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前,对产能过剩形成原因存在一定的认识误区,一是将产能过剩的原因全部推向体制和管理部门,认为产能过剩完全是因为管理不当而导致的;二是将产能过剩的原因全部归结为周期原因,认为产能过剩完全是由外部需求萎缩造成的。上述观点的片面之处在于忽视了形成导致产能过剩的微观因素。本文旨在将产能过剩的原因和企业的投资行为、市场规律放在一个统一的框架内进行分析,从而找出导致产能过剩的微观机制,为制定更加合理、全面、有针对性的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对于产能过剩的形成原因,学术界一直试图从多个方面进行解释。国外学者对此问题的研究普遍从委托代理问题、信息不对称以及不完全产权的存在等方面出发。而国内学者对产能过剩问题的形成原因更多的关注宏观层面,而对微观企业层面的关注明显不足。本文构建了一个最优投资决策与最优薪酬合同的理论模型,从企业层面对过度投资、产能过剩的存在性进行了初步的解释。从分析结果可以看出,管理者努力程度增加、资本投入增加、投资项目风险性增加都可能导致过度投资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李昂 《中国市场》2014,(49):154-155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我国产能过剩呈现出新的特点:长期性过剩、新兴行业过剩、金融资本过剩及投资与需求过剩,产能过剩问题非常严重。国际金融危机后我国产能过剩的形成是对GDP增长的过度偏执导致的盲目投资及重复建设,行业存在进出壁垒,落后产能缺乏有效的市场退出机制,投资和消费两大需求结构失衡以及企业在产能过剩情况下仍有利可图等原因。  相似文献   

4.
长期性产能过剩问题原因探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产能过剩问题一直是经济学家和产业界人士共同关注的焦点,企业为达到规模经济,不断的增加投资、扩充产能,导致供需失衡、产品价格暴跌、库存增加、利润下降,甚至出现全行业亏损的情况。本文着眼于经济理论的不同观点来探讨当前企业面临的普遍性、长期性产能过剩形成的原因,并就产能过剩造成的经济效果及其影响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高智 《中国市场》2014,(7):87-90
认为水泥产能总体过剩。地方政府对行业发展缺乏管控和无原则发展、水泥行业易获短期利益导致集中投资、与技术门槛下降、信息不对称与一些大企业的非理性投资是导致水泥产能过剩的重要原因。建议通过四个方面的工作化解过剩产能:加强宏观调控,遏制产能扩张;完善配套政策,建立长效机制;加大淘汰力度,降低产能总量;推进产业升级,推广水泥工业对生活垃圾的协同处理;引导消费升级,推广高标号水泥和高性能混凝土。  相似文献   

6.
经济高速增长与产能严重过剩相伴随是中国经济近年来的显著特征之一。使用微观企业数据检验资本市场扭曲与企业产能过剩程度的关系,结果显示:企业债务杠杆主要获取方式的长期债务和商业信用对企业产能过剩程度具有稳健且显著的正向影响。中国资本市场扭曲的主要表现"所有制歧视"和"规模歧视"可能存在着加剧产能过剩的效应;资本市场扭曲通过商业信用的"所有制传递机制"和"规模传递机制"纠偏也具有十分显著的正向产能过剩效应。由此得出结论,资本市场扭曲及其纠偏可能是导致企业产能过剩程度严重的原因,资本市场扭曲虽然可以由商业信用渠道纠偏措施改善其要素配置效率,但这种诱发的纠偏效应具有高昂的社会成本。据此提出在合适时机逐渐改善要素市场扭曲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周期性产能过剩与体制性产能过剩叠加形成的中国式产能过剩困扰我国钢铁产业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基于1999-2013年中国钢铁企业数据,本文检验市场需求与政府干预对企业产能和产能利用率的影响。我国钢铁行业的周期性产能过剩具有非对称性,体制性产能过剩加速了周期性产能过剩的形成,市场需求和政府干预是形成中国式产能过剩的重要原因;外部需求增加在刺激企业扩张产能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企业的产能利用率,而政府补贴引致的产能增加加剧了企业产能过剩;与国有企业不同,非国有企业的周期性产能过剩特征表现不明显,市场需求只有与政府补贴因素共同作用才会对非国有钢铁企业的产能利用率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
张玲斌 《商场现代化》2010,(20):112-112
在市场经济的体制下,市场需求成为影响制定企业生产计划的关键因素,然而,在经济危机余波未消的今天,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导致的生产过剩,或进一步描述为产能过剩,已经成为国内很多企业行业的普遍现象。本文从分析产能过剩的具体概念出发,详细阐述了导致我国产能过剩的实际原因,以及解决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商》2016,(14)
<正>一、产能过剩概念界定到目前为止,理论界对"产能过剩"的概念还存在一定的争议。最早提出"产能过剩"概念的是Chamberlin(张伯伦),其在1933年出版的《垄断竞争理论》中认为:垄断竞争导致平均成本线高于边际成本线,进而Chamberlin认为企业就会产生持续的产能过剩。周劲(2007)认为在某一时期内,任何行业的生产能力大于该行业的实际产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财政分权制的实行使得地方政府的财政权利有所扩大,同时以GDP为核心的晋升考核机制促使地方政府具有强烈的动机干预地方企业的投资决策行为。地方政府为了GDP目标对企业进行盲目性的投资补贴致使企业的内部成本外部化,导致产能过剩的发生。通过构建两期博弈模型,分析政府投资补贴对企业产能过剩的形成机理,证明地方政府的投资补贴是企业产能过剩形成的深层次诱因。  相似文献   

