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湖南省小城镇发展机制、模式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中小城镇应协调发展,小城镇有自身的发展机制和规律,其发展表现为城镇规模的扩大和产业的发展,本文针对湖南省小城镇实际.分析归纳了多种促进城镇规模扩大和产业发展的机制,建立了多种适应我省小城镇发展的多模式,并提出了建设好小城镇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董谦  梁山 《河北企业》2005,(10):21-22
<正> 在我国加快城市化进程中,小城镇发展具有重要地位。而小城镇发展又取决于产业带动、经济繁荣。兴镇必须兴业。小城镇是伴随着产业的形成和聚集逐渐发展起来的,小城镇产业发展是小城镇建设的原动力,是小城镇获得"造血"功能的重要途径,它对小城镇的经济和社会起着支撑作用。同时,小城镇的  相似文献   

3.
新农村建设视角下的陕西小城镇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萍  李富荣 《价值工程》2011,30(15):322-323
陕西小城镇因存在规划缺乏科学性,空间分布缺乏合理性、基础设施落后、环境竞争力不强等问题。为此,应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把住小城镇建设方向;打造特色,培育产业,增添小城镇经济活力;加快建设,完善功能,优化小城镇发展;拓宽建设资金渠道,加大投入力度;坚持环保、生态和可持续发展原则,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从而加快陕西小城镇及新农村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青岛市小城镇建设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仍然存在缺乏特色与优势支柱产业支撑:小城镇间的分工不明显;小城镇产业规模较小等问题。因此,推进城镇化应从坚持工业布局与城镇布局相协调i优化产业的空间布局:完善教育、文化、卫生等基本公共服务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5.
城市化进程中小城镇发展滞后原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淼  刘莘 《城市问题》2012,(9):40-44
21世纪以来,我国小城镇在人口吸纳、产业转换、城镇建设等方面的发展水平均滞后于城市化的总体进程。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除了小城镇自身的特质外,乡镇体制改革以及国家对产业、金融、土地等政策的调整成为根本性的影响因素。小城镇的发展滞后带来了资源配置失衡、城市化不足等一系列负效应,影响了城市化进程。因此,必须给予小城镇相应的政策支持、资金支持,转变其发展模式,尽快提高其城市化水平。  相似文献   

6.
重庆城市发展新区小城镇产业发展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13年重庆提出了五大功能区战略,明确了2.32万km2的城市发展新区将成为全市未来工业化城镇化的重点区域。而全市超过一半的产业型小城镇都分布在城市发展新区,这些小城镇对于城市发展新区承担产业转移,完善区域产业体系配套有着重要的作用。文章围绕五大功能区战略对小城镇节约用地、提高质量、分类差异化发展的要求,分析了当前城市新区小城镇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小城镇产业发展应实现产业布局"从分散到品牌"、产业特征从"同质化到异质化"、产业计划"从固定到弹性"、产业人才从"外流到回流"的策略探索。  相似文献   

7.
《价值工程》2015,(27):213-215
201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发布《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规划把坚持"生态文明"和"文化传承"作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原则,这有利于新型城镇的"旅游化"发展,小城镇建设和旅游产业将成为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长沙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两型社会"和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在小城镇建设和旅游产业发展中具有先行先试的重大优势,抓住新型城镇化机遇、加速发展长沙旅游产业正逢其时,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8.
河北省是个农业大省,农业人口占全省人口的70%以上,如何提高农民收入、消除贫困人口是现阶段党和政府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实践证明,加强农村小城镇建设,发挥小城镇的人口聚集和产业聚集功能,是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实现小城镇发展、农民致富的很好途径。  相似文献   

9.
根据小城镇特点,立足本地资源优势,以产业为依托,培育龙头企业,大力发展特色经济,逐步扩大产业规模.完善小城镇的投融资、用地、户籍、购房、发展二、三产业等相关政策,大力扶持小城镇发展,拓宽小城镇投融资渠道,吸引民间资金投入基础设施建设.吸引企业、外商以多种方式参与小城镇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和经营,发展小城镇的各项公益事业.在保护耕地和农民合法权益的情况下,妥善解决城镇建设用地.  相似文献   

