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企业基本的发展历程都是为了把产品卖掉,结果把树立品牌的机会丢掉了.市场一有机会,所有的人都蜂拥而上,并没有认真考虑将来:万一哪天产品卖不了怎么办?有需求的时候大家都争着去卖产品,到了必须提升品牌的时候,大部分人却都没有这种意识.直到实在赚不到钱的时候,才终于想到做品牌.  相似文献   

2.
中国企业基本的发展历程都是为了把产品卖掉.结果把树立品牌的机会丢掉了。市场一有机会.所有的人都蜂拥而上,并没有认真考虑将来:万一哪天产品卖不了怎么办?有需求的时候大家都争着去卖产品。到了必须提升品牌的时候,大部分人却都没有这种意识。直到实在赚不到钱的时候。才终于想到做品牌。  相似文献   

3.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外国的产品要进来,我国的产品要出去,靠的都是产品的牌子。外国知名品牌为什么有那么大的市场影响?归根结底是品牌有较高的价值。我们要迎接入世的挑战,就必须在提高产品质量基础上,下大气力塑造中国的名牌,努力增加中国品牌的内在价值,才能提高中国品牌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财务与会计》2007,(9):67-68
中国企业基本的发展历程都是为了把产品卖掉,结果把树立品绰的机会丢掉了:市场一有机会,所有的人都蜂拥而上,并没有认真考虑将来:万一哪天产品卖不动了怎么办?有需求的时候大家都争着去实产品,到了必须提升品牌的时候,大部分人却都没有这种意识。直到实在赚不到钱的时候,才终于想到做品牌。[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正>中国有企业品牌,但无产品品牌。没有产品品牌的存在,企业品牌只不过是一个空壳。生产加工企业的工业产品出口利润正在不断下降,而外国品牌在中国的市场份额正在增加。因此,打造中国品牌,以获得在出口和国内市场的溢价能力,也就成为讨论的焦点。具有良好品牌的产品,相对于一般品牌和普通产品,确实会获得更高  相似文献   

6.
中国企业基本的发展历程都是为了把产品卖掉.结果把树立品牌的机会丢掉了。市场一有机会.所有的人都蜂拥而上,并没有认真考虑将来:万一哪天产品卖不了怎么办?有需求的时候大家都争着去卖产品。到了必须提升品牌的时候,大部分人却都没有这种意识。直到实在赚不到钱的时候。才终于想到做品牌。  相似文献   

7.
《中外物流》2007,(11):72-74
与乘用车市场大都被外资品牌瓜分截然不同,在中国商用车市场上,卡车自主品牌一直占有着强势地位。据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的数据,2006年在商用车领域,中国自主品牌的市场占有率超过90%,  相似文献   

8.
论中国企业入世后的品牌战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中国企业实施品牌战略的意义(一)买方市场呼唤品牌。1996年是我国买方市场形成的关键年,由于经济软着陆的成功,我国市场开始出现全面过剩现象。据国内贸易部提供的资料表明,1999年上半年,在605种主要商品中,供大于求的产品占72.2%,其余的品种也基本处于供求平衡状况。中国市场已由过去的卖方市场进入到买方市场。在买方市场条件下,企业要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靠的就是品牌,因为品牌易在消费者心中产生兴趣及好感,并有稳定的顾客群,进而建立品牌忠诚。据统计,前十名品牌的市场占有率总和一般在80%左右。如美国可口可乐公司在中国的销售…  相似文献   

9.
一、国产手机市场分析 据信息产业部统计,2005年10月中国移动通信用户总数达到了3.83亿,移动电话普及率达到29.1部/百人,已居世界首位,然而国产手机占有率仅占30%左右,很大的市场都被国外产品所霸占.分析其原因,可概括为:(1)国产手机生产商进入较晚,技术方面有待完善;(2)国产手机新产品少,其它新品更新快;(3)广告经费缺乏,品牌知名度不高;(4)营销网络扁平化,控制市、县,直至终端管理费用加大;(5)产品外形有些单一,不如三星等其它国际手机品牌外观多样化.  相似文献   

