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 毫秒
1.
不少很畅销的报刊都有经济学随笔的栏目,吸引了经济学家的关注,并愿为此而投入写作的精力。写得好的经济学随笔,受到读者的热捧,刊登经济学随笔的报刊也更加兴旺。经济学家为什么爱写随笔?有人把它归结于媒体经济学的盛行,甚至和中国经济学界特殊的生态环境挂起钩来:许多经济学家之所以著名,不是因为在某个领域的研究有公认的突破,而是因为他们的名字成天见诸各种报刊,包括发表的谈话和大众化的文章。 相似文献
2.
3.
“年轻的时候想要改天换地,但这显然是不切实际的。作为一个学者,最重要的还是做研究。顶多时不时地伸出头来,在社会上呐喊几句。又能起到多大作用呢?”说这话时,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姚洋清癯的面庞上浮现出了几分腼腆。姚洋身上贴了不少标签,除了有“经济学界的梁朝伟”之称外,他还是著名经济学家林毅夫的开山弟子、“北大经济中心的乔丹”、农村发展问题专家、“中性政府”的提出者。 相似文献
4.
5.
6.
2007年5月17日,我国经济学界杰出的教育家、研究西方经济学学科的主要奠基人、著名经济学家、资深翻译家、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高鸿业先生永远离开了我们。他的逝世使我国经济学界又失去了一位学术泰斗。 相似文献
7.
记得我好像是在2001年向《经济学家茶座》投过稿,发表在它的第4辑上。打那以后,我虽然写了不少东西,但是没有再向《茶座》投过。最近詹小洪先生又向我提起了投稿的事,盛情难却,只好再谋写作之道。不过想来想去,实在没有适合《茶座》读者口味的材料,干脆说一说我为什么3年没有再向《茶座》投稿吧! 相似文献
8.
2006年6月28日,首届岭南经济学奖颁奖典礼在深圳观澜湖高尔夫球会隆重举行。200多名岭南经济学家与全国著名企业家济济一堂,共同参与了这个2006年岭南经济学界的盛事。 相似文献
9.
2004年7月1日,欣逢党的生日,“首都经济学家论坛”在百年老校北京师范大学校园内,召开成立大会暨纪念建党83周年和繁荣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科学理论研讨会。 相似文献
10.
本文回顾了自现代经济学诞生以来,主流经济学家在面对社会经济问题时不时表现出的冷漠和自满.作者并指出这一现象根源于经济学家们希望赢得掌声、唯恐出现争议的天性.由于维持商界信心和资本主义的根本利益之间存在着逆相关的关系,为促进经济良性运行所采取的维护穷人利益的政策必然会在短期内激起富裕的商业界的强烈争议.出于避免争议的考虑,经济学家们大多选择了逃避. 相似文献
11.
经济学应明晰自己的学科定位,不再承担本应属于其他学科的责任,经济学家则应该端正学风,专注于原创性理论研究,唯有这样中国才有可能迎来经济学大师辈出的时代. 相似文献
12.
著名经济学家钟朋荣2005年出任永煤集团下属的龙宇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的独立董事,这是钟朋荣第一次出任煤炭企业的独立董事,也是担任着多家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亭的钟朋荣决意担任的最后一个公司的独立董事。当记者问到是什么原因使他接受邀请、出任龙宇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独立董事时,钟朋荣的回答很简单,一是看好永煤集团这一内陆成长型企业,对它的管理团队有信心;二是它的改革举措具有经济学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与其他学科和领域相比,经济学中成功的女性很少,在中国,女性经济学者尤其屈指可数。《经济》这期展现这样一位女性经济学家:经历上山下乡,当过农民、工人、学者,她的人生过程折射出中国发生的变化;从德国获得经济学博士归来,她不走“热门”路,却一直关注收入分配、乡村发展和贫困等“边缘问题”;每年下乡调研,足迹遍及20多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七八月的酷暑,年过六旬的她还带队完成了无锡、上海、大连、沈阳的社保调查。作为国内少有的女性经济学者,她低调、谦和,自称忙忙碌碌、举轻若重,大家却尊敬她的治学和为人,她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朱玲。“我要上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