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外资化妆品牌似乎正在曾经机遇无限的中国市场遇到麻烦。2月7日,乐敦制药宣布将解散在中国负责化妆品进口销售和经营美容院的当地子公司"媛碧知商贸(上海)",成为继去年12月底美国化妆品品牌露华浓宣布退出中国市场、今年1月法国欧莱雅宣布旗下品牌卡尼尔退出中国市场后,又一家宣布退出中国的国际化  相似文献   

2.
化妆品市场的竞争已由原来的产品竞争转为市场营销竞争。欧莱雅在中国市场既面临国际名牌的竞争,又得应付国内本土品牌的进攻。在这双重挤压下,欧莱雅凭什么傲视群雄?  相似文献   

3.
《商业科技》2014,(5):14-16
外资化妆品牌似乎正在曾经机遇无限的中国市场遇到麻烦。2月?日,乐敦制药宣布将解散在中国负责化妆品进口销售和经营美容院的当地子公司“媛碧知商贸(上海)”,成为继去年12月底美国化妆品品牌露华浓宣布退出中国市场、今年1月法国欧莱雅宣布旗下品牌卡尼尔退出中国市场后.又一家宣布退出中国的国际化妆品品牌。  相似文献   

4.
重塑羽西     
刘晓云  康迪 《成功营销》2013,(3):142-145
自归入欧莱雅高档化妆品部之后,羽西在品牌重塑道路上的脚步一直未停止。2011年,在明确品牌定位的基础上,羽西又开始了新一轮大刀阔斧的改革。各种"洋大牌"林立的中国化妆品市场,要想找到品牌的忠实拥趸者,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2004年被世界最大化妆品公司——欧莱雅集团收购后,羽西也被贴上了洋标签,但对于拥有深厚中国基因的羽西来说,如何在继承品牌精髓的基础上有全新突破,是一个重要命题。  相似文献   

5.
《中国广告》2014,(7):114-115
正广告主:巴黎欧莱雅数字广告代理公司:上海新网迈广告传媒有限公司背景肌底系列是欧莱雅在2012年年底推出的全新系列护肤产品,其特点为从肌底开始,层层作用,焕发理想肌肤由内透现。与其他品牌产品不同的是,该系列产品的肌底科技,让滋养分子直达肌底,为巴黎欧莱雅首次将高端化妆品市场的最新科技带到大众化妆品的重大产品革新。传播挑战1.作为主打90后消费者群体目标市场的全新系列产品  相似文献   

6.
2013年8月,国际化妆品巨头欧莱雅宣布,计划收购中国最大的面膜品牌——美即的全部股份,交易总额报价为65.38亿港币,是中国日化市场最大的一笔并购案。  相似文献   

7.
“我们扎根中国,贡献中国,今天所发布的欧莱雅中国第二份可持续发展报告,正是源于我们对中国市场的信心和承诺。”欧莱雅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安巩说。2012年7月3日,欧莱雅中国2011可持续发展报告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正式发布,这是欧莱雅中国第二次发布可持续发展国别报告。  相似文献   

8.
周烨彬 《商务周刊》2010,(23):76-76
作为欧莱雅中国分公司的创始人和总裁,盖保罗(Paolo Gasparrini)来到中国15年了。这是位热爱赛车和挑战的意大利人,欧莱雅总部曾因出色的中国区业绩而奖励了他一辆赛车。2009年底,中国市场销售额实现了双位数的增长率,成为欧莱雅的第五大市场。  相似文献   

9.
在来中国的8年里,欧莱雅中国总裁盖保罗(PaoloGasparrini)一直强调他的品牌“金字塔”策略,但金字塔最基础的底座也就是大众化妆品方面却长期处于空白。  相似文献   

10.
雅芳与欧莱雅作为较早一批进入中国市场的外资化妆品品牌,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品牌文化。雅芳由直销公司成功转型备受关注,欧莱雅以其高明的金字塔式的品牌建设而引人注目。作为国际化妆品行业的两面具有代表性的旗帜,她们在中国的营销策略也有着近乎对立的区别。  相似文献   

11.
正2013年,欧莱雅中国的市场份额进一步增加。欧莱雅集团在华销售总额达人民币132.8亿元,较前一年增长10.2%,这是欧莱雅中国连续第13年实现两位数增长。2014年,欧莱雅中国将不断加大研发和创新力度,继续深耕低线广阔市场。同时,数字化营销及电子商务销售布局是我们从2012年就开始推进的工作重点,今年,我们更将"致力于加快数字化进程"写入对中国市场"美的承诺"中。  相似文献   

