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一个时期,由于历史、政治、经济等原因,黑人族体一直处于弱势,黑人民族文化意识也很淡薄。第一次世界大战唤醒了美国黑人的民族意识,新黑人知识分子推动了一场以复兴黑人文化和自尊,争取黑白融合和黑人融入美国社会的黑人文化解放运动。黑人作家在这场文化运动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他们的作品一方面呈现出黑人文化鲜明的民族特色,另一方面大胆地展现黑人的民族意识和民族认同。本文将主要探讨新黑人作家的作品如何在这场新黑人文化运动展示黑人文化意识。  相似文献   

2.
黑人文学是美国文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既具有黑人民族的性格,又具有美国文化的特色。美国黑人文学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期,在此过程中,黑人女性作家自始至终积极地参与了美国黑人文学的发展,她们所塑造的女性形象也随着黑人文学的发展而逐渐成熟,从不同角度不断地为黑人文学中的女性形象注入新鲜的血液。  相似文献   

3.
美国黑人文学是美国文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成长及发展与美国黑人民族意识的成长与发展息息相关。从早期的废奴文学,呼吁改变黑人痛苦低下的生存状况,到“哈莱姆黑人文艺复兴运动”,呼吁黑人平等的社会权力,再到黑人美学、文化运动,寻求自我价值的实现、自身民族文化的肯定,我们能够看到黑人为自身民族发展的奋斗过程。文章从黑人文学不同阶段的主题着手,探讨了美国黑人民族意识的成长与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黑人文化被边缘化,处于"失语"境地。作为"黑人文化的代言人",兰斯顿.休斯深入地挖掘具有黑人民族特色的文化资源,将黑人方言、黑人音乐、口头文学与黑人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符号引入诗歌。休斯的诗歌无论从诗歌的语言、诗歌的节奏还是诗歌的内容都有别于白人文学,形成了其独特的诗歌形式,具有浓郁的"黑人性"。  相似文献   

5.
李自勇 《魅力中国》2010,(3):304-305
进步运动时期,美国社会掀起一场声势浩大的改革运动,然而黑人问题却被不断边缘化而处境越来越差,但黑人并未放弃寻求改善自己处境的努力,以布克·华盛顿和杜波依斯为代表的黑人领袖各自提出了一套解决黑人问题的方案,此文欲通过对这两位具有代表性的黑人领袖的思想的分析,初步梳理进步运动时期美国黑人对自我解放道路的探索。  相似文献   

6.
张雯 《魅力中国》2010,(23):290-290
《看不见的人》是拉尔夫·艾里森的代表作,小说描述了一位黑人青年从迷失中寻找自我,最终找到真正自我的成长历程。主人公的一系列的经历也体现了他从对黑人文化的漠视,到对黑人文化的接受,最后到对黑人文化的认同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宁波通讯》2011,(6):59-59
卡尔是一位黑人,16岁时,成为一名海军。 他的梦想是当一名潜水员,得到“一级军士长”勋章。然而,等待卡尔的却是轻视和排斥。 在这里,黑人只有三条路可走:当厨子和勤务兵,或者卷铺盖回家。且一周内,除了周五可以下海游泳,其余时间,只能在厨房干活。星期二,天气炎热,让人像待在蒸笼里一样难受。白人士兵们如一条条快活自在的鲸鱼,尽情地在海里练习游泳。卡尔只能透过厨房的窗户,满头大汗地“欣赏”。  相似文献   

8.
柴松 《魅力中国》2014,(18):297-298
美国的种族歧视历史悠久,自从1607年英国人在北美大陆建立起第一个殖民地弗吉尼亚.黑人的血泪吏便在美国历史的舞台上拉开序幕了。从非洲掠夺来的无数黑人,被当做奴隶源源不断地运输到殖民地种植因为殖民者开发土地。奴隶制社会早已过去,可是在这新大陆上,殖民者却把奴隶制复活了:在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新时代,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历史的倒退。黑人不被当做“公民”看待,在这个后来独立的所谓“平等”的国家里却没有与白人同等的权利。即使后来终于获得了民权,但直到今天,种族歧视的影响也没有彻底消除。本文将简述一下美国黑人获得民权的历史过程,以期能够让更多人了解这段宪政史。  相似文献   

