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物质资本集聚度、人力资本集聚度以及就业密度衡量服务业集聚水平,运用空间计量方法,研究服务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显示:我国区域经济增长呈现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服务业物质资本集聚水平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呈弱化之势,人力资本集聚度的区域经济增长效应也由正转向负,而服务业就业密度、经济开放水平等因素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应该注重加强相邻地区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经济互助,协调发展;同时应提高我国服务业的集聚度,充分发挥其对区域经济增长的正向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空间技术溢出效应与经济增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新经济地理的框架下构建理论、计量模型及生产性服务业空间可得性测度,运用2003~2011年城市面板数据检验了生产性服务业的空间技术溢出效应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显示,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对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技术溢出作用,且其有效空间作用范围为100公里;有效距离范围内城市间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由东向西依次递增,而多样化集聚的作用由东向西依次递减。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对经济增长不同分位点的技术溢出效应亦存在明显差异,随着经济增长分位数增加,有效空间范围内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对经济增长的边际贡献呈先增后减的倒U型发展趋势,而多样化集聚的作用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新经济地理的框架下构建理论、计量模型及生产性服务业空间可得性测度,运用2003~2011年城市面板数据检验了生产性服务业的空间技术溢出效应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显示,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对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技术溢出作用,且其有效空间作用范围为100公里;有效距离范围内城市间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由东向西依次递增,而多样化集聚的作用由东向西依次递减。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对经济增长不同分位点的技术溢出效应亦存在明显差异,随着经济增长分位数增加,有效空间范围内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对经济增长的边际贡献呈先增后减的倒U型发展趋势,而多样化集聚的作用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4.
基于2003—2019年山东省16城市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了山东省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经济效应。结果表明,山东省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胶东经济圈和省会经济圈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效应显著,而鲁南经济圈不显著;不同城市规模下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效应均显著为正,Ⅰ型大城市的集聚效应最大;生产性服务多数行业集聚对城市经济增长发挥积极作用,仅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现代服务业集聚及其优势、现代服务业的集聚效应和现代服务业集聚是实现城市经济增长的有效途径三个方面论述了现代服务业集聚与城市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在服务经济时代,现代服务业向城市集聚构成了城市化的新内容,成为影响城市经济增长的越来越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6.
米娟 《全国商情》2008,(8):15-16
本文从现代服务业集聚及其优势、现代服务业的集聚效应和现代服务业集聚是实现城市经济增长的有效途径三个方面论述了现代服务业集聚与城市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在服务经济时代,现代服务业向城市集聚构成了城市化的新内容,成为影响城市经济增长的越来越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马歇尔、雅各布斯外部性及新经济地理的综合视角建立理论和计量模型,运用可行的广义最小二乘法(FGLS)探讨了湖南省13个地级市2000~2009年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多样化及其集聚规模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对城市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多样化的影响却不显著,意味着湖南省生产性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集聚效应主要表现为马歇尔外部性;湖南省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不存在相互促进的联动机制,且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相比已表现出明显的规模不经济,这主要是由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中的盲目性和制造业发展中的相对滞后性引起的。推进各城市生产性服务功能的专业化经营、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协调发展是较为理想的政策安排。  相似文献   

8.
中国服务业集聚实证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转换区域分布基尼系数和产业集中度指标,对中国东中西部地区的服务业集聚度进行了测算,并利用实证方法对影响中国服务业集聚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中国服务业集聚区域主要位于东部地区,现代服务业和传统服务业的集聚区域不同,且部分服务业不存在集聚特征。并指出,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加速服务业发展可以提高区域服务业集聚度。  相似文献   

9.
生产性服务业在全球范围内的高速持续发展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随着工业制造业分工细化及服务外置化趋势的不断强化,产业融合度高、辐射强度大及集聚效能强的生产性服务业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撑功效及推动效果日益增强。研究对于区域经济结构、产业融合、空间重构演化模式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以驱动力及作用机制为切入点研究生产性服务业集聚重构区域空间可以深入探讨集聚对于区域经济发展及区域空间地理的影响力及辐射度。  相似文献   

