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一、分期收款销售账务处理存在的问题 对于分期收款销售业务,《工业企业会计制度》要求设置“分期收款发出商品”科目进行核算,规定在产品发出时,不作为销售收入的实现,按产成品的实际成本借记本科目,贷记“产成品”科目;按合同约定的收款时日,确认到期销售收入的实现。同时,按产品全部销售成本与销售收入的比率,计算并结转产品销售成本。由于不能直接地在“应收账款”科目中反映,为此,在设置“分期收款发出商品”科目的同时,还应当规定要设置明细备查账簿。 我们不难看出,这样的会计处理未能完整地反映出发出商品业务的全过程,致使“存货”和“应收账款”科目余额所反映出的信息失真,当然应收账款的坏账准备计提数据也就不准。与此同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一些分工较细的企业,有的把明细备查账簿放在销售部门,财务部门只有数量控制而无金额控制;有些较小的企业对明细备查账簿管理上不慎重,记录不完整;甚至有些企业为了“避税”,干脆不作“分期收款发出商品”账务处理,待收到货款时直接作收入的实现。这就造成了产成品管理失控,发出商品核算管理不严,造成应收账款形成呆账死账、资产流失等问题。 二、改进方法 二.根据《工业企业会计制度》中的原材料采购“料到款未付”的...  相似文献   

2.
赖文章  吴刚  黄晓琴 《新智慧》2000,(10):22-23
存货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销售或耗用储存的各种有形资产,包括原材料、燃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委托加工材料、在产品、产成品和分期收款发出商品等。企业的存货通常在流动资产或全部资产中占很大比重,因此存货价值的计算直接影响到资产负债表中资产价值的真实性。由于存货成本与销货成本之间存在着有机联系,存货的计价会直接影响当期和以后各期的财务成果。因此,正确反映存货期末的价值,对于客观、公允地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正确合理地确认和核算地勘单位生产经营中的收入是十分重要的。文章认为,地勘单位收入确认与核算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不符合会计核算客观性原则和谨慎原则,诸如收入不实、利润虚增、不能正确反映风险等。指出,各项收入应按不同方法予以确认与核算。  相似文献   

4.
李举芝 《新智慧》2007,(11):77-78
收入作为构成利润的一项主要因素,其确认和计量至关重要。新会计准则规范了收入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披露。下面就分期收款销售商品进行举例分析。  相似文献   

5.
完善分期收款销售会计处理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应用指南的规定,分期收款销售商品,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可在销售成立时一次确认销售收入,且以公允价值(分期收款总额的现值或商品采用一次性付款时的售价)确认收入金额。笔者拟对分期收款销售核算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待处理抵债资产“科目用于核算农村信用社因借款人不能按约定归还贷款,以实物资产抵偿本息而形成的待处理资产.但该科目存在账面价值不真实、没有考虑抵债资产的减值、使用不合理以及收益的确定不合理等问题,农信社应成立抵债资产评估小组,科学合理地确认该科目的计价价值;增设“待处理抵债资产减值准备“科目,合理考虑其减值问题:增设“待冲转利息收入“科目,真实地反映农信社的收益;正确使用该科目,以避免变现收入的流失,客观考核贷款质量和流动能力.  相似文献   

7.
成本与市价孰低法是指期末某项资产按照成本与市价两者之中较低者进行计价的一种方法。也就是说,企业在编制会计报表时,当成本低于市价时,期末资产按成本计价,以此价值作为该项资产价值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上;当市价低于成本时,期末资产按市价计价,以此价值作为该项资产价值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上,市价低于成本的差额作为当期损益反映在利润表上。成本与市价孰低法中的“成本”,是指某项资产的历史成本。就存货而言,“成本”是指以一定的成本流动假设为基础所确认的期末存货的实际成本。成本与市价就低法中的“市价”,是指某项资产的现…  相似文献   

8.
尹芳  况社生 《新智慧》2008,(7):16-17
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的规定,具有融资性质的分期收款(收款期限通常超过3年)销售商品,企业应当按照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的公允价值确定销售商品收入的金额,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与其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融资收益;而税法规定,企业纳税义务发生的时间为合同约定的收款日且应税收入金额为合同约定分期收取的价款,这无疑将产生增值税及所得税纳税问题。  相似文献   

