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四川省旅游经济及景区开发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四川省旅游经济历史与现状,论述了四川旅游景区4个成功开发模式:海螺沟开发模式、碧峰峡开发模式、中华熊猫园开发模式和兴文石海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地震、海啸、海盗等海洋旅游危机事件频发,海洋旅游安全日益引起大众关注.海洋旅游危机事件可分为人为事件和自然事件两种类型,具有不可预见性、突发性、空间规律性、救援难度大等特点,会不同程度地影响旅游者的安全和信心,造成旅游企业经济和信誉损失,影响旅游目的地的可持续发展.可依据预防、准备、反应、恢复的"PPRR"模式构...  相似文献   

3.
我国旅游业的发展促进了高校旅游管理本科教育的规模扩张,但现阶段高校旅游管理本科教育暴露出来的学生对口就业等诸多问题,使得教育面临危机.为此,本文对高校旅游管理本科教育提出四个创新.  相似文献   

4.
旅游景区的空间结构是旅游资源在地理空间上的投影,是区域旅游发展状态及潜力的重要指示器.运用数理统计和地理信息空间分析方法,对2010年吉林省 A 级旅游景区的空间结构进行分析,探讨景区空间结构优化策略.结果表明:吉林省 A 级旅游景区密度呈现东西弱、中部强的“哑铃型”的空间特征;A 级景区在空间上因资源禀赋和交通节点等因素的驱动,形成6个集聚区.集聚区空间分布不平衡,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笔者认为旅游景区空间应采取“一心”、“四域”、“五轴”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5.
风景旅游景区是旅游产业的核心要素,是当前我国旅游产业快速扩张和地方经济发展的主要着力点.但在其经营发展中却表现出专业化经营水平低、市场适应性差、可持续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这实质上是景区治理模式的不合理,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经营市场化程度不高.所以,解决风景旅游景区管理和发展的首要任务是理顺体制、活化机制、创新适合市场经济要求的风景旅游景区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6.
地区旅游景区效率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旅游景区是以旅游及其相关活动为主要功能的空间或地域的组合体,同时也是地区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标志。旅游景区运营状况能够反映该地区旅游业发展水平,对景区效率进行评价分析有利于其制定更为合理的发展策略。运用DEA方法对我国29个省区旅游景区运营效率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各地区间的效率差距明显,且多数地区都处于规模效益递减的阶段,旅游景区的管理水平与技术水平落后、资源配置在旅游景区的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该结果可以为地区旅游景区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从四川彭祖山景区的综合区位条件及旅游发展条件出发,分析该景区旅游资源的主要特色,综合评价其旅游资源的开发价值.并结合该景区的旅游产品开发现状,根据资源和客源对象的不同,构建了彭祖山景区的旅游产品体系,其中包括主导产品项目、重要产品项目和配套产品项目三个层次.  相似文献   

8.
旅游景区与其周边农村社区的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旅游景区与其周边农村社区在社会、经济、文化及环境等方面存在着紧密关系,二者在旅游开发中应形成一个相互促进、合理分工的有机整体.但由于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管理体制不完善、政府管理与政策滞后等原因,在发展旅游的过程中,许多景区存在一些与其外围农村社区发展不协调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旅游景区与周边农村社区协调发展问题的分析,提出了一些对策:一是整合策略,包括旅游资源整合、旅游与农村社区产业的整合和人力资源整合;二是创新策略,包括价值观念创新和管理模式创新;三是发挥政府在协调中的主导职能.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们越来越注重身心健康,因此,近几年国内的生态旅游景区的数量不断增加.河南省三门峡卢氏县的豫西百草园景区就是2017年面向大众开放的中草药生态旅游示范园区.由于景区发展目标不合理、旅游产品的设计缺乏特色、旅游基础设施不完善等问题,豫西百草园景区的发展受到了限制.针对豫西百草园景区存在的问题,本文...  相似文献   

10.
梅岭旅游景区是江西省重点旅游景区之一,近年来,出现了一些制约该旅游景区发展的问题:基础设施发展相对落后、旅游产品开发缺乏深度、旅游营销力度不够等;加大旅游营销力度和旅游文化的深层次开发,加强旅游合作,可有效地促进梅岭的旅游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基于5338条旅游网站的在线评论,运用网络文本分析方法探索庐山景区的品牌个性词汇,并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法对234份问卷调查结果分析庐山景区的品牌个性特征。结果表明:庐山景区对人文旅游资源的挖掘不够深入且宣传有待提升;庐山景区的品牌个性词汇包含景观感知、设施与服务、游客体验等多个维度;庐山景区的品牌个性特征为“休闲圣地”“景观壮美”“服务周到”,其中“景观壮美”的特征最为突出。因此,为提升庐山品牌知名度提出庐山景区应注重网络口碑的作用,塑造积极正面的品牌个性和重视多元化发展等建议。  相似文献   

