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8 毫秒
1.
何雄浪  陈贤青 《开发研究》2024,(2):1-14+169
发展的新经济地理学模型认为固定成本不再是外生变量,而是与技术溢出有关的内生变量,企业会因为技术溢出的正向外部性减小固定生产成本而获得更多收益。发展的新经济地理学模型是对克鲁格曼中心-外围模型的新拓展,与原始中心-外围模型相比,得出有特色的研究结论主要有本地技术溢出效应增强会促进产业的集聚,而跨界技术溢出效应的增强会促使产业空间分布趋向分散。与原始中心-外围模型相比,技术溢出导致对称结构稳定均衡的贸易自由度范围更窄,而中心-外围结构稳定均衡的贸易自由度范围更宽;当贸易自由度较大、本地技术溢出效应较大或跨界技术溢出效应较小时,市场拥挤效应可能不存在,此时市场拥挤效应转化为促进产业集聚的动力;突破点既可以小于持续点也可以等于持续点或大于持续点,由此,随着贸易自由度的变化,产业空间结构的演化不仅可以表现为突变的特征,也可以表现出渐变的特征。驼峰状集聚租金曲线是存在的,即使在完全贸易自由度条件下,集聚租金也不会消失。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持续推进旅游一体化的长三角地区30个城市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旅游产业集聚对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及影响因素。基于这些城市2005-2014年的空间面板数据,本文采用空间杜宾模型,对比空间相邻矩阵、地理距离加权以及经济距离加权的空间权重矩阵的实证结果,发现城市间的经济增长的确存在空间上的正外溢,而且这一效应会随着地理距离和经济距离的缩小而明显增加。但是,旅游产业集聚密度和集聚规模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却存在着显著差异。前者不仅能促进本地经济增长,而且存在正的空间外溢效应;后者不仅抑制了本地经济增长,而且存在负的空间外溢效应。进一步实证研究发现,相邻城市之间地理距离的缩小促进了集聚密度正效应的外溢和集聚规模负效应的外溢,经济距离的缩小即旅游规模的相似,在促进集聚密度正效应外溢的同时抑制了集聚规模负效应的外溢。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长三角4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样本,采用动态空间面板杜宾模型(DSPDM)及面板门槛模型(PTR)分析产业协同集聚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研究发现:产业协同集聚对本地及地理相邻地区的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且长期影响大于短期,但在经济水平相近的城市之间,产业协同集聚因“虹吸效应”存在而对周围地区产生负向空间溢出,该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分析显示,在城市规模、外商直接投资及财政干预的约束下,产业协同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呈现非线性冲击。进一步分析表明,产业协同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效应随地理距离增加呈现“先正后负”的演变趋势,400公里为其有效溢出边界;“宽带中国”试点政策有助于完善“互联网+”的产业生态体系,强化协同集聚的经济增长效应。  相似文献   

