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城中村"改造模式的法律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中村”改造是事关城中村村民、村集体经济组织、地方政府、房地产开发企业等多方主体利益的一场社会改革,不同的改造模式的法律选择决定着诸主体在城中村改造中的不同法律地位和作用,特别是城中村村民利益诉求实现的程度。目前我国城中村的改造模式主要有政府改造、村民自我改造、半市场化改造和市场化改造等模式。通过对不同模式的法律辨析,认为以村民、开发商为主体的半市场化改造模式是城中村改造模式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2.
"城中村"是我国城乡不统筹的产物.面对当前各地"城中村"改造中普遍面临的规划遗留问题处理难、土地转性难、失地村民安置难等难题,亟待构建"城中村"改造支撑体系,以此促进城乡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3.
本文针对我国现存的诸多城中村改造现状,分析了城中村改造的必要性,并对改造过程中的集体土地所有权变更及补偿机制进行了探讨,以期最大程度保护失地村民的合法权益。通过列举现存的几种改造模式,认为以开发商为主体的半市场化改造模式比较符合当前社会现状。  相似文献   

4.
城中村改造是城市化进程中的热点话题,其焦点在于城中村居民的生活质量以及身份的变化。城中村传承农村集体经济,在城市建成区逐渐将其包裹进城市的过程中,城中村经历了远离城市、近邻城市、被包裹进城市和城中村城市化等四个阶段。城中村改造需要以利益为线条,协调政府、居民户以及开发商之问的利益关系,通过转变村民思想观念,完善拆迁政策,正确处理好城中村改造与城市发展、城市形象、民生需求间的关系,并采取多种措施促进农民变市民来完成。  相似文献   

5.
当前,西安市"城中村"改造工作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这不仅是西安市城改工作的新基点,同时也是新的社会矛盾与利益冲突的诱因点.本文在对新时期"城中村"改造进程中凸显出的新问题新矛盾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相关法律完善、政府体制改革、社会保障体系与就业机制健全及村民现代意识培育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予以消弭与化解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城中村改造是一个复杂的工程,涉及到城市政府、村民和社会投资者等群体的利益,如何协调多方利益,顺利推进项目.是改造的重点和难点.  相似文献   

7.
“城中村”是城市化进程中的一种特殊现象.伴随着经济的增长,郑州市的城市框架不断拉大,土地和人口的城市化问题逐步突显.在城中村改造过程中,由于制度设计不合理、双方信息不对称、委托代理以及村民自身素质偏低等问题,市民化后的村民在失去了土地后丧失了生活来源,成为城市化进程的阻力.推进村民市民化需要政府增加对市民化村民群体的关心,社会保障体系要城乡接轨,实施多样化的补偿安置方式,完善拆迁补偿项目.  相似文献   

8.
城市化进程中“城中村”改造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城中村”的改造成为刻不容缓的大事。在改造过程中由政府起主导作用,启动市场机制,注意利益兼顾,保障村民利益,从而转变城市整体物质环境,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城中村”改造的总体改造思路应为:“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生态旗帜,品牌效应”。  相似文献   

9.
“城中村”具有城乡二元结构特征,同时又具有其他农村所没有的区位和经济优势;在统筹城乡发展中,“城中村”是最有条件率先实现统筹的地区。重庆市作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在“城中村”改造中尚存在一些不利于统筹的问题,应树立新的改造指导思想,创新改造模式和改造方式以及征地补偿制度,促进“城中村”融入城市。  相似文献   

10.
城中村是中国快速城市化与征地扩大化共同作用的结果,也是长期以来重经济建设轻社会发展,导致社会城市化滞后于土地城市化的结果。城中村以其环境恶劣、安全隐患突出、人口管理混乱而被视为城市肌体上的病斑。目前的城中村改造问题多多:村民对宅基地的使用权得不到保护;村民融入城市的适应能力得不到扶持;城中村集体资产难以担当社会转型重任。为此,亟待推出新的城中村改造策略:建立城中村人口与土地协同的城市化机制;借鉴台湾市地重划经验;加强对城中村的社会管理和环境整治;对城中村民实行就业扶持;淡化集体资产安置补偿方式。  相似文献   

