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小秦岭石英脉型金矿主要产在华山、文峪等中生代花岗岩基南侧的太古宙荡泽河群绿岩带和早元古代滴沟群孔达岩系中。矿床地质特征和矿物包裹体及氢氦同位素研究证明矿床形成经历了Ⅰ期251~338℃变质热液矿化、Ⅱ期209~336℃变质热液—大气降水热液混合矿化和Ⅲ期155~178℃大气降水热液矿化。成矿元素富集特点及理论研究证明矿化主要发生在Ⅱ期,Ⅲ期贡献甚微。S、C、Pb同位素指示战矿物质来源复杂,并在成矿时高度均一化。综合讨论揭示出矿床形成于中生代华南与华北古大陆板块碰撞造山过程的陆内俯冲作用,可按碰撞造山成岩成矿模式指导进一步的找矿和研究。  相似文献   

2.
论文在八卦庙金矿详细露头构造解析的基础上,系统采集该矿床蚀变岩矿石标本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八卦庙金矿床中蚀变岩中普遍发育的斑点主要分布在千枚岩、或蚀变泥灰岩的泥质条带中,以石英、铁白云石、黄铁矿、磁黄铁矿、黑云母、绿泥石为主,遭受动力变质而发生变形,受成矿热液交代而矿物组成发生变化,以上二者及泥质岩中石英的含量是约束斑点状构造蚀变岩品位的重要因素;递进变形的程度及热液交代斑点的强弱与构造蚀变岩的品位呈正相关关系,泥质中石英的含量与斑点变形程度、斑点的密度及构造蚀变岩的品位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3.
本文初步分析不同形态黄铁矿的形态特征及成因。特别对较典型的叠层石黄铁矿、显微莓球黄铁矿、黄铁矿的微小球粒及较罕见的螺旋状和丝状黄铁矿用生物成因进行了初步解释。认为微生物(藻菌类)对矿床的形成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初步提出高板河黄铁矿矿床的形成是生物与沉积共同作用的结果。后期热液活动进一步使成矿物质富集,为较典型的层控黄铁矿矿床。  相似文献   

4.
黄铁矿是祁雨沟金矿床中分市最广、数量最多的金属矿物,也是金的最重要的载体矿物。根据对黄铁矿的产状、形态、物理性质、化学成分以及结构特征的研究,笔者等认为:{100}+{111}聚形晶体的出现,可指示富矿地段;不同矿化阶段硫逸度、温度梯度的不同,出现的晶体形态不同,并且铸成空间上显著的分带地,据此,可作为评价区域角砾岩体含矿性的一项有力参考标志。与标准黄铁矿相比,硬度,反射率的降低,比重的增高,可作为金矿化的标型特征。单一的电子型导体,a_0值低于标准值、化学成分贫铁富硫、含金量低于一般金矿床内黄铁矿含金量的平均值,可作为本类型矿床的标型特征。矿化晚期黄铁矿具岛屿状生长层,指示其形成于温度梯度大、过饱和度较低的条件下。与标准黄铁矿相比,{211}峰衍射强度高于{311}峰强度,以{311}为基准各峰相对强度低于标准黄铁矿,是由于矿床形成温度较高、致使质点热运动增强,进而引起晶格缺陷在衍射图谱上的反映,也是确定矿床形成温度的标型之一。  相似文献   

5.
论文对中国钨矿床近年来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归纳和分析,结果显示:从成矿时代来看,燕山期是中国钨矿床最主要的成矿期,且绝大多数钨矿床的形成与岩浆岩相关,成矿作用与成岩作用具有同步性;从成矿作用过程来看,石英脉型与矽卡岩型钨矿床成矿作用均始于岩浆演化晚期经液态分异形成的浆液过渡态流体;从成矿流体特征来看,岩浆期后热液流体具有中-高温、中-低盐度、低密度的特点;从成矿流体来源来看,目前绝大多数研究成果表明矽卡岩型钨矿床成矿流体体系中既有岩浆水,又有大气降水,而石英脉型钨矿床成矿作用过程中是否存在大气降水仍存在较大争议;从成矿元素迁移及沉淀机制来看,钨在自然界中的迁移方式主要是∑WO42-,而引起钨的络合物发生分解、沉淀的主要原因有流体混合作用、流体不混溶作用、流体体系温度降低、水岩反应、富钙斜长石的蚀变分解等。  相似文献   

