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二十大报告系统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特征与本质要求,人文与经济地理学应积极响应。响应中国式现代化,人文与经济地理学应该树立与遵循3个基本理念:资源节约理念、综合理念、战略思维理念;主要研究领域有: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国土空间规划与开发等;地理学者要深刻把握基本国情,重视经济原则,讲好现代中国故事。  相似文献   

2.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历史唯物主义敞显了乡村振兴战略的逻辑与进路,即:乡村振兴彰显了整体与部分的统一,要在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中描绘其整体性;乡村振兴体现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要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中诠释其融合性;乡村振兴体现了客观性与主体性的统一,要在客观性与主体性的关系中刻画其人民性;乡村振兴体现了共性与个性的统一,要在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中凸显其持续性。  相似文献   

3.
完全卫士 《经济》2007,(1):13-13
现在的传播途径,此之一二十年前,可谓空前繁荣;电光声色,靡不备有,似乎悖论的是:这又是一个憎恨思考的时代,“你一思考,别人就发笑”。  相似文献   

4.
朱文斌 《经济师》2023,(11):115-116+118
新时代党和国家对于乡村的治理和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乡村振兴战略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再次提出,作为有效推动乡村发展,推进依法治国和形成基层治理新格局的重要因素,乡村治理成为了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在乡村建设方面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基层治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困境,必须从提高自治主体治理水平,夯实乡村治理经济发展基础,建立健全乡村人才支撑体系,实现以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动态平衡等方面提出治理对策,构建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的现代化科学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5.
经过二十多年磕磕碰碰的发展.到现在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已经成为国民经济中一支重要力量。但是,中国非公有制经济是在改革开放前公有制一统天下的背景下破土而出的。那时的主流观点认为.私有制是万恶之源;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势不两立;中国要建成社会主义,必须把非公有制经济消灭干净,让它永远不得翻身。  相似文献   

6.
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到现在的二十年,是改革开放风起云涌的二十年,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日新月异、突飞猛进的二十年.在  相似文献   

7.
杨立 《新经济》2023,(3):63-71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就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进一步指明方向。新时代新征程,广东“十四五”规划提出“高质量加快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推进更高水平的区域协调发展”目标。立足粤东西北地区发展相对落后的实际,笔者认为,面对新目标新任务,广东全面振兴的重点是乡村振兴,乡村振兴的关键是粤东西北地区乡村振兴,粤东西北地区乡村振兴的核心是围绕文化生态保护抓好“路顺、聚人、兴业、铸魂”文章,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广东路径,探索创新实践中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8.
晏阳初是国际知名的平民教育学家,他提出的"开发民力,建设乡村"的乡村建设思想系统完备,影响深远.新公共管理是以市场为基础、以顾客为导向、以管理和参与为动力、以绩效为目标的政府管理新模式,其管理实践证明有较高的行政效率.本文在梳理和分析晏阳初乡村建设运动的思想上,借鉴和运用新公共管理思想推进乡村建设.  相似文献   

9.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数字乡村建设是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途径。近年来,福建省出台实施《数字乡村建设指南1.0》等文件,明确工作目标、实施内容和重点任务,并指导推进三明市大田县等4个国家级、20个省级数字乡村试点地区因地制宜制定工作计划,发挥优势资源,打造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示范样板。为此,编辑部与采访嘉宾一起探讨如何进一步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推动乡村高质量发展,并邀请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创新发展研究部部长马名杰进行点评。  相似文献   

10.
《发展导刊》2006,(4):I0001-I0002
七台河市招生考试办公室是市教育局直属的副处级事业单位。现有在编人员15人,主任1人,副主任1人,科长4人,下设秘书科、高招科、自考科、成招科。主要负责全市各级各类招生考试的信息采集,政策宣传;负责全市高考招生考试,“村村大学生”、“乡村教师”、“乡村医生”招生考试;负责全市高中学生毕业会考;负责中学高职高师招生考试;负责成人学历招生考试。  相似文献   

11.
陈利慧 《江南论坛》2004,(10):25-25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中国农村发生了根本变化,农民收人也有了大幅度增加。但就全国而言,农民收人增长还不是太快,特别是与城市相比,收人差距还很大,有的甚至比二十年前的剪刀差还在扩大;农民收人在地区间也发展很不平衡,出现了新的发展不均衡;即使同一地区,农民收人增长也是有快有慢,贫富差距十分悬殊。因此,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一系列增加农民收人的政策、措施是十分必要、十分及时的。通过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实践,各地在贯彻执行党中央国务院一系列增加农  相似文献   

