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当代中国文坛中,贾平凹被认为是最坦诚、最具探索精神的乡土作家,他以农民身份、民间立场为出发点揭示了乡村生活的变化和乡村文化的嬗变,作品中展现出浓重的乡土情结。贾平凹小说的乡土情结与秦文化的熏陶、乡下人意识、边缘人身份等密切相关,表现为对商州自然风光的赞美、对乡村世俗心理的批判、对乡土文化的反思等。  相似文献   

2.
旅游形象在地方旅游业发展中的作用举足轻重, 区域旅游形象的贡献并不仅限于区域旅游业,而是对整个区域的经济发展都具有一定的促进和引导作用.简述区域发展的旅游形象驱动战略,解析江苏"吴韵汉风"旅游形象定位是优秀的文化定位,但尚存一定缺憾,尤其是与江苏区域发展衔接不够;认为江苏旅游及区域发展的共同趋势是走向海洋;提出"吴韵汉风,水乡海国"的形象定位,并从旅游发展和区域发展两个角度分析了这一定位的优势.  相似文献   

3.
风靡中国和东南亚近10年的"韩流",近来出现了被"汉风"取代的趋势,中国的产品和产业如何借"汉风"进军东南亚乃至全世界,是我们值得重视和研究的紧迫问题。研究表明:在产品的营销和产业的发展方面对我们可资借鉴的韩国经验,让电影作好先行军、文化推广的多管齐下与文化产品特色化、用中国的特色文化提升品牌价值。  相似文献   

4.
当五四小说构筑了现代小说的基本形态后,小说得到迅速发展,从而产生了新的分野.三十年代的"新感觉派"和四十年代张爱玲的小说不仅擅长写城市题材,更重要的是自觉建立了现代都市价值观,因此"城市文学"应运而生并开创了现代文学的一块新天地.  相似文献   

5.
每一位从农村出来的作家的作品往往少不了对家乡的描写,贾平凹正是其中极具代表性的一位作家,他创作了一系列反映家乡问题的作品。论文以《秦腔》为例,从对土地沦丧的焦虑、对传统文化消失的焦虑以及对伦理道德崩坏的焦虑三个角度,探讨贾平凹小说中的乡土意识。  相似文献   

6.
贾平凹的小说世界是由形形色色的神话传说和灵异故事所编织而成的,这种神秘主义的小说创作,是对神秘性价值观的一个突破,创造了独特的清灵而拙朴、神秘而真实的意境,从中充分地体现出作者寻找通往自然完美的天堂之路的创作追求。  相似文献   

7.
"行钱"辨     
<史记·秦始皇本纪>:"惠文王生十九年而立,立二年初行钱."<史记·六国年表>:"(秦始皇三十七年)十月子胡亥立,为二世皇帝……复行钱."对于这一段历史,学界历来作为秦铸币史上的重要内容,对于前一项材料,学界很多人认为,这表明秦自惠文王开始铸造货币,或至少是固定货币,如林剑鸣的<秦史稿>(292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中讲:"秦国固定形态的货币出现于公元前三三六年(秦惠文王二年)………从此,秦国才有统一的货币--钱."其实对于这么一种认识;无论是从出土实物角度,还是情理推断,都无法自圆其说,所以,有学者又认为:"所谓‘初行钱',并不是说秦国在此之前没有货币,而是到了秦惠文王时又开始铸行另一种货币."(林甘泉主编:<中国经济通史>(秦汉卷)595页,经济日报出版社1999年版)但这种讲法也无法得以证实.对于后一段史实,学者几乎都认为,记载上有缺环,中间可能有废止钱币之举,所以后来到了秦二世才"复兴钱",但具体情况如何?学者们则纷纷表示不解与疑问.  相似文献   