11.
结构性产能过剩长期困扰中国工业部门,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面临的突出问题。在中国财政分权的制度背景下,本文在“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企业”三层博弈模型中刻画结构性产能过剩的形成机理,并利用2001-2011年中国工业面板数据和广义矩估计方法(GMM)检验财政分权对中国工业部门结构性产能过剩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财政分权对中国工业部门结构性产能过剩具有正向影响,并通过政商关系的渠道促使中国企业选择低端技术生产,进而导致中国工业部门结构性产能过剩。因此,为治理中国工业部门结构性产能过剩,中央政府应进一步推动体制改革、构建新型政商关系和促进企业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县级市工业园中土地闲置问题的原因并探求发展对策,文章以某县某工业园为例,基于文献研究法、实地调查法等方法展开研究。结果表明造成土地闲置的原因为:产能过剩企业迫于资金压力闲置厂房;受国际大环境影响导致产品滞销从而间接导致土地闲置;高耗能产业为节省开支间接导致土地闲置;用地单位企图利用土地"投机倒把"牟取暴利;政府相关部门管理不善导致土地闲置。最终提出:提高土地利用的透明度;严格把关潜在产能过剩企业和高能耗企业,促进集约用地;综合考虑分析国内外经济走向,考虑供需关系;加大执法力度等措施。  相似文献   

