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带动了以互联网第三方支付、P2P网贷和众筹融资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今年两会期间提出了“互联网+”新经济模式的概念,使互联网金融更引人注目. 无论是作为传统金融业务在互联网上的延伸还是作为一种全新的金融模式,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都促进着我国金融市场突破原有的金融体制框架不断进行金融模式的创新,给我国金融市场注入了新生力量并带动了整个金融市场的变革,给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压力. 同时,互联网金融行业作为一种金融创新,相关的监管体制尚未建立,随着其快速发展,风险聚集的规模会越来越大,其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也在不断增加.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对传统商业银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削弱了商业银行的支付功能和资金中介功能,给银行的销售渠道也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本文深入探讨了互联网金融的涵义与特点,着重从支付、资金中介、销售渠道等三方面深入分析了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从资产业务、中间业务、负债业务和风险管理四个角度提出了我国商业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冲击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消费金融是刺激消费、稳定经济增长的一种重要手段。在互联网金融背景下,消费金融发展出现新趋势,以电商巨头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积极介入消费金融市场,传统消费金融机构纷纷“触网”。互联网消费金融对消费金融市场的影响主要是:改变市场格局,扩大市场规模,提高市场效率。建议完善法律及信用环境,鼓励探索各种互联网消费金融模式,实行功能化和差异化监管。  相似文献   

4.
互联网金融发展对传统金融的影响,改变了货币的流通速度,影响到货币的供和需,进而会对传统的货币政策产生影响。本文从实证的角度剖析了第三方支付工具交易量对我国货币市场的影响,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5.
在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我国的金融业运营模式发生了急剧改变,网络金融应运而生,相继出现各种新平台,对我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理念产生了重大影响。网络金融对传统金融冲击很大,虽然相比之下有着很多优势,但基于网络的开放性等特征,网络金融也存在着较大风险。本文先对其现状加以阐述,简单介绍了几种目前常见的网络金融运营模式,并指出了其所面临的困境。然后对其未来趋势加以预测,并针对风险控制、信用缺失等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旨在推进我国金融行业健康稳定地发展。  相似文献   

6.
互联网金融经营模式的创新,在缔造普惠金融规模迅速扩张、小微初创企业增添融资路径的同时,也使该行业风险不断累积。尤其是市场准入规则模糊、小额豁免制度缺失、信息披露和投资者保护的不完备,致使金融投融资者被暴露在经营风险、信用风险和法律风险之中。尽管监管层颁布一系列法律规范,但规制实效不佳。对比分析美国和英国互联网金融监管规则,应从建立分类准入规则、增设小额豁免规则、规范信息披露和制定"冷静期"制度等方面,完善我国互联网金融相应规则,促进经济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高度普及和相关应用的快速发展,网络第三方支付渐渐成为重要的支付手段,出现了特有的业态,遗留了尚待解决的问题。本文综合论述了网络第三方支付平台的现状以及发展前景,从网络第三方支付的发展现状入手,论述了其规模、运营原理,列举了典型的第三方支付平台事例,然后浅述其应用场景以及特点。综合以上几点内容,旨在思考第三方支付平台现存的问题,并且构想了解决问题的可能方法。  相似文献   

8.
自2012互联网金融元年以来,第三方支付行业发展迅速,第三方支付在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与消费者的关系也越来越密切。本文通过产业经济学SCP范式模型,试对中国互联网金融中第三方支付行业的市场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产业发展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
随着互联网技术渗透到金融领域,各种新兴金融产品相继涌现,踏上了以网络为标志的现代化道路。农村地区金融发展形势相对落后,人们的思想相对闭塞,管理财富的习惯还没有养成,因此如何使互联网金融在农村金融发挥作用是一个重要的命题。本文结合互联网金融的分类探究互联网对农村金融的影响,提出了互联网在提高农村地区融资的可获得性,培养农民资金管理意愿,完善农村地区基础金融服务,建立征信系统等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随着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第三方支付平台如雨后春笋般迅速蹿红,而在支付过程中所产生的沉淀资金也越来越多,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通过研究它的产生途径、存在形式以及监管和处理方法,深入了解并分析沉淀资金的现状以及如何充分利用这类沉淀资金。  相似文献   