9.
何荣 《新智慧》2008,(3):19-20
企业会计准则的全面实施带给了会计界很多的变化。笔者就《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简称“收入准则”)执行中的问题展开讨论。一、存在现金折扣时收入的计量方法收入准则规定,销售商品涉及现金折扣的,应当按照扣除现金折扣前的金额确定商品销售收入,即运用总价法处理现金折扣问题。总价法下,企业在确定商品销售收入时,不考虑各种预计可能发生的现金折扣;当实际发生现金折扣时,直接计入当期财务费用。无可否认,总价法可以较好地反映企业销售的全过程,但在客户可能享受现金折扣的情况下,现金折扣是销售方为了更好地收款所采用的一种收款措施,其实质上就是一种收款费用。不将现金折扣从商品销售收入中抵减会引起高估销售收入和应收账款,使会计信息失真,同时也不符合谨慎性原则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苏喜兰 《新智慧》2004,(11A):55-56
按照《金融企业会计制度》规定,金融企业取得抵债资产时,按实际抵债部分的贷款本金和已确认的利息作为抵债资产的入账价值;抵债资产处置时,如果取得的处置收入大于抵债资产账面价值,其差额计入营业外收入。为真实反映经营收益,财政部《关于金融机构接收和处置抵债资产收入确认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1号》)规定,对金融机构接收和处置抵债资产的收入按以下原则确认:金融机构在接收抵债资产时,抵债资产的入账价值大于贷款本金和表内应收利息的差额部分,在未实际收回现金时,暂不计为表内利息收入,而作表外应收利息处理。待抵债资产处置变现后,将变现收入大于贷款本金和表内应收利息的差额部分计为利息收入。  相似文献   

11.
科技成果推广转化特点及其绩效的评价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科技成果推广转化绩效评价对建立创新型国家有重要意义.本文论述了科技成果推广转化的特点及推广转化绩效的评价方法.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特别提出了资源节约的评价指标并提出了该评价指标对创建节约型社会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哲学与统计学都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认识社会、改造社会的重要思想武器和科学方法论.二者的区别在于哲学是从质上定性研究自然界及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及变化趋势;统计学则是侧重于从量上定量分析事物及现象的发展规律及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3.
粤桂地理紧密相连,两地处于发达与欠发达的不平衡状态,为了实现两地和谐发展,需要在产业合作上,进行理性考量与科学安排,作出合理分工,明确合作原则。合作内容上要在沿海港口、出口结构、产业领域方面进行分工合作,同时要建立两地政府合作平台、商贸合作平台、科技创新合作平台等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14.
网络具有开放性、多元性、自主性的特点,信息网络对青少年产生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带来了消极影响.教育者应坚持正面教育和引导,加强校园网络建设和管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丰富业余文化生活,加强和完善其网络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5.
在全球化潮流下,两岸能否合理利用的资源和市场腹地,攸关两岸经济持续发展,浙台经贸合作关系的建立是国际产业分工深化和发展的结果,同时也存在一些人为的障碍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从而提出浙台经济双向发展的途径和对策,对于推进浙台经济双向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作为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作品,众多研究者都侧重于从自然关、人性关、人情关角度对《边城》展开分析,但《边城》还是一本表面充满纯洁与和谐、但内容臆性地阐述了人物内心深处矛盾和冲突的小说文本。《边城》文本中一向为评论界所忽略的河水、黄狗、鸭子与人之间有着割不断的情结,其不断暗示了人物的命运和情节的发展,这在潜在层面给本应优美和谐的环境带来一些不和谐的音符。  相似文献   

17.
中国高水平财经院校及商学院具有重视"软"管理能力培养、较强的科研针对性、与国际接轨的培养方案等特点,指出,普通财经类院校要实现高水平教育教学,不但要有准确定位,还要重视人文精神与道德教育、建设合理的课程体系与学科群、注重培养适应经济全球化的经济管理人才和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  相似文献   

18.
与薪酬功能的传统认识相区别,本文从战略性视角开创性地提出并分析了战略性薪酬的三大效应:激励效应、分选效应、媒介效应。  相似文献   

19.
科学人文 和而不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通过对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作用的探讨,表达了科学与人文是鸟之双翼、车之两轮,都是社 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基石的观点。  相似文献   

20.
明晰科学与工程的区别是科学、技术、工程“三元论”确立的一个必要前提。文章从认识论上概括出二者之间的三个区别,即科学知识与know-why相关,工程知识与know-how相关;科学的目的在于获得知识,科学的目的性相对较弱;而工程的目的在于观念的物化,工程的目的性相对较强;科学是价值中立的,而工程是与价值相关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