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 毫秒
1.
我国当前以及今后一个较长时间是要在改革攻坚中打造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打造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切入点”首先在于财富的分配和利益关系的调整。利益永远是社会矛盾的可能爆发点和社会和谐的平衡点。近几年来,我国比较利益发生了过度倾斜和分化,使利益相对过低和受损者的人数比例  相似文献   

2.
黄琳 《时代金融》2012,(33):243-244
我国收入分配方面存在收入差距过大、初次分配秩序欠缺规范、再分配的调节力度不足等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我国经济社会的转型与可持续发展。加强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对当前社会调整各种利益关系、实现共同富裕、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扩大内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具有根基性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3.
交换是市场经济存在的充要条件。完成一个交换需要同时存在三个条件,即存在两个不同利益的交换主体,存在两个不同质的交换客体,交换主体自主同意交换。社会经济所产生的一切经济弊端,可以说,都是这三个条件不存在或不规范造成的。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质上就是创建和规范实现交换的三个条件。产权制度改革,就是将国有企业间不规范的第一个交换条件改革成为规范的条件。这样,就大大地解放了生产力,推动我国经济发生了令世人瞩目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李冰 《金融纵横》2000,(8):25-26
近20年的经济改革对我国经济运行的显著影响是国民收入分配结构由“集财于国”转向“藏富于民”,造成储蓄和投资主体分离。传统的财政主导型社会融资结构已风光不在,金融部门在国民经济中的核心作用日益显著。同时,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和投资结构的多元化、社会化、市场化内在要求社会融资结构发生相应的变化。但我国的融资制度改革却严重滞后于经济改革,仍然以国家银行垄断信用为典型特征,以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和社会融资结构严重错位,  相似文献   

5.
社会在变革过程中保持和谐是人们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试图证明中国经济制度变迁中表现出来“非均衡性”。有其制度供求机制和经济利益分配上的原因。作者认为,转轨国家制度变迁非均衡和强制性,是由供求机制决定,而这种供求机制叉内生于利益主体市场结构。如果改革收益仅由一个有限竞争的群体获得,改革就会中途受阻或者被扭曲。我固某些市场,如资本市场改革之所以滞后于其他领域,很可能与改革收益分配的不合理以及由此决定的制度的非均衡变迁特质有关。  相似文献   

6.
一、从经济学的角度看,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会计制度本身的不完善。在我国,会计制度的制定无论从空间还是从时间上都缺乏一个充分博弈的过程,而且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环境的变迁,新的经济情况、新的经济业务不断涌现,旧的会计规范需要更新,新的会计规范尚未建立,会计规范中也难免有漏洞和不完善之处,会计主体从自身利益出发,难免要利用这些漏洞和不完善之处为自己谋取好处,这就为利益主体会计信息的有意、无意失实提供了可能。2.企业产权中各行为主体的利益冲突。一般而言,企业产权中有政府、债权人、所有者、经营者和其他与企业相关的个体等几大利益主体。在这里,政府最关心税收的征缴,债权人关心其债权的安全,企业所有者关心股票的价值和公司的业绩,经营者关心如何使其报酬最大化。由于具有不同的行为目标和经济特征,存在着不同的利益驱动,因此利益主体之间会不可避免地出现利益冲突。导致会计信息失真。3.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的不对称。激励与约束机制是企业中极为重要的两大机制。在很多企业中特别是国有企业中,激励与约束机制不对称的情况比较严重。一方面是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改变了经营者的目标函数,另一方面又没有恰当的监督机制,减少经营者“为所欲为”...  相似文献   