11.
支付业务作为银行中间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拓展银行稳定利润来源的重要战略地位。第三方支付监管的规范性与外部环境的复杂性决定了银行支付结算业务发展的不确定性。面对第三方支付的挑战,商业银行如何运用现代支付思维、技术环境等正外部性优势,结合银行固有优势来拓展新型银行支付结算模式,正是银行支付持续发展的机遇所在。本文基于16家上市商业银行2012—2014年会计年报,考察支付结算业务收入占银行中间业务收入比例等核心指标的变化趋势,从实证和影响因素两方面深入分析第三方支付对银行支付结算业务的影响,并根据银行所处的内外部环境,提出了适应银行支付业务发展转型的相关路径。  相似文献   

12.
互联网金融的出现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开始,它以其自身的优势,极大地冲击了我国的传统银行业,为我国加快传统银行业的转型提供了动力.面对互联网金融带来的挑战和机遇,我国商业银行必须顺应时代潮流,转变传统经营模式,进一步深化改革.本文对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及优势进行了总结,分析了互联网金融对传统经营模式的挑战,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14.
互联网金融平台的快速发展是互联网+时代令人振奋的产物,在技术条件上离不开支付渠道的日益成熟、大数据处理能力的日益强大,以及传统金融机构在相关领域留下的空白机会。互联网金融平台在资管和信贷两个方面,品类和数量上都在短短几年内蓬勃发展。本文从电商金融平台、P2P网贷平台和第三方消费分期平台三种商业模式,结合咨询报告、互联网流量监测、网贷平台数据,以及调查问卷方式分析各个领域的领军企业的流量及实际成交量,探究互联网金融发展社会条件剖析行业内可能存在的野蛮生长问题。  相似文献   

15.
作为信息技术与传统金融结合的新兴业态,互联网金融以其快速发展、潜在风险和对传统金融业的冲击备受社会各界关注。互联网金融不是简单的“互联网+金融”,而是在互联网时代金融市场的重构和广义资产证券化过程,它重新定义了货币资本这一生产要素的配置方式,深刻地改变着社会的生产组织方式和经济运行模式,将促使现实经济不断向无摩擦一般均衡市场状态演化。因此,不仅要关注互联网金融运营机构自身的风险情况,而且要着眼于互联网金融市场的长远发展,建立有利于维护市场公平公正、促进市场主体交易活动效率提升的制度体系,鼓励有利于完善市场机制的互联网金融创新,建立基于市场功能的监管制度,并完善信息披露和交易规则。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针对在互联网金融中沉淀资金存留的问题进行讨论。由于沉淀资金的定性问题,在目前我国的监管部门中也未对其做出明确定义,因而带着这种不确定性,使得对互联网金融中的沉淀资金产生不同的划分处理,从而诱发一系列问题;在当下的大数据时代下,人们的支付方式从现金刷卡演变成了通过支付宝微信这类第三方网络平台进行支付,这一支付方式带给大众以便利,但对于网络,我国的立法尚未完整,所谓的互联网支付平台模式也存在风险。如何去解决现存的问题,并对其进行系统的定性和监管呢?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化,我们步入了网络信息化时代。它不仅仅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和日常习惯,也让互联网金融应运而生,这种新的经济运作模式对传统商业银行造成了深刻而长远影响。本文从互联网金融的概念出发,以蚂蚁金服为例与商业银行在业务上进行对比,并利用SWOT模型分析两者优劣状态,最终提出了互联网金融对传统商业银行的影响与在此背景下商业银行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申燕 《中国科技投资》2013,(32):110-112
近年来,在移动支付、社交网络、大数据和云计算等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带动下,以第三方支付、网络信贷机构、P2P贷款平台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模式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金融产业与互联网技术的联姻加速了互联网金融时代的到来。互联网金融作为产业与资本融合的创新模式,不仅给传统产业带来了发展的机遇,同时也冲击了现有的产业发展模式,促使现有产业通过收购等方式迅速抢滩互联网金融领域。  相似文献   

19.
伴随社会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和信息时代的来临,以互联网技术为主要代表的移动支付、云计算、社交网络等现代化信息科技,不仅对人类社会金融模式的构成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还为传统金融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本文以高中生的视角,分析了互联网金融的产生对传统金融发展带来的挑战,并对互联网金融在发展期间各类风险问题的防范措施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20.
最近几年,第三方支付深受人们喜爱,第三方支付行业逐渐成为支付行业的中流砥柱,国家也非常重视它的发展状况。中国的第三方互联网支付产业伴随着电子商务而诞生,它虽然发展过程相对较短,但其发展更为迅速,不断的改善着人们的生活。第三方互联网支付对我国货币供应也产生影响。本文采用2012年到2016年的各个季度的数据,浅析第三方互联网支付对货币供应量有何影响。分析结果表明:第三方互联网支付交易量对货币供应量有着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