12.
李卫国 《水利经济》2003,21(6):63-65
通过介绍婺源县水库的旅游环境、旅游资源和旅游规划,并对旅游开发价值和效益进行分析评价,提出实施旅游开发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RFID技术在风景区精确游客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的统计、定位和数据交换功能可广泛应用于风景区管理之中,实行精确化游客管理.RFID开放式门禁系统可大幅提升风景区入口单位时间游客通过能力,大大减少游客等候时间;同时还能自动识别风景区出入人员的身份.RFID也可用于精确的游客跟踪定位和紧急救援,提供风景区游客分流辅助决策,为游客提供群组成员联络和电子支付等服务.该技术可让游客在风景区内的各项活动实现"一卡通",因此游客的旅游体验必将大大改善.  相似文献   

14.
碧峰峡景区生态系统服务及其价值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生态系统服务基础上,运用市场价值法、影子工程法、机会成本法等对四川省雅安市碧峰峡景区生态系统服务进行价值量化.结果表明:面积为2000hm2的景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为22777.77万元/a,其中涵养水源类价值2327.92万元/a,保护土壤价值8778.92万元/a,固定CO2释放O2价值1423.13万元/a,净化空气价值339.87万元/a,游憩价值8000万元/a,提供野生生物价值1600万元/a,休闲文化价值307.93万元/a.  相似文献   

15.
基于腾讯区域热力图的庐山核心景区客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腾讯区域热力图提供的2015年7月至2016年6月的庐山核心景区位置定位数据,使用均匀网格将数据网格化,并利用热点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从时间变化、空间分布以及时空分布特征三方面对景区客流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庐山核心景区客流表现出旺季短、淡季漫长、旺淡季比例悬殊的时间变化特征,具有呈多层环状由中心热点区域向外逐渐降低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各小区域内旺淡季客流比值与总客流量呈正相关的时空变化特点。腾讯区域热力图与已有数据源相比具有覆盖面更广泛、尺度更精细等优点,可以在更小的时空尺度上进行景区客流的研究。该数据源与本文研究方法可以作为传统景区客流研究有益的补充与参考。  相似文献   

16.
运用分形维数和GIS空间分析工具,采用测算重庆都市圈旅游景区空间结构的集聚维数、网格维数和关联维数的方法,对其自组织演化空间特征进行研究。研究表明重庆都市圈旅游景区空间结构是分形的,旅游景区从中心向外围由密到疏,具有向河流、交通、山脉集中的趋势,都市核心区空间关联性较都市拓展区空间关联性弱,并提出"疏通文化景区脉络,打造环城观景走廊",实行"藤结瓜"型旅游景区集聚发展格局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7.
风景道作为旅游与交通功能相结合的特殊景观道路,在国外(如美国、西欧)有一定的发展历史,已形成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并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从概念体系、小兴安岭风景道的旅游资源及其现状着手,对小兴安岭风景道的旅游功能进行定位,提出了小兴安岭风景道开发设计的构想,并指出了开发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武陵源风景区生态安全评价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陵源是世界自然遗产,是全人类的宝贵资源,生态安全是武陵源风景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保障.生态环境状况与区域生态安全密切相关.通过对武陵源旅游发展过程中生态环境演变状况的分析,评价武陵源生态安全状况,探求影响武陵源生态安全的敏感因子,并根据旅游需求和敏感因子承受能力,探讨环境资源合理利用和生态安全建设措施,为该区域旅游业健康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社交网络逐渐普及,新技术可以更有效地研究游客对景区旅游形象的感知。以新浪微博LBS签到用户为研究对象,以微博评论为研究样本,运用Python软件获取8580条新浪微博LBS签到数据,通过ROST Content Mining、UCINET软件,采用文本分析法、社会网络分析法从景区环境、佛教文化、服务设施、户外活动、气象景观5个方面探索游客对峨眉山风景区旅游形象感知。结果显示:游客对峨眉山风景区的情感态度整体上趋于良好;对景区自然景观和宗教文化评价较高;认为峨眉山风景区是锻炼身体、休闲娱乐的好场所;对景区内基础服务设施方面存有负面评价。最后,对峨眉山及同类型景区的旅游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