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会计诚信是一项非正式制度安排,一种隐含契约,也是企业契约主体之间的信任关系表现。按信任的来源分类,会计诚信可以分为基于制度的会计诚信、基于契约的会计诚信与基于信誉的会计诚信三种。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必须从制度、契约和信誉三方面加强会计诚信契约的履约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2.
在企业契约联结的广义视野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实质是一种契约交易。会计诚信作为企业契约交易主体对会计执行过程及其结果的一种理性要求,其实质同样是一种契约,即"会计诚信契约"。把契约理论的思想渊源和分析方法运用到会计诚信上,可以构筑出会计诚信契约安排的基本理论体系,从而为分析资本市场会计信息质量问题提供一个全新的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3.
会计诚信契约的理论研究与模型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企业契约联结的广义视野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其实质是一种契约交易。会计诚信作为企业契约交易主体对会计执行过程及其结果的一种理性要求,其实质同样是一种契约,我们称之为"会计诚信契约"。把契约理论的思想渊源和分析方法运用到会计诚信上,可以构筑出会计诚信契约安排的基本理论体系,从而为分析资本市场会计信息质量问题提供一个全新的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4.
从契约理论出发,分析造成企业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因是会计主体间契约关系的不规范和不完备。治理会计诚信缺失,应构建企业财务激励约束机制,完善会计法规、准则和制度的建设,规范社会审计委托制度,保持审计的独立性。  相似文献   

5.
在西方,契约作为一种法律理念不仅存在于私法之中,而且也融入到公法中,为政务诚信制度的构建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文化源泉.但在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政务诚信属于一种由人格信任所构成的道德自律范畴,强调的是代表官方的精英人物的自律和德政,与契约理念不相容.我国政务诚信的构建必须在继承中国传统优秀诚信文化遗产的基础上吸收西方契约诚信文化核心价值体系,在思想文化观念上实现从“官本位”到“民本位”的转变.  相似文献   

6.
关系契约视角下企业诚信治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个社会的诚信治理是涉及法制、经济和社会伦理的系统工程,而企业诚信是建设诚信经济的基础。从微观角度,讨论以企业为主体的诚信治理问题。在关系契约理论框架下,运用重复博弈理论分析声誉建立的机理;基于关系契约规范,研究了诚信的关系治理问题;并研究了作为信誉载体的中介组织诚信治理的关系契约机制。在诚信机理研究基础上,针对当前企业诚信现状,从理论研究视角,提出推进企业诚信建设的实践建议。  相似文献   

7.
汤胜 《新智慧》2004,(6B):5-6
契约安排与会计信息质量之间的关系是实证会计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在现实中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契约安排的影响。契约实质上也是一种协议。契约及契约安排作为人们之间交易的行为规则与制度和制度安排是等价的,实际上制度是种公共契约,这种契约是一个较大范围内的公众通过一定的公共选择程序共同达成的协议。本所讨论的契约安排包括企业内部的制度安排和外部契约安排。  相似文献   

8.
社会信任与会计盈余的债务契约有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信任是一种重要的非正式制度,其如何影响企业微观机制值得探究。以2000-2014年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研究,发现社会信任有“连坐制”效应,社会信任越低的地区,会计盈余的债务契约有用性越显著;相比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中社会信任对会计盈余债务契约有用性的影响更显著。在使用Heckman二阶段模型纠正样本选择偏误后,上述结论依然成立。研究结果对于充分认识社会信任的重要作用以及发挥会计信息的治理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论会计公正的理论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钟高  刘骏 《新智慧》2006,(7):9-10
本文对会计公正的探讨是基于“会计是一种契约”的思想进行的,由此得出会计契约各方应当遵守“公正”这个基本原则。而会计公正在实践中体现为会计制度与会计人员的价值公正以及会计契约各方权利和义务的分配公正。  相似文献   