10.
采用2004-2017年的中国省际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模型考察服务业集聚对服务业绿色生产率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服务业集聚提高了本地及邻近地区的服务业绿色生产率;服务业集聚通过技术效率、技术进步和规模效应等渠道对服务业绿色生产率发挥正向作用;服务业集聚对服务业绿色生产率的正向影响效应主要集中在生产性服务业、东部地区和...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显示:中国服务业在区域上主要集聚于东部沿海地区,同时伴随着其他地区服务业的萎缩;服务业不同行业的集聚呈现不同的特点,从偏离份额分析的结果来看,绝大部分的服务行业在东部沿海地区都显示出了较强的竞争优势;用G(s)指数刻画的中国服务业地区专业化整体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呈现出明显的倒U型上升关系;五大区域的服务业的专业化水平随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演化趋势表现为W形、倒N形和U形等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随着山东省利用外资结构不断优化,外商投资山东服务业企业规模越来越大,这势必对山东经济发展产生影响。在已有文献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山东省1993-2005年的相关数据,通过格兰杰检验得出,服务业FDI与山东经济增长互为短期因果关系,服务业FDI对于山东经济产生了积极影响。我们必须采取刺激服务需求、优化服务业吸引外资结构、营造人才环境等措施提高我省服务业利用外资水平,促进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世界经济,特别是发达国家经济发展轨迹显示,"服务经济"已成为经济发展趋势,从而使得各国都致力于研究服务业发展的影响因素,以促进服务业发展和经济结构升级,中国亦不能无动于衷.本文通过对2004年省市截面数据计量回归得出:经济发展水平和分工程度是影响中国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而带有强烈行政色彩的城市化对"服务经济"发展的作用较小;服务业发展具有经济发展水平的门槛效应;不同分行业,影响因素亦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2008—2020年沪深A股服务业上市公司的数据,利用多元回归模型,实证检验了数字化转型对服务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理。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与服务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呈U型关系,且这一影响效应在非国有企业、生产性服务业企业以及资本技术密集型服务业企业中表现更为明显。另外,对处于东部地区、人口规模较大的城市的服务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更强的促进作用。进一步的研究表明,降低交易成本、扩大规模经济效应是数字化转型作用于服务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基于考虑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及GML指数测度中国283个城市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从专业化集聚和多样化集聚两个维度,构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计量模型,运用系统广义矩估计(SYS-GMM)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随城市规模等级差异、城市行政级别差异、行业结构差异而表现出异质性。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在Ⅰ型大城市、超大及特大城市的专业化和多样化集聚均能促进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但在超大及特大城市表现为多样化集聚效应更强,而在Ⅰ型大城市表现为专业化集聚效应较强,且环境规制对多样化集聚效应存在正向调节作用。中低端生产性服务业在中小城市适合于专业化集聚模式,而在Ⅱ型大城市适合多样化集聚模式。同时,行政级别较高的城市高端生产性服务业的多样化集聚效应具有明显领先优势。最后,为依托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促进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产业的协同集聚发展已经成为国家层面的产业政策,它对就业增长具有重要影响。从理论上分析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的区域内和区域间就业效应,并基于中国31省(市)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不仅会显著提升区域内总就业水平,而且对区域内制造业就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就业均具有促进作用;制造业集聚会促进区域内制造业就业增长,但也会抑制生产性服务业的就业增长;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区域内协同集聚总体上抑制了就业增长,它们的省际协同集聚对区域内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和总体就业均具有显著的空间互补效应。  相似文献   

17.
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已经成为经济转型的重要问题,立足于中国生产性服务业需求不足的现状,基于价值链视角将研究数据细化至上游生产性服务业,从制造业需求角度考察其影响因素,并结合中国的转型经济背景,分析政府规模对两者关系的调节效应。主要结论包括:(1)劳动/资源密集型与资本/技术密集型制造业需求对上游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具有不同影响效应,前者为“挤出效应”,后者为“促进效应”;(2)政府规模的过度膨胀不仅将直接阻碍上游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且能强化劳动/资源密集型制造业需求对上游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侵蚀效应;(3)政府规模的过度膨胀将损害人力资本积累,进而侵蚀人力资本对上游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推动作用。可以从优化服务业结构、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平衡地区经济发展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基于2003—2016年的城市面板数据,实证分析相关多样化、不相关多样化对城市服务业增长的影响。利用全国层面城市数据进行基准模型估计,分别从地区异质性、城市规模异质性、市场开放度差异方面进行更为深入细致的研究。结果显示:相关多样化、不相关多样化都对城市服务业增长存在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而对于不同区域、不同规模和不同市场开放度的城市而言,相关多样化和不相关多样化对城市服务业增长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随着现代制造业的发展,生产者服务业日益成为世界经济中体现区域经济竞争力、推动经济集聚的主导产业。空客A320落户天津,既表明天津作为中国北方经济中心和中国经济增长第三极所具有的经济集聚能力,又为天津产业升级发展带来机遇。本文就空客A320落户天津滨海新区进行产业联系分析,特别对现代制造业与生产者服务业的关系进行分析,提出天津应致力于发展现代服务业,特别是发展生产者服务业以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的观点。  相似文献   

20.
中国服务业集聚的经济效应分析:基于劳动生产率视角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产业集聚是生产要素流动和配置的一种必然现象。本文围绕服务业集聚产生的经济效应,主要从劳动生产率视角出发,通过建立经济计量模型,具体考察了服务业集聚对服务业劳动生产率的影响方向与影响程度。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以区位熵、集中系数和服务业占GDP比重衡量的服务业集聚程度的指标,均对服务业劳动生产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这表明服务业集聚促进了服务业劳动生产率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