7.
根据亚当斯密所提出的“经济人”假设前提,每个人在面临决策选择时都会寻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虽说这一假设过于理想和抽象,因为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主体在做出决策时都会考虑自身和外部环境等因素,从而进行比较、思考和博弈,再做出理性的选择.与经济适用房政策相关的四大利益主体,中央政府、地方政府、房地产开发商和购房者也不例外,他们之间存在的利益博弈导致政策的的执行效果与预定的目标产生偏离.而博弈的前提则是经济适用房政策的规则是既定的,至少在短期内政策的实施方案是不会变的,从而各方可在既定的规则下通过博弈来获得自身的最大利益,说到底不过是各方利益分配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论利益分化对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变迁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利益分化的角度分析了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变迁。先分析了企业、地方政府、各政府部门、中央政府等利益主体的产生和独立利益的获得,然后再对这些利益主体如何影响保险统筹层次的提高、行业统筹兴裹、对“边缘群体”养老保险的漠视等进行了比较详尽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肖华顺同志在《农村金融研究》1987年第3期上发表了题为“利益分配问题是信用社改革的根本问题”的文章。肖同志在分析了信用社的历史和现状之后,找到了信用社的“症状”:利益分配不合理,进而得出了结论,利益分配问题是信用社改革的根本问  相似文献   

10.
我国个人资信评估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资信评估就其本质而言,就是要真实地、动态地反映各个利益主体的实力和品行,给社会提供一种基准参考值,客观上起到规范利益主体的经济行为、减少社会经济风险的作用。在市场经济较为发达的国家,资信评估相当普及且具有一定的社会权威性,未经评估的单位、个人很难取得社会的信任和他人的认可。于是,资信评估就扮演了给利益主体颁发“质量证书”的角色,已成为社会经济正常运行不可缺少的条件。  一、影响个人资信的因素分析个人资信,即个人履约守信的情况,它包括个人消费信用和个人经营信用。个人消费信用是指商家以赊销方式向消费…  相似文献   

11.
财政是庶政之母,也是政府用来调控社会经济运行、促进经济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工具。财政分配关系处理得是否妥当,对于正确处理国家、企业与个人的利益分配关系,对于维护和促进社会经济健康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在财政分配关系中,财政收入规模是直接关系到公共经济与私人经济之间总量分配,并进而影响到整个社会经济发展效率的重要问题。世界各国历来十分重视财政收入规模的选择,并将实现适度适量财政收入规模作为其选择财政收入分配制度、规范财政分配体制和制定相关财政政策的主要依据。分税制以来,国家财政收入连续十几年“高位”运行,在财政“蛋糕”逐年做大的“利好”形势下,亟须理性思维、科学分析,适时调整财政政策取向,确保实现财政经济可持续运行。  相似文献   

12.
会计信息是各种经济信息的基础, 是各级政府、各部门、单位进行经济 决策的重要依据,是经济工作的“晴 雨表”。然而,从现实情况看,会计信 息失真的现象时有发生、整体质量不 高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国内 有“琼民源”、“银广夏”等,国外有“安然”、“阳光”等,其造假金额之大, 令人咋舌;作假手段也五花八门,从 会计确认、计量到会计报表编制,都 存在不规范、不合理甚至不合法的行 为,对市场经济秩序和企业规范管理 构成了严重威胁,损害了社会和公众 利益,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进一 步加强管理,加大治理力度,提高会 计信息质量,成…  相似文献   

13.
汤涛 《中国外资》2009,(2):97-98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对经济、社会生活中的各领域加强了干预和控制,在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各个环节都有国家干预的介入。各国在这些领域内都制定了大量的强制性法律,如反垄断法、外汇管制法、外贸管制法、价格法规、社会保障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旨在对经济进行管制和对某类利益进行特殊保护.组织和保护一个国家的社会、经济和金融结构。这些规范具有强制性,在民事诉讼中可以撇开冲突规范而直接适用于涉外民商事关系中,所以又称“强制性规范”。但对于在国际商事仲裁中,此类规则是否必须适用呢?本文拟从将“强制性规范”分为仲裁地的强制性规范,承认与执行地的强制性规范,准据法国的强制性规范,第三国的强制性规范,国际性的强制性规范。对这个问题分别作出探讨,对仲裁庭应当适用的强制性规范做一定的分析。  相似文献   