6.
杏树台矿区层状硫化物矿床产于太古代变质岩系中,变质程度达绿帘角闪岩相,含矿岩系原岩为玄武岩及中基性火山成分的杂砂岩。通过变质岩构造分析,确定了含矿岩系层序及三期叠加褶皱。硫化物矿床产于块状斜长角闪岩与含铁硅质岩层的薄层互层带之间的固定层位内,矿石具与火山沉积同生和受变形变质的构造结构,变质热液对矿床的改造比较明显.富碱质流体伴随构造变形的出现是变质热液成矿作用的有利因素.硫化物矿床与含铁建造有明显的共生及过渡关系.磁铁矿—磁黄铁矿—黄铁矿矿石的分带可能是在沉积形成的基础上,受变质热液局部改造的结果,铜矿体的形成主要是变质热液作用的产物。本区硫化物矿床与近火山相的加拿大块状硫化物矿床在构造环境、矿体类型、金属组合等方面有明显的区别.  相似文献   

7.
五十年代以前、岩浆——热液学说占着统治地位,几乎是当时指导勘探工作唯一的理论基础。后来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发现一些规模较大的金属矿床并不一定与岩浆岩有关,而是明显产于层状岩石中,并具有一些不同于一般热液型硫化物矿床的特点。层控理论是在近二十年来对一些层状硫化物矿床和部分火山矿床研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五十年代中提出的层状铜矿床和层状铅锌矿床,是指几个具有重要工业意义的铜、铅锌矿床产地和它们所代表的矿床类型,对于这些矿床成因的认识出现了明显的分歧。七十  相似文献   

8.
1976年夏,笔者在山东第八地质队所属的某矿区参观学习,后又到该矿区进行短期的地质调查工作,在此基础上对所采集的标本进行了鉴定,发现矿石中除常见的氧化物磁铁矿、赤铁矿)和硫化物(黄铁矿、黄铜矿、黝铜矿、辉钼矿等)外,还发现比较少见的辉碲铋矿。据在国外文献报导辉碲铋矿产于热液矿脉和某些接触交代矿床中,与其他碲化物、自然金、黄铁矿、黄铜矿、方铅矿等共生。我国仅知赣南某一钨铋石英脉型矿床中曾发现此矿物,其他产状尚未见报导。又据国内外文献介绍本矿物的物理光学性质还研究的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导了广东高要某铜—钼热液矿床中蓝铁矿的矿物学特征,提供了蓝铁矿的形态特征、化学成分、晶体结构、物理性质、红外吸收光谱、热分析及析光率数据资料。  相似文献   

10.
白乃庙铜金矿田经历了复杂的多期次成矿作用,通过对白乃庙铜(钼金)矿床南北矿带及赋存在不同构造中的金矿床(点)的详细观察分析和对比研究,阐述了铜矿的形成经历了早期变质热液-岩浆热液-晚期变质热液等的多期成矿作用叠加,南北矿带叠加强度不一致,铸成了两矿带地质特征上的差异;不同构造中的金矿脉是不同期成矿作用的产物。赋存于白乃庙主干及其派生断裂或裂隙中的石英脉是燕山期大气降水热液作用所致,而韧性剪切带、片理化带及其附近构造中的石英脉则是海西期末的变质热液(其中混有一定量的岩浆水)矿化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广西龙围矿区铅锌矿位于广西上林县明亮镇西北方向,区内探明铅锌矿资源储量目前已达到中型规模,区内含矿地层为泥盆系下统郁江莲花山组,大明山复背斜及F 1断裂为主要控矿构造,共圈定2个铅锌矿体。区内地层岩性为铅锌矿体提供了部分成矿物质;燕山期花岗岩为铅锌矿体成矿母岩,提供了重要成矿物质来源及成矿热液活动;区内褶皱、断裂构造及次级裂隙发育,为铅锌矿体导岩、导矿及容矿构造,提供了良好的通道和赋矿空间。区内赋矿地层单一、断裂构造控矿、成矿物质来源广泛、成矿作用复杂,矿床属中温热液断裂充填型脉状矿床,主要控矿因素为构造、岩浆岩及地层围岩,成矿阶段分为沉积阶段和含矿热液叠加改造阶段,矿床成因为中温热液断裂充填型脉状矿床。  相似文献   

