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彩电出口遭遇回应反倾销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立华 《经济师》2004,(2):55-56
我国彩电出口从 1 983年遭遇美国的反倾销起 ,多次遭遇一些国家的回应反倾销。回应反倾销不仅使我国彩电的反倾销案在其他国家蔓延 ,而且诱发更多的国家对我国多种商品的模仿反倾销。对此我们要高度重视 ,加强回应反倾销的对策研究。文章对我国彩电遭遇的回应反倾销进行了影响和原因分析 ,并提出了应对回应反倾销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出口产品反倾销预警的经济学研究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方勇  张二震 《经济研究》2004,39(1):74-82
反倾销是我国出口产品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面临的严峻考验 ,本文将反倾销区分为提起反倾销调查申请、立案调查和裁定倾销三个过程 ,对提起反倾销调查申请的主体、提起反倾销调查申请的时机进行了分析 ,并对进口国企业提起反倾销调查申请的原因 ,以及政府裁定倾销进行了研究 ,提出了反倾销预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反倾销调查程序法是反倾销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反倾销调查在整个反倾销程序中相当重要。反倾销的调查结果将最终导致倾销的成立与否,并且成为衡量倾销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从而最终决定采取什么样的反倾销措施。世界各国都在反倾销法中对反倾销调查做出相关规定,在我国修订的《反倾销条例》中也有相应的规定。对WTO中反倾销调查的有关规定、相关国家的一些普遍做法进行讨论,以进一步加强我国在反倾销程序上的合理性,以适应我国在反倾销实践的需要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针对反倾销措施,借助经济学模型首先对发起反倾销国家经济造成的损益进行解析,指出实施反倾销措施是进口国追求国内自身利益的结果:再进一步分析实施反倾销措施对出口国出口贸易、出口企业规模经济以及社会净福利的影响,深刻挖掘出进口国发起反倾销的一般性经济学根源,在此基础上探讨反倾销的合理性与不合理性.  相似文献   

5.
在整理全球反倾销案件的基础上,通过收集相关贸易数据,利用1998-2008年被诉反倾销案件为样本建立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了12个主要国家和地区被诉反倾销的贸易破坏效应和贸易转移效应,通过SYS-GMM估计进行回归估计得到稳健性结果。实证结果表明,反倾销措施对贸易额和出口市场份额的影响远大于关税措施的影响,成为多数国家限制进口、保护本国国内产业的主要贸易政策。反倾销对中国、日本、中国台湾和俄罗斯的负面影响较大。最后考察反倾销对产业竞争力的影响发现,反倾销申诉和反倾销措施对申诉方的产业竞争力有显著的提升作用,并且反倾销措施的影响远大于反倾销申诉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在全球贸易自由化不断深化背景下,反倾销却演变成为国家产业保护的重要手段。国际贸易中滥用反倾销措施已成为普遍现象,严重干扰了国际贸易的正常秩序。本文对反倾销滥用的政治经济根源进行分析,提出在反倾销多边谈判中组成国家利益集团,对反倾销规则进行限制性改革,从根本上抑制反倾销滥用的主张。  相似文献   

7.
自加入WTO以来,国际上针对我国企业的反倾销调查增长极为迅速,反倾销对我国企业和相关产业造成了巨大的危害.虽然,我国企业越来越重视国外反倾销行为,但是目前我国企业应对国外反倾销的反倾销会计现状仍然异常严峻.本文着重分析了我国现阶段反倾销中存在的会计问题,并结合我国当前实际提出了企业在遭遇反倾销案件时的会计对策.  相似文献   

8.
赵彦 《经济师》2003,(1):68-68,76
作为对反倾销法律制度的完善 ,反倾销司法审查制度的体系架构必须科学而缜密。文章以WTO反倾销协议为原则依据 ,借鉴欧美等发达国家反倾销司法审查的法律规定和实践经验 ,就诉讼主体、管辖及其权限、受案范围等审查核心构件 ,对反倾销司法审查制度体系进行逐一架构。  相似文献   

9.
赵云 《当代经济》2007,(2):75-76
作为WTO体系中运用最为广泛的贸易救济手段,反倾销作为抵制外来不公平竞争的手段已成为世界各国贸易政策和贸易救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反倾销调查案件越来越多,自90年代始,中国更成为反倾销调查的重灾区.本文从全球反倾销现状、针对中国的反倾销现状入手,通过对反倾销特点的分析、反倾销与传统贸易保护措施和其他救济手段的比较,找出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反倾销被广泛使用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作为WTO体系中运用最为广泛的贸易救济手段,反倾销作为抵制外来不公平竞争的手段已成为世界各国贸易政策和贸易救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反倾销调查案件越来越多,自90年代始,中国更成为反倾销调查的重灾区。本文从全球反倾销现状、针对中国的反倾销现状入手,通过对反倾销特点的分析、反倾销与传统贸易保护措施和其他救济手段的比较,找出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反倾销被广泛使用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刍议我国企业如何应对反倾销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张汝根 《经济师》2004,(1):183-183
文章从我国企业屡次遭受反倾销的事实出发 ,分析了我国企业遭受反倾销的原因及应对反倾销时存在的问题 ,并对我国企业如何应对反倾销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国外对中国企业出口产品实行反倾销已经成为中国出口的"拦路虎",反倾销这种"合法"的贸易保护措施已成为一些国家对中国企业的出口产品实施歧视性贸易壁垒的重要形式。认清国外对中国企业的出口产品反倾销指控的原因,采取相应对策化解反倾销风险并建立反倾销预警机制,中国企业才能进一步拓宽国际市场。  相似文献   