10.
抢先进入市场作拓荒品牌,是商战制胜的法则.但一马当先真的就能立于不败之地吗?据研究显示,许多紧跟着拓荒者进入市场的品牌,常常后来居上,成为市场中的长期领导者.这些"后来居上品牌"虽然比拓荒品牌晚进入市场,但是它们失败的比率却很低.常常在产品的早期增长阶段就已经成为领导者.美国统计结果发现,后来居上品牌的平均市场占有率,是拓荒品牌的三倍.而拓荒品牌不但失败比率高达47%,而且在现存领导品牌中,只占2%.  相似文献   

11.
《国际金融报》日前报道据了解,当前中国许多外贸企业在走出国门的探索过程中,逐渐打造出自己的品牌和影响力,其优质产品在美国市场占有率超过50%,早已成为国际市场的知名产品,但在中国国内少有人知晓。其实,全球市场的很多保健品的优质原料都是来自中国的外贸企业,外商进口原料后直接包装又返销到中国赚取较高利润,而中国外贸企业凭借优质产品却仅赚取极低利润。  相似文献   

12.
实施品牌延伸的产品其市场竞争者行为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其应对模式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品牌产品价格的降低、品牌产品市场规模的迅速扩大、品牌产品差异性的提高以及品牌产品质量和功能的改善。从企业品牌延伸角度来说,真正需要关注的最终影响是品牌延伸后的产品价格和市场规模的变化。基于理性决策前提,品牌延伸企业采取应对措施的根本目的是维持现有产品市场销售额或利润。如果企业品牌延伸带来的市场规模加速扩大足以弥补市场中现有企业品牌市场份额的缩小,企业就不会采取应对措施;而如果市场规模加速扩大不足以弥补市场中现有企业品牌市场份额的缩小,企业就会采取应对措施对差额部分加以补偿。现实中并非所有的补偿措施都充分发挥作用,这样可能导致品牌产品市场均衡价格的降低。  相似文献   

13.
品牌体验的管理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品牌对企业来说已不再是一个陌生的概念,也不仅仅是产品名称的代名词。营销学大师科特勒认为:“营销的艺术大致上也是建立品牌的艺术”,品牌的重要性跃然纸上。产品如果没有品牌,只能被看作是一件工厂生产出来的东西,价格是顾客选择时主要考虑的因素,而产品的品牌是顾客所要购买的某种东西,价格不再是顾客考虑的主要因素。在今天中国的市场上,几乎所有的产品都供大于求。特别是家电行业,竞争激烈,技术扩散速度快,竞争者互相模仿,导致产品的同质化,顾客手持货币选票,选谁呢?显然,品牌是顾客选择的主要参考。基于此,越来越…  相似文献   

14.
正现今的经济社会,"名牌"消费已渐渐成为了一种趋势,一种时尚。吃,要吃无公害绿色食品;行,要名车;穿,要穿名牌服装;住,要住品牌地产、品牌家装产品;妆,要用名牌化妆品……其实,这种种并非都为要彰显个人的经济实力,更大一部份原因是,这些政府认定的"名牌",是一种品质的保证,安全的象征。确如此,从政府评定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等举措来看,是在向社会、向大众推介能让人信得过的产品。而从市场上林林总总的"名牌"产品来看,也的确是大部分都经得起检验。  相似文献   

15.
WTO把经济的"围墙"推倒了,给中国的民营企业带来了新的商机,但国际皮鞋品牌相继进入中国,产品同质化日益严重,销售通路日益模式化,导致中国鞋业形势整体不容乐观,各大鞋业品牌市场销售额上升幅度都不太理想,就连一些销售情况良好的企业也不得不忧虑:从"大鱼吃小鱼"上升为"老虎吃狮子"、与其"引狼入室"不如"与狼共舞"……强大的市场竞争压力,以致风靡一时的连锁专卖渐渐暗谈,远远不能满足新时期的经营需求,究竟该怎样才能在众多的同行中脱颖而出?特别是一些中小品牌,在激烈的竞争中,如何创新营销思路,寻求发展空间呢?  相似文献   

