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7 毫秒
1.
现有的经济增长理论对自然资源重视和分析不够深入,对经济增长可持续条件的研究忽视了自然资源的贡献.文章认为,探讨经济有效增长问题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就在于重新认识自然资源,必须重视自然资源这一经济增长的基础变量,考虑自然资源约束.  相似文献   

2.
现有的经济增长理论对自然资源重视和分析不够深入,对经济增长可持续条件的研究忽视了自然资源的贡献。自然资本论拓展了经济学中,资本概念的含义.通过给自然赋予资本的属性巧妙地把经济学和生态学思想整合在了一起。本文认为,探讨经济有效增长问题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就在于重新认识自然资源,必须重视自然资本这一经济增长的基础变量。  相似文献   

3.
经济增长中的资源效应分为资源约束效应和资源诅咒效应,我国对于资源诅咒效应的研究集中于区域层面,从国家层面来说,研究资源诅咒效应的文献很少。本文采用国家层面数据分析了中国的资源效应,并根据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得出结论:单方面的自然资源消耗的增加,并不能促进经济增长;而经济增长会增加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同时,目前自然资源的消耗对中国经济增长没有明显的负面作用。因此,就国家层面而言,我国存在资源约束效应,但资源诅咒效应不显著。在得出上述结论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中国经济增长的能源尾效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在借鉴Romer经济增长“尾效”假说的基础上,放宽了其关于经济规模不变的假定,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能源约束进行量化。研究显示我国能源的经济增长尾效为0.00577,相对于其他自然资源(尤其是土地资源)来说,能源对经济增长的阻碍在数值上并不明显,能源并不是阻碍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原因可能在于能源具有较强的流动性等。  相似文献   

5.
通过建立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根据1985-2005年的相关数据对中国的经济增长方式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了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还属于粗放型的经济增长的结论。结合经济学史上有影响的经济增长理论,提出中国应该从技术进步、人力资本积累、结构优化、制度创新4个方面加强引导,以求实现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6.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被纳入我国“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之一,可见其对我国国民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性。探讨我国经济长期粗放型增长的原因有助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本文即试图从经济发展水平与增长方式的对应性、指导思想、计划经济体制以及资源约束上对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屡议不改的根源作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7.
唐蓉  吴园一 《全国商情》2010,(10):42-43
本文重点研究了经济增长理论,提出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历史上经济增长理论按前后顺序包括马克思主义经济增长理论、古典经济增长理论、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新经济增长理论,本文通过研究经济增长理论,为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8.
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增长处于"过程末端治理"模式,有的地区还处于传统模式或处于粗放型经济过渡到集约型经济阶段.与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在分析我国当前经济增长的阶段特征、存在的问题后,提出发展高技术含量、高质量、高效益、低物耗、低能耗、低水耗、低污染的资源节约型经济增长方式.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回顾与评述自然资源与经济增长关系理论演进的基础上,对自然资源作用于经济增长效应的几个重要问题进行了讨论和分析,在肯定自然资源始终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依存条件与基础的前提下,提出自然资源并不是一国长期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尽管世界已经进入资源高价时代,资源诅咒的效应并未消失等观点,并回答了为什么自然资源对有些国家送去的是"福音"以及人类是否能摆脱"资源诅咒"这样的问题。文章的一个基本结论是,从长期经济增长看,技术进步总是比丰富的自然资源重要得多。  相似文献   

10.
经济增长理论的新发展表明,投入、技术和制度是经济增长的三大要素,在目前经济全球化趋势增强,经济增长方式转型和产业结构形势下,我国经济增长的源泉和动力是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而且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相互促进,共同推动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11.
我国目前的粗放型为主的经济增长方式导致资源的过度消耗和环境的渐趋恶化,这已经严重威胁到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经济增长方式向转变为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由经济增长方式向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预示着中国特色经济发展理论的创新。  相似文献   

12.
尽管自然资源并非所有生产活动的直接要素,但却是一切生产活动的最终要素来源,是人类经济活动的基础,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人类经济发展的道路和模式。本文从生产要素的角度,建立一个包含自然资源的经济增长模型,分析土地和自然资源对于经济增长的直接影响。研究表明,丰裕的自然资源对于人均GDP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尽管科学技术进步可以减轻自然资源依赖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但是当一国经济过分依赖资源时反而会拖累其经济增长能力。最后,本文利用历史事实对模型的结果进行了验证和解释。  相似文献   

13.
根据大卫.罗默的假说,由于土地与其他自然资源的限制,实际的经济增长将呈下降趋势,即存在因土地与其他自然资源的消耗而引起的"阻力"。通过计量分析,计算了1981~2004年期间中国经济增长中土地资源的"阻力,"平均每年约为1.53个百分点。也就是说,由于土地资源的消耗,在1981~2004年期间,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平均每年降低了1.53%。  相似文献   

14.
经济增长理论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种理论反映,源于斯密和李嘉图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派,是二战后在发达国家广泛流行的经济理论,大体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但是发达国家经济学家自身存在的认识论缺陷使其不可能科学完整地建立经济增长理论及模型,更不可能明确政府在经济增长的定位及经济管调方式并指导中国社会经济建设实践,特别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实践。经济增长需要政府进行宏观经济管理与调控,通过价格杠杆和竞争机制的功能,鞭策市场微观经济主体把资源配置到效益较好的环节,促进生产和需求的及时协调,推动社会的经济发展与技术进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5.
国土经济学是研究国土资源可持续利用同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关系的一门经济科学。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低于世界人均水平,加之长期对自然资源保护力度不够,实行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资源大量消费,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国土资源可持续利用面临严峻挑战。国土经济学的任务主要是研究国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资源的优化配置。国土经济学理论基础有3个方面:自然资源财富观、资源可持续利用论与资源优化配置论。  相似文献   

16.
我国居民消费需求不足的根本原因,是我国居民对政府权力软制度约束,政府及其所有的国有垄断企业通过行政强制和垄断力量维持其高收入、低效率生存,产品供给成本高。产品供给效率低下、居民收入比例过低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制约了居民消费持续增长。要实现居民消费水平持续增长,必须实现政府治理和市场体制的深刻转型。  相似文献   

17.
早期内生增长理论的最重要的结论之一是一定政策变量的永久性变化对经济增长率产生永久性影响."琼斯批评"指出:AK类内生增长模型和基于R&D的内生增长模型的理论含义与时间序列检验的实证结果不一致,这两类模型有误导作用,应当被否定.本文结合"琼斯批评"的理论背景、主要内容和观点扼要地评述其对内生增长理论的发展所起的促进作用,同时针对其立论中的不尽合理的部分提出作者的批评.  相似文献   

18.
经济增长理论的新发展表明,投入、技术和制度是经济增长的三大要素.在目前经济全球化趋势增强,经济增长方式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新形势下,我国经济增长的源泉和动力是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而且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相互促进,共同推动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