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区域经济协调与我国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东中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由来已久,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的历史变迁显示,中部地区处于“边缘化”的位置。中部地区独特的地理位置、丰富的自然资源、较强的后发优势以及在协调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都使得加快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十分重要。为此,根据“统筹区域发展”的新的发展观的要求,政府必须加大对中部地区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2.
  剑金  融观察 《新经济》2014,(14):26-27
区域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不会自动实现。从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阶段来看,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还可能会加强地区发展差距,因此政府要积极干预区域发展过程,采取有效手段缩小地区差距,协调区域发展。财政政策作为政府调控区域发展的核心手段,在区域经济运行中能够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可以矫正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市场失灵”,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强调“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改革和发展。在“五个统筹”中,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的提出既是中国区域发展战略理论发展的结果,又是中国区域协调发展的现实需要。它对正确认识经济欠发达地区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的落后病和贫困病,把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纳入到全国经济协调发展轨道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加强区域统筹,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长期任务。正确把握和认识我国地区经济发展的态势与问题,研究提出“十一五”时期促进地区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思路与对策,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以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目标,构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综合测度指标体系,基于耦合协调模型,采用系统分析与综合指数评价法,测度2008和2013年我国地级及以上行政单元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水平,并分析其空间分异特征。研究表明:(1)我国经济社会分系统发展水平、综合度、耦合度、协调度均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东部沿海地区发展水平较高,西北、西南等地区发展水平较低;2008—2013年经济社会分系统及综合协调发展水平均逐渐提高,区域空间差异逐渐缩小。(2)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空间分异特征显著:呈现"级差化"分异特征,总体处于中级协调状态;呈现"梯度化"分异特征,经济社会综合度及耦合协调度呈东部中部西部的发展格局;呈现"集群化"分异特征,城市群区域的协调度明显高于其它区域。(3)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与城市规模及经济发展水平呈正相关关系,壮大城市发展规模、提升经济发展实力是提高城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研究从提升经济社会分系统发展水平、强化系统间相互作用,优化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政策,优化经济社会区域发展战略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城市经济发展迅速,已经牢固确立了在国民经济中的主体地位。在国家重点发展战略和优先发展政策的驱动下,我国城市经济比较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先后形成了“珠三角经济圈”、“长三角经济圈”、“环渤海经济圈”三大具有较大国际影响力的城市经济圈,成为国民经济中最具活力的三大增长极。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战略的实施,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放缓,形成“中部塌陷”的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直接影响到我国国民经济的区域协调发展和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最终实现。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问题已引起…  相似文献   

7.
中外区域经济开发战略模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国内外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主要存在均衡发展战略,非均衡发展战略和非均衡协调发展战略等三种理论模式,其在不同国家的区域开发中产生了各自实践效果,我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应选择“非均衡-均衡”的协调发展战略模式,并在该模式下建立区域经济发展的调节机制,重点实施“大开发”与“大开发”相结合的发展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8.
西北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刘立新国家“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指出,“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这一方针的贯彻执行,既关系到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又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国家将经济发展战略逐步西移,着手解决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问题,使西北五...  相似文献   

9.
党中央、国务院从经济发展和和谐社会的高度。明确提出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战略,这是符合我国实际的城市发展和交通发展的正确战略。无锡在推行“公交优先”战略中应审时度势,抓住机遇,以“公交优先”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中国国情的基本特征之一是各地区条件差异显著、发展极不平衡,可以概括为“一个中国,四个世界“.区域发展差距呈现显著的多维特性,本文从经济发展差距、人类发展差距、社会发展差距、知识发展差距等多方面综合分析区域发展差距,发现尽管改革开放以来人类发展指标和大部分社会发展指标相对差距都有不同程度的缩小,但是经济发展差距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显著增大,已经成为未来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挑战.重视城乡协调发展、地区协调发展、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是本届政府的重要发展思路和施政特点.坚持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快建立统一的公平的国内市场,促进各种要素特别是劳动力要素的流动,加快城镇化进程,将有助于缩小地区差距.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大力开发人力资本,实施知识发展战略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促进中国经济社会稳定快速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我国经济是一种典型的“二元经济”,沿海与内地的经济增长呈现严重的不平衡发展格局。自然资源、国土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矿藏资源等分布的不平衡性,是导致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的基础性因素,而地区间人力资源、社会资源、政策资源、国家非均衡发展战略等的不平衡性,是导致地区经济发展差距持续扩大的主导因素。缩小地区间的发展差距,加快中国东中西部三大区域的互补整合,逐步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2.
张远军 《经济师》2006,(10):280-280,282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的一个重大问题。“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实证。文章在分析“中部崛起”的区域竞争力的基础上,提出实施“中部崛起”的战略选择,强调区域协调发展是“中部崛起”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3.
房君 《经济研究导刊》2011,(15):148-149,276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加快发展,中国各地区之间、区域之间的经济社会联系越来越紧密,相互间的合作和协调发展也显得越来越重要。成渝经济区在中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其对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推进和长江上游经济带的开发都将产生极大的影响。从成渝经济区区域内部协调发展的目的与原因出发,结合成渝经济区发展现状与特点,分析其在区域协同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如何有效促进成渝经济区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我国是世界上国内地区间自然地理、经济社会、人口资源差异最大的国家之一。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自然也就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客观现实。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尽管我国各个地区的经济都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区域经济增长率却呈现明显的差异性。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重大障碍之一。  相似文献   

15.
陆桥商讯     
国家将给予西部大开发特殊政策支持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杜鹰近日在昆明表示,随着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及中部崛起等战略的实施,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有所改善,奠定了全国区域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十二五期间,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将迎来重要战略机遇期。杜鹰在全国发展改革系统地区经  相似文献   

16.
“一多二并”战略: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的新构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施梯度发展战略之后,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时代要求和必然选择。然而,究竟应采取什么样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见解纷呈。着眼于中国未来20—30年的发展,本文提出了“网状”的多增长极的宏观(全国)空间协调与中观(三大地区)空间梯度并存的初级协调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7.
论我国区域经济的现状、问题和发展战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历史原因入手,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状况进行分析。论述早期违背经济发展规律、忽视地区资源禀赋差异的“均衡发展战略”对我国东中西部地区造成的不良后果,分析改革开放后“梯度发展战略”的积极作用与负面影响,强调解决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的必要性。从制度环境与制度因素等方面分析地区差异扩大的原因,指出地区产业结构趋同和地方保护主义等存在问题,提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点轴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8.
21世纪是海洋世纪,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是我国实施东部地区率先发展战略的根本所在。通过对我国区域发展战略布局阶段特征以及我国沿海地区海洋经济发展中面临瓶颈的分析,对促进区域海洋经济协调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9.
区域经济发展新思路:由“三大部”到“三大块”的划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一、引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施梯度推移和非均衡发展战略,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新形势下,如何解决日益加大的地区差距问题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已成为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五个统筹”面临的新课题。对此问题,理论界大多是从经济发展的角度进行分析,期望通过经济的均衡发展以缩小地区差距。建立在自动平衡倾向的新古典假说基础上的区域均衡增长理论认为,只要存在完全竞争的市场,资本和劳动的双向运动最终将导致区域差距缩小。  相似文献   

20.
试论我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园林 《现代财经》2005,25(3):19-22
目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存在地区之间经济发展缺乏应有的联系与互动,区域内部地区产业结构趋同,区域之间因市场化差异而造成不发达地区造血功能不足,行政区经济越来越成为阻碍区域经济发展的刚性因素等问题。为此,必须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制定区域经济发展总体战略,加强对中西部发展的支持力度,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加快制度创新等,以推进我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