9.
章夫 《中国西部》2009,(2):112-121
1862年,南北战争时期最大的成果之一,是美国总统林肯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的宣言》。可100年过去了,平等和自由仍是美国广大黑人的最大奢望。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美国著名黑人女作家艾丽斯·沃克的经典之作《紫色》。小说展现了黑人女性茜丽深受性别歧视和种族压迫.经过自我奋斗和斗争,逐步摆脱固有观念,形成独立人格,顺利完成自我价值的定位和实现。本文旨在从成长小说的视角来阐释《紫色》中黑人女性的成长过程。  相似文献   

11.
作为美国著名的黑人女性作家,莫里森在创作中恪守黑人的伟大传统,把百纳被的缝制融入到自己小说的创作过程当中。借用百纳被缝制的特殊过程以及百纳被的传统意义,解构了淹没黑人声音的、充斥白人声音的美国历史,并通过把黑人的声音加入美国历史,重建了那段鲜为人知的关国历史。为美国黑人迎接未来美好生活奠下了坚实的基础。本文将把莫里森的小说创作和百纳被的缝制过程进行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2.
对比《最蓝的眼睛》中两个同为黑人社区贫穷家庭中的小女孩佩科拉与克劳迪亚截然不同的命运,从个人、家庭、社会三个角度分析造成两人完全不同命运的主要原因,可以看出莫里森的写作目的在于,向在文化冲突下的心灵扭曲的黑人群体指明找回自我的方向:正视黑人自己的文化与身份,重构完整的自我才是生存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3.
桑冬艳 《黑河学刊》2009,(8):113-114
语言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通过语言得以体现。透过英语语言文化能够揭示黑人的种族歧视这一社会现象。歧视、迫害并且不平等地对待其他种族的恶劣行为是种族歧视的重要表现方式。这是一种社会现象。在某个国家内的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会体现出种族歧视。相信在交际语言和文化领域的积极改变能提高黑人的社会地位,人们不再对黑人持有偏见或歧视。  相似文献   

14.
陈伟 《魅力中国》2014,(7):91-92
在莫里森的长篇小说《宠儿》中,对大自然的赞赏反表达人与自然和谐依存的思想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从生态批评理论的角度出发表明《宠儿》中展现了黑人奴隶在以白人为中心的社会生活中被异化变形的自然人性,并通过对小说中自然的分析揭示出作者对大自然力量的赞许,自然是黑人心灵依托的支柱,作者期望在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中使人性回归到自然状态重新构建黑人缺失的伦理诉求。  相似文献   

15.
《宠儿》和《紫色》分别是托尼·莫里森和艾丽丝·沃克的代表作,她们在小说中以不同的手法构建了黑人女性的成长之路,真实反映了美国黑人妇女饱受歧视和压迫的生存状态和她们觉醒后奋起抗争的艰难历程,同时也揭示了造成黑人女性悲剧的根源。  相似文献   

16.
萨穆埃尔·克·多伊是利比里亚第一个由土著黑人担任的国家元首,年仅28岁。多伊出生于利比里亚南部大吉德州的图宗镇,中学毕业后投笔从戎,参加了利比里亚部队。1980年12月12日深夜,多伊经过密谋,率领17个战士,神不知鬼不晓地向总统府疾驰而去。他们要发...  相似文献   

17.
文章解读了美国当代最杰出的黑人女作家艾丽丝-沃克的代表作《紫颜色j。首先揭示了黑人男性对黑人女性暴力的根源,即在美国社会白人至上价值观压抑下对其自卑心理的补偿;其次,通过对女性人物自我意识觉醒的曲折过程和男性黑人人物的思想演变轨迹的阐述,分析了沃克的写作动机,阐释了其所宣扬的妇女主义,也就是黑人妇女和黑人男性思想同时获...  相似文献   

18.
《他们的眼睛望着上帝》,是美国著名黑人女作家佐拉.尼尔.赫斯顿的代表作之一,它讲述了黑人女性珍妮如何找寻自我并实现自我觉醒的故事。从不知道自己是谁,也不知道该如何生活到独立勇敢地与大自然抗争并向社会束缚发起挑战,珍妮经历了一个精神的成长过程。  相似文献   

19.
从生态主义理论对托尼·莫里森的小说《所罗门之歌》中所反映出的生态现象进行解读,作者指出有色人种和自然界是相互依存、和谐统一的一个整体,他们之间的分离将导致黑人无家可归和无根感,并使黑人族群变成没有身份和文化的孤儿般的民族。自然不仅给我们提供了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而且自然界还是我们全人类的精神家园。精神的净化需要人类返回自然。  相似文献   

20.
直到今天,也没有人能准确还原出.29岁的黑人青年马克·杜根那晚的死亡经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