16.
夕阳品牌出路何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多品牌之所以成为夕阳品牌,正是由于不谙产品革新的之道造成的,例如太阳神曾是保健品业的一面旗,由于产品革新换代滞后,多年来一直靠其传统的老产品打市场,以致炫目的太阳光环逐渐消逝,众所周知,任何产品的寿命都是有限的,一旦其同了生命的极限,淘汰将是必然的,据一份权威资料显示,最新世界品牌价值排行榜的前7位有5位是高科技产品,说明科学技术在品牌竞争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品牌更依赖于技术开发和产品革新。  相似文献   

17.
一、多品牌策略的概念 多品牌策略就是给每一种产品冠以一个品牌名称,或是给每一类产品冠以一个品牌名称。多品牌策略有两种情况:一是在不同的目标市场上,对同种产品分别使用不同的品牌。二是在同一市场上,对某种产品同时或连续使用不同的品牌,突出品牌之间的差异性。例如,宝洁公司在中国推出了四个品牌的洗发水:海飞丝、飘柔、潘婷、沙宣。希望自己“免去头屑烦恼”的人会选择海飞丝;希望自己头发“营养、乌黑亮泽”的人会选择潘婷;希望自己头发“舒爽、柔顺、飘逸潇洒”的人会选择飘柔;希望自己头发“保湿、富有弹性”的人会选择沙宣。  相似文献   

18.
<正>品牌孕育文化,文化托起品牌。的确,一个成功的品牌是由无数个感人至深的故事构成的,而这些故事都是由人来演绎的,于是被赋予了很多人文色彩。其实,市场的竞争,主要是品牌的竞争,而品牌竞争最终表现为文化的竞争。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杜钰洲一直强调:文化成就品牌。近日,由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中国纺织企业文化建设协会举办的"2009波司登杯中国纺织服装十大品牌文化"推介活动的启动仪式正式拉开序幕。  相似文献   

19.
中国葡萄酒曾经被人们广泛认为是一个进入门槛低、市场回报高的行业。2004年葡萄酒产量为36.73万千升,销售收入74.34亿元,实现利润8.45亿元,利税合计17.75亿元。据估计,中国葡萄酒行业将继续保持15%左右的年增长幅度。虽然国内红酒面临着对外和对内的双重压力,但是,国外葡萄酒只占据中国葡萄酒市场大约5%的份额,而且主要存在于高端市场。入关后,关税下调,国外葡萄酒企业可以依托其在资本、品牌、技术和营销等方面的优势来对中国市场进行逐渐渗透。而国内,众多业外资本的加入以及新锐品牌的强势出击,使得中低端市场价格竞争愈演愈烈,市场宣传和渠道维护费用飙升,这些因素都使行业领导者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从何处寻求突破,是摆在国产红酒巨头们面前的一个新挑战。本文通过几年来中国葡萄酒行业领军品牌的产品高端化的标志性事件,来探讨中国国产高端红酒的营销策略。[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品牌代表价值、地位、品质、承诺,还有更多无形的东西。从当今世界著名品牌成功轨迹来分析,未来的市场营销是跨越国界的无形品牌资产的竞争,拥有品牌资产就拥有了竞争的资产和市场,也正如美国人所讲:“Name is the game”,意思是“品牌决胜负”。 然而,鉴于中国改革开放只有短短的十几年时间,中国企业形象与产品品牌在国际市场的地位和影响尚不能令人满意,而国外品牌则凭着雄厚的品牌资产打开中国市场的大门,并日益占领中国市场,国际竞争打到了我们的家门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