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公共性视角分析马克思人学理论对于深刻理解马克思关于人的学说有着重要的意义。马克思人学的至思之路是从抽象的人到"现实人",再到"公共人",最终到完整人。马克思从人的本质、人的存在状态、人的价值三个维度来考察人,人是对象性、总体性、价值性的存在物,共产主义社会则是"公共人"发展的历史载体。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交往理论是在对近代西方哲学中有关交往的思想批判继承的前提下,运用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对历史和现实中一系列社会交往活动进行分析和论证的基础上形成的。马克思交往理论从产生、发展到最后的完善和深化经历了一个长期的过程,伴随这个过程,马克思研究交往理论的视角也经历了一个从哲学到经济学的转变,最终确立了唯物主义的实践交往理论。  相似文献   

3.
非中性论视阈下,我国理论界对商品经济与社会主义的兼容性主要形成了三种不同的看法.第一,所有制论:从所有制的类型、成熟程度考察商品经济与社会主义的兼容;第二,现实生产力论:通过比较马恩未来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现实社会主义国家的生产力状况,阐释二者的兼容;第三,重新定位论:对现实社会主义在马克思理论框架中的所处阶段进行重新定位,说明二者的兼容.  相似文献   

4.
<正>提高文明服务水平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马克思讲,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哲学家说,精神的富有是最幸福的富有。目前,我国社会的发展已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发展的出发点已不仅仅是经济增长,而是以人为本、追求人的全面发展,从温饱到价值观,从衣食住行到审美体验,从经济属性到政治、文化、社会属性。社会的文明进步要求经营高速公路的企业,应当和社会上的各行各业一  相似文献   

5.
企业作为市场主体,经历了“形成”阶段到“规范”阶段,也经历了从“物本”到“人本”的发展理念的变化。之所以把现在的企业阶段称为“规范”阶段,是因为企业发展到现在已经出现了一些不正常现象,而这些现象表明,企业的发展存在着严重背离“人本”理念的现实,这就需要我们坚持和运用科学发展观,来探讨企业发展的人本理念、原则和规范问题。  相似文献   

6.
谢选娥  董奥博  董伟 《活力》2010,(20):179-182
按照恩格斯关于理论思维的观点,人类社会的发展不能没有理论,现今人类社会需要一种什么样的理论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议题。马克思曾为人类的解放事业进行了长期不懈的理论探讨,其中制度一结构理论则是一大经典。这一理论包含在马克思的社会形态的划分、“自然历史过程”、人本思想等理论中。这一理论的核心便是:社会形态的变迁是一历史过程,经济制度选择的差异以及社会结构历史渊源的不同,决定了一个民族、国家的盛衰。而这一历史过程的本质是人如何自由与全面发展。据此,在经历了国际金融危机以后,西方新自由主义作为一种经济制度形式,无疑受到人们的重新审视。超越“自然历史过程”,扬弃“物的依赖性”,提升人的价值与尊严,赋予马克思制度结构理论的当代性,则是当今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的抉择。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观为基础,从人的角度出发对马克思人的发展理论来源进行追溯。在马克思审美旨趣基础上,以实践生存论对马克思人的发展理论的内涵进行研究,探索现实人自身的自由体验与全面发展,为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世界历史理论是马克思唯物史观的重要内容,也是马克思分析问题的重要方法论基础,其核心主旨包括世界历史的发展动力、道路转变和价值目标等三个方面。当今世界,全球化问题日益凸显,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现实构建诉求强烈,主要表现在“再全球化”的经济发展诉求、应对新冠疫情的国际合作诉求、倡导新型国际关系的全球治理诉求等三个方面。习近平总书记根据当今历史进程的全新特点与趋势,明确提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战略构想。其中,共生共赢的发展理念、包容互鉴的新型发展道路、现实型国际社会等三个方面是对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创新性发展。  相似文献   

