中国电信通讯服务可以进入马来西亚等六个国家的电信通讯市场。通过对中国与马来西亚、菲律宾、柬埔寨东盟三国在通讯服务业多方面的比较分析,发现中国进入东盟通讯服务市场存在一定优势和挑战,必须借助于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2010年基本建成的机遇,充分发挥优势和迎接挑战,扩大中国与东盟通讯服务的经贸合作。  相似文献   

14.
滇桂合作建设西南沿边自由贸易区是适应TPP和TTIP等多边协议、上海自贸区初建及国内自贸区申请热背景下的西南经济发展战略,符合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的多方复杂现状及中国在西南边境的战略布局。  相似文献   

15.
谢惠琳 《特区经济》2006,210(7):26-27
中国已与东盟签订协议,于2010年正式成立自由贸易区。本文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与其它3个世界主要区域经济集团从成立背景、宗旨、目的和组织形式等方面进行比较,以求取长补短,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6.
王艳红 《特区经济》2011,(2):212-213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是中国建立的第一个自由贸易区,该贸易区已于2010年如期建成。目前在自由贸易区建设的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在CAFTA框架下,中国应采取相应对策以进一步促进其发展。  相似文献   

17.
朱宇兵 《改革与战略》2009,25(8):101-104
文章通过探讨广西与越南服务贸易的特点和必要性,分析CAFTA《服务贸易协议》对广西与越南服务贸易发展的影响。研究表明,发展广西与越南服务贸易的对策,有利于稳步推进消费结构升级,强化政府的孵化和辅助作用,发展电子商务,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和科技合作,发展现代物流,加强旅游合作和少数民族文化产业开发。  相似文献   

18.
CAFTA对中国和东盟贸易扩大效应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自2002年11月中国与东盟10国共同签署《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以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简称CAFTA)成立已近六年。CAFTA的成立对中国和东盟国家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和政治意义。现有文献中对CAFTA的事前研究较多,对CAFTA成立后贸易效应的实证研究较少。本文基于1999~2007年中国和东盟五国的贸易流量聚合数据,分别使用统计和计量方法,递进分析中国和东盟双边贸易流量的变化,以评估CAFTA对中国和东盟区内贸易的扩大效应。  相似文献   

19.
This study aims to examine the impact of the China‐ASEAN Free Trade Area (CAFTA) on China's international agricultural trade and its regional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using the Global Trade Analysis Project model and the China Agricultural Decision Support System. Our analysis showed that: (i) CAFTA will improve resource allocation efficiencies for both China and ASEAN and will promote bilateral agricultural trade and, hence, will have positive effects on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both sides; (ii) CAFTA will accelerate China's export of the agricultural commodities in which it has comparative advantages, such as vegetables, wheat and horticultural products, but at the same time bring about a large increase in imports of commodities such as vegetable oil and sugar; and (iii) CAFTA will have significantly varying impacts on China's regional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because of large differences in the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structure in each region. Our results indicate that agriculture in the northern, northeastern and eastern regions of China will benefit from CAFTA, whereas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in southern China will suffer. Those regional specific impacts are quite different from the effects brought by multilateral free trade treaties, such as those of the WTO, which usually have positive effects on south China but negative impacts on the northern and western parts of China.  相似文献   

20.
本文运用引力模型,检验2006年中国与前50大出口贸易伙伴和东盟国家之间的贸易流量及其决定因素,并通过不同区域组织之间的比较,重点观察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优惠贸易安排。检验结果发现,目前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优惠贸易安排效果还不明显,说明想要建立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