12.
江旖琪  贾海薇 《新经济》2023,(11):127-143
新兴信息技术驱动的数字农业如何助力乡村振兴已成为重要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本文以华南农业大学基于北斗卫星系统的“水稻智慧直播”为典型案例,研究发现:数字技术通过赋能农业生产体系使其数字化、智能化程度加深,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土地产出率和农业竞争力;通过赋能农业经营体系推动耕地规模化经营,实现农业经营过程的现代化和专业化,推动三大产业全链条专业化融合;通过赋能农业产业体系使其更具商业化和品牌化,创新产业发展形态,进而激发农业科技新动能推进乡村全面振兴。通过案例分析后所形成的理论框架,本文解析了数字农业赋能乡村振兴的促进机理,并提出了一系列优化建议:加快数字农业关键技术创新,推动数字技术与第一产业深度融合;加强全领域制度资源的整合力度,构建数字技术服务长效机制;强化产学研用协同合作机制,推动数字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综合效能。  相似文献   

13.
旅游业对乡村重构的促进作用已在实践发展和理论研究中受到广泛关注,但对其内在逻辑和机制的经济学解释有待深化。文章从经济学视角探究了旅游业助推乡村重构的理论逻辑和作用机制,并据此分析了相应的实践路径。研究表明:基于乡村产业升级的综合效应是旅游业在乡村重构中发挥作用的基本定位,旅游业助推乡村重构的起点和关键分别在于高效却欠发达的乡村生产要素组合和以土地要素为切入点的要素重组,基本逻辑在于乡村人地关系的变动;在城乡双向互动的背景下,旅游业通过乡村物质、社会、文化、生态等资本的引入,对乡村生产要素进行重组并为土地赋能,进而缓解欠发达的特殊均衡,助推乡村经济、社会、空间的多维度重构;应根据旅游业介入下的乡村要素重组思路,从拓展重组来源、区分重组方向、把握重组抓手、完善重组环境等方面探索旅游业助推乡村重构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4.
自20世纪70年代末市场营销重新引入我国,经历了二十几年的导入和传播过程,现在已经进入了全面应用和创新时期,中国的市场营销正创造着一种新的理论和方法,从顾客导向到创造需求,分析这种创新趋势,有利于增强企业的营销意识,提高营销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 以绿色发展理念引领乡村振兴,具有鲜明的时代价值。以乡村 振兴战略目标为导向,首先对绿色发展理念助力乡村振兴战略 的内涵与实现机制进行分析总结,进一步明确了绿色发展是新 时代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发展目标、核心内容和特色所在。 在此基础上,从乡村振兴二十字总要求出发,结合研究团队所 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项目——黄山店村示范点建成案例,系统 阐述了以支撑“产业兴旺”、实现“生态宜居”、促进“乡风 文明”、推动“治理有效”、助力“生活富裕”的绿色发展理 念为引领的乡村振兴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16.
李宝奎 《经济纵横》2004,(10):55-55
民以食为天,饮食是最有市场的行业,谁抓住了老百姓的嘴巴和肚子,谁就会独霸市场,财源广进。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我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人民生活水平节节高,现在不仅仅是吃好,而是要吃新、吃奇、吃特色。天天都有开张的饭店,同时每天又有关门的。要立于不败之地,就要有自己独特的法宝。  相似文献   

17.
过去二十年多年以来,我们曾经对我国人口特性和发展作了一些研究,对这一段时期中生育和死亡的水平和发展趋势有了基本的认识。现在人口转变的过程已经基本完成,但是,我们却对当前我国的生育和死亡水平开始怀疑起来。  相似文献   

18.
刘茵 《经济研究导刊》2009,(22):140-141
现代物流理念引入中国已二十余年,许多企业己逐渐认识到物流的利润潜力及其在经营中的作用,并把物流称为企业的“第三利润源”。通过国内外物流成本管理的现状的对比,揭示中国物流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探讨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管理效率的方法;为完善物流成本管理体系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民国时期出现了数以百计的乡村建设团体和机构,诞生过一批乡村建设运动的知名活动家。其中最为著名、最有代表性的活动家有三位,即主持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简称“平教会”),在河北省定县从事乡村建设实验约10年,创造了“平民教育——乡村科学化”模式的晏阳初;创办河南村治学院、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在山东省邹平县从事乡村建设实验约7年,创造了“文化复兴——乡村学校化”模式的梁漱溟;主持四川省江巴壁合四县特组峡防团务局,创办民生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在重庆市北碚从事乡村建设实验约20年。创造了“实业民生——乡村现代化”模式的卢作孚。三位先生有关乡村建设的主张和实践各具特色,对我们今天进一步研究和解决“三农”问题,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张尹 《经济纵横》2005,(7):60-61
刚从业务骨干晋升为部门经理,朱为佳回忆说他感觉到的变化有三点;对公司战略更敏感了一些,对同事从友谊变成了责任,自我的工作效率和责任心也有了提高。他现在要做的是协调公司战略,员工需求和部门利益三方面的关系,并创造公开公正的工作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