12.
海沟矿床是一个大型金矿床。含金石英脉分布于燕山期二长花岗岩体中,金属矿物的研究表明,矿物以自然金、硫化物(黄铁矿、方铅矿、黄铜矿)为主,伴有少量铀矿物(晶质铀矿、沥青铀矿)及碲化物(碲铅矿、碲金矿)。主要的矿物组合为自然金—石英、自然金—硫化物、石英—方解石,它们分别代表不同成矿阶段,金的最大富集发生于自然金一硫化物阶段,金属矿物的某些特征为矿床成因提供了重要信息,它表明矿床成因上不仅与燕山朔岩浆活动有关,而且也与构造—变质期形成的矿源层有关。  相似文献   

13.
华尖金矿矿床特征成因及找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概述了华尖金矿的一床地质特征。通过对矿体特征、矿化类型、矿石物质成分及其结构构造、金的赋存状态、富集规律、围岩蚀变等的研究,认为华关金矿是在富金的太古界斜长角门岩中,通过燕山早期的重熔岩浆作用使金富集定位成矿的,据此提出了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4.
山西省金矿的成矿地质条件优越。本文运用综合信息的方法,总结了山西省地层、岩浆岩、构造与金矿成矿关系的统计性规律,指示了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区内产于中上元古界中三类主要金矿床的矿物学、同位素地球化学和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研究,本文分别给出了各类金矿床成矿流体的温度(T)、压力(P)、酸碱度(pH)、氧逸度(fo_2)、硫逸度(fs_2)、盐度ws、压力、密度(ρ)和流体的化学组成类型及各种组份的浓度。热力学计算表明:在成矿流体中金主要以硫金络合物的形式迁移,温度、压力、氧逸度和配体浓度的降低及pH的改变是引起金沉淀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本文叙述了埋藏金矿床上覆黄土盖层中各种价态金的次生地球化学分散的研究成果。不同价态金在黄土垂直剖面的地球化学分布呈双层结构模式。由矿体(矿化体)至覆盖层底部,金的总量和游离态自然金(Au°)含量在短距离内(一般仅1~2m)以对数率迅速由10-6数量级衰减至10-9数量级;但是,进一步在黄土层中其含量基本在黄土背景值上下波动。因此,仅在浅覆盖地段(一般仅数米),在地表可发现这种形态金的弱异常。与此不同,水溶态Au3+和有机态Au+含量在数十米厚的黄土层中基本保持其较高的异常含量水平,地表土壤测量可发现其清晰的异常。典型金矿化区应用研究表明,采用选择性价态金测量方法,可以探测被数十米厚黄土埋藏的金矿床(矿体)。  相似文献   

17.
随着矿产普查勘探工作的长期大规模进行,直接出露地表的易发现的矿床数量不断减少,隐伏矿床逐步成为地质勘查和开发的主要对象。本文在研究隐伏矿床一般特征的基础上,将隐伏矿床分为准隐伏矿床、半隐伏矿床、覆盖矿床、隐蔽矿床和盲矿床等五个基本类型,提出矿床成因理论、矿床分布规律和矿床指示标志是预测隐伏矿床的三大科学基础,并进一步讨论了预测隐伏矿床的某些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初次提出:地壳结构,俯冲速度、岛弧区火山岩特征和矿床特征及弧后区特征等五个方面是古生代板块与中新生代板块俯冲带之间相关关系研究的主要内容。在古生代古秦岭海洋板块向中朝大陆板块俯冲,丹风古岛弧区地壳厚度为22.5km,消减带的深度为166km,板块的闭合速度为4.2cm/a,在古岛弧区产有一套钙碱性的火山岩和斑岩铜钼矿床,弧后区较大,局部已有洋壳形成,为具一定规模的边缘海盆地,为低应力型俯冲带。  相似文献   

19.
全球碲矿资源若干问题综述──兼述中国四川石棉县大水沟独立碲矿床的发现银剑钊,陈毓州,周剑雄(中国地质科学院,北京100037)杨百川(四川有色稀贵金属公司,成都610036)摘要*有关碲矿,尤其是独立碲矿的研究在矿床学理论上尚属空白。本文综述了国内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