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邓波 《中外管理》2006,(4):106-107
在外企做了16年HR工作的邓康明.来到阿里巴巴只一年多.于2008年1月10日.彻底转型做业务,担任阿里巴巴主管渠道与大客户的事业郝总经理。  相似文献   

2.
迈向职业化     
改革开放后,不论是国内企业与企业之间还是外企来到我们国内,在激烈竞争的背后,我们都发现,它们之间有一个很大的差别,那就是职业化.  相似文献   

3.
入行HR,纯属偶然   徐弘韬在大学里学的是物理,一个与人力资源毫无关系的专业.1988年,从北京科技大学毕业的徐弘韬进入北京钢研所,做起了工程师,这一做就是7年.时间进入到20世纪90年代,进入外企工作正成为年轻人择业的热潮,神秘的工作环境,优厚的薪水吸引越来越多的人进入外企工作.徐弘韬也深深受到了这股热潮的感染,这个时候机会来了.……  相似文献   

4.
我本人有近20年在外资企业工作的经验。我将20年前的外企称为“老式外企”,因为当时大多数外企进入中国的时间还很短,都没能实现本土化。当时的外企基本上没有实现本土化的可能性。因为当时中国人和外国人之间的文化差异非常大,中国人长期受计划经济的熏陶,无法理解市场是怎么一回事。在企业经营管理方面,与外国人很难沟通。  相似文献   

5.
在庆祝FESCO成立30年之际,我们要记住那些曾经献出了青春的外企人。至少,我们能在FESCO30年时,重温一下记录了他们工作和理想的那些文字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后,已有3000多家外国商社在北京建立办事机构,中国雇员已达7000多名。为此,北京市成立了外企服务总公司。《外企红尘大写真》的作者吴云艳小姐,在该公司供职,对这些外企深为了解。本刊连载她在文中勾勒的外企众生群像。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后,已有3000多家外国商社在北京建立办事机构,中国雇员,已达7000多名。为此,北京市成立了外企服务总公司。《外企红尘大写真》的作者吴云艳小姐,在该公司供职,对这些外企深为了解。本刊连载她在文中勾勒的外企众生群像。  相似文献   

8.
针对当前外企党建工作面临的困境,本文提出了加强外企党建工作需要坚持“三个结合”的新思路,即外企党组织要坚持政治性与服务性相结合,外企党员要坚持利益性与先锋性相结合,外企要坚持盈利性与公益性相结合。  相似文献   

9.
叶紫 《企业文化》2005,(9):79-80
Do what you say,say what you do,做你说过的,说你能做的。这是在外企工作的员工们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外企员工因为不同的工作文化造成了他们的职场经历也不同,那么在外企他们的生活、工作究竟是怎么样的呢?本期话题将特别请一些在外企工作的职员来说一说他们的职场经历。  相似文献   

10.
期刊     
1985年来到我们医院时,TOM的爱滋病已到了晚期,而且伴有多种并发症。在我们医院住院期间,他的病情进一步恶化了。大约有一年多的时间,TOM是我们这里最出色的病人,他比我们任何一名护士都更清楚自己的病情。 一个星期五的晚上,我旧推着医药车来到病房为TOM做日常护理。他告诉我睡不着觉,希望扶他起来洗洗头。我照办了,当我用手轻揉着他脆弱的头皮时,他一直不停地在和我说话,与我分享  相似文献   

11.
现象     
96%外企工作超过40小时据最新一季的《中国翰德就业报告》显示,每周工作时间过长已经成为大多数行业中的普遍现象,96%的受调查企业的员工每周工作时间都超过40小时。每天工作8小时,准点就能下班,这在大多数外企员工眼中几乎是奢望。《中国翰德就业报告》调查的数据显示,能够做到坚守8小时工作制的企业,只占受调查企业的4%。55%企业的工作时间尚在每周40-50小时的“可容忍程度”,而41%的受访者指出,他们每周工作时间超过50小时,其中甚至有7%的人超  相似文献   

