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互联网金融时代的到来,基于互联网金融的P2P网络借贷已逐渐发展成为个人和企业融资渠道的重要补充。我国P2P网络借贷经过8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商业模式,但也给监管当局带来了一定的挑战。本文根据我国P2P网络借贷模式中存在的风险,为P2P网络借贷行业制定有针对性的监管方案。  相似文献   

2.
P2P网络借贷是近十几年来,伴随着互联网金融的不断深化发展和创新所带来的一种新的产物。它是依托于网络而形成的新型金融融资模式,为个人提供了新的更加快捷简便的借贷方式,迎合了当前金融脱媒、普惠金融的特征,同时,P2P也是对现有的商业银行乃至整个银行体系的一种补充和冲击。而中国近几年来在P2P网络借贷方面也发展迅速,但也正因为发展过于迅猛,导致中国网络借贷面临很多安全风险问题,例如个人信用体系不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等。因此,本文选择针对关于近几年中国P2P网络借贷风险现状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整理,归纳出有待解决影响互联网金融发展和社会安定的监管问题,并对之后P2P的发展前景进行预测以适应未来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P2P网络借贷是微金融运营模式的创新,主要用于满足小微企业和个人的小额贷款需求,是传统正规金融体系的有效补充。近年来,由于手续简便、灵活等特点,国内P2P网络借贷平台取得了飞速发展。本文主要分析了P2P网络借贷的发展现状,针对目前该行业存在的主要风险提出相关规范化管理建议,对促进网络借贷在金融领域发挥其积极作用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P2P网络借贷平台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持续的创新力。P2P网络借贷平台是一个依靠互联网发展起来的在内容上包含互联网商务,金融技术理论和法律风险规范的全新金融创新服务平台。文章基于对P2P网络借贷平台风险及相应法律问题的分析,探究网络贷款各方存在的风险和责任及对完善P2P网络贷款平台的法律建议。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我国P2P网络借贷迅速发展,平台数量与成交量大幅增加,有效助推了普惠金融的发展.但与此同时,P2P网络借贷过程中也存在一系列风险,包括信用风险、欺诈风险、隐私与信息安全及操作风险等,严重扰乱了互联网金融市场秩序.基于此,本文在概述我国P2P网络借贷发展状况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当前P2P网络借贷面临的主要风险,并提出防范风险的具体对策,以期规范我国P2P网络借贷秩序,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商》2016,(12)
P2P是peer to peer(个人对个人)的缩写,运营模式是模仿了尤努斯教授创办的格莱珉银行,P2P网贷平台实现了金融脱媒,不依赖于传统金融机构。借贷双方通过互联网平台直接建立借贷关系。P2P网贷平台不同于传统银行业的间接融资,也不同于资本市场的直接融资,而是一种借助互联网技术实现资金流通和信息中介等业务的新型金融模式。  相似文献   

7.
在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发展起来的P2P借贷模式是典型互联网平台模式在金融领域内的应用。我国的P2P借贷模式主要包括平台模式、担保模式、销售模式,P2P借贷平台作为小额贷款市场补充,促进了实体经济的发展,逐步成为了主流的理财方式之一,但P2P借贷平台却出现了跑路现象。P2P借贷模式存在信息不对称、平台管理不善、风控能力差、征信体系不完善等问题。P2P网络借贷机构应加快规范交易平台,建立专业团队,提高风控能力,逐步完善征信体系,接受监管部门的监督,且构建适合互联网健康发展的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8.
P2P网络借贷平台作为新兴的互联网金融创新模式,近年来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以河北省P2P网贷平台为例,通过分析河北省现有的117家P2P网络借贷平台的相关数据,分析河北省P2P网络借贷平台的发展特点,并得出其存在的问题,针对发展特点和问题,提出有效的建议与措施,并借河北省P2P网络借贷平台的发展模式和现状,对整个国家互联网金融的创新和发展提供可参考性的案例。  相似文献   

9.
不知何时,互联网金融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其中备受关注的当属新兴火热的P2P理财模式的网络借贷平台,P2P是现有银行体系的补充板块,是民家借贷网络版,借用互联网提供信息,为我们提供了新的融资渠道和融资便利,目前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而迅速崛起。本文在介绍P2P理财模式的发展现状上,提出对农村市场P2P理财模式的营销策略研究。  相似文献   

