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品牌管理的最高境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跨入新千年以来,中国经济出现了一些前所未有的变化,那就是各类商品开始出现全面过剩,供过于求的矛盾日益激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据原国家经贸委市场局与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2002年9月24日在新华网上公布的一项联合调查统计分析结果,2002年下半年,在中国600种主要商品中,供求基本平衡的商品72种,占总数的12%,供过于求的商品528种,占总数的88%,没有供不应求的商品。在商品全面过剩的时代,企业的主要问题必然是市场问题,是营销问题,也就是品牌创建与品牌推广、品牌维护、品牌提升、品牌创新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现在,几乎没有企业家会否认品牌所带给企业的好处,品牌可以为企业保持和吸引顾客,实现销售收入和利润,阻击竞争对手,获取竞争优势等方面提供近平没有穷尽的力量。但是我们也看到,曾几何时在市场上“叱咤风云”的产品消失之后,企业也跟着消亡,而且这种事例并不新鲜。问题出在了什么地方?肯定是你没有成就你的企业品牌,紧盯着产品品牌,没有将强的产品力量转化为相应的企业力量。那么,如何去平衡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呢?本文正是带着这些问题,来讨论产品品牌和企业品牌之间的差异,以及企业如何来保证产品品牌和企业品牌的同步成长,以保证企业在市场上的“基业常青”。  相似文献   

3.
营销破局     
中国改革开放30年是营销失败的30年。上千亿元的饮料行业被西方企业垄断,轿车行业中的高档品牌被西方所垄断,日化行业被宝洁、联合利华所垄断,年产90亿双鞋却没有一个耐克公司的利润高,整个中国茶行业的利润没有一个立顿红茶大……  相似文献   

4.
品牌是消费者对于某种商品产生的主观印象,并使得消费者在选择该商品时产生购买偏好。对于很多企业来说,品牌的内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文化,品牌不仅是对外(分销商、消费者)销售的利器,而且也是对内(员工、供应商)管理的道德力量。品牌是企业软实力和无形资产核心组成部分,在营销中,品牌是唤起消费者重复消费的最原始动力,是消费市场上的灵魂。有一个企业家说过,“没有品牌,企业就没有灵魂;没有品牌,企业就失去生命力”。  相似文献   

5.
用科学的质量观营造品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品牌的多少是一个国家产品竞争力的象征,也是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综合体现。创立和发展品牌已经成为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生存、发展和竞争的客观需要。品牌的核心是产品质量,企业没有高质量的产品,就不会有高信誉度的品牌,也就不会有高占有率的市场。中国社会调查事务所于1997年初进行的一项“中国百姓名牌意识”的调查中,当问到“你认为什么是名牌”时,被调查者中有90.16%的人认为“产品质量好”。正是由于知名品牌的产品质量好、信誉高,才能创造消费者的消费信心,形成消费者的品牌偏好和品牌忠诚…  相似文献   

6.
2005年,多家国际大品牌在中国遭遇信任危机。一向声称“优质安全”的洋品牌接连出现问题,品牌危机成为企业必须逾越的生死劫。其中,SK-Ⅱ、强生公司的产品安全性受质疑,肯德基调料中惊现苏丹红,立顿茶被指氟化物含量过高,高露洁牙膏可能含有致癌成分,雀巢婴幼儿奶粉含碘量超标。品牌越大、知名度越高,消费对其的信任度与期望值也越高,而这一系列危机事件,让消费在品牌选择上深感无所适从,也让企业家对品牌危机另眼相看。  相似文献   

7.
开场白:8月7日,第四届中国品牌节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2010年是中国经济最复杂的年份,中国社会迫切呼唤一种“归位”精神来引领企业,向全社会释放出冷静和理性的信号。跨越是回归后的质变与爆发。本届中国品牌节的目的是成为中国自主品牌“归位”与“跨越”的精神坐标和时代见证。此次品牌节安排了一系列活动,从低碳经营、品牌回归、经济转型、结构调整等多个热点问题着手,结合国家品牌、区域品牌、企业品牌及产品品牌等多个层面进行深度剖析、寻找中国企业品牌在新形势、新经济背景下的发展路径,为中国品牌的发展谋划未来。下面我们请在品牌中国高峰论坛上演讲的几位嘉宾谈谈他们对品牌发展战略及品牌回归与跨越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曹世中 《经营者》2003,(3):12-12
本期我们将中国最有竞争力的品牌亮出来,其意义在于强调重塑中国品牌竞争力的必要性。2002年中国品牌价值报告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品牌的现状。虽然这个报告并不足以海涵某些强势竞争力品牌的数量,但从参与的角度上看,总体是有其普遍性的。其实,在做本期聚焦时,我们也时时地提醒自己,除了要将目光投向榜上的企业外,同时也还要将一些成长型企业放入我们视野之中。于是,在公布中国品牌价值报告之时,我们也将目光投向到了本刊曾经接触过的一些知名企业家或者企业上来,并选择了三家有代表性的企业,并将其经营片断作一个透视。其用意就是提示人们:在中国大地上,仍有许多成长型品牌企业,具有的个性化品牌经营有待关注。企业未来的竞争将是品牌的竞争,企业间的较量更多的也将会是品牌的较量。顺应时代潮流.着力打造一个有价值的品牌,这是中国所有经营者的责任。  相似文献   

