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村,关键在增收。洛阳市作为河南省的一个地级市,农村人口比重大,加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解决该市“三农”问题的一条重要出路。2006年洛阳共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125.3万人,劳务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0%,提前实现了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农村百万劳动力转移工程”目标。但从目前看,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任务还很艰巨。  相似文献   

2.
省委提出:云南要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符合云南省情,符合全省人民的心愿。但工作难度很大,任务十分艰巨。最大的难度是农村,最艰巨的任务是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我省是一个农业为主的山区省,近80%的人口在农村,人多耕地少的矛盾更为突出。过去讲,农民问题最根本的是土地问题,现在看,土地问题仍是农民的根本性问题。但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关于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严江  周婷 《农村经济》2004,(7):75-77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既是经济发展理论的一个核心主题,又是中国当前急需大力推进的一个重大课题,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不能仅仅局限于如何完善其短期就业机制,而应当从战略层面,并结合我国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城镇化道路、产业结构调整以及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等立在方面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分析和探讨,形成一个协调有效的转移机制和政策体系,以作为解决我国农业和农村问题突破口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六大指出:“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实现这一目标,有赖于全面推进农村小康建设。一、没有农村的全面小康就无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综合国力大幅攀升,国内生产总值已超过10万亿人民币,“三步走”战略中的前两步提前实现。200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854美元,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但是,这并不表明中国已全面进入小康社会,正如十六大报告指出…  相似文献   

5.
随着农业产业化、现代化建设步伐加快,农业生产所需劳动力数量大幅度减少,加之耕地面积的不断减少,使得农村富余劳动力急剧增加,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成为必然选择。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领域转移,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再就业,对于促进农村工业化进程,增加农民收入,更好地解决“三农”问题,保持社会的稳定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对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各国工业化过程中必然发生的经济现象,各国之间的区别在于转移模式和转移速度不同。20世纪50年代,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刘易斯以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与失业问题为研究对象,创立了著  相似文献   

7.
浅谈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特点与制约因素。黑龙江省是农业大省,农业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较大。2002年,全省农业人口1792万人,占全部人口的47%,农业劳动力929.2万人,占农业人口的51.9%。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成为广泛关注的重点问题。2002年全省社会劳动生产率为24296元/人,第一产业劳动生产率为5545元/人,不足社会劳动生产率的。  相似文献   

8.
对“三农”认识和把握中存在的问题。目前在省市以上能亲自深入到农民中调研、了解和把握“三农”问题的高级官员、学者、商人少得可怜,制定出来的有利于“三农”方面的措施,是宣传中强调多实际上做得少,表面的东西多实质的内容少,口号叫得多解决实际问题少,主观和客观上都缺乏“为农民说话”和“让农民自己说话”的机制与语言环境,使“三农”发展长时间处于不利境地。  相似文献   

9.
张旭 《农业经济》2006,(4):21-21
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三农”问题,如何加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作,是当前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的重要问题,也是农村摆脱贫困,农民致富奔小康的重要途径。笔者对葫芦岛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及构成进行了调查,并针对当前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受阻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许多人认为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受阻的主要原因是城市化率(广义城市化是指大、中、小城市和城镇的协调发展)低。支持其论断的依据是城市化率低影响第三产业的发展,第三产业是解决就业问题的主要渠道。美、日、德等发达国家第三产业的就业比重已达到60%—70%,不少发展中国家也已达40%—50%以上,我国却不足34%,和12年前差不多(王东京,2002/郭树清,2003),进而导致农村劳动力进城就业率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受阻。  相似文献   

11.
加快劳动力的培训和转移,发展面广、量大、门槛低、收效快、示范带动效应强的劳务经济,是解决农民增收难的一个非常重要和有效的途径,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重要突破口,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2.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一直困扰着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目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总量大约在1.5亿左右,“十五”期间,我国农村每年将新增劳动力850万人,比“九五”时期多增加近200万人,不仅总量供过于求,而且素质较优,大量剩余劳动力的存在直接制约农业的发展,影响农民富裕和农村稳定,也阻碍农业现代化的进程。由此看来,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也是一个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而且也是一个长…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的十六大胜利召开,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任务,在这个时侯,研究“三农”问题,必须以十六大精神为指导,认真研究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三农”的地位,研究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解决“三农”问题的新思路、新途径、新办法。要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贯彻到农业、农村、农民工作的各个方面和全过程。为继续在实践与创新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贡献。我将笔文提供关心三农问题的同仁研究与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4.
21世纪的中国三农问题,解放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是个突出问题.在目前5亿多农村劳动力中,剩余劳动力约有1.2亿~1.5亿,农村就业形势十分严峻.而2008年以来的金融危机,又导致了大量农民工失业,在2009年2月2日的国新办新闻背景吹风会上,中央有关部门指出,在我国1.3亿外出就业的农民工中,有15.3%的农民工因金融危机而失去了工作或者没有找到工作,这一农民工群体人数约有两千万.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并从经济、政治、文化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对小康社会进行了描述。这是一个体现时代精神,具有中国特色,既实事求是、切实可行,又鼓舞人心,催人奋进的宏伟目标。我省80%以上的人口在农村,因此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只有首先关注和解决好“三农”问题,提高农民收入,加快农村社会、经济、文化的全面发展,才能实现全省的小康。  相似文献   

16.
怒江州集边疆、民族、高山峡谷和贫困为一体,经济文化落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山高坡陡,人均可耕地少,人地矛盾突出,所以,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余径。  相似文献   

17.
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必须高度重视并下功夫解决好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18.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这是众望所归的英明决策。据国家统计局统计资料表明,我国总体小康社会的16项指标中,至2000年已实现13项,但仅剩的3项未实现目标都直接与农村有关。一是农民人均纯收入指标:按1990年物价指数,在2000年底应为1200元,实际数字为1066元;  相似文献   

19.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增加农民收入的关键是转移农村大量的富余劳动力。能否寻找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道路,是关系到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的重大问题。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所面临的严峻形势农村富余劳动力规模巨大,素质较低。2003年,我国农业生产中沉淀的农村劳动力数量为3.6亿人,从农产品需求角度所进行的测算表明,我国目前农业部门需要的合理劳动力数量约为1.7亿人,农村富余劳动力达1.9亿人。而在农村富余劳动力中,据统计,初中及其以下文化程度的比重高达85.6%,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的不到…  相似文献   

20.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村,关键在增收.洛阳市作为河南省的一个地级市,农村人口比重大,加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解决该市"三农"问题的一条重要出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