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要领 《魅力中国》2009,(16):125-125
随着数学素质教育的广泛深入,数学教学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根本变革,注重“数学过程”教学,提高学生数学素质尤其显得重要。“数学过程”的教学,包括教师的“数学过程”教学和学生的“数学过程”学习。正是在反复尝试这种抽象表示、符号变换、检验应用的过程中,使学生学会解决数学中的问题,学会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进而形成数学思想和方法,提高“数学素质”。  相似文献   

2.
吴伟丽 《魅力中国》2013,(11):271-271
一、从小处着手融知识于符号中尝试:在常用数集的符号表示中,正整数集记作N或N,在教学过程中,一些细心的学生就有疑问:原本表示自然数集,在右上角或右下角分别添加?鄢或+怎么就能表示正整数集呢?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面对这样的小问题尤其是数学符号的选用,考虑到教学时间,用“约定俗成”加以回答也未尝不可。但也很有可能出现这样一种结果:时间是节省了,学生心中却对数学产生一种“冷冰冰”的感觉,打消了学习数学的兴趣。我在教学中花了不多的时间作了简单解释(虽然此时还没有学习补集运算,但丝毫不影响学生理解),学生茅塞顿开,令我感到意外的是,有不少学生在学习函数定义域时用类似方法又“发明”了许多数集的符号,看到这些符号真有一种“心有灵犀”的感觉。而更重要的是,我用实际行动验证了数学的严谨性和精确性,这比口头动员的效果要好得多。受此启发,在后面的教学中,每当引进一个新的符号时,我总是尽量将相关符号的发展历史展现给学生。  相似文献   

3.
数学是一种语言,是认识世界必不可少的方法.九年主务教育数学教学明确规定:“要使学生受到把实际问题抽象数学问题的训练”,“形成用数学的意识”。笔者认为,在教学中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4.
王琳 《魅力中国》2010,(1):103-103
《新课程标准》提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是指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应提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容。什么是有价值的数学?任何数学知识都有它自身的价值,但不同的数学内容对学生来说其价值是不同的。学习数学的目的最终是为了用数学,因此运用数学解决一些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是当今数学学习的关键。现实世界从数学的角度来看,主要是数、量、形三个方面,而计量又离不开数与计算,形体大小要量化也离不开数与计算。因此数与计算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最基本的工具,估算作为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和数学能力,随着计算机的日益发展,重视、加强估算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潮流。  相似文献   

5.
赵桂兰 《魅力中国》2014,(10):145-145
新课程下的初中数学的教学目的明确提出了要“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要让学生受到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训练”“形成用数学的意识”。作为数学教师,要紧紧围绕教学目的展开教学。必须全面、深刻地领会数学教学目的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以此来检查和评价教学效果,不断总结,不断反思,从而不断改进和优化教学方法。为此,我对教学方法在实践中的运用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6.
祁静 《魅力中国》2014,(16):131-131
数学教学目的.就是规定了数学教学应当完成的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想、个性品质等方面的教育任务,是根据我国教育的性质、任务和课程目标.并结合数学科学的特点和中学生的年龄特征而制定的。特别是现行初中数学的教学目的,就明确提出了要“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题”,“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要让学生受到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训练”。“形成用数学的意识”。  相似文献   

7.
万华芳 《魅力中国》2013,(23):393-393
“学困生”是初中数学学习中不可忽视的一个群体,学困生的形成是多种因素造成的,比如学生的兴趣、意志、方法、教师等。转化初中数学学困生的关键因素是教师的教学观、学生观。转化学困生,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优化课堂教学,使数学教学生活化,要改变评价机制.等等。本文将自己教学经验梳理出来.共同切磋。  相似文献   

8.
崔宗波 《魅力中国》2013,(10):192-192
如何引导中学生克服数学学习的心理障碍,增强数学教学的吸引力?这是数学教法研究的重要课题。笔者认为,必须转变教学观念,从“应试教育”转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坚持“四重、八引导”,把握学生的心理状态,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真正领悟和体会到学习数学的无穷乐趣,进而爱学、乐学、会学、学好。  相似文献   

