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0 毫秒
1.
辽宁沿海经济带与东北腹地城市流空间联系及互动策略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东北振兴和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作为国家战略的双轮驱动成为新时期东北发展的两大内生力量。作为计划经济长期影响的重工业基地,东北地区历史上形成了偏向内陆的经济布局,加上区域产业结构趋同等原因,使整个区域结构调整和一体化发展面临难题。以地级以上城市为基本单元,通过测算2002和2007年的东北地区城市流强度值,对城市流的动态变化进行空间分析,从中总结东北各城市空间联系的主要特点,特别是揭示辽宁沿海城市与内陆腹地城市间的空间联系现状,探讨沿海经济带与内陆腹地海陆互动发展的优势条件与制约因素,提出有针对性的海陆互动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国内外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模式与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力发展沿海经济是促进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长的必由之路。沿海地区经济发展主要有腹地支撑型、工业基地型和中心城市带动型三种模式。辽宁沿海经济带应在借鉴国内外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实现率先发展,继而成长为能够带动东北地区全面振兴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3.
从辽宁沿海经济带现有发展水平出发,系统分析了辽宁沿海经济带与沈阳经济区、辽西腹地、东北腹地这三大腹地的协调互动发展程度,利用经济联系强度分析的方法,对辽宁沿海与腹地的经济联系隶属度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结果得出,在区际经济联系层面,辽宁沿海经济带的主要经济联系方向是沈阳经济区,东北腹地呈现出不弱的经济联系态势,而辽西城镇群与辽宁沿海经济带的经济联系强度相对较弱。据此,提出了辽宁沿海经济带与腹地协调发展的两大互动模式,即产业链延伸模式和港腹联动模式。通过这两大模式,进而推动沿海经济与腹地经济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4.
针对2003年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实施以来东北地区和沿海地区的高技术产业发展实际,应用突变级数法,构建高技术产业升级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以东北地区、南部沿海、东部沿海和北部沿海地区的规模以上高技术企业为研究对象,对其整体产业升级能力进行定量研究,科学评价各地区高技术产业发展的状况,客观评价东北地区高技术产业的升级能力,借鉴发展成效突出地区的经验,总结东北地区高技术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5.
王景嵫 《时代经贸》2013,(13):161-162
加快辽宁沿海经济带与东北腹地产业的互动发展,是抓住东北振兴和沿海开放双重机遇的重要着力点。本文通过分析辽宁沿海经济带与东北腹地产业互动发展的现状及发展优势,发现产业聚集度不高、腹地封闭发展港口孤立建设、环境保护矛盾突出等问题。提出调整完善产业链条,发展产业集群,改革行政体制,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构建现代物流网络,编制全面发展规划等措施,从而实现沿海经济带与远腹地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6.
王景嵫 《时代经贸》2013,(14):161-162
加快辽宁沿海经济带与东北腹地产业的互动发展,是抓住东北振兴和沿海开放双重机遇的重要着力点。本文通过分析辽宁沿海经济带与东北腹地产业互动发展的现状及发展优势,发现产业聚集度不高、腹地封闭发展港口孤立建设、环境保护矛盾突出等问题。提出调整完善产业链条,发展产业集群,改革行政体制,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构建现代物流网络,编制全面发展规划等措施,从而实现沿海经济带与远腹地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7.
辽宁沿海地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良性互动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处于生态敏感区域的沿海经济带的发展,经济快速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辽宁沿海地区生态环境的状况表明,沿海经济带发展与生态建设实践迫切需要采用互动双赢的策略。文章从分析辽宁沿海经济带的现实问题入手,从产业互动、制度互动、区域互动及敏感点互动等不同角度,提出适应辽宁沿海地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良性互动模式,以便为沿海生态环境建设和经济协调发展提供可借鉴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沿海大开发战略的不断推进,沿海地区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增长极,引起广泛关注。江苏省沿海地区充分挖掘自身潜力,积极打造特色产业,使产业集聚不断提速、经济发展明显加快,为我国沿海地区发展提供了有益的经验。本文系统分析了江苏沿海经济带产业集聚的特点,揭示了江苏沿海经济带产业集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坚持科学发展观建设辽宁沿海经济带,是用全球视野谋划辽宁未来的重大战略,是顺应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必然趋势,是推动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重大举措,也是迎接全球性金融危机挑战与机遇的迫切要求.只有明确辽宁沿海经济带建设的战略机遇与存在的问题,科学规划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建设的区域优势与科学定位,才能真正实现辽宁沿海经济带建设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0.
