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人口老龄化开始加速的时期,也是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关键时期.本文通过分析当前中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促进基本养老保险均等化的对策建议,竭力从根源上解决中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公平性问题. 相似文献
2.
逐步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已成为我国现阶段改革发展的重要内容。本文阐述了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内涵,提出了实现我国公共服务均等化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医疗卫生市场失灵的情况决定了政府介入、干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发展的必要性。要求政府(包括中央和地方政府)必须成为新农合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并充当主要供款人的角色和承担新农合的最终经营责任。政府干预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配置效率和促进公平,即保证效率和公平的协调统一。 相似文献
4.
财政转移支付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也是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关键手段。近十多年来,随着我国财政体制改革的深化,政府间转移支付的规模不断增长,它在推进改革和促进地区财力平衡方面的重要作用日益加强。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从目标效应、结构和规范性方面对我国现行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进行了评析,并从财权事权划分、转移支付结构调整和法律制度建设等方面提出了改进和完善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湖北省2000-2006年的面板数据,对湖北省各地级市(州)的财政能力差距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地区间经济发展差距是影响财政能力差异的最根本因素,而财政转移支付与地区间财政能力差异之间存在着显著的负向相关关系,这启示我们在设计财政均等化制度时要注意地区经济发展差异和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等因素对财政能力差异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湖北省2000-2006年的面板数据,对湖北省各地级市(州)的财政能力差距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地区间经济发展差距是影响财政能力差异的最根本因素,而财政转移支付与地区间财政能力差异之间存在着显著的负向相关关系,这启示我们在设计财政均等化制度时要注意地区经济发展差异和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等因素对财政能力差异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城乡收入差距调节是当今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所面临的重点和难点,而改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则成为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重要路径。本文通过阐述财政支农、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与城乡收入差距调节的内在机理,找出了制约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关键因素,从而提出了基于公共服务均等化视角的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财政分权改革的框架下分析中国财政体制的经验研究,总结了财政分权改革进程中各阶段的改革特征,并对现行体制所引发的问题进行归纳。中国由于缺乏法律的保障、地区发展不平衡、事权和财权划分不规范和地方政府预算软约束等方面的问题需要解决,需要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对体制进一步的完善。 相似文献
9.
10.
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公平理念在公共服务领域的具体体现。马克思的公平观认为,公平是现实的、具体的,具有社会历史性和相对性等特点。它对当前中国政府倡导的公共服务均等化有重大指导意义。主要体现在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理念及原则、主体与客体、标准与推进等方面。 相似文献
11.
中国教育财政分权对义务教育投入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在中国的财政分权体制下,从中国教育财政分权的视角讨论了义务教育投入的影响因素,并利用1997-2004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对我们分析进行实证检验。本文的主要结论是:教育分权降低了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中中央支出所占比重,减弱了粘蝇纸效应对政府财政支出增加程度的影响,导致义务教育投入总水平的下降。这意味着,在现有的财政分权体制下,对于义务教育的供给,适当的财政集权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财政视角,对公共服务均等化进行研究,并从公共服务均等化内涵入手,指出当前我国公共服务不均等的基本特点,从财政因素方面对现状进行剖析,并提出一些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公平正义在公共服务领域的具体体现,不同公平正义理论之间的分歧往往与其所持有的平等观密切相关。阿玛蒂亚.森在对主要平等观进行批判性检视基础上,提出的基于能力视角的平等观,具有综合性和包容性特点,对我国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它要求公共服务均等要兼顾公平与效率以及结果平等与程序平等,并将关注的焦点集中于对能力有至关重要影响的公共服务领域,结合现实紧迫性,实行差序性实现;同时重视政府、市场、社会及个人在实现均等化过程中的多元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14.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实现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重要内容.均等化标准不仅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现奠定了技术基础,也成为规范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建设人民满意型政府的迫切要求.目前,我国还没有针对这一目标建立一套科学完整的标准体系,这使得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面临执行难的困境.文章在厘清相关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均等化标准的重要作用,提出了标准设置的相关原则. 相似文献
15.
无论是财政承包制阶段还是分税制阶段,中国渐进式改革过程的主轴都是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财政分权改革。通过将中国分权体制的变革历程与中央、地方政府财政能力的相对变化结合起来分析,可以发现财政承包制在边际上增加了地方政府分享经济发展成果的比例,模拟出了类似于市场竞争机制的经济发展内在动力机制。但是,各地方政府在财政收支划分等财政问题上往往处于信息优势地位,这就造成了"两个比重"的下降。而分税制则确立了以正式法规为基础的税收分成方案,改变了承包体制下中央与地方一对一讨价还价的局面,从而充当了在新的制度环境下重塑中央与地方分权关系与利益分享格局的关键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6.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质上是改变个体发展的约束条件,为培育人的发展能力及区域自我发展能力创造均等的发展机会,基本公共服务不均等会制约区域协调发展。实证分析发现:我国基本公共服务总体水平偏低且供给不均等;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因子对公共服务均等化影响最大并且区域差距显著。应加快公共财政体系改革、推动新型城镇化和市民化,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30多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日益进步,城乡之间在义务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的差距逐步拉大.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切实提高农村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不仅可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缩减我国城乡收入差距,而且对于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的现状出发,重点从公共财政视角分析了形成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不均等的原因,进而提出进一步完善我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18.
增值税转型实施后,增值税的扩围改革提上议事日程,这一改革将重构中央和地方的利益格局。在现行财政体制框架下,转移支付制度是弥合地方政府利益受损的有效途径,而不同的转移支付方式将产生不同的政策效应。本文以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的财政数据为基础,应用SPSS的相关分析,从财政均等化的维度来考量各转移支付方式。从而为增值税和营业税一体化改革下的转移支付方案选择提供了政策依据,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20.
财政集权与分权的优劣比较及制度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的财政制度安排属于一个国家的基础性制度安排的范畴,财政分权就是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政治权力的划分在财政关系上的集中体现。财政集权和分权各有优缺点,完美的财政分权体制是不存在的,但是可以在政治架构中不断地调整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利益格局,由此进行事权和财权的合理划分并进行动态的调整,从而建立较为合理的财政分权体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