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优化我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口规模不断扩大,出口依存度显著提高,贸易商品结构迅速改善。但同时,我国贸易商品结构变化中还存在诸多矛盾和问题,如出口商品结构仍然呈现低级化和出口结构变化所产生的效益低下等。因此,提升我国外贸商品的竞争力,实现贸易结构合理化是摆在我国面前一个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2.
中国制成品出口的结构出现了两个矛盾的,但又是很明显的趋势,即出口产品由劳动密集型产品转向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品;以纺织品为代表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将在国际上长期发挥出其比较优势。究其原因一方面,要素禀赋理论在国际分工起作用,我国仍处于国际分工体系的底端,其产业结构必然是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另一方面,机电、高新技术产业在国际分工结构上也仅处于加工制造环节,其出口贸易主要也还是集中在劳动密集型的产品上。因此,传统的比较优势即使是在高新技术产业的出口中仍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以对外贸易对一国产业结构的影响为分析对象,在对已有的理论进行阐述的基础上,分别从理论以及模型两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定性分析,并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利用OLS进行了定量分析。从分析的结果中得出我国对外贸易对产业结构升级均有影响,并基于当前的国际环境,对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
四川省作为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区域,近年的发展状况引人注目。其中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的贡献到底如何,是否有助于实现产业升级值得探讨。本文根据投入产出模型,详尽地计算了四川省对外贸易的进出口贡献率、进出口贡献系数及各行业的进出口贡献率、进出口贡献系数等指标。结果表明:四川省进出口增长速度迅猛;进口效益增长不明显,出口效益有所下滑,经济增长质量不佳;进口依赖行业缺乏核心设备和技术,出口依赖行业以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增加值率较低。最后,文章还就四川省各产业如何实现“跨越式”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我国对外贸易的环境效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Grossman和Krueger的分析方法,对我国1994—2003年的对外贸易环境效应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时外贸易对环境影响的技术效应和结构效应为正,但由于规模效应为较大的负数,所以总效应仍为负,即现阶段的进出口贸易从总体上说恶化了我国的生态环境。要改变贸易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必须进一步降低污染密集度,增强正的技术效应和结构效应。  相似文献   

6.
在开放经济中,一国或地区内部经济与外部经济的协调发展是其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对外贸易结构和产业结构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作用机制以及二者如何协调发展以促进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就成为了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而现有研究多从整体出发,针对中国整体情况就行研究,本文针对湖南省情况进行分析,得出适合湖南省经济发展情况的相关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8.
产业结构的调整要坚持经济、社会、环境三大效益的统一,走新型化的产业道路。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一要坚持把农业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农产品市场化。二要依靠科技进步,促进工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尤其要加快国有经济改革,调整所有制结构。三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促进三大产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该文阐述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目标的内容:优化农村资源的配置和利用,协调农村产业部门的配合比例,维护和促进生态平衡,实现农村经济发展综合效益最大化;分析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实施的工作目标:产值结构分析指标,资源利用状况分析指标,经济效益分析指标,满足社会需要分析指标,生态效益分析指标;指出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制约因素:生产的对象,自然生态环境,经济资源条件,对外贸易结构;并提出了政策措施:依靠科技进步推动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促进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发展,以市场为导向调整和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大力推行农村产业一体化政策,促进农村产业综合发展。  相似文献   

10.
产业结构调整是新疆经济转型攻坚期最关键的问题,研究产业结构的根本在于研究最终需求结构,这两者之间关系密切,本文是利用投入产出模型分析最终需求结构与产业结构之间的关系,从而探讨新疆消费、投资、出口、流出对新疆产业结构的影响.要提高三次产业的比例就必须要提高消费在最终需求中的比重.  相似文献   

11.
产业结构调整是新疆经济转型攻坚期最关键的问题,研究产业结构的根本在于研究最终需求结构,这两者之间关系密切,本文是利用投入产出模型分析最终需求结构与产业结构之间的关系,从而探讨新疆消费、投资、出口、流出对新疆产业结构的影响。要提高三次产业的比例就必须要提高消费在最终需求中的比重。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通过梳理我国经济发展阶段的变动,在不同发展阶段下外贸经济增长及对外贸易结构的特点,以此研究不同经济发展阶段下对外贸易结构的变化趋势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文章将对外贸易结构体系变动和经济增长效应进行有机融合,选取与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阶段相关、与对外贸易结构优化相关的指标进行定量分析,采用协整方程评估体系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再用格兰杰因果检验变量间的因果关系。本文在研究结论的基础上提出建议,旨在为我国现阶段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建设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基于2010-2017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考察工业机器人对农民工就业的影响.研究发现:工业机器人显著减少了农民工工业就业;产业转移是工业机器人影响农民工工业就业的中间机制,表现为抑制传统服务业转移、促进现代服务业转移.异质性分析表明,工业机器人减少了男性、新生代和第一代、初中、常规操作性和私营企业农民工工业就业...  相似文献   

