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编辑同志:我父亲是开拖拉机的,在工地上帮包工头运材料。一天,他上工地运槽钢,一个工人(与我父亲认识但不是装卸工)主动帮忙,站在拖拉机后面指挥我父亲倒车,我父亲倒了一段后,他喊再倒一点。他没有意识到后面已没有退路,我父亲也不知道,刚一倒车就把那个人撞倒在墙上。送到医院后抢救无效死亡。事后处理说我父亲要负全责。我想,虽说我父亲的责任很大,但那个人不是装卸工,指挥倒车应该清楚自己所处位置的危险。请问,他一点责任也没有吗?工地包工头是否应该负连带责任?读者陈丽晋陈丽晋同志:您好,鉴于您对该事件的陈述较简…  相似文献   

2.
《经贸世界》2005,(2):72-73
一个人有两个儿子,小儿子对父亲说:“父亲,请你把我应得的家业分给我!”父亲就把产业分给他了。  相似文献   

3.
龚细鹰 《华商》2014,(8):1-1
一天,与一位朋友吃饭,恰好父亲来看我,我便把父亲接来一起吃。父亲是个寡言之人,吃饭期间,他一直静静地听我们聊天,很少插话。回家的路上,父亲说:“你这个朋友,不可深交。”我愕然,问道:“爸,怎么了?”这个朋友,是因生意认识的,我与他合作过几次,对他印象不错。  相似文献   

4.
做男保姆,我突破了最后的底线1995年的夏天,我从湘西偏僻山区考上了省城长沙的一所大学。面对这来之不易的求学机会,我不敢有片刻的松懈,学习成绩在班上一直名列前茅。就在我一心扑在学习上的同时,我的爱情鸟也飞来了,同班美丽的戴央向我射出了丘比特之箭。然而,正当我和戴央一起在知识的海洋里翱游时,一件突如其来的事情改变了我的人生。大三那年,为了筹集我的学费,父亲上山抓蛇时被毒蛇咬伤。当我回到家时,父亲已经离我而去。我恨自己是害死父亲的罪魁祸首,长跪在父亲的灵柩前痛哭不已。面对体弱多病的母亲,面对两个弟弟…  相似文献   

5.
《广告导报》2004,(6):137-137
说到记忆,就是父亲,或者是说对上一代我们父辈的记忆。最关键的词就是苦难、坚毅和内疚。为什么这么说呢?我父亲是在我最辉煌的时候去世的,我记得是2001年7月14日,北京申奥成功的第二天,我在办公室,老家给我打电话,说我父亲可能是癌症,那个时刻我永远难以忘怀。因为我在农村长大的,父亲受了很多苦,刚能享福的时候他去了。大家都知道,食道癌在治疗过程当中是极其痛苦的,化疗做手术,但是他从来没跟我说过一次他不舒服,没说过一次。而且他不让任何人去看他,他说因为我职业的关系,别人要来看,会给我带来麻烦,我要还这个人情。  相似文献   

6.
路鸿 《国际市场》2008,(3):71-71
我喜欢线装书,始自父亲留给我的《百家姓》和《三字经》。这两本书父亲都能背,尤其是《百家姓》,他老人家曾经手指其中的姓氏考过我和女儿,我们还真的不认识,有的还读错了音。  相似文献   

7.
我的父亲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农闲的时候,被亲戚们拉拢着做些买卖,谁知父亲这一做就做上了瘾,五六年了从没间断过。父亲的生意不大,只是贩卖一些农家常用的东西,也没有门脸儿.远集便去,平时就在家里。虽然赚钱不多,父亲却忙得津津有味,很多人都熟悉他。父亲中等个头,一张报@的脸,人们还跟他开玩笑说是“用应过度”。其实父亲是有因病病,尤其是一到三天,农活一忙,痛得就更厉害T。我不忍看他东问西跑的,便骑古自行车带力那个沉甸甸的大包管他去赶集。这天,我早早地到了某场,紧挨着一位卖莱籽的大爷上了摊。十点多钟,是位…  相似文献   

