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关于新会计准则中谨慎性原则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谨慎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新会计准则中关于谨慎性原则有以下三个要求:第一,谨慎性原则存在的基础是不确定性,所处理的是“可能发生”的事项;第二,对各种可能发生的事项,特别是费用和损失,在会计上确认和计量的标准是“合理核算”,对可能发生的费用、负债既不视而不见,又不计提  相似文献   

2.
殷洪良 《新金融》1995,(7):28-28
《企业会计准则》第十八条规定:“会计核算应当遵循谨慎原则的要求,合理核算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所谓谨慎性原则也称稳健性原则,是指对某一会计事项有多种不同方法可供选择时应尽可能选用一种不导致企业虚增盈利的做法。在这种原则核算下,企业在某一段时间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可以先估计入帐。  相似文献   

3.
林洁芬 《财政监督》2005,(12):70-71
谨慎性原则,又称稳健性原则,其含义是指对某一会计事项有多种不同方法可供选择时应尽可能选用一种不导致企业虚增盈利的做法。我国会计准则规定,会计核算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合理核算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  相似文献   

4.
谨慎性原则又称健性原则,是指在会计核算中,企业在不确定因素情况下作出职业判断时,应保持必要的谨慎,不高估资产或收入,也不低估负债和费用,在会计核算中应当对企业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作出合理预计。  相似文献   

5.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面临着许多风险和不确定性,或有事项作为特殊的不确定事项,已越来越普遍地出现在企业的日常经济活动中.会计信息质量的谨慎性要求,需要企业在面临不确定性因素的情况下作出职业判断时,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充分估计到各种风险和损失,既不虚增利润和夸大所有者权益,又能合理核算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  相似文献   

6.
李长春 《会计师》2009,(3):96-97
<正>一、谨慎性原则的含义谨慎性原则又称稳健性原则,通俗地说是指在处理企业不确定的经济业务时应持谨慎态度,合理核算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亦即资产计价时从低,负债估计时从高,不预计任何可能的收益,但预计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按  相似文献   

7.
罗兆华 《金融纵横》2001,(10):33-34
会计核算中的谨慎性原则是指在有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做出的会计判断应保持必要的谨慎,既不抬高资产或收益,也不压低负债和费用,尽可能合理地估计可能发生的费用和损失。  相似文献   

8.
一、商业银行的审慎会计原则 审慎会计原则又称保守会计原则,是指对具有估计性的会计事项,应当谨慎从事,应合理预计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但不预计或少预计可能带来的收益.其核心内容是对利润的估计和记载要谨慎或保守,对损失的估计和记载要充分,同时要保持充足的准备金以弥补损失.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动了我国会计制度的改革,财政部1992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8条规定:“会计核算应遵循谨慎原则要求,合理核算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承认谨慎性原则的科学性,并有选择地应用了这一原则,这是我国会计理论和实务的重大突破之一,也为我国银行会计实行谨慎原则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依据。一、正确理解谨慎会计原则谨慎原则也称稳健原则或审慎原则,是指会计部门在处理各项会计事项时必须持稳键或审慎的态度,对可能发生的费用和损失,应当合理预计并予入帐,而对可能取得的收入,则不能提前入帐,谨慎估计资产和利润…  相似文献   

10.
所谓稳健会计政策,是指在会计核算中坚持谨慎原则(又称审慎原则),在有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作出会计判断时保持必要的谨慎,不抬高资产或收益,不压低负债或费用,对于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加以合理估计。  相似文献   

11.
谨慎性原则,也叫稳健性原则或称保守主义,是指对可能发生的费用或损失,应当合理预计,并予以入账;而对可能取得的收入,则不能提前入账.这项原则在西方会计核算中广为使用.  相似文献   

12.
会计谨慎性原则是会计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原则,在财务会计理论与实务中都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其在会计领域的地位勿庸质疑。慎性原准则要求合理核算、预计可能发生的损失、费用,但没有把握的收入不得入账,并在报表中进行必要的披露。但在运用中要时刻把握"度",要避免不法人员滥用谨慎性原则以唯利是图,合理运用谨慎性防范财务风险。  相似文献   

13.
一、商业银行实施谨慎原则的现实意义 谨慎原则又称审慎原则、保守主义,是指在有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作出会计判断时应保持必要的谨慎,以不抬高资产或收益,也不压低负债或费用,对于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加以合理估计.比如,在存货、有价证券等资产的市价低于成本时,相应的减记资产的账面价值,并将减记金额记人当期损益.谨慎原则是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体现于会计核算的全过程,是对历史成本原则的修正.  相似文献   

14.
李虎 《会计师》2010,(10):13-14
<正>随着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的颁布,谨慎性原则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应用,其中引进了许多体现谨慎性原则的会计处理方法,谨慎性原则对会计实务的影响也日渐凸现。现行的《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对会计核算中应用谨慎性原则做出具体要求的主要有以下几条:其一,《企业会计准则》第二章的第18条规定:"会计核算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合理核算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其二,《企业会计制度》第11条第12项规定:"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的要求。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或费用。但不得计提秘密预备。"从以上的规定可以看出: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工作中的重要性。在实际工作中,谨慎性原则的采用可以减少企业经营的风险。  相似文献   

15.
谨慎性原则是指在存在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作出判断时,保持必要的谨慎,以达到不高估资产和收益的目的,同时对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予以合理的估计和确认。谨慎性在保险会计体系中表现为对资产运用和账务处理上存在的明显有别于一般企业会计方法的独特性,这种独特性的核心是将保险公司可能面临的负债风险尽量合理地货币化,并通过各项规定和制度限制使保险公司的经营风险达到最小化。保险公司谨慎性原则的运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资产方面1.保证资产的流动性。保险公司由于一直是在负债经营,所以要保证保险公司资金的流动性,并且不能承担…  相似文献   

16.
会计核算原则是对会计活动一般规律的认识,是指导会计实务的规范。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十八条规定:会计核算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合理核算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谨慎性原则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企业会计核算提出的新要求,是指导企业正  相似文献   

17.
浅析会计谨慎性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会计谨慎性原则是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一项重要内容,<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对交易或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它是实现会计信息客观真实的重要保障,也是会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发挥职业判断应遵循的重要原则.本文从运用谨慎性原则的基本要求以及在会计实务中的具体体现,阐述了谨慎性原则在实际运用中存在的弊端以及解决的对策,从而更好地运用谨慎性原则.  相似文献   

18.
谨慎性原则又称稳健原则或保守主义。它是针对经济活动中的不确定性因素,要求人们在会计处理上保持谨慎小心的态度,要充分估计到可能发生的风险和损失,要求会计人员对某些会计业务或会计事项存在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可供选择时,在不影响合理选择的前提下,以尽可能选用一种  相似文献   

19.
浅谈谨慎原则的运用──坏帐损失的核算李松涛,吴东奎,周有德现行会计准则第十八条规定:会计核算应当遵循谨慎原则的要求,合理核算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谨慎原则,又称审慎原则,稳健性原则,它是一种修正性惯例。由于企业及其经济活动都是在到处有不肯定因素的环...  相似文献   

20.
稳健主义又被称作稳健性原则或谨慎性原则,是保守主义观点在会计中的体现。它要求对经济活动中的不确定因素的会计处理时保持谨慎小心的态度,即当某一事项存在多种方法可供选择时,在不影响合理反映的前提下,尽量预计一切可能的损失,而不预计任何可能的收益,以避免高估收益和资产、低估损失和负债,使企业会计核算留有一定的余地,提高应付外部环境变化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