4.
王立新  刘松柏 《南方经济》2017,36(10):126-140
文章利用2003~2014年的全国253个地级城市的数据,建立空间联立方程模型,对经济增长、城镇化与环境污染之间的相互关系及空间溢出效应进行经验分析。实证发现:环境库兹列茨曲线客观存在,但不同城市不同污染物到达临界点时间并不一致;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相互影响,环境库兹列茨曲线(EKC)为双向的倒U型关系。城镇化与环境污染也相互影响,但城镇化只有处于较高水平时,环境污染才会阻碍其发展。经济增长、城镇化与环境污染均存在空间溢出效应。周边城市的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会加剧本地环境污染,周边城市的城镇化发展会降低本地的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5.
徐继业  花俊 《北方经济》2009,(18):23-25
本文是在空间经济学的视角下来探讨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如果产业的空间集中度较低,经济增长率会随着资本集中度的提高而提高。但当拥挤效应大于溢出效应时。经济增长率则会随着产业集中度的提高而下降。文章引入产业集聚效应指标对我国制造业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我国制造业产业集聚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并非完全为止,产业集聚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也并不大,因为促进经济增长的因素有很多.而产业集聚只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6.
基于空间内生增长理论的区域差异成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区域之间的经济增长差距出现了不断扩大的趋势.为探求区域经济差异形成的内在原因和作用机制,本文基于空间内生增长理论,建立了理论模型,发现贸易自由度的提高促进产业的空间聚集,并因此使该地区的经济增长进入"快车道";而知识溢出效应的提高,则使产业的空间分布模式保持对称稳定,并因此促进区域间差距逐步减小.在这两种力量的作用下,经济系统存在两种长期均衡路径:对称结构均衡和核心-边缘结构均衡,且前者的经济增长率明显小于后者的经济增长率.通过对中国经验数据的计量分析,本文发现,我国区域经济格局体现的正是效率较高的核心-边缘结构均衡,但由于贸易自由化的作用明显大于知识溢出的作用,故导致产业的空间聚集力大于扩散力,从而形成了典型的东部隆起和中西部塌陷的经济地理现象.为此,本文对促进区域协调的调控政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我国的金融集聚具有明显的空间地理特征,在针对金融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溢出作用进行分析时,可以应用空间计量分析,本次研究中就主要应用计量经济方法-空间计量分析方法对金融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效应予以简单分析研究,这对金融集聚在区域经济增长中的作用的提升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文章基于2002—2019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首先采用改进的区位熵测度各省份高新技术产业集聚水平,然后采用熵值法对各省域科技创新进行评价。通过全局Moran′s I指数检验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在此基础上建立空间计量模型检验科技创新在高新技术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中介效应。实证发现:各省份高新技术产业集聚与科技创新的分布情况具有很强的相似性;在3种不同的空间权重矩阵下,全局Moran′s I指数均显著为正,说明区域经济增长存在明显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通过中介效应检验得出,科技创新在高新技术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起中间传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采用2013-2021 年我国30 个省市的面板数据,运用非期望产出的Super-SBM 模型测算区域绿色经济效率,分别在经济地理嵌套矩阵和经济距离空间权重矩阵下,运用空间杜宾模型来检验文化产业集聚及空间溢出效应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文化产业集聚能够明显提升本区域绿色经济效率,对邻近地区存在正空间溢出但效果并不显著;在文化产业不同集聚模式下,专业化集聚对本地和邻地绿色经济效率均具有积极影响,而多样化集聚对本地和邻地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均显著为负;异质性检验表明,文化产业集聚对绿色经济效率的综合效应在我国中西部地区和文化制造业、文化批发和零售业的表现更明显。基于研究结论,提出加强产业集群的建设、促进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深度融合、完善文化产业集群的制度环境和竞争机制以及加强区域间的产业联动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产业集聚与地区经济增长的关系,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对其进行了研究,了解到产业集聚对地区经济增长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即产业集聚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表现为产业内影响、区域内影响和地区空间溢出影响3个方面.基于这种现状,文章从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增加技术创新投入和加强地区综合建设3个方面论述了产业集聚对地区经济增长发挥正面...  相似文献   

11.
文章利用区位熵对京津冀地区13市2008—2019年高技术产业集聚的空间演化进行分析,并采用全局Moran’s I指数和局部自相关分析对京津冀城市群高技术产业的空间关联性进行了探究,最后引入3种空间计量模型对其空间溢出效益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京津冀地区高技术产业呈现出空间集聚特征,对经济增长存在正向影响,具有空间溢出效应;人力资本、政府干预、对外开放水平等对经济增长均有正向影响。文章最后基于实证结果,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邓仲良 《改革》2020,(7):119-133
利用1990—2016年时间序列和2004—2015年面板数据对中国服务业增长和空间集聚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服务业发展与中国经济增长存在协整关系,但生产性服务业部门对以往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高。服务业增长具有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二者分别来源于消费性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从集聚影响因素来看,消费性服务业集聚主要取决于人口和市场消费的规模效应,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则与产业间关联以及与要素结构的匹配性紧密相关。新时代中国发展服务业应立足于推动要素集聚以加大区域性消费市场的经济规模,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均衡发展,进一步增强生产性服务业与本地工业体系的产业关联性,进而提升各地经济水平。  相似文献   

13.
马志越 《科学决策》2023,(3):99-114
高质量发展需要提高中心城市综合承载及资源优化配置能力,中心城市综合承载力提升对区域经济增长将产生重大影响。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型无法考量其空间相关性,因此需要深入探析中心城市综合承载力对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效应。文章构建双向固定效应空间杜宾模型检验中心城市综合承载力对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表明:中心城市综合承载力具有空间外溢性与空间关联性,不论是中心城市综合承载力对经济增长,还是资本与劳动产出对经济增长均有空间溢出效应。同时,中心城市综合承载力作为资本与劳动集聚的空间载体,其通过资本与劳动的聚集作用与空间溢出效应对经济增长产生重要影响。此外,分空间区域检验中心城市的空间溢出效应。京津冀地区对其经济增长有较强的虹吸效应,长三角与珠三角地区对其经济增长有较强的辐射及空间扩散效应。  相似文献   

14.
文章选取我国30个省市1995-2011年的数据,应用空间计量方法对外商直接投资、技术创新的空间效应及其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发现:我国外商直接投资和技术创新具有明显的空间集聚效应和循环累积效应,外资和技术创新的空间集聚效应对地区经济增长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外商直接投资和技术创新在我国地区之间并不存在互补性,而是表现为竞争关系,外资和技术创新的空间集聚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地区收入差距的扩大;我国外商直接投资、技术创新和地区收入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仍然受地理距离的影响,临近区域的空间溢出和关联效应比较明显,可以部分解释我国不同经济区域之间发展差距的形成和扩大。  相似文献   

