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低碳经济发展的背景下,碳金融应运而生。银行业对低碳经济的金融支持是推动低碳经济发展的一个中心环节,碳金融的发展也为银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本文在分析低碳经济和碳金融发展的基础上,重点阐述我国银行业在开展碳金融业务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钱辰 《企业研究》2011,(5):91-91,94
随着气候变暖、资源枯竭和人口增多,环境问题成为全球关注的新话题,低碳经济成为发展的关键所在。依托于低碳经济产生的碳金融发展更具有现实意义。本文以碳金融的概念为切入点,通过分析目前中国的碳金融市场现状,重点阐述了中国发展碳金融的路径选择问题。  相似文献   

3.
随着气候变暖、资源枯竭和人口增多,环境问题成为全球关注的新话题,低碳经济成为发展的关键所在。依托于低碳经济产生的碳金融发展更具有现实意义。本文以碳金融的概念为切入点,通过分析目前中国的碳金融市场现状,重点阐述了中国发展碳金融的路径选择问题。  相似文献   

4.
曹丽 《乡镇企业科技》2013,(24):159-160
近年来,山东省低碳经济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就:"生态省"建设初具规模,太阳能、核能等可再生能源得到大力开发,各地市把发展低碳经济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增长点,三大产业在低碳技术的支持下不断优化升级。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背后,却依然存在诸如:政策更新较为迟缓、产业结构不合理、技术水平亟需提高、能源结构相对单一、碳市场没有得到足够力度的开发等问题,所以山东省要尽快出台低碳发展战略及政策、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不断研发清洁能源、可循环、可再生资源来突破制约"低碳经济"发展的瓶颈。  相似文献   

5.
随着"低碳经济"的发展,碳金融逐渐成为推动低碳经济发展、抢占未来低碳经济先机的关键,同时为我国商业银行提供了全新的发展空间。本文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开展碳金融业务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我国商业银行开展碳金融业务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目前经济发展模式向低碳经济转变,已成为全球的共识,而碳金融在推动低碳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商业银行作为金融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应该把握机遇,将发展碳金融作为其新的利润增长点.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在碳金融方面的发展现状,国外银行的发展给我国的启示,并对我国商业银行如何创建中国特色的商业银行发展之路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李叶 《活力》2023,(16):190-192
当前,全球气候变暖日益严重,低碳经济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经济发展新模式,正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热点。而碳审计作为经济监督和经济制约的有效手段,对促进低碳经济发展、实现节能减排目标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此,通过对我国碳审计研究现状的归纳和梳理,本文将对当前国内碳审计的主要理论框架和实践进行阐述,以期促进未来碳审计工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戴小凤 《价值工程》2014,(18):16-17
面对严峻的环境问题,各国在后危机时代都将低碳经济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基于国内外碳金融市场CDM机制的发展,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碳金融风险的内涵、特性和内外部环境约束。在此基础上,对商业银行碳金融风险进行科学分类,最后针对商业银行提出了降低碳金融风险的对策。研究成果在商业银行碳金融风险管理中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新时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如何在全球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保护中维持平衡,成为世界各国需共同面对的问题。在此背景条件下,低碳经济模式作为一种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经济发展新模式应运而生,为我们解决气候能源问题以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为发展低碳经济,需要开展低碳审计。本文对我国开展碳审计认识不足、理论体系尚未形成、法律法规不健全、复合型人才缺乏等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借鉴国外经验建立碳审计理论体系、加强对碳审计的宣传、健全碳审计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推进碳审计人才培养等促进我国碳审计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王青 《企业导报》2012,(20):147-148
低碳经济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而产业结构优化是发展低碳经济的核心问题。本文从低碳角度对武汉国民经济发展现状、产业结构、工业能源消耗等入手,分析武汉市低碳经济发展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的情况,并在第二产业结构优化、第三产业深入发展和节能减排三个角度上对武汉武汉低碳经济发展中产业结构优化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1.
常颖  杜春晶 《价值工程》2012,31(22):162-163
本文在阐述碳金融相关概念和背景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碳金融市场的现状,并发掘出长春市商业银行在开展碳金融业务发面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我市商业银行发展碳金融业务的有效措施与手段,进而推动我市商业银行碳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2.
在世界低碳经济发展的背景下,碳关税已经成为世界各发达国家实现低碳经济的重要手段。文章分析了碳关税对我国石化企业的影响,并结合我国石化企业的实际情况,提出低碳经济下我国石化企业应对碳关税贸易壁垒的具体策略,以此来提高我国石化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促进石化企业健康快速地发展。  相似文献   