8.
综合史传分析,曹操形象虽不出众却具有不凡的内在气质,但是在经毛氏父子评改《三国志演义》后,小说、戏剧中的曹操"奸雄"形象"脸谱化"逐渐形成。中国古代的文学创作重视教化,曹操形象是随着人们基于以道德评判、封建正统观念为准绳的审美价值观而变化的。  相似文献   

9.
秦文化,通常认为是秦族(人)、秦国与秦朝的文化。但是,秦文化的内涵还应该更广泛些。从更广义上看,秦文化应该是"秦"及与"秦"相关的文化的总和。基于此,秦文化还应该包括秦朝之后与"秦"相关的文化,因而具有深远的余续。如十六国时期的"三秦"文化,历代的"秦王"文化,秦地"秦"地名、饮食文化、秦腔戏曲文化等方面皆属之。  相似文献   

10.
贾平凹的《废都》不仅是一部“世情”小说,更是一曲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灵魂的挽歌.该文运用精神分析学的心理防御机制理论,从小说中关于庄之蝶性的描写入手,分析出压抑、投射、幻象、撤消和仪式等心理防御机制在其人格结构中的具体体现,探寻庄之蝶形而下生命匮乏的密码,进而重新发现当代知识分子的精神危机和人格悲剧.  相似文献   

11.
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激进式改革”和“渐进式改革”两条转轨路径成为转轨经济学中讨论最多的话题。但是,“激进”与“渐进”对于速度的强调转移了人们应该关注的重点,这种区分在逻辑上并不能为制度变迁提供令人信服的解释,也不能反映出任何一个国家转轨的复杂进程。因此,转型经济学应当完成自身的“转型”:遵循经济发展和制度演进的内在逻辑,超越“激进”与“渐进”的两分法。  相似文献   

12.
贫困与富裕是一对古老的矛盾,贫困与富裕的矛盾处理得好,国泰民安,欣欣向荣;处理得不好,危机四伏,民怨四起。我国目前的区域贫困和部分贫困,已构成了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瓶颈,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必须充分认识“贫”与“富”的辩证关系,全方位建立由“贫”到“富”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3.
强化“问题”意识 提倡“问题”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始于问题。提倡问题教学,强化问题意识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之举。要突破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学模式,创设探究问题的环境。  相似文献   

14.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党的十六大主题思想.以这主题思想为指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是十六大的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15.
任何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都是这个民族世世代代劳动、智慧的结晶,“和”、“和谐”是中华民族传统的价值观念与理想追求的集中体现,它不仅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而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观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推进依法治国的核心内容,是社会主义法律必须坚持的最高价值和基本精神。本文针对实践中的某一案例,提出了“自然债权”的“维权”问题。从“自然债权”是否真正消失“权利”、我国《破产法》的具体规定、以及法的价值等三个方面进行了系统阐述和分析,提出了“过了诉讼时效”的自然债权人在债务人破产时,也能实现自己实体意义上的债权的观点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必须从战略的高度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三进”工作作为“两课”教育教学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不断 深化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改革,真正搞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进”工作。  相似文献   

18.
在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下,我国出口贸易遭受贸易保护主义的可能性正在增强,中国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出口企业不仅面临订单减少的问题,更要面对蓝色壁垒的阻碍。反思长期以来中国劳工权益与"中国制造"权益的失衡,当前应抓住机遇转变出口增长模式,转"危"为"机",促进中国制造业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荀子与霍布斯系不同年代、不同国度的思想家。荀子强调"礼",霍布斯强调"约",把他们的观点放在一起作一比较,虽有区别,但很多地方是互通的。人性恶是他们学说立论的共同基础;礼有强制与自主的一面,同样约亦有类似的性质,因此礼约之治事理不二;而礼约并举是法制文化社会之趋向。  相似文献   

20.
“将”被当作普通话介词“把”的等义词使用,这一语言现象在普通话书面语中经常出现。这是白话文夹杂文言词的表现。应规范“把”、“将”的用法,让“把”作介词用,让“将”作副词用。普通话的教育不能简单停留在语音上,更要重视词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