11.
在成都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大背景下,原有的"乡政村治"模式已难以适应改革的需要,这就需要大力的推进乡村治理模式的嬗变。对成都市30个乡镇45个行政村的基层干部进行了问卷调查,成都市乡村治理的一般模式为"县政乡派村治",其运行中的问题是精简不彻底、效率低、不透明,原因是时滞性、过渡性、农民权益表达的缺失。成都市乡村治理模式应是"乡镇自治"。  相似文献   

12.
“债转股”是国家为了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实现国有大中型企业三年扭亏脱困目标而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从广东1999年下半年开始进行“债转股”三年多的实践来看,“债转股”对促进国有企业扭亏增盈、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增强企业发展后劲起到了明显的作用,但债转股过程中也存在着股权变现难度大、转制成本过高等问题,亟需采取相关措施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房价上涨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房价在中国不同区域差异很大。房地产对社会发展而言存在财富累积效应,能促进经济增长,但房地产市场一旦出现非理性行为,则会产生房地产泡沫甚至引发金融风险。土地财政、收入分配的两极分化、供需双方的价格预期以及国内金融支持和国外资金流入,是导致我国房地产扩张过快的主要因素;同时,中央政府的经济政策对房价的调控效果受到地方政府、开发商、银行等利益集团的制约。因此,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应找到一个合适的均衡点,不能引发短期的经济衰退,更不能膨胀泡沫。从长期来看,不能把房地产作为一个支柱产业来发展,应积极发展新兴产业和培植新的支柱产业;同时,要加快税收体制改革和收入分配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14.
"省直管县"改革的经济学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行"省直管县"改革,有助于改变资源配置方式,发展壮大县域经济.但目前在改革中也遇到诸如扩权和放权的落实到位情况不乐观,省辖市对扩权县市的支持力度减弱,垂直管理部门在扩权政策中定位模糊等问题.应重点推进财政体制上的省直管县改革,配套的措施包括:明确各级政府的职责重点;下放权力,激活县级政府的发展潜力;调整和完善垂直管理体制,进一步理顺和明确权责关系;改革财政管理体制,以事权确定财权;合理核定县级行政单位的机构设置等.  相似文献   

15.
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课题。文章以安徽省973个样本村的调研资料为基础,梳理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脉络,剖析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现实矛盾,并基于SCP分析范式,探讨出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路径:重新赋予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组织和管理职能,引入村两委、村民代表大会和上级政府,完善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有效制约和监督,实现农村集体经济生产制度、交易制度、监督制度、收入分配制度的创新,进而实现盘活农村集体经济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我国资源枯竭型城市普遍存在着失业现象严重,就业结构不合理,就业渠道狭窄,失业人员素质低下,再就业率偏低等问题。政府应当从解决“四矿”问题入手,统筹制定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就业促进战略。具体措施应包括:加强勘探,延长矿山服务年限;延长矿产品深加工链;改革矿业企业的适用税制;国有矿业企业退出原有产业;多渠道转移劳动力;实施矿区生态恢复建设与环境保护,为失业职工创造再就业机会;加强职业培训,鼓励个人创业等。  相似文献   

17.
中国证券市场长期存在“牛短熊长”的异常现象,其根源在于最初“为国有企业摆脱困境,走股份制改造道路服务”的制度安排存在严重的缺失性。由于很多通过股份制改造并上市的国有企业存在股权结构不合理、治理水平不高、经营业绩不理想等现象,导致证券市场已基本丧失了金融资源优化配置的功能,成为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的附属品。本文的观点是,对市场进入者资格的确认应以资源最优配置为基准;对交易制度的安排必须坚持择优汰劣的原则;对于监管理念的确立必须以证券市场的长远发展为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