13.
基于碳平衡视角的广东省城市低碳发展特征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低碳发展实际上是实现"碳排-碳汇"动态平衡逐步优化的过程。基于该视角考察了广东省具有代表性的12个地级市低碳发展的特征及影响碳平衡的主要因素。针对当前广东省城市低碳发展存在的问题,探讨碳平衡视角下的城市低碳发展特征及影响因素,并对城市低碳发展模式提出相应的对策。强调了将碳汇功能修复和建立"碳排-碳汇"系统的平衡关系,作为未来城市低碳发展重点。  相似文献   

14.
白雪 《活力》2024,(6):193-195
202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在关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九项重点任务中提到要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随着我国碳达峰碳中和政策的推出,碳金融市场的建设进程在稳步推进,围绕碳金融的创新活动不断推出。一方面,政府机关、企业单位和金融机构积极通过各类组织推动绿色金融的国际交往;另一方面,国内绿色金融在政策制定、产品和服务等方面不断丰富、逐步完善,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撑。  相似文献   

15.
刘昱洋 《企业活力》2013,(3):95-100
广义上讲,碳金融就是涉及温室气体减排的所有金融活动的总称。河南省碳金融发展的要点是:产业结构是关键;低碳意识是基础;法律支持是保障;技术创新和金融创新是手段。大力发展碳金融是河南省实现集约发展、可持续发展,提升整体竞争实力的战略选择。河南省发展碳金融要遵循四大原则:因地制宜原则;透明排放原则;产业结构调整为主导原则和风险可控原则。当前,河南省发展碳金融要大力加强对碳金融的宣传;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导,推动经济内生性增长;增强排放信息的摄取力度;加强技术创新和金融创新;健全碳金融交易中介机构;注重碳金融人才的引进与培养;积极出台碳金融相关法律法规等。  相似文献   

16.
《价值工程》2018,(7):4-6
本文简要阐述了碳金融相关理论以及碳金融市场的组成架构,基于国际碳金融市场的运行机制、发展状况和交易情况,结合我国碳金融市场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高碳产业发展的碳锁定效应对碳减排及产业低碳转型造成刚性制约,把握碳锁定的成因进而有效实现碳解锁,是实现高碳产业低碳转型的关键。基于此,构建了碳锁定效应改进PSR模型,从压力、状态、响应三个角度提炼碳锁定效应驱动因素,分析各驱动因素的作用机制。研究表明,我国大力发展工业经济的政策、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和第二产业为重的产业结构,导致了高碳产业发展的"技术—制度"双重锁定,而相关利益主体对变革的阻碍又进一步强化这一状态;解除碳锁定状态,应同时从技术和制度方面入手,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8.
周游  胡卫东 《企业经济》2012,(12):21-23
为应对全球气候的剧烈变化,世界各国纷纷采纳以低碳经济为核心的新经济发展模式。而随着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碳金融成为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最重要形式,并推动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转型和升级。本文针对我国银行业低碳金融发展状况,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开展碳金融业务的必要性,探讨了碳金融业务开展的主要障碍,并为商业银行在低碳金融领域进行一系列有益的探索和尝试,提出了相应策略。  相似文献   

19.
当前人类面临着三重危机,除短期的金融危机外,能源危机和环境危机是人类长期发展共同面对的两个更为严重的危机。金融危机可以靠短期的经济刺激得以平复和修正,但是由于大量碳基能源的消耗,而引发的温室效应、环境恶化和全球生态系统的持续性退化则不能通过政策刺激来消除,人类走出危机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因此发展既能实现经济增长与碳基能源消耗脱钩,又能实现绿色复苏的低碳经济就成为当前的全球性共识。而碳金融正在推动低碳经济时代加速到来。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选取京津冀、长三角以及鄂豫湘城市群作为样本地区,从碳金融交易机制、商业银行业和企业战略调整三个视角,分析了碳金融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机制。选取2006-2016年样本地区数据,利用因子分析法测度出九省市和三个城市群的碳金融发展水平,通过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三个城市群碳金融发展水平对产业结构变化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碳金融发展水平会对该地区产业结构升级起到积极的正向作用。同时,不同城市群之间存在着差异性,主要归结于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政策导向和发展阶段。最后提出政府应加大节能减排的投资力度,加强产业的集聚整合,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注重城市群的高质量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充分发挥区域的扩散效应,利用各地区的产业优势,促进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