2016年5月,省委、省政府召开沿东陇海线经济带建设工作座谈会,研究部署新形势下沿东陇海线经济带建设的重点任务和关键举措.省委书记罗志军在座谈会上强调,推进沿东陇海线经济带建设,要认清时代背景、抢抓历史机遇,聚焦产业发展、突出扩大开放,着力改革创新、发挥政策效应,在融入"一带一路"战略中加快发展进程,为全省大局作出更大贡献.沿东陇海线和沿海在连云港交汇,要加强"两沿"的深度互动,加强陆海统筹,在港口组合发展、功能区联动发展等方面加大力度,让沿海和沿东陇海线协力拉动江苏腹地发展.为此,连云港市对接东陇海经济带建设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1.
区域经济联动发展作为一种区域经济合作方式,受到密切关注。沿海欠发达地区面对经济高地的压力,要紧紧抓住其发展机遇,充分挖掘自身优势,打造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才能赶超经济发达地区。本文在总结国内区域经济联动发展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提出沿海欠发达地区要建立多角度、多层次的经济联动开发模式。首先要实现城市联动,通过不断强化中心城市的集聚、扩散作用和壮大县域经济实力,打造经济中心与腹地经济联动发展的沿海经济圈;其次要实现产业联动,通过传统特色产业与新兴高科技产业联动和陆地产业与海洋产业联动相结合,打造支柱产业与新兴产业联动发展的沿海经济带;还要实现"港口-城镇-产业"联动,通过港口与城镇联动和港口与产业联动,打造港口、产业和城镇三位一体的港口经济区。希望可以为沿海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中国临海地带空间结构演化及其机制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张景秋  杨吾扬 《经济地理》2002,22(5):559-563
经济空间结构在经济发展进程中表现为在一定地域上的极化与扩散,从而引导区域经济从均衡向非均衡再向更高层次的均衡发展。中国临海地带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其经济空间结构表现为自近代工业萌芽时的双港结构演变为现在的多核心多组密集带状结构,经济发展重心经历了由南向北,再由北向南的的转移。而外资流向、增长极、腹地竞争和政府行为是引导空间结构演化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13.
《China Economic Journal》2013,6(3):257-275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o what extent income growth in the Chinese provinces is linked to growth and income levels in neighboring provinces. We find that the rate of income growth in a province is positively related to income and growth in neighboring provinces. However, we find no evidence of such positive interdependence between growth in rich coastal provinces and their immediate inland neighbors. This suggests that there has been little synchronization in economic growth rates between these regions, and/or that the immediate hinterland of the coastal growth centers might have been bypassed as China's manufacturing sector has migrated westward.  相似文献   

14.
辽宁省港口物流效率及其与腹地经济协同发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谭  王利  王瑜 《经济地理》2012,32(9):108-113
以辽宁省为例,根据港口物流效率指标体系对2001—2009年辽宁省港口物流效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辽宁省港口物流效率较高。通过构建港口物流与腹地经济协同发展指标体系,以2001年为基期计算2002—2009年辽宁省港口物流与腹地经济协同度。分析表明:辽宁省港口物流与腹地经济之间存在协同发展关系,并随时间变化逐渐增加;辽宁省各地级市的均值协同度高于全省总体协同度;沿海地区均值协同度高于内陆地区。研究认为:港口物流效率的提高应该依靠技术进步作为支撑;港口物流与腹地经济之间的协同发展应考虑到地区间的差异,统筹兼顾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的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15.