10.
P2P网络借贷是互联网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借贷双方广泛、交易方式灵活高效、风险性与收益性齐高等特点,但因其尚处于发展初期,仍存在诸多潜在问题。为此,深入分析了国内P2P网络借贷平台的发展模式和主要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揭示了P2P平台面临的风险,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P2P网络借贷在我国以互联网金融的概念出现井喷式发展。然而,P2P网贷平台诸多不规范的地方也大量暴露出来,问题平台有增无减,P2P"跑路"也时有发生。本文通过对影响P2P网络借贷发展的几大风险因素进行分析,提出P2P网络借贷的发展路径,为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提供对策建议和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2.
P2P网络借贷是近年来继互联网金融后,备受关注的热点领域。研究P2P网络借贷行为的影响因素无论是对投资者、借款者亦或是P2P网络借贷平台来说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刘婷  彭智 《商业科技》2014,(32):182-183
P2P网络借贷是近年来继互联网金融后,备受关注的热点领域。研究P2P网络借贷行为的影响因素无论是对投资者、借款者亦或是P2P网络借贷平台来说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随着近年来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作为目前互联网金融创新的P2P网络借贷,其平台得到了高速发展。近年来,其提供大众一种新颖的、高收益的理财方式,现阶段处于无要求、无标准、无监管的时期。网络借贷行业的收益率也远远超过传统理财机构,同时增大了原本还款能力不足的借款人违约概率。P2P网络借贷在欧美国家兴起,其借贷平台打破了传统的以银行为中介的借贷模式,创建了全新的以网络平台为媒介的新型借贷模式,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多参与金融市场的机会。在多重因素的刺激下,中国P2P网络借贷平台在许多因素的促进下得到了快速发展,从而促进了越来越多的人对中国P2P的投资。  相似文献   

15.
互联网金融在我国呈现出了爆发式的增长,尤其是P2P网络借贷市场,无论是平台数量还是市场借贷数额,都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这对我国金融体制改革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一方面我们看到了P2P网贷行业的巨大发展前景,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正视P2P网贷平台的风险。本文认为P2P网络借贷平台主要问题有信息不对称问题、征信体系问题、风险管理模式问题、网络技术安全问题、内部员工管理问题和可能涉及投资人洗钱风险。这些风险严重影响了P2P网贷市场的发展,因此,P2P网络借贷平台必须加强风险管理,加强借款人审核力度,引入第三方担保机制,加强投资人审核,杜绝洗钱风险,同时也要加强内部员工管理,维护平台网络技术安全,加强信息披露。通过这些措施来摆脱困境,提升平台竞争实力。  相似文献   

16.
张玉通 《商》2014,(21):238-238
P2P网络借贷是民间借贷的创新与进步,极大地提高了资本运作效率,使资本流动加快,为中小企业融资以及个人理财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渠道;但由于P2P网络借贷的发展时间较短,法律监管尚未健全,以及其自身的互联网特性,使得P2P网络借贷运作过程中风险较大,存在问题较多。基于此,本文分析了我国P2P行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风险,并针对性的提出防范措施及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17.
针对当前逐步建立和完善P2P网络借贷行业监管过程中出现的欺诈风险、操作风险及政策风险,为了完善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可以通过对P2P网络借贷双方不同参与主体之间的博弈分析来研究提高监管系统。本文以国资背景的广西金投互联网金融为例,通过建立互联网金融借、贷、监等多方的非完全信息动态博弈研究分析,为互联网金融监管部门监管政策的制定和P2P平台相关规则的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
传统的商业借贷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互联网经济的要求,适应新时代,P2P网络借贷平台已经是互联网金融的主力军。文章将对P2P网络借贷平台类别和商业模式,面临的风险与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针对P2P网络借贷平台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P2P网络借贷作为互联网金融中一种流行模式,其发展给我国金融市场和普惠金融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有利影响,同时也有不利影响。而在普惠金融全面发展的过程中,如何应对P2P网络借贷所带来的不利影响,成为了当前金融业以及相关部门的重点关注的问题。基于此,本文从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两方面来分析P2P对普惠金融所带来的一些影响,最后提出一些应对策略,并希望这些策略的提出对P2P网络借贷和普惠金融的全面发展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20.
互联网金融是金融与互联网结合的产物,P2P作为网络借贷称为互联网金融的一大热点,经过前期的野蛮生长后,随着监管逐渐严格以及行业更加成熟规范,对中小型P2P平台来说面临着巨大挑战。作为金融界的创新产物,P2P互联网金融平台的发展为提高了中小企业的融资能力,同时为我国民间借贷提供了便利,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虽然目前行业内还有诸多问题存在,中小P2P平台发展艰难,但是通过自身的不断改变,相信会有长远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