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国土空间开发需结合当地社会经济效益和人口资源环境承载力,对区域实施差异化定位和分工,才能有效实现当地“生产、生活、生态功能”协调发展。且城市还需政府正确引导土地资源集约利用、产业结构高度合理化,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正是实现土地集约利用的重要手段,而土地适宜性评价为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服务。本文以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为研究对象,选取地形、土壤、水源、交通4类8项因子,综合分析影响土地生产力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运用层次分析法和多因子综合权重叠加模型及GIS技术对土地做出适宜性分析,得到该区域土地适宜性评价结果,为临夏州优化土地利用空间配置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从城市土地持续利用概念出发,对城市土地利用系统进行定量的科学评价。主要从土地生产性、生产稳定性、资源环境保护性、经济可行性和社会可接受性五个方面建立了城市土地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数学方法对其进行了初步研究。以重庆市为例,对该市从2000年到2004年土地持续利用情况进行了纵向综合分析评价。结果表明,重庆市土地持续利用水平在加速提高。针对评价结果,文章对重庆市城市土地持续利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促进城市土地持续利用的几项措施。  相似文献   

3.
运用层次分析法和综合指数模型,从资源环境、经济、社会三方面构建适合中等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的评价指标体系,共选取31个参考因子,对江门市2004年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2004年江门市土地利用处于基本可持续阶段.针对评价结果,对江门市城市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促进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几项对策.  相似文献   

4.
城镇土地定级成为评价土地质量好坏的必要手段,它也是土地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以成都市城厢镇为例,在GIS技术支持下,建立土地资源空间数据库,并在此基础上,借助于"AUTOPLY城镇土地定级估价软件"和MapInfo等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应用层次分析法和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对城厢镇的土地质量进行了定量化评价,划分城镇的土地级别,以便进一步高效、可持续利用土地。  相似文献   

5.
土地资源利用效益的高低与区域发展密切相关。本文对大连市土地资源利用结构和土地资源利用程度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大连市的社会现状,构建土地资源利用效益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变异系数法确定权重,运用综合指数模型对大连市土地资源利用的综合效益进行评价,最后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连市土地资源利用综合效益指数整体呈上升趋势,2007~2011年处于较低效利用水平,2012~2016年处于中效利用水平。大连市土地资源利用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指数的变化有所波动但总体来说都呈上升趋势,其中生态效益对综合效益的影响最大,贡献率最大,其次是社会效益。对大连市土地资源利用效益的评价可以为相关部门制定政策提供依据从而促进大连市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在土地生态环境严重制约着土地资源高效利用的背景下,本研究以甘肃省武威市域为例,采用熵权TOPSIS模型和障碍度模型对其2010-2018年土地利用效益评价并对区域土地利用效益从综合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4方面进行了评价,并预测了武威市未来土地利用效益的发展趋势,结合障碍度模型分析其制约因素.结果表明,(1)...  相似文献   

7.
对城市土地利用的循环经济发展进行评价,可为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提供明确的方向和理论指导。以南宁市为例,从土地利用投入产出、土地资源(再)利用程度、土地资源环境安全等三方面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综合评价法对南宁市城市土地利用中的循环经济发展水平作出评价,结果为:南宁市城市土地利用的循环经济发展处于中等水平,还有很大的提高空间。引入障碍因子分析法,诊断出影响南宁市土地利用的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主要因素有旧城改造比重、污水处理率、工业用地比重等,并提出了充分挖掘建设用地内部潜力、土地置换、提高综合容积率等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8.
土地资源评价是土地合理利用的依据。是按照特定的目的和要求对土地各要素,诸如:气候、地质地貌、土壤、水、植被等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进行全面调查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土地分类,土地诊断,数量统计,质量评定,土地制图等项基本工作的综合。土地评价要求区别和划分土地生产能力的区域性差异;阐明和评价土地质量的优劣,生产能力的高低,生产潜力的大小;诊断和鉴定土地对农、林、牧各业生产的适宜性能和限制性因素,从而确定土地的利用方向。  相似文献   