14.
运用面板协整技术分析1990年~2008年中国的金融发展、技术进步与对外贸易产业升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金融发展、技术进步、对外贸易出口结构是包含单位根的非平稳变量,它们之间存在稳定的协整关系;从长期看,金融发展并没有直接推动对外贸易产业升级,但是金融发展对技术进步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且技术进步又对对外贸易产业升级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可见,金融发展可以通过促进技术进步从而间接影响对外贸易升级。其政策含义是:若要优化对外贸易出口结构,则需要变革我国的金融体系,加快金融制度和金融工具创新步伐。  相似文献   

15.
选择上海、安徽、重庆作为东、中、西部的典型代表,通过产业结构偏离度、比较劳动生产率和就业弹性测度三个地区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性,结果表明:我国各地区的第一产业仍然存在大量富余劳动力亟待转移,虽然城市化和工业化水平越高的地区第一产业产值与就业结构越均衡,但其比较劳动生产率也越低;上海第二产业对就业的吸纳能力趋近饱和,而安徽和重庆第二产业仍然具有较大的就业吸纳能力;上海第三产业的就业促进作用有限,而安徽和重庆具有较大的潜力.因此,东部地区必须依托科技创新的力量,通过产业结构升级实现劳动力转移,进而提高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性;中西部地区则应充分利用劳动力成本优势,积极接纳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提高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性.  相似文献   

16.
运用偏离—份额法分别从整体和典型区域的角度入手,分析了山东省产业结构变化的经济增长效应,结合人力资本相关理论,运用结构偏离度的分析工具考察了山东省产业结构变化的就业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山东省的产业结构劣势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其经济总量的增长,而其区位竞争力优势促进了经济的增长;由增长效应的地区差异性可知,产业结构变化与经济增长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正相关;受人力资本水平较低的影响,山东省三次产业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不协调。  相似文献   

17.
经济增长不仅是个总量概念,也是产业结构不断变换升级的动态发展过程,而实现产业结构升级换代的最主要制约因素就是投资结构。优化投资结构不仅需要合理确定投资的三次产业结构,还需要加大对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资,除此之外要重视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的结合,兼顾投资增量与存量的结构优化。  相似文献   

18.
基于要素增强型生产函数构建技术进步偏向对就业增长影响的理论模型,并利用1987—2013年中国制造业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分析表明:制造业部门中资本与劳动之间呈互补关系;1987—2013年整个制造业的技术进步是偏向资本的,并且其各行业的技术进步也基本偏向资本;技术进步偏向资本对整个制造业就业增长具有抑制作用,但与1987—1999年相比,2000—2013年技术进步偏向对就业增长的影响明显下降;大多数制造业行业的技术进步具有较强的资本替代劳动特征,其中劳动密集型行业技术进步对劳动的替代较小,而工资上涨进一步诱导行业技术进步偏向资本。为保障就业稳定增长,应加强对前沿技术引进的宏观调控和管理,降低资本替代劳动的速度,实现技术进步与就业增长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9.
工业化步伐加快是当前我国 产业结构变动的主要特征 今年第一季度(下文如果没有特别指出,都是指今年一季度数据)第一产业增加值实现了3.5%的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了0.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实现了7.6%的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了1.4个百分点;而以工业为主的第二产业增速高达12.3%,比去年同期提高了3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速高达17.2%,比去年同期高了6.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占GDP比重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20.
"滇中产业新区"存在性别比失衡、老龄化严重、城乡二元格局牢固、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不协调、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人口素质低等问题。为达到2020年生产总值6000亿元的目标,一方面需维护妇女权益,调控人口流动,加大教育投资,消除城乡二元结构,注重公平来优化人口结构,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另一方面需夯实第一产业的基础性地位,转变第二产业发展方式,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来调整产业结构,实现人口结构效率最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