13.
粟烨 《财经界(学术)》2014,(11):229-230
财务危机形成原因的研究已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大量企业陷入困境或倒闭,国内外研究者对此再一次产生热议。而现有研究绝大多数局限于从企业微观层面分析财务危机的原因。本文以我国钢铁行业为对象,从货币政策的宏观层面深入研究企业财务危机的根源,并且以产能过剩作为中介,研究其内在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14.
粟烨 《财经界(学术)》2014,(17):229-230
财务危机形成原因的研究已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大量企业陷入困境或倒闭,国内外研究者对此再一次产生热议。而现有研究绝大多数局限于从企业微观层面分析财务危机的原因。本文以我国钢铁行业为对象,从货币政策的宏观层面深入研究企业财务危机的根源,并且以产能过剩作为中介,研究其内在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15.
如何平稳化解企业过剩产能是经济新常态下我国企业能否实现良性发展所面临的重要现实难题,而出口和对外直接投资则是解决这一问题可供选择的两个重要路径.本文分析了出口与对外直接投资化解过剩产能的内在机制,并基于2007-2015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面板数据,比较了出口与对外直接投资对企业化解过剩产能的差异化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提升对外出口水平仍是削减企业过剩产能的主要突破口,而对外直接投资尚未成为企业化解过剩产能的主要路径.虽然出口增加对化解过剩产能存在一定的负向反馈效应,但这一负向作用并没有抵销出口对化解过剩产能的正向作用.尽管从理论上看,对外直接投资与出口相比,更能够化解企业过剩产能,但我国企业对外投资的时间短、总量小,尚未对消化过剩产能产生显著影响.上述结论在使用多个估计方法、替换变量测度方法等分析后仍然是稳健的.本文研究为客观评估出口与对外直接投资对化解过剩产能的影响提供了一个微观层面的经验证据,同时也为进一步合理消化过剩产能提供了有益的路径参考和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6.
钢铁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性产业,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全面铺开,家电等耐用品消费的升温,汽车、房地产市场的繁荣,造船、机械出口规模的扩大,有效带动了钢铁产业的快速发展。2012年我国粗钢产量达到7.17亿吨,占全球总产量的46.3%,但与此同时也伴随着产能严重过剩矛盾,2012年钢铁行业产能利用率只有72.4%。严重的产能过剩直接导致产品价格下降,企业经营困难,市场恶性竞争,严重影响投资效率,危害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因此,对钢铁行业重点指标进行动态监测,建立产能过剩信息预警机制,并从行业市场结构维度分析产能过剩的形成原因,对于提出针对性的措施,化解钢铁行业产能过剩矛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正>治理产能过剩是当前化解经济风险的重要环节,是新常态下转方式、调结构的先手棋。打好化解过剩产能歼灭战,关键在于打通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做到管住增量与优化存量并行、市场手段与行政手段并用、督查落实与明确责任并举,最终形成政府、市场"双轮驱动"化解过剩产能的良好局面。一、资源配置功能失灵是产能过剩的症结导致过剩产能有多种因素,如投资"潮涌"引发的非理性投资,监管不到位、责任不明确导致的管理机制失灵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产能利用率在生产侧与消费侧进行分解,测算了中国31个省市区的工业部门产能过剩指数,并采用可以有效控制内生性问题的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考察了对外直接投资、市场分割以及其他因素对产能过剩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生产侧技术效率损失与消费侧供大于求,产能过剩现象在中国各地区普遍存在;生产技术水平较高、消费能力较强两个因素导致东部地区的产能过剩程度远低于中西部地区;对外直接投资、出口比重、创新投入比重的提升可以缓解产能过剩现象;而地方保护导致的市场分割、过度投资将恶化产能过剩现象。市场分割程度的上升将会弱化对外直接投资对产能过剩的缓解作用。因此治理产能过剩需要弱化地方政府干预经济的能力,消除市场分割,加速建立中国统一的消费市场,并且在此基础上鼓励中国工业企业的海外投资行为。  相似文献   

19.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案,要求把去产能作为重要改革目标。产能过剩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十分突出的阻碍,且我国的产能过剩现象是长期性的、全局性的、体制性的。文章认为我国现行的产业政策是产能过剩的深层原因,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产业政策不但没有化解产能过剩,反而使之愈演愈烈。为深化去产能目标在经济运行中的进程,认为应以"走出去"疏通过剩产能化解途径、鼓励新兴产业发展,同时还应完善以市场为导向的产业转型机制、多层次的投融资制度、市场准入和退出制度,并积极推进行政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20.
产业赶超和金融抑制政策的组合会推动形成广泛的信贷扭曲,进而影响企业投资行为、行业技术进步乃至产能格局演化。不拘泥于简单的是非判断或是宏观整体性分析,而试图围绕微观企业数据实证和中观行业层面的梳理,揭示信贷扭曲对于企业投资、技术进步和产能过剩的实际影响及其传导机制。结果表明:银行信贷扭曲严重干扰了钢铁企业的投资决策和行为,主导了低质量的产能扩张;银行信贷支持的扭曲对钢铁企业产能利用也施加了显著"逆周期"影响,助推了产能过剩形成。由此,重构银企关系、消除信贷扭曲构成了推动钢铁行业改革发展的重要抓手,放弃简单的市场化思维和传统的直接补贴或信贷支持手段,深化银行信贷决策体系改革、加速企业兼并重组和产能整合、进行更加积极的创新扶持才是推动钢铁等传统重工业领域转型升级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