9.
平均利润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经过长期竞争过程所导致的一种必然趋势,也是社会生产力水平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对社会经济主体来说平均利润意味着“等量资本获取等量利润”,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现实中的社会主义理论是在马克思的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将其与本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形成的,两者既有联系但又有明显的区别。那么明晰了现实中的社会主义社会在历史定位和本质特征等方面的区别,将有助于我们澄清现实中的一些问题以及将马克思社会主义构想搬到当今现实社会中来对我们的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1.
胡融  刘夏薇 《价值工程》2014,(28):178-180
企业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产物,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发展,对企业理论的解释也在不断演化,各学派的经济学家对企业的阐述可谓是众说纷纭。亚当·斯密、马克思、马歇尔、科斯和奈特等经济学家都对企业理论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从企业理论发展的时间脉络,梳理出两百多年来出现的一些关键的企业理论,以及笔者对众多企业理论的个人观点,揭示出企业理论由抽象的理想型向现实企业逐步靠近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一、企业综合管理体系建设与优化过程概述 随着企业管理理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关注点的进步,电力企业管理一般经历了几个阶段,从粗放式的管理、电力行业标准化管理、“三标”管理体系(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标准、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标准、OHSAS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发展到“三标”体系与NOSA五星安健环管理系统(NOSA全称为“南非职业健康安全协会”)为一体的企业质量安健环综合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3.
熊雪军 《企业导报》2014,(23):183+185
作为唯物史观构成部分的马克思"现实的个人"思想,把"现实的个人"作为历史发展的起点,科学阐释了"现实的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的间的关系,揭示了个人由"片面"向"全面"发展的过程及其规律。马克思"现实的个人"思想及其当代意义,为正确认识目前中国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和谐统一,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创立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经历了从抽象表述到科学制定再到系统完善三个阶段。《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萌发产生人的全面发展观的前提和基础;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以劳动实践观为理论基础,科学地制定和创立了人的全面发展观;最后,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和《资本论》中,以劳动价值论为科学依据,进一步完善了人的全面发展观。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唯物史观一个重要理论“生产方式才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出发 ,进一步阐述生产力的主导作用 ,而江总书记提出的“先进生产力”,则把生产力提升到一个新的“先进”目标上 ,这是与时俱进 ,是一个新发展 ,新突破 ;唯物史观提出 ,在社会大系统结构中 ,除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政治结构外 ,还包括社会的文化结构。江总书记提出的“先进文化”,用先进文化教育人 ,把先进文化发展要求提高到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巨大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的高度 ,是对唯物史观“文化结构”理论的创新 ;江总书记提出“必须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最重要的是必须首先考虑满足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就是“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唯物史观的一个重大突破 ,是对唯物史观理论的新贡献。总之 ,“三个代表”是唯物史观理论发展的新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分析企业能力理论的形成及发展,指出企业能力理论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从“企业资源理论到企业核心能力理论到企业动态能力理论再到企业知识理论”的这样一个发展过程,概括了企业能力理论各学派的主要观点并对其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17.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本质特征和理论核心,是对一切传统哲学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根本变革.在实践的基础上,马克思主义哲学才超越了以往的全部哲学,马克思实践观点的创立具有极其伟大而远的意义.本文主要从马克思实践观形成的过程进行了探析,认为大体可分为:黑格尔客观唯心主义实践观、人本学唯物主义实践观、马克思主义科学实践观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18.
张艳芳 《活力》2012,(7):44-44
一、从实体的人到主体间性 1.西方教育管理思潮的发展。西方教育管理学者霍伊阿.K.Hoy)和米斯克尔(C.C.Miskel)对西方教育管理的历史线索作了如下论述:“在过去的90多年中可分为四个阶段,古典组织思想、人际关系理论、社会科学方法、新出现的反传统的方法。”古典组织思想包括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和法约尔(H.Fayol)、古利克(L.Gulik)等的“行政管理理论”;  相似文献   

19.
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与组织管理相融合的产物。20世纪20年代到30年代,“霍桑实验”使人们注意到组织中的人际关系、非正式的群体因素对组织效率的影响,开始关注包括自我实现在内的人的社会性需要,提出了用“社会人”概念来代替“经济人”的假设。到80年代,随着日本企业的崛起,人们注意到了文化差异对企业管理的影响,进而发现了社会文化与组织管理相融合——企业文化。它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企业领导人在企业创业阶段形成的价值观和经营理念,是将全体员工的价值认同和行为方式进行整合而形成统一的价值体系和行为准则。  相似文献   

20.
人性假设是指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对人的本质属性的基本看法。人性假设,是管理思想、管理观念的认识基础,直接决定着管理者的领导方式。“人”这个要素在管理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对组织中的“人”采取一定的管理措施和方法,离不开对人的认识。随着管理实践的发展,人们对管理中人性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先后经历了“经济人”假设、“社会人”假设、“自我实现人”假设和“复杂人”假设等阶段。基于不同的人性假设理论,管理进程中形成了种种不同的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