12.
到外企工作是很多大学毕业生的愿望,那么,外企对毕业生的需求和要求是怎样的呢?记者为此走访了北京市外企服务总公司人事部副经理王文嘉。  相似文献   

13.
诱惑不仅唐骏、刘存周、石萃鸣、张醒生、何经华,有调查数据表明有越来越多的高级职业经理人正在加入从“国企——民企”、“外企——民企”的流动浪潮。在上海、北京、东莞等地的调查都显示,有近20%~30%的外企高级人才愿意流动到民企。而据广州某猎头公司介绍,他们约三成业务是“猎取”外企精英到民企,其中以总裁、总经理、副总经理、部门总监等高级职位为主。一位资深猎头分析,2004年人才在不同性质企业间的流向呈现出了非常清晰的两条路线:高层从外企流向民企、上市公司;中低层从国企流向外企、民企。看来,无论是高层还是中低层,民企都…  相似文献   

14.
《中国新时代》2005,(8):94-95
虽然很多人有在外企工作的经验,但是真正地在异国工作一定会有更多的麻烦,一定会需要更多的“锦囊妙计”。《中国新时代》通过对300名经理人,其中包括部分有海外工作经验的经理人的调查,总结了10条海外工作的实用法则。  相似文献   

15.
邓展 《新前程》2006,(6):56-57
“这件事传得太广,我都找不到工作了。”离4月9日瑞贝卡给他的老板回复邮件仅仅十几天时间,“邮件门”的当事人瑞贝卡就发生了这样的感叹。仅仅一周左右的时间,一起老板和员工闹矛盾的公司内部的“家事”就传遍了全国几乎所有外企,成为各大外企员工和网络舆论谈论的热点。这让瑞贝卡始料未及,从上面的言语中,不难看出当事人有些后悔的意味。  相似文献   

16.
事件     
国家税务总局将审查重点瞄准“亏损”外企前不久,国家税务总局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反避税工作的通知》,其中“国际合作”、“涉外税务”、“国际税收管理部门”等赫然成为强调重点,针对外资企业的反避税已经成为国税总局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针对大量外企长期亏损的现象,该《通知》明确指出,税务机关将重点审查长期亏损、微利却在不断扩大经营规模的企业和跳跃性盈利企业,目标直指“亏损”外企。外企年避税金额究竟有多大?一个流传甚广的数据是300亿元左右,而这个数字只是官方的不完全估算。实际上,依据中国一些地方税务官员的测算,这个数…  相似文献   

17.
孟先生,在一家外企工作,年薪300多万元。已工作10年的他最近犯了愁,去年砸在股票上的资金已经全部“割肉”撤出,如今手上的钱该如何理财呢?是买房、买基金?还是干点什么别的?  相似文献   

18.
韩静 《物流时代》2011,(5):78-78
学财务出身的我,大学毕业就来到了方正,从出纳兼商务这个岗位开始了在方正的工作生涯。辗转多个岗位之后,2007年临危受命来到方正世纪信息系统有限公司物流部负责物流工作,我勤奋地学习,努力地工作,在伴着世纪物流风雨同行的四年里,有眼泪、有欢笑、有迷茫、有激昂、有耕耘、有收获……  相似文献   

19.
瞭望角     
严重削弱了民族企业的竞争力置内资企业于险境国家税务总局日前表示,今年要力求反避税工作取得新突破,重点抓好避税大户的审计工作。那么,外企年避税金额究竟有多大?近日有媒体披露,依据中国一些地方税务官员的测算,这个数字可能达1270亿元之巨。首先需要强调的是,外企避税的危  相似文献   

20.
从高中到大学,再到湖北省交通厅,包括后来到一汽,我们在一起学习和工作的时间都不短。我这一生的朋友中,我们之间的感情最好最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