9.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美的追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对化妆品的需求在持续增长。在此背景下,化妆品市场竞争也越发激烈,对企业的品牌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中,提出率先在化妆品等消费品领域培育一批高端品牌,化妆品产业发展迎来新需求、新机遇,同时也面临转型升级挑战。对此,本文对我国化妆品企业进行访谈、调查、研究,总结并深入剖析我国化妆品自主品牌建设现状、存在问题及原因剖析,并运用品牌理论、创新理论和质量理论等相关文献,从理念、格局及发展三个维度进行研究化妆品自主品牌建设新范式。首先,践行新发展理念,焕新品牌文化;其次,构建新发展格局,打造品牌价值;最后,推进高质量发展,提升品牌美誉度,点亮中国品牌、引领世界、赢得尊敬。综上所述,为我国化妆品企业创建自主品牌提供新路径、新方法、新模式,也为妆品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可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0.
在当今社会,服务型企业要想站稳脚跟并且发展壮大,依靠的不是产品,而是品牌。品牌是一个企业的象征。一个出色的企业,必定有其优秀的品牌。这个品牌包括了品牌产品、品牌服务、品牌员工等等。企业需要品牌,没有品牌就没有竞争力。品牌是由市场上的广大消费者在长期使用过程中,逐渐对产品所建立起来的一种信任度,是来自企业外部用户的评价。说起品牌,应该具有这样四个方面特征,一是较高的知名度;二是被社会公众信任和赞许;三是拥有众多的消费者和用户;四是较高的信誉价值。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生存和发展,创建企业品牌的战略任务,摆在了我们每个人面前。本文就如何打造企业品牌,不断适应市场竞争,谈几点个人粗浅的认识和看法。  相似文献   

11.
品牌象征着财富,标志着品质,积淀着文化,是企业商战中最重要的无形资产。海尔集团CEO张瑞敏说:“没有自主品牌,容易陷入产业链底端。”在市场进入品牌竞争阶段,企业若拥有成功自主品牌,就意谓着拥有较高的利润和较多的市场份额,对此,中外企业都着力打造。中国加入WTO,面对更加开放的市场,  相似文献   

12.
肖格 《上海质量》2014,(3):27-28
“中国品牌国际化,首先要让中国品牌、中国制造得到国际市场的尊重。这不仅仅是企业的品牌形象,更是国家品牌形象!”--当正在召开的“两会”上,不少代表围绕中国品牌进行探讨的时候,3月6日上午,上海质量管理科学研究院组织的一场小型座谈会上,一些来自有一定品牌影响力的企业代表,也在探寻品牌保持持久生命力的“关键词”。  相似文献   

13.
中国出口总额2004年就已经超过5500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三贸易大国和出口国。但是,中国出口企业中拥有自主品牌的不到20%,自主品牌出口占全国出口总额的比重低于10%,并且部分企业品牌仅仅体现为一个商标,在国际市场几乎没有品牌知名度、认知度。  相似文献   

14.
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品牌资源的优势显得越来越重要。做了长时间的品牌却没有什么进展,那么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品牌到底是什么?  相似文献   

15.
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品牌资源的优势显得越来越重要。做了长时间的品牌却没有什么进展,那么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品牌到底是什么?  相似文献   

16.
<正>"一个企业要打造国际品牌,就要不断的成熟。但首先一定要在国内做到位"做延伸产品,可以通过品牌产品链的延伸,来丰富品牌内涵,巩固品牌认知度的同时,大大提升品牌形象企业文化创百年企业,品牌文化创百年品牌,没有文化支撑的品牌,是站不住脚的"做任何事情,都要走在人家前面。除非我不做。要做就一定要占第一,就是想方设法也要做第一,这是我的心态也就是我的信心。"波司登老总高德康如是说。作为中国服装行业的佼佼者,波司登羽绒服自1995年第一次登上市场销量第一的宝座至今,已连续13年全  相似文献   

17.
民营经济在中国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温州民营经济更成了温州经济的主导性力量。在全市的工业、GDP、税收三项指标中,民营经济分别占了99%、80%、80%的份额。市场经济愈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愈激烈,企业竞争更表现在品牌的竞争中。温州民营企业在品牌竞争中有一个痛苦的起点。20世纪80年代,温州民营企业的产品相当部分没有牌子,俗称三无产品,为了应景,有的标上“MADEINCHINA”字样,有的则盗用别人的品牌,再加上质量低劣,这就导致了1987年8月杭州武林门广场火烧温州鞋事件和1990年国家七部委联合发文对柳市低压电器市场进…  相似文献   

18.
刘宝华 《经营者》2013,(18):130-135
毫无疑问,在自主汽车产品品牌力较弱的今天,徐和谊决意倾全集团资源和力量打造北汽集团的企业品牌,这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品牌创新 从2009年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汽车市场后,“从汽车大国变为汽车强国”成为中国汽车业新的历史使命。 衡量汽车强国的标准中,最无争议的一个是:是否拥有世界级的汽车品牌,这恰恰也是中国汽车最缺乏的。 相比民企,国企在品牌塑造上欠账更多。中国汽车开启合资合作30年来,舆论对大型周企的最大质疑是满足于合资企业的收益,甘当外资品牌在中国的加丁厂对自主品牌毫无雄心。  相似文献   

19.
缘心 《中外管理》2007,(5):114-114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薛旭认为:中国70%的老字号在逐渐消亡.中国新品牌崛起的速度依然缓慢.前几年曾经处于大规模下滑的外资品牌.现在又东山再起。这一切的背后.是中国品牌存在的六大黑洞,对于中国企业来讲,认真思考这六大品牌黑洞.也就是明确2007年及以后中国品牌的发展和努力方向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20.
<正>中国有企业品牌,但无产品品牌。没有产品品牌的存在,企业品牌只不过是一个空壳。生产加工企业的工业产品出口利润正在不断下降,而外国品牌在中国的市场份额正在增加。因此,打造中国品牌,以获得在出口和国内市场的溢价能力,也就成为讨论的焦点。具有良好品牌的产品,相对于一般品牌和普通产品,确实会获得更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