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企业“走出去”后如何“站得往”?5月16日,记者从“中国企业跨国投资研讨会”上了解到,企业“走出去”不仅要“眼睛向外”,还要熟悉与善用我国相关鼓励政策,从外交、海关、保险、多双边合作等方面获得支持。  相似文献   

2.
为鼓励国内企业积极融入世界经济,参与对外经济合作,加快培育本土企业国际竞争力,近年来国家出台一系列“走出去”发展战略和措施,加大支持企业“走出去”发展力度。  相似文献   

3.
刘安鑫 《商场现代化》2006,(2X):180-180
多年来.很多人认为我国是发展中国家.企业规模小、实力弱.到其他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投资不现实。但“走出去”企业的成功实践说明现在不是“走”和“不走”的问题,而是如何“走”好的问题。本文拟就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意义、存在的问题和经验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4.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国家力推“走出去”战略,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国内企业向外拓展,目的在于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以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跨国并购作为“走出去”战略的一种形式,已经成为众多国内企业跨出国门、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的重要途径. 为了让更多的企业和读者了解“走出去”战略与跨国并购的相关知识,我刊特设“跨国并购与‘走出去’战略。专题讲座,并相继邀请浙江大学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赵伟教授、对外经贸大学刘舒年教授、中国人民大学邓荣霖教授分别就“走出去”与跨国并购、“走出去”与国际融资、“走出去”与企业管理制度创新等内容进行系统介绍。同时,欢迎读者参与讨论,推荐案例。[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国家力推“走出去”战略,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国内企业向外拓展,目的在于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以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跨国并购作为“走出去”战略的一种形式,已经成为众多国内企业跨出国门、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的重要途径。 为了让更多的读者了解“走出去”战略,我刊特邀对外经贸大学邓荣霖教授谈“‘走出去’战略与制度创新”话题。欢迎读者参与讨论,推荐案例。[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国家国推“走出去”战略,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国内企业向外拓展,目的在于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以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跨国并购作为“走出去”战略的一种形式,已经成为众多国内企业跨出国门、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的重要途径。 为了让更多的读者了解“走出去”战略,我刊特邀对外经贸大学刘舒年教授谈“‘走出去’战略与国际融资”话题。欢迎读者参与讨论,推荐案例。[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国家力推“走出去”战略,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国内企业向外拓展,目的在于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以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跨国并购作为“走出去”战略的一种基本形式已经成为众多国内企业跨出国门、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的首选途径。 为了让更多的企业和读者了解“走出去”战略与跨国并购的相关知识,我刊从本期开始特设“跨国并购与‘走出去’战略”专题讲座,并相继邀请浙江大学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赵伟教授、对外经贸大学刘舒年教授、中国人民大学邓荣霖教授分别就“走出去”与跨国并购,“走出去”与国际融资,“走出去”与企业管理制度创新等内容进行系统介绍。同时,也欢迎读者参与讨论,发表见解![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龙登高 《新财富》2004,(5):174-174
在中国内地改革开放的进程中,海外华商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引进来”时期,他们是内地最主要的外商投资来源;在“走出去”的新阶段,他们又与内地企业结伴开拓新市场。分享着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成果,海外华商本身也迅速成长,成就了不少小老板一跃而为世界级企业家的商界传奇。  相似文献   

9.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国家力推“走出去”战略,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国内企业向外拓展,目的在于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以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跨国并购作为“走出去”战略的一种形式,已经成为众多国内企业跨出国门、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的重要途径.为了让更多的读者了解“走出去”战略,我刊特邀中国人民大学邓荣霖教授谈“‘走出去’战略与制度创新”话题.欢迎读者参与讨论,推荐案例。[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入世,对大陆来讲是一张盼望已久的入场券.用美国国家经济委员会主席斯潘林的话来讲是“三赢”。中国赢、美国赢、世界赢。他的话未免过于乐观,于1997年回归中国的香港在不久之后感觉到了阵痛.入民以前,中国内地的很多企业郁依赖香港转口贸易,入世以后,这些企业就可以直接经大陆的沿海港口交易了;又由于中国向世界开  相似文献   