8.
我叫胡兴志,家住湖北鹤峰,从小家境贫困,读完初中就去县城打工。年龄小只能在餐馆打点杂工,每月能领200元的工资。在餐馆打工三年后就和同村人一起去了福建泉州工地学习扎钢筋,在工地虽然辛苦些但下班后晚上和工友们一起上街玩乐还是非常开心,每月给父母寄些钱回家,就这样一过就是几年。2001年5月的一天中午母亲打电话来说父亲高血压发作昏迷住院。经抢就生命没有危险,但从此可能瘫痪在床,听到这样的消息我一下惊呆了。强压着泪水向工长请假回家探望父亲。医生说父亲是高血压引起的脑中风生命没有危险今后可能会半侧肢体瘫痪。听到这些,我感到,昔日强壮的父亲如今躺在病庆上口眼歪斜如今连话都说不清楚,我暗暗落泪。  相似文献   

9.
那一天对我很重要刘建华一九八三年秋天,我父亲所在的街道服装厂宣告“瓦解”,我们全家赖以生存的支柱——父亲的一点退休金也不复停在了。这时我正好高中毕业。年迈的父母对于如何谋生一筹莫展,我的脑筋却在飞速旋转。“我们何不做些早点到街上去卖?”我说这话的时候...  相似文献   

10.
刘畅 《中国商人》2023,(6):140-141
<正>我们公司是以“希望”命名的,这个名字特别适合农牧行业。我父亲有兄弟四人。在我小时候,父亲发型蓬乱,甚至根本就没有发型可言,也不怎么刮胡子,是一种“狂人”的状态,父亲四兄弟都是如此。他们几个创业时都没有专业背景,只有我三伯是农业专业,大伯学计算机,二伯学机械,都是比较典型的理工科,  相似文献   

11.
父亲赚的和我花的──一个农家大学生的经济帐刘俊彦儿子在北京上大学,农民父亲的脸上很荣光,连自己节衣缩食也成了一种快乐。前几天父亲给我来了一封信,像年终总结似的.把家里一年的收支列了出来;收入:1、棉花:1028元;2、小麦:刨去提留得120元;3、做...  相似文献   

12.
罗拉拉 《市场周刊》2011,(10):36-41
父亲10岁前是在秦淮河边长大的。如果不是那颗来自日本人的炸弹.爷爷的纸店会一直在升州路上开下去.而父亲的童年也会在南京延续。久居苏北县城的父亲那天画了一张地图:”当时我的家住在党家巷,我去钞库街小学上学.必然要经过夫子庙,  相似文献   

13.
<正> 在我12岁时的一天下午,我从父亲那里学到了所有关于做买卖的学问。当时,我正在父亲的家具店里打扫地面,一位上了年纪的妇女走了进来。我问父亲可不可以由我来接待她。父亲回答说:"就看你的了!"我能为您做点什么吗?"我以前在你们店里买了一张沙发,现在它的一条腿掉了。我想知道你们什么时候能帮我修好?"夫人,您什么时候买的?"有10年左右了吧。"我跟父亲说明情况。父亲吩咐我告诉她,我们下午就到她家里去修沙发。  相似文献   

14.
王跃文 《华商》2014,(15):75-75
作为一位瑶族诗人,黄爱平的诗歌里有一种强烈的对瑶族文化血统的追忆,对瑶族文化虚根的抗拒。他的血脉里流淌的是瑶族的血液,瑶族人民苦难深重的历史,注定了他诗歌灵魂的沉重和苍凉。他不断地用诗歌追问、寻觅,试图印证他的文化身份和文化血统,执著而又迷惘。他在《父亲回家》‘诗中这样发问:“谁是他的父亲/谁给他讲述已经逝去的秋天/讲述鸟巢与河流/劳动与汗水/谁会告诉他/生活是一件严肃的事?”诗人在急切的追问之下,又说:“父亲……我不认识他/事实上/我也不认识我自己”。诗人对父亲的渴求和追念是那么焦灼迫切,而父亲在他眼里却又那么的模糊。父亲只能在诗人的遥想中出现,作为诗人的自己,却“不知道他的脏脸和烟卷/更不了解/他的酒量和哭泣……”诗中的父亲是一种隐喻,是诗人对瑶族文化身份和文化血统日渐失传的伤痛,是对日渐模糊的瑶族特征的沉重喟叹。父亲是根,根的缺失使得诗人对自我文化身份的认知变得惶惑而茫然,所以他在诗中说,“事实上/我也不认识我自己。”  相似文献   