12.
马文 《经贸世界》2004,(9):28-30
如今,全球化妆品市场风起云涌,一个令无数女人心动的响亮品牌“欧莱雅”L'oreaL以它婷婷玉立的靓丽风姿,超时尚的独特魅力,悄然崛杞于世界化妆品市场。继2001年欧莱雅品牌创下全球销售138亿美元,净利润12亿美元之后,2002年,该公司再创营销新业绩,全球销售额达156亿美元,将利润为16亿美元。进入2003年以来,欧莱雅品牌更是被亚洲、非洲和北美地区市场认可,成千上万的女士们对欧莱雅品牌趋之若鹜,情有独钟。显然.“欧莱雅”这个来自法兰西的欧洲品牌,已风靡全球。  相似文献   

13.
苏贝 《中国品牌》2014,(10):42-43
欧莱雅创立于1907年,拥有超过百年的历史。创始人是一位化学家舒莱尔,他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支无毒染发剂。在当时,许多女士染发时使用的染发剂对身体有害,所以他发明了一支无毒的染发剂。现在的欧莱雅,是知名度最高、历史最为悠久的大众化妆品品牌之一,主要生产染发护发、彩妆及护肤产品,它的出众品质一直备受全球爱美女性的青睐。欧莱雅在整个20世纪中的发展史,  相似文献   

14.
《品牌》2013,(9):21-21
欧菜雅收购美即 欧莱雅集团执行副总裁(分管亚太区)兼中国CEO贝瀚青表示:“我们从开始关注美即品牌的发展到现在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此次的收购是看好面膜这一细分产品在中国美容化妆品市场的发展前景。”在收购后.美即将作为业务部门独立运作。他表示,这次对美即的收购不会对欧莱雅目前中国现有品牌组合策略造成影响,而MG美即品牌将与欧莱雅大众化妆品部旗下现有品牌形成很好的互补。  相似文献   

15.
康迪 《成功营销》2014,(11):60-64
正"当很多人在谈的时候,在欧莱雅——我们已经这么做了。"当其他跨国美妆品牌对手还在尝试时,欧莱雅早已探索多年,甚至更为"激进"的开始以数字作为其营销核心转型。这一次,这个风向标,又能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欧莱雅中国副总裁兰珍珍、欧莱雅中国首席市场官Asmita DUBEY、欧莱雅联合研发孵化项目全球总监Guive Balooch博士、巴黎欧莱雅全球色彩设计师Eva YEAN和巴黎欧莱雅品牌总经理鲍燕悦、李宇春、景甜……他们共同为之站台的,不是某款传统意义的美妆产品,而是首款"数字世界的美丽"——"千妆魔镜",它作为巴黎欧莱雅旗下首款美妆应用程序,正式在中国  相似文献   

16.
"耐克女神"的影响力并不是为商店带来客流量,而是改变了公司的思维方式。30多年来,耐克一直在男人的世界里畅游,并技压群雄。而受市场环境变化影响,从1999年起耐克开始把目光瞄准曾经被忽略了的另一半——女性运动市场。  相似文献   

17.
说起男士化妆品这个行业,我们还是得提起中国日化市场的几番变迁,从蜂花冼发膏到飘柔,从大宝到欧莱雅,中国消费者的消费观念和意识形态都经历了重大的变化,从国营商店到琳琅满目的专卖店,男士护肤品的品牌之路走得很是蹒跚。  相似文献   

18.
一、案情概况 上海市工商局金山分局根据欧莱雅(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欧莱雅公司)举报,于2007年10月19日对上海罗芙仙妮化妆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当事人)涉嫌“傍名牌”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开展调查工作。调查发现,当事人自2005年起,在其生产销售的化妆品外包装、产品说明书上分别印有“PARIS”、“OREAL”商标,使用与欧莱雅公司商品外观相近似的波浪形飘带底纹,  相似文献   

19.
“我的梦想是中国5年内成为全世界最大的并购市场。”王巍谈及“梦想”一词表情严肃,并且提高声调。6年前,他创建了中国最早的并购咨询公司之一——万盟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并任董事长至今。而这位被称为中国并购咨询界先锋的豪爽东北人的另一些职务被自己更为看重:全球并购研究中心秘书长、新成立的中国并购公会会长。目前,他大约有一半用于处理万盟公司的事务,而另一半则用在了诸如筹建并购公会等并购行业的公益性事务上。“我的梦想是理想主义并且浪漫的。”王巍说,“浪漫的意思是,不完全遵守规则。”事实上,中国并购市场打破种种规则的快速发展,也正是王巍梦想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2013年8月,国际化妆品巨头欧莱雅宣布,计划收购中国最大的面膜品牌——美即的全部股份,交易总额报价为65.38亿港币,是中国日化市场最大的一笔并购案。今年1月,商务部批准欧莱雅收购美即,但尘埃远未落定。外界对这次收购评价不一。联想到羽西、小护士、丁家宜等同样是在盛年时嫁入豪门,结果是雪藏,从此陨落的国产日化品牌,一些人为美即担忧。与法国欧莱雅携手,美即这位中国面膜“一姐”,是否会如愿开始国际化征程,再创佳绩,还是如众人担心的那样,从此被打入冷宫,走向没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