11.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国家力推“走出去”战略,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国内企业向外拓展,目的在于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以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跨国并购作为“走出去”战略的一种基本形式已经成为众多国内企业跨出国门、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的首选途径。 为了让更多的企业和读者了解“走出去”战略与跨国并购的相关知识,我刊特设“跨国并购与‘走出去’战略”专题讲座,并相继邀请浙江大学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赵伟教授、对外经贸大学刘舒年教授、中国人民大学邓荣霖教授分别就“走出去”与跨国并购、“走出去”与国际融资、“走出去”与企业管理制度创新等内容进行系统介绍。同时,也欢迎读者参与讨论,发表见解![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国家力推“走出去”战略,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国内企业向外拓展,目的在于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以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跨国并购作为“走出去”战略的一种基本形式已经成为众多国内企业跨出国门、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的首选途径。 为了让更多的企业和读了解“走出去”战略与跨国并购的相关知识,我刊特设“跨国并购与‘走出去’战略”专题讲座,并相继邀请浙江大学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赵伟教授、对外经贸大学刘舒年教授、中国人民大学邓荣霖教授分别就“走出去”与跨国并购.“走出去”与国际融资、“走出去”与企业管理制度创新等内容进行系统介绍。同时,也欢迎读参与讨论,发表见解![编按]  相似文献   

13.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国家力推“走出去”战略,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国内企业向外拓展,目的在于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以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跨国并购作为“走出去”战略的一种形式,已经成为众多国内企业跨出国门,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的重要途径。 为了让更多的读者了解“走出去”战略,我刊特邀对外经贸大学刘舒年教授谈“‘走出去’战略与国际融资”话题,欢迎读者参与讨论,推荐案例。[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广东通信设备制造企业“走出去”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但是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推动广东通信设备制造企业“走出去”,对广东经济的国际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尚庆梅 《财贸研究》2003,(2):104-106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对我国企业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我国企业应以经济全球化为背景,积极稳妥地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各类企业以多种形式“走出去”,以境外投资为龙头,扩大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带动产品、设备和技术出口,弥补国内资源的不足。本文就企业如何“走出去”作了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16.
跨国并购与“走出去”战略——第一讲 跨国并购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国家力推“走出去”战略,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国内企业向外拓展,目的在于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以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跨国并购作为“走出去”战略的一种基本形式已经成为众多国内企业跨出国门、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的首选途径。为了让更多的企业和读者了解“走出去”战略与跨国并购的相关知识,我刊从本期开始特设“跨国并购与‘走出去’战略”专题讲座,并相继邀请浙江大学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赵伟教授、对外经贸大学刘舒年教授、中国人民大学邓荣霖教授分别就“走出去”与跨国并购、“走出去”与国际融资、“走出去”与企业管理制度创新等内容进行系统介绍。同时,也欢迎读者参与讨论,发表见解![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2000年国家明确提出要实施“走出去”战略。迄今短短数年,无论是企业“走出去”的实践,还是学界对“走出去”战略的理论研究都取得了长足进展。2004年中方协议投资55亿美元。当前,实施“走出去”战略正面临着新的形势、新的情况,“走出去”作为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经济现象,内容更加丰富,很多问题值得进一步思考和探讨。  相似文献   

18.
《华商》2012,(1):61-61
据中新社报道,1月9日,香港美国商会新任主席孙晨在记者见而会上表示看好香港未米经济发展,并指出国家“十二五”规划,特别是其中的港澳专章,为香港企业以及往港的跨国企业带来商机。  相似文献   

19.
香港、内地经济高奏“大合唱”●张晓明香港回归祖国已是指日可待,而香港企业赴大陆投资早在10年前就已开始了,大陆的改革开放政策如同一块巨大的磁铁,牢牢地吸引住了这些沦落他乡的“海外游子”,一批批的香港企业络绎不绝地将巨资投入前景广阔的大陆市场。▲投资激...  相似文献   

20.
一条“走出去”跑道铺在渴望“做大做强”的中国企业面前,压抑已久的国际化“梦想”,终于有了“成真”的可能,然而,对于中国企业而言,“走出去”需要什么?,依笔老家之见,需要厘正如是几条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