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潜在产出估计的文献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国内外有关潜在产出的计算方法进行综述,指出目前国外普遍认同的方法是以经济理论为依据的生产函数法,而我国采用的是统计分解方法。统计分解方法有主观性和偏差性较大的缺点,应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2.
利用两种潜在产出的估计方法,估算出新疆1978--2007年间的潜在产出、产出缺口。结果表明:(1)这期间新疆的产出缺口出现了波动水平正负交替的古典周期情形,经济运行平稳性还有待加强;(2)新疆市场经济的信息传导机制逐步完善,政府宏观调控对经济运行有着显著影响;(3)根据以消除趋势法和生产函数法估算的潜在产出,我们可以推断1978--2007年间的平均潜在产出增长率为9.82%。  相似文献   

3.
分别利用消除趋势法、增长率推算法和生产函数法测算中国1952~2008年的潜在产出和产出缺口.测算结果表明,1952~2008年间,中国产出缺口出现了波动水平正负交替的古典周期情形,改革开放前的波动程度高于改革开放后,1995年前的波动程度高于1995年后.通过分析比较这三种测算方法各自的优缺点,得以测算出历次宏观经济波动的起止时期,这将为分析历次宏观经济波动的形成原因打下必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采用HP滤波法对2003-2008年的产出缺口进行估计,并使用OLS计量方法对通货膨胀与产出缺口的相关关系进行模型的估计.结果表明:通货膨胀与产出缺口存在正相关关系.通过进一步的分析得出以下政策建议:依赖技术进步和生产效率的提高来促进经济增长,提高潜在产出,同时通过控制资金的供应来调节实际产出,能较好地抑制通货膨胀,实现较高的经济增长率与较低的通货膨胀率.  相似文献   

5.
分别采用线性趋势、HP滤波以及小波降噪方法估算1986—2012年我国的实时、事后修正和准实时产出缺口,对各方法估计结果从实时与事后修正估计的一致性、对通货膨胀的预测能力、与历史经济波动曲线走向的一致性和稳定性四个维度进行比较分析,得出小波降噪实时产出缺口估计结果较优的结论。从内生推动、外生拉动两个方面分析产出缺口形成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内生因素中,技术进步波动对GDP产出缺口的影响较大,国际资本投入次之,人力资本投入最小,并且国际资本与人力资本投入在滞后一期的影响均比同期大;外生因素中,产出缺口受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影响较大,同时也受到人口老龄化程度的负向影响。因此调节产出缺口,应从促进技术进步、提高人力资本、引导外资投入、优化收入分配、改善人口结构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6.
利用1994年1季度至2012年2季度的GDP和CPI数据,应用基于长期约束的SVAR模型估算我国产出缺口,并进行了模型合理性和模型稳定性评价。实证研究表明,需求冲击和供给冲击对我国经济增长产生不同影响,需求冲击表现为周期性扰动;利用不同时期样本数据估算的我国产出缺口非常相近,SVAR模型稳定性较好;基于SVAR模型估算的我国产出缺口周期转折点与基准经济周期转折点基本保持一致,产出缺口的变化反映了我国经济周期走势。总体看,SVAR模型能够较好地估算我国产出缺口。  相似文献   

7.
基于2002年以来中国统计数据的实证结果表明,税收结构与产出缺口之间不仅具备协整关系,而且还存在着非对称的反馈效应,产出缺口对税收结构的影响力相对更大一些。倘若全国统一实施营业税改征增值税,那么大部分的政策效果可能在50-60个月内发挥出来。在最初的7-8个月时间里,政府需要提前做好逆周期的宏观调控预案,尤其是要采取适当措施抑制过度乐观的情绪。另外,现阶段营业税改增值税改革需要循序渐进,逐步增加试点地区,政策推广不宜一步到位,否则,容易诱发宏观经济的较大波动。  相似文献   