9.
刘小明 《魅力中国》2013,(22):156-156
在数学教学中“有益的思考方式,应有的思维习惯”应放在教学的首位。数学思想方法是学生形成良好认知结构的纽带,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是培养学生数学意识(观念)、形成优良思维素质的关键。学生只有领会了数学思想方法,才能有效地应用知识,形成能力,在解决问题,进行数学思维时,也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数学思维方法。因此,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在教学中注重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必然对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深化数学教育改革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张霞 《新西部(上)》2013,(7):189-189,177
生活是数学教学的不竭源泉,中学数学教学应从生活中引入数学概念,用数学应用解释生活,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方法,同时运用实习作业让学生体验数学,把“身边的数学”引入课堂,再把数学知识引入“身边的生活”。  相似文献   

11.
董星河 《魅力中国》2013,(34):117-117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数学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把“人人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视为数学课程的核心理念。又指出:教学要注重“实效”。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孙萍 《魅力中国》2013,(34):130-130
学生学习知识的最终目的是学以致用,新课标要求数学教学要把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主要资源,将数学教学生活化,引导学生去感受生活中的数学,开拓视野,开发思维,使学生学到“有用的数学”。本文从数学问题生活化、教学方式生活化、知识运用生活化三个方面探讨了实现初中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策略、方法。  相似文献   

13.
黄超 《魅力中国》2013,(5):218-218
新课标下的数学课堂,是通过一系列的教学环节来达到教学目的。数学课程还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习惯。数学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学生自身的数学学习和社会生活、自然界以及人类的发展中选取有关数学研究问题,以探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数学知识、应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学习方式。它同社会实践等教育活动一样,是从特定的数学角度和途径让学生联系社会生活实例,通过亲身体验进行数学的学习。开展数学研究性学习有助于转变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变传统的“接受性、训练性学习”为新课程标准倡导的“研究性学习”;它有利于克服数学教学中注重教师传授而忽视学生发展的流弊,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研究”热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4.
陶正娟 《黑河学刊》2014,(1):119-120
高职数学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对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有着重要的意义。教学中可从数学史、数学思想方法入手,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  相似文献   

15.
王志翠 《魅力中国》2013,(25):158-158
数学概念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运用多媒体教学能把抽象的数学概念转化为“形象”的具体事物和具体数量。用直观形象的方法化抽象为形象.变枯燥为生动.让学生加深时教学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及探究的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6.
吴少均 《魅力中国》2013,(32):233-234
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是高中数学新课程追求的基本理念;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什么样地方法,可以减轻学生的负担。如何在减负的呼声中,提高高中数学教学质量,向教师“教”要效率,向学生“学”要效率的“有效教学”活动,将以科学的理念引领,开展教学“反思”活动,传授正确的学习方法,形成客观的评价机,“减负增效”才能得以实施。下面根据本人的教学谈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7.
刘保红 《魅力中国》2013,(25):214-214
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向学生传授数学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探究能力,使学生学习数学时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养成一种良好的探究学习习惯。笔者结合初中教学实践,如何培养学生数学探究能力作了三方面论述。  相似文献   

18.
张琦 《魅力中国》2014,(14):219-219
数学教学生活化,就是以学生的生活实践为切入点,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事例中,逐步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定理和思想方法。把数学学习与生活实践紧密“联结”起来,让智障学生在数学学习与生活实践的“交互”中获得直观经验,这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改革和尝试。  相似文献   

19.
何剑彬 《魅力中国》2010,(3):160-161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要学生学习有用的活生生的数学,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而且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因此,数学教学不应该只是一些刻板的知识的传授,而应该遵循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理念。我们要通过数学教学活动,实现数学的应用价值,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与数学密不可分,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  相似文献   

20.
刘微 《黑河学刊》2010,(5):116-116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应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入手,教学生养成“读”、解题后反思的习惯,引导学生学会“讲”、“想”,广开思路、勤动手、会复习获得主动学习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