9.
以郧西县为例,综合考虑自然、资源、经济、社会因素,参考研究区最邻近基本农田分等指标,共同构建了该区域未利用地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了评价指标权重,对各单项指标进行归一化处理,再利用GIS空间分析功能,对郧西县土地整理中未利用地适宜性进行了评价,最终将全县未利用地的耕地开发适宜性分为最适宜、中度适宜、勉强适宜和不适宜4个等级。根据适宜性评价结果,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将郧西县的宜耕未利用地开发潜力进行分区,确定不同地域的未利用地的开发时序。本文对全县未利用地的合理利用提供依据,为全国其他同类区域土地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赣南苏区安远县为例,从生态、地形、土壤、气象、重金属污染、交通和灌溉等方面选择了11项指标,构建评价体系,对耕地后备资源进行评价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通过评价分析,可以准确地掌握安远县宜耕后备资源的类型、数量、面积及空间分布特征,为安远县土地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也为安远县实现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农村居民点整理时序评价——以广西北海市合浦县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居民点整理是当前土地综合整治规划的热点问题.为了提高整理实施可行性,提供整理时序安排的科学规划依据,以合浦县为例,构建农村居民点自然潜力评价指标体系和潜力释放压力评价指标体系,对农村居民点整理时序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评价体系较全面反映了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影响因素,为科学制定土地整治规划及整理项目安排提供决策依据;合浦县适宜近期、中期、远期整理的农村居民点面积分别为6 466.59 hm2、3 436.31 hm2、6 019.54 hm2,并结合不同整理时期居民点特点,提出整理规划方向.  相似文献   

12.
兴海县位于青藏高原高寒地带,农牧交错、以牧为主,是国家“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重要县份;分析了土地利用现状、潜力及存在的生态问题,指出搞好环境整治,落实退耕(牧)还林(草)和强化植树种草工作,保护土地资源,是未来土地开发利用中必须牢牢把握的大局。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中国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是我国耕地后备资源集中分布区和生态脆弱地区,保护生态环境稳定、实现有序稳妥开发是确保耕地后备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前提。文章以甘肃省景泰县为例,采用新一轮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数据成果进行生态敏感性评价,以期为耕地后备资源的利用和管理提供参考。[方法]基于第二轮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成果,结合区域生态环境特征,构建了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以及土壤盐渍化等3类因子共11项指标的生态敏感性评价体系,采取单因子评价法和多因子综合评价法,测算了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的生态敏感性。[结果]根据生态敏感性综合评价结果,可将景泰县耕地后备资源划分为不敏感、轻度敏感、中度敏感和高度敏感区域。综合来看,景泰县耕地后备资源约91.32%面积存在生态敏感性问题,其中以轻度敏感性为主;从单因子角度看,景泰县耕地后备资源的水土流失问题最为突出,敏感性面积比例超过96%,其次为土地沙漠化,敏感性面积达到65.50%, 1.77%的区域对土壤盐渍化存在敏感性。[结论]根据耕地后备资源生态敏感性评价结果,为保证耕地占补平衡以及降低生态风险,提出对策建议:应着重对于敏感性高的区域实施更为科学的保护和开发措施,避免造成恶劣的生态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14.
耕地是农业生产的最基本要素,耕地质量的合理评价对地方粮食生产和耕地保护等工作具有重要作用。针对我国当前耕地质量评价范围和评价方法的局限性,以湖北省荆州市为例,从自然质量、便捷程度和规整水平3方面重新构建耕地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测算,划分耕地类型,研究市域耕地质量空间分异情况。结果表明,荆州市整体耕地质量水平较高,Ⅰ、Ⅱ级耕地分别占市内耕地总面积的36.84%和32.07%,主要分布在监利县等地区;受益于土地自然质量基础良好,田块规整和连片程度水平较高,但耕地资源的利用便捷性并不够高。不仅对地方耕地保护工作提供一定参考,也为完善相应评定方法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青海省耕地后备资源特征及限制开发利用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摸底耕地后备资源是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的基础,探明耕地后备资源开发潜力可以为政府部门保障基本农田和国土整治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限制性因子”评价法,综合分析了青海省耕地后备资源开发的宜耕性与限制性。[结果](1)青海省耕地后备资源总量较少,面积为381万hm2,约占全省现有耕地的640%; (2)集中分布于北部的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和海南藏族自治州; (3)主要以其他草地和沙地两种地类为主,分别占耕地后备资源总量的8689%和540%; (4)从开发的限制性因素分析来看,青海省耕地后备资源总体质量差,加之极端的气候条件,频繁的自然灾害,以及欠发达的社会经济条件,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难度较大。[结论]青海省耕地后备资源总量较少并且分布较集中,开发利用潜力不大; 该区域宜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明确功能区划和适度开发耕地后备资源。  相似文献   