15.
分税制改革以后,税收体系被划分为中央与地方两大部分,正式建立起以分税制为中心的财政分权体制。各地区的财政分权程度不仅对本地经济增长有直接影响,还对其他地区的经济增长有间接影响,即存在空间溢出效应。利用我国2005年至2018年31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面板模型,估计和检验财政分权对经济增长的空间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各地区的财政分权不仅促进本地经济增长,还对其他地区的经济增长有显著正向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6.
中国经济的空间集聚和外溢及一体化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肇始于1978年的中国改革开放政策促进了从空间均衡发展向空间非均衡发展的转变。在这个意义上,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可用空间经济的动态变迁加以解释。由于经济集聚的现象变得逐渐显著,以城市化为主导的集聚及外溢提升了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多样性,而地理位置邻近的产业多样性又引致的产业间的"溢出效应",这些又引致了不同区域城乡人均消费水平先分化再趋同。这表明,不平衡的经济增长可以渐次达到和谐性发展。因此,要获得经济集中化和社会平等化这两个方面的效益,要解决经济在城市和东部地区集聚导致的发展地理不平等问题,就需要取代传统的针对地理空间的干预措施,制定无空间区别的发展机制,充分发挥聚集、要素流动和专业化等市场力量的作用,并辅之以缩短距离的基础设施和具有地理针对性的激励措施等工具,从而把三农问题的解决和落后地区的增长纳入到统筹发展的框架之中,通过城市化,促进落后地区和先进地区的一体化发展,保证发展的和谐和普惠。  相似文献   

17.
基于就业供需和地区基本特征,结合外部性和新经济增长理论,建立了包含本地效应、邻近效应、滞后效应、结构效应和溢出效应的地区就业集聚经济效应的综合分析框架及计量模型,采用面板IV-GMM探讨了2004-2014年中国28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多维集聚效应对地区就业增长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本地效应和邻近效应共同决定了本地外部性规模;多样化产业结构效应和恶化的就业基础环境抑制了地区就业增长,而高质化人力资本和完善的就业公共服务则促进了地区就业增长;显著的滞后效应表明空间目标和区域协调促进了就业增长政策的效用最大化。  相似文献   

18.
制造业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业集群依托其内在机制,有力地推动了区域经济的迅速发展。地方政府通过培育地方产业集群,使本地生产系统的内力和国际资源的外力有效结合,提高了区域竞争力。然而,产业集聚在促进经济增长方面表现出其正面效应,同时也存在产业集聚会扩大区域差距的负面影响。本文通过《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提供的企业单位数和全部从业人员平均人数两个指标对赫芬达尔指数进行大致的测算,虽然没有艾利森和格莱赛那样精确,但对产业空间集聚度测度没有较大的影响。实证分析表明,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的集聚度与工业总产值存在高度的正相关性。其他的相关制造业行业的集聚度大多与其工业总产值存在较强的正相关性。这也正说明了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的正相关性。通过本文的研究,提出了要增强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并为产业集群的萌芽和成长提供良好环境,进一步对产业集群加以扶持以促进产业集群的升级,加快西部企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其重点要增加中西部教育和培训投入等产业集聚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基于2000—2017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分别利用面板门槛模型和空间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了环保税的经济增长红利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环保税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具有双重门槛特征,在产业结构两个门槛值划分的3个区间内,环保税均可以有效促进经济增长。在越过第一个门槛值后,环保税可以更好地发挥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但在越过第二个门槛值后,促进作用趋于减弱。由于环保税与经济增长在空间范围内具有自相关特征,进一步构建空间计量分析模型,发现环保税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空间溢出效应,本地环保税政策的实施不仅可以促进当地经济增长,还将通过空间溢出影响周边地区的经济增长。同时,投资需求、消费需求、对外贸易以及技术创新等因素对我国经济增长均存在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基于2002—2019年湖南省各市州相关指标,采用核密度估计、空间自相关和空间杜宾模型分析测度各地区新型城镇化水平、旅游经济空间依赖性及新型城镇化对区域旅游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湖南省各市州城镇化进程表现为空间上的非均衡性和收敛性,且这种趋势正处于加速阶段.湖南省区域新型城镇化水平表现为两头稳定、中间波动,以及不收敛-收敛的时间变化特征.湖南省旅游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空间依赖性.城镇化率对当地旅游经济均有较强的区域内溢出效应,且区域城镇化对旅游经济的影响处于"回波效应"大于"扩散效应"阶段.地理距离因素减弱了城镇化对区域旅游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而经济因素则强化了这种空间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