8.
基于HP滤波法对中国1997—2011年各季度统计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产出与通货膨胀实时缺口的估算偏差能够对货币政策产生系统性影响,并引发货币政策的过度反应;而且在国际金融危机前后,这种系统性影响更加显著。因此,中央银行需要适当降低货币政策规则当中产出与通货膨胀缺口的实时反应系数,即现实的货币政策的实时反应系数应该比计量模型估算的(理论上的)反应系数更小一些。在制定货币政策时需要更加审慎,一方面进一步加强宏观经济活动的日常监测工作,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进行“微调”,同时还需要努力构筑防范外部冲击的“防火墙”。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国内外有关潜在产出的计算方法进行综述,指出目前国外普遍认同的方法是以经济理论为依据的生产函数法,而我国采用的是统计分解方法。统计分解方法有主观性和偏差性较大的缺点,应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1997-2008年间我国GDP增长率和CPI的季度数据,通过HP滤波方法分解得出潜在GDP和产出缺口,并在菲利普斯曲线和产出缺口理论框架下运用协整方法对产出缺口、潜在GDP和CPI水平进行分析,得出我国价格总水平的合理目标区间为(-0.62%~3.61%),认为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该区间将会缩小,尤其是上限会降低。  相似文献   

11.
利用theil指数详细分解我国1978~2008年的人均GDP,发现人均GDP不平等指数在波动中上升。人均GDP不平等指数主要来源于劳动生产率不平等指数,其次来源于非劳动生产率不平等指数。劳动生产率不平等指数中的产业间不平等指数在波动中上升,已经成为不平等的主要因素,而产业内的不平等指数在缓慢缩小。我国的就业率不平等指数是非劳动生产率不平等指数中的主要因素,各地劳动生产率与国家平均劳动生产率的差距、各地的私人投资与国家平均私人投资的差距、各地的全要素生产率与全国平均全要素生产率的差距三者之间有正相关关系。公共基础投资是一个抑制收入差距扩大的变量。加快中西部第二、三产业潜在的先进技术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完善中西部劳动力市场,增加公共投资,可以缩小东西部地区的人均GDP差距。  相似文献   

12.
我国潜在经济增长的金融因素分析及趋势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期间,活跃的金融因素影响着经济增长问题的每一个方面。利用统计趋势分解法估算我国潜在经济增长的当前状况,针对金融因素对我国潜在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在我国潜在经济增长率为7%左右的情况下,应进一步深化金融机构的市场化改革,调整经济需求结构,降低地方政府对房地产市场的依赖性,以减少金融风险。  相似文献   

13.
本文首先用HP滤波估计我国潜在产出,在"平均化"及"物价水平与产出缺口关系"两种思想指导下,估计我国物价波动的适度区间,根据两种方法结果和实际经济形势分析得到我国物价波动的适度区间为[0.90%,5.13%]。在此基础上评价我国各时期物价水平及相应经济政策的合理性,进而分析当前经济形势,认为我国目前仍存在通胀压力,最后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随着陕西经济的快速增长,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拉大成为不争的事实,过大的收入差距成为困扰陕西经济发展的极其重要的现实问题。文章通过多项指标分析了陕西居民收入分布状况及其特征,考察了不断扩大的居民收入差距造成陕西居民消费出现断层,经济增长的内需动力不足问题,并给社会和谐带来许多不安定因素,进而提出完善陕西收入分配协调机制和缩小陕西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关于收入差距研究的著述很多,但都没有从自然收入差距的视角来深入研究。以自然收入差距为收入差距缩小的收敛极限值,建立相关分析模型,对形成收入差距的变量进行分析,进而揭示出有效资源流动、比较优势与收入差距的关系:如果有效资源得不到及时流动或不流动,则经济体不能把有效资源转化为比较优势;而在比较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的条件下,各经济体不能形成具有竞争力的均衡态势,从而降低经济效率并使收入差距越来越远离自然收入差距。因此,收入差距的拉大是因为有效资源得不到充分流动,缩小收入差距的关键在于建立健全促进有效资源的流动的各种“软性”和“硬性”措施;在有效资源不断充分流动下。收入差距将收敛于自然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6.
中国行业收入差距的成因及其经济增长效应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首先,从总体状况、地区差异、垄断因素三个方面对中国行业收入差距的现状进行了分析。然后,对行业收入差距进行了成因分析,发现行业人力资本水平、行业垄断程度、行业劳动生产率的差异是造成行业收入差异的主要因素。最后,对行业收入差距的经济增长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从短期看,行业收入差距扩大对促进经济增长没有表现出显著的影响,同时经济增长使行业收入差距扩大的迹象也不明显;从长期看,行业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具有同向变动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