14.
2004年由国企改革引发的争论,到2005年演变为对改革方向与路径的反思与质疑。今年以来,伴随着公众对医疗卫生、教育、环保、住房等各项改革的不满与抨击,改革的争论持续升温,成为官方到民间的热议话题。各方质疑改革至今出现的问题概括起来,一是社会问题,比如利益分配不均衡,贫富差距、城乡差距以及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等问题,并由此质疑市场化改革的方向,提出改革可以先放一放,理清思路再走。二是经济和环境问题,如粗放式经济增长模式以及由此带来资源消耗过高和环境恶化等。在许多观察家看来,争论关键性的认知差异在于,一方认为问题是由于市场化改革过度所致,改革不仅没有使这些领域成为能够向公众提供更好服务的领域。反而成为“新三座大山”之一;而另一方认为,这是改革不彻底、不配套所致,因此必须加速推进市场化改革,方向不能动摇。  相似文献   

15.
信托具有产权分离、财产独立及权益重构等特有的制度优势.这种制度优势及其衍生出来的强大的金融功能、政治功能和社会功能与我国以公有制度为主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存在内在的逻辑关系,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结在于“共有制”理论的性质和功能.本文结合目前以“公有制”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国家的基本经济制度本身存在诸如由于资源占有主体模糊、产权边界不清晰及产权形式不确定而导致资源运用效率不高、利益分配不均衡及资源过于集中等问题.分析信托制度与“公有制”和“共有制”本质之间的内在逻辑,旨在探讨信托制度实现我国所有制改革、优化资源配置特别是金融资源配置的规律和理论基础,探索信托制度在实现社会主义经济条件下我国公有制形式的功能和路径.  相似文献   

16.
试论部门预算和综合财政预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八五”以来,国家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出发,相继进行了经济领域的一系列重大改革,建立了以流转税为主的新税制,实行了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进行了所得税共享改革和农村税费改革。财税体制的改革产生了十分明显的效果,促进了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和经济建设、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但是,长期以来的财税改革是单方面的,偏重国民收入初次分配领域。对国民收入再分配关注较少,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主体拥有的一种强制性地对他人的支配和控制力量,权力显著地影响着人们获取收入的机会、能力、成本和要素价格,制约着社会的收入分配状况.社会贫富悬殊根源于社会权力分配的不均衡,社会的权力结构规定着社会的收入分配格局.调节收入分配,降低贫富差距的关键在于调节社会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从短期看,就是要通过强化和调节政府权力,加大对国民收入再分配的调节力度;从长远看,需要通过持续的改革,优化社会权力结构,形成经济权力均衡、政治权力民主、文化权力共享的社会权力体系.  相似文献   

18.
我国经济改革的深化和彻底,有待于触及社会经济系统中的深层结构,即必须从经济活动的基本单元的建立和构造上做起。这实际上便是经济利益主体(本文有时简称主体)的建立与构造问题。(一) 法律主体与经济利益主体主体原本是法律概念,即民事权利主体,指的是民事法律关系的参加者,或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者。法律主体所包含的内容有:公民、取得法人资格的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它一切组织,国家在一定场合下也是民事权利主体。  相似文献   

19.
粮食补贴方式改革,是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的深化,是各种利益的再调整、再分配,是国家把保护农民利益的方向从流通领域转向生产领域的重大变革。“直补”改革是一个撬点,撬开了农民与市场、粮价与市场、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与市场间的三道门坎,但同时对农发行收购资金封闭管理也带来了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20.
资本既是投入要素,更是社会合作机制。资本无序扩张是各种关系失衡和失调的表现。当前市场中存在三类需要规制的资本无序扩张:价值掠夺型、利益冲突方的不公平利益分配和影响认知、目标选择、规则制定的资本扩张行为。历史上不同环境和发展阶段下资本扩张会呈现不同形态,体制机制塑造的不当激励约束结构是资本无序扩张的根本原因。经济良性循环有赖于鼓励发现和培育价值的生产型资本,抑制纯粹价值再分配甚至掠夺的攫取型资本。同时在规则形成和制度政策层面追求正义,在市场层面追求效率,区分经济和非经济系统分别引导和规范,重新凝聚社会信任,多维度强化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避免道德绑架,引导良序社会。当前我国需尽快合理设置资本红绿灯,依法规范资本乱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