10.
契约的履行机制一般包括强制履行机制和自我履行机制。会计契约的强制履行机制存在不可避免的缺陷,需要自我履行机制进行补充和完善。会计契约自我履行范围由会计规则执行者的私人履约资本决定,因此创造一个有利于私人履约资本生成和积累的社会制度环境是提高会计诚信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决民营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从融资路径创新的角度引入内生性契约,稳定信用共同体的融资主体之间关系,完善信用共同体融资的作用机理,旨在为探索建立网络融信机制形成理论支撑。而网络融信机制的构建需要在PPP模式的基础上确保网络融信的平稳运行,尤其网络融信所面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应通过融资主体之间的内生性契约实现信息平衡,并通过信用共同体的形式为规避网络融信前端风险提供组织保证,在此基础上实现由"二重内生性契约"、"三维公私合作"、"多维信用共同体"构成的网络融信机制三大基础条件。进而基于PPP模式的内生性契约与信用共同体,从网络融信平台的搭建、网络融资信托计划的设计、网络融资信托操作方式的选择与网络融资信托利益链的管理等方面构建网络融信机制。  相似文献   

12.
基于声誉和法律的不完全契约的实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事件的不确定性以及契约的不完全性导致了契约在大多数情况下不能自我实施。契约的实施主要有两种手段——基于声誉的私人执行机制以及基于法律的第三方公开执行机制。另外,两种契约实施方式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法律执行方式依赖于当事人对声誉的重视程度,而声誉执行方式又要求法律具有较强的威慑力。  相似文献   

13.
文章在考察了电子技术特别是计算机网络技术对缔约形式的影响后认为:(1)电子格式合同(如拆封合同、按键合同)已成为软件业乃至整个新经济的基本交易形态,并给传统合同法的改革带来了新的契机;(2)应在法律效益原则的指引下,突破传统要约与承诺的狭窄、僵固模式,赋予电子格式合同以法律效力和可执行性;(3)电子格式合同同样应满足一般合同法上诚信和公平原则的基本要求;(4)根据电子商务的特性,对电子格式合同公正性的检测,其着眼点应是程序公正,以程序公正实现实体公正。  相似文献   

14.
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在侵权责任领域已经得到立法的认可,但对于违约中的精神损害,《合同法》却持否定态度。人们对精神利益的追求,使得具有精神利益目的的合同逐渐增多,对违约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建立也引起了更多法律人的关注。在服务型合同中建立违约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大胆尝试,对推动合同法体制的健全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5.
尽管监理机制、变动报酬等外部激励有助于信息系统的实施,但现实中的多数信息系统项目不但很少引入监理机制,而且还多采用的是固定报酬。显然,这种缺乏激励机制的委托-代理合同是需要委托人(企业)对代理人(开发商)工作的信任。本文基于代理人的内部激励与信赖行为,先给出了一个信任合同的概念,然后分别把代理人的行为准则、道德规范作为变量引入至委托-代理模型,分析并指出了基于信任的内部激励可能对信息系统项目的实施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16.
组织间关系演进:三维契约、路径和驱动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组织合作是常态.如何构建高效的组织间关系是现代组织战略面临的重大挑战和关键问题.文章从组织间关系内在建构出发,表明组织间关系演进实质是显性契约、关系契约、心理契约的进阶过程.以此为基础,指出组织间关系演进遵循信任、关系依存、承诺路径,而复杂动态性、组织文化及网络嵌入则是组织间关系契约进阶和演变路径的动力机制.并分别结合三对组织间关系的演进实例对演进内在机理进行了验证性分析,从而为剖析纷繁芜杂的组织间关系提供了新视角和关系构建思路.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信任角度研究了公司如何设计针对具有政治关系CEO的薪酬契约。具体来说,分析并验证了两个推论:第一,由于股东对CEO不完全信任,CEO现金薪酬对负股票回报的敏感性要大于对正股票回报的敏感性;第二,CEO的代表委员类政治关系会增进股东对CEO的信任,从而这类CEO薪酬-回报的非对称敏感程度较低。本文从薪酬契约角度发展了当前高管政治关系的研究,并且为薪酬契约设计研究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8.
作为建立和维护基层社会信用体系的主要承担者的县级政府,其自身的信用是建立社会信用体系的关键.如何适用诚实信用原则是作为我国法律与政策的基层执行机关--县级政府自身的信用建设的重要方式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创新行政管理方式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新制度经济学角度的不完全合约框架下探讨多任务委托代理合约的选择.试图证明当代理人行为不可观察时.合适的激励安排能降低由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委托人福利损失。重复的带有考核期的分类合约和终身雇佣制比一次签订、长久执行的合约更能节约委托人的信息租金,具有明显效率优势。当任务的价值、成功率、成本投入与周期差距明显时,终身雇佣制是合适的选择,但要求委托人有较高的声誉保证。当委托人难以有效辨别代理人类型时,有考核期的分类合约则是合意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