15.
肖昕 《市场周刊》2009,(12):57-57
我父亲因智力障碍,缺乏判断和自我保护能力。为使其生活更有保障,2009年1月,我将71岁的他送至一家老年公寓托养。合同约定的服务范围为饮食起居等日常生活。三个月前,我父亲在前往食堂就餐时,因路面较滑不慎摔伤,经检查诊断为“右下肢腓骨骨折”,已用去医疗费用17000余元。经多方交涉,老年公寓却以摔倒是我父亲自身行为所造成,不存在任何外力为由,一再坚持拒绝赔偿。  相似文献   

16.
海潮 《华商》2014,(10):48-49
从没温柔地待过他 第一次听到“女儿是父亲上辈子的情人”这句话,我读高一。一天晚自习的时候,从前排一个娇滴滴的女生口中蹦出来,带着一点儿矫情,小炫耀。就在几分钟前,该女生胖乎乎的老爸“不远万里”跑到学校,只为送一块她爱吃的豌豆糕。就在豌豆糕的父爱气息里,我蹦出一个念头:如果女儿是父亲上辈子的情人,那么,儿子一定是父亲上辈子的情敌了,永不可能和平相处。就像我和老爸,“剑拔弩张”便是我们最常见的相处方式。当然,他的“拔尖”是公然的,我的“张弩”只能在背后。  相似文献   

17.
当个体劳动者协会的同志及同学和朋友们鼓励我经营服装生意时,我真有些害怕,不是我胆小不敢闯商海,而是因为家庭遭受的不幸已让我把本钱赔干,甚至还欠了几千元的贷款。经商对于我来说并不陌生。1986年高考落榜后,我便开始经营小百货。行医世家、思想守旧的父亲对我经商不屑一顾,但我还是在父亲的埋怨声中开张了。虽然是小本生意,但一年下来却也能盈利二三千元。1988年,当我准备扩大经营规模时,家庭却遭受了意想不到的灾难─—年仅25岁的妻子身患癌症,我花光了几年来的心血,却仍然没能留住她年轻的生命。埋葬了妻子,一无所有的我…  相似文献   

18.
品行与发财     
品行与发财[玻利维亚]莫隆伟父亲青少年时是一个一贫如洗的打工仔,后来却成下一个实业家。他几乎缄口不谈他的创业史,但饭后教子,我也多少知道一些有关他的故事。有一次,父亲说:“我20来岁时,老板常派他的儿子和我到香港去采购。而老板宁可让我管钱,也不让他儿...  相似文献   

19.
Q:你印象中与父亲度过的最难忘的父亲节是怎样的?:我从来没有在这个节日对父亲有过表达,对于一个50后的父亲和70后的儿子来说,我们基本不会把“父子之情”拿出来说,父子之情都藏在日常生活的细微之中。:是否收到过儿子送的父亲节礼物?:我当父亲5年多了,没有在父亲节收过礼物,儿子还小,我也从来没有要求他在父亲节对我有什么表达。我觉得自从当父亲的那一刻开始就接过了“父亲”的称号,而且这个“职位”永远拿不掉了。父亲节可能提醒没有成为父亲的人关注自己的父亲,很多人不关注日常家庭生活中的父子关系,  相似文献   

20.
黄胶鞋是一个时代的见证或象征,但在我父亲眼里,更是一种精神。父亲是一位退休工商干部,大家都尊敬地叫他赵老师,父亲曾在不通公路的高寒山区小学任教22年后,上世纪80年代进入宾川县工商局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