10.
赵衡昆 《价值工程》2010,29(30):32-32
近年来我国城镇化水平偏低,小城镇建设必须筹谋在前,规划先行,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要把产业发展作为小城镇建设的根基。小城镇建设,作为一项发展战略,必须做好科学合理的规划,早思考、早谋划、早动作,这是建设好小城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城镇化既是一个关系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战略问题,又是一项实践性、政策性很强的艰巨工程。发展小城镇是推进我国城镇化的重要途径。加快小城镇建设,促进农村现代化,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是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与标志。一、中山小城镇建设的现状改革开放20年来,中山经济已完成了农业经济向工业化的演进,以工业为主体的第二产业已发展成为初步的现代化工业体系。一大批小城镇的崛起,打破了城乡二元结构,缩小了城乡的差别,加快了中山农村现代化的进程。1978年,中山市国内生产总值5.76亿元,第一、二、…  相似文献   

12.
根据小城镇特点,立足本地资源优势,以产业为依托,培育龙头企业,大力发展特色经济,逐步扩大产业规模。完善小城镇的投融资、用地、户籍、购房、发展二、三产业等相关政策,大力扶持小城镇发展,拓宽小城镇投融资渠道,吸引民间资金投入基础设施建设。吸引企业、外商以多种方式参与小城镇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和经营,发展小城镇的各项公益事业。在保护耕地和农民合法权益的情况下,妥善解决城镇建设用地。  相似文献   

13.
抚州小城镇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智胜  金亮 《企业经济》2004,(11):142-144
本文从区域经济的角度对抚州小城镇的发展及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对抚州小城镇发展与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与归纳,最后针对抚州小城镇的未来建设与发展从指导思想、产业结构调整及小城镇的区域布局规划等方面提出了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4.
新型城镇化不仅是"人口的城镇化",更是以城乡统筹、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产业和城镇融合发展,促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因此,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支撑是产业化发展.鹿寨县以柳州加快建设超大城市为契机,推进鹿寨新型城镇化建设,关键是发展支柱产业,以产业驱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是事关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鹿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举措,也是加快与柳州市区同城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本文针对小城镇发展面临的三方面的土地问题 ,即土地规划与其他规划的关系、非农建设用地指标短缺与小城镇发展的矛盾、土地制度对发挥小城镇集聚效益的影响等 ,提出了包括要正确处理土地规划与其他各类规划的关系、通过土地整理解决小城镇建设用地指标不足和为小城镇发展提供有效支持等三个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朱华燕 《新企业》2001,(12):16-17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小城镇建设与乡镇企业发展的互相依托,互相促进,共同提高,共同发展的互动关系已越来越明显,没有乡镇企业的发展,就不可能推动小城镇建设,而没有小城镇建设的发展,乡镇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也会受到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本文回顾了我国小城镇的发展过程和所存在的问题,在总结这些问题并借鉴国外小城镇发展的经验后,提出了我国小城镇发展可遵循的发展模式,对其产业经济、功能布局、制度改革、生态建设、人文环境以及可持续发展问题进行了阐释。  相似文献   

18.
我国小城镇发展已经表现出新的态势:地带性差异进一步扩大;大都市经济圈和城镇密集区成为小城镇快速发展的地区;产业集群成为小城镇发展的动力之源;全国各省市出现大规模撤乡并镇,并产生一定的社会经济效应.我们要依据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实施两类对小城镇发展的空间引导战略;继续推进人口和工业的聚集;要高度重视中心镇的发展等等,这不但对于小城镇的健康发展,而且对于我国城镇化整体健康发展亦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东部沿海地区办企业建镇兴镇、走以工业发展带动小城镇发展的道路,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部分地区所办的乡镇企业在依托原有乡镇集中发展起来后,农村富余劳动力由农业转向工业,大量农民转化为城镇居民,并不断聚居,形成小城镇。二是大部分地区许多同行业乡镇企业的发展,带动了专业市场的兴起,随着专业市场商品交易规模的不断扩大,带动了人口的集中和第三产业的发展,从而推动小城镇建设。其成功经验说明:处在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的阶段里,不发达农区城镇的发展,根本上是经济发展、工商业发展和农民产业转移的过…  相似文献   

20.
三峡库区赋有极品级的旅游资源,小城镇的建设与产业发展是该地区实现城镇化的重要战略,也是推进具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的基本途径。因此,本文从旅游资源配置的角度,探讨三峡库区城镇化道路的选择,城镇化与旅游资源配置途径,提出了三峡库区小城镇建设与旅游产业协同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