13.
现阶段借助反倾销等手段进行贸易保护在世界范围内比比皆是.但贸易保护措施也会产生一定的成本,对于反倾销的实施成本研究也成为了当下的热点,众多国家在反倾销条例中规定了公共利益条款就是为了减小反倾销实施成本.笔者以相互倾销模型为基础,运用博弈论分析自由贸易、单方反倾销、双方反倾销和合作创新博弈对企业R&D存在溢出效应情况下的影响,并对四种情况下企业的价格、产出和R&D均衡解进行比较,剖析了实施反倾销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论我国出口反倾销预警机制的系统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日益频繁的对华反倾销是我国出口产品在当前和今后面临的严峻考验,同时也凸显了系统建立出口反倾销预警机制的必要性。反倾销预警机制是反倾销机制中基础性、前瞻性的部分,文章将出口反倾销预警机制视为一个完整的系统,提出建立内部数据库和外部支持子系统来完成反倾销预警机制的构建,并对反倾销预警模型的运行机理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向企业发出预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中国被反倾销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80年代以来反倾销这种新的贸易保护主义对中国贸易造成的影响越来越大。从被反倾销国家角度看,中国①遭受反倾销起诉的数量受到出口量、汇率变动、被反倾销国之外世界其他国家GDP增长速度三个因素的影响。但即使控制了这些因素,中国遭受的反倾销起诉仍然显著多于其他任何国家。进一步地,我们从反倾销发起国角度分析了13个对中国反倾销最多的国家起诉的共同原因,检验了其他因素的解释力,主要结论有:外国的发展程度影响对中国的反倾销起诉,而各国对中国的FDI、外国的失业率和中国的非市场经济地位则没有太大解释力。本文最后给出了相关的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16.
中国对外反倾销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利用1997—2006年间中国对外反倾销年立案数量为样本,对影响中国对外反倾销立案数量及裁决结果的各种因素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发现,中国对外反倾销立案数量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进口渗透率显著正相关。具体来看,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指数)每上升1个单位,中国对外反倾销数量将增长17.6%;进口渗透率每上升1个单位(1%),中国对外反倾销数量将增长16.4%。实际GDP、失业率等,与中国反倾销数量并不显著相关。结论还表明一年中目标国涉案次数、对目标国的出口依赖、与目标国的贸易逆差、目标国是否拥有完善的反倾销法案、目标国是否拥有竞争法案等因素与中国反倾销决策并不显著。相关本结论对中国反倾销管理机构的反倾销实践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李根宝 《经济师》2003,(7):249-250
文章对倾销的认定、WTO《反倾销协定》的主要内容 ,发达国家如何对非市场经济国家采取反倾销措施以及我国如何应对反倾销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8.
应对国际反倾销,必须知彼知己,除规范自己的财务、详细记录产品的成本核算以外,还要了解进口国的情况,掌握竞争对手的相关证据,需要有一个应对反倾销的会计信息平台。反倾销会计是指特定主体运用会计知识、反倾销知识和国际贸易知识,对反倾销的贸易问题提供会计支持,进行会计规避、举证、调查、鉴定的活动。如何应对反倾销,特别是反倾销中的会计问题,已成为我国企业界和会计界不可回避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对华反倾销与中国的出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雪峰 《当代财经》2005,(3):105-108
反倾销日益成为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重要手段,目前中国已成为国际反倾销报复的最大目标国。文章通过对国际对华反倾销的规模密度、涉及行业及国别的实证分析,揭示了国际对华反倾销的形势和发展趋势,并从宏观层面探讨了遏制对华反倾销的出路。  相似文献   

20.
本文使用1994-2009年美国对华贸易反倾销案例数据,研究了反倾销对中国相关产品上下游产业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反倾销给我国产业带来了显著的出口抑制效应,这种出口损害通过产业关联对上下游产业产生了显著的涟漪效应,其中,对上下游产业影响最大的是钢压延加工业与通用设备制造业的反倾销。本文同时测算了各个国内产业遭遇反倾销损害大小,结果显示,由于反倾销涟漪效应,国内受反倾销损害最大的行业是金属制品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合金制造业。由分析结果可以看出,我国传统的出口优势产业以及国内资本与劳动密集型产业仍然是反倾销损害最大的产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