16.
以嵩县田湖镇基本农田示范区土地整理项目为例,依据土地适宜性评价原则,把对土地质量有显著影响的自然条件、农田基本建设因素确定为评价因子,选择8项土地适宜性评价因素、因子构建评价体系,对项目区内的土地进行了质量等级评价.从成果可以看出:土地适应性评价为因地制宜进行土地开发整理规划设计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从湿地类型、面积及其比例构成等方面介绍了吉林省柳河县湿地资源现状与基本特征;分析了湿地面积的动态变化及其原因;探讨了涅地资源变化特点及其未来发展趋势.认为湿地资源的利用率和生产力较低、湿地自然保护区建设缓慢以及泥炭地开发利用过度等方面,是目前柳河县湿地利用与保护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实施柳河县湿地生态保护...  相似文献   

18.
[目的]开展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是科学编制国土空间发展战略的基础。通过构建包含水土资源承载力、经济承载力和生态承载力3个维度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定量刻画郑州市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的特征与轨迹。[方法]运用均方差法,选取2010—2016年郑州市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指标,分析其土地综合承载力特征。[结果](1)总体上,郑州市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不断增强,水土资源承载力呈现先升—降—升的动态演变特征; 经济承载力持续增长,这源于郑州市土地经济效益的大幅提升; 生态承载力呈现波动性增强的演变特征。(2)郑州市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经历了较低—中等—较高发展历程,但土地综合承载力处于低层次的较高阶段,仍有较大提升空间。(3)为提高郑州市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应加快“多规合一”规划的编制,科学划定城市增长边界和“三生”空间,转变城市发展理念,优化发展发展路径,提升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水平。[结论]郑州市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应加快建立土地综合承载力扩容的有效机制。  相似文献   

19.
模拟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分布规律对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制定土地利用规划、协调土地与经济、环境的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土地利用格局存在空间异质性,对比不同地区格局特征规律对加深土地利用格局的认识具有重要意义。以邻接的湖北省宣恩县和咸丰县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基于局地因子、自相关因子和邻域因子的3种Logistic模型的模拟参数的一致性和异质性来对比研究两地的格局分布规律。实验与分析结果表明,宣恩县和咸丰县的土地利用格局特征存在共同的驱动因子和聚集效应,具有共性;不同模型的模拟结果表明驱动因子在作用方向,大小方面存在差异,邻域因子在邻域尺度上表现出不同特征。研究结果对加深理解不同地区的土地利用分布格局特征的差异性,促进区域土地利用的规划、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科学有效地评估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潜力,探讨农村居民点差别化整治模式和措施,是统筹推进广西新农村建设和顺利开展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前提和基础。通过选取自然、经济、社会、土地资源和宅基地利用等多个影响因素,构建综合指标评价体系,估算整理农村居民点增加耕地的现实潜力。研究结果表明:2020年广西农村居民点整理现实潜力约为65 573hm2,耕地增加系数平均为15.26%;广西农村居民点整理现实潜力可划分为Ⅰ、Ⅱ、Ⅲ等级,且地形地貌是影响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大小的重要因素,两者分布具有相同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