The economy of China has been developing fast after the beginning of the new century, but the 31 provinces or municipalities (excluding Hong Kong, Taiwan and Macao) develop disparately. So, finding an appropriate way to analyze and compare the economic situations of various region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the balanced development of the east coastal area and the hinterland. With the DEA method, on the basis of regionalism, this paper analyzes various regions of China, and gets the conclusion that the effective proportion of DEA of the coastal developed areas is relatively higher, and the extremely tittle foreign investment makes the relative efficiency of DEA of frontier areas pretty high. In addition, through the analysis parameters of the regions where DEA is relatively ineffective,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at the surplus labor force is the most influential factor, and the spare foreign investment is the main reason for the lack of efficiency of relatively developed regions.  相似文献   

16.
城市腹地理论及腹地划分方法研究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陈联  蔡小峰 《经济地理》2005,25(5):629-631,654
腹地为中心城市的经济活动提供多种支持性资源,腹地的大小、质量对城市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腹地概念白20世纪初得到应用以来,对于腹地理论的探索一直蕴含丁经济地理学与城市经济学的学说发展过程之中。通过对相关理论的分析,文章认为城市腹地不仅是一个体现社会经济活动空间分布状态的客观慨念,它的动态性决定了城市腹地也须体现了城市的竞争意识,增强辐射力、争取较大的腹地空间更是城市竞争发展的一项战略目标。基于这样的认识,提出了以城市竞争策略为支撑的腹地划分方法,并从综合性腹地和城市优势产业腹地两方面给出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17.
运输成本、劳动力流动与制造业区域分布   总被引:35,自引:1,他引:34  
林理升  王晔倩 《经济研究》2006,41(3):115-125
近年来,中国制造业的区域发展不平衡,其中的重要影响因素是什么?本文通过构建经济地理的分析框架,分析了运输成本和劳动力流动在中国特有条件下的作用机制。运输成本差异形成了制造业在沿海地区的选址优势,而这一优势和目前的高劳动力流动成本一起,形成了沿海高成本压力而内地收入低下的新空间“二元”结构。同时,我们计算了区域经济的实际数据对这一机制进行印证,假如这一局面继续维持,它将妨碍沿海和内地产业分工与均衡发展。文章还认为,因为经济集中的趋势是内生的,所以平衡区域经济发展的政策取向应该是促进性而不是限制性的。  相似文献   

18.
太原大都市区城市化特征,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大都市区的形成与发展是现代城市化进程的一个重要特征。近年来,有关我国沿海发达地区大都市区的实证研究成果较多。本以内陆资源型省区中心城市太原市为案例,通过与发达地区都市区发展的比较来揭示其发育特征。结果表明:太原大都市区发育尚处于初期阶段,无论人口、经济集聚水平还是城市化进程与我国发达地区同类城市都市区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其滞后的原因在于中心城市产业结构转换滞缓,扩散力弱;城市资本集聚有效发挥等方面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经济增长极理论的视角出发,在严格假设条件和放宽假设条件下构建数学模型,通过求解和分析,认为中央政府在确定各省的投资配额或各省政府在确定各地区的投资配额时,采取经济增长极模式有重点、有侧重地投资比采取均匀投资模式不分重点、均匀分配地投资的经济增长效果会更加明显;但是投向增长极的投资配额存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对增长极的资本存量应该控制在合理范围内;随着增长极所获得的新增投资的增加,在对增长极的开发效果越来越显著的同时,极化效应程度会逐步加深,使得腹地与增长极之间的经济发展差距拉得越来越大,在确定各地区的投资配额时,需要考虑整个地区和腹地对预期经济发展差距的承受能力和对经济发展差距预期所需经历的时间长度的承受能力。  相似文献   

20.
我国东北地区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间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97-2010年的数据,通过主成分分析构建经济系统、环境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指数,利用回归分析方法,对我国东北地区的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并利用模糊数学隶属度函数计算了经济系统与环境系统的协调度。实证结果表明:我国东北地区的环境质量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EKC关系;在目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内,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系统承受的压力仍将逐渐增大;东北地区环境系统与经济系统的发展基本处于弱协调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