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李荣贵  李建华 《现代商业》2013,(31):195-197
森林旅游生态补偿可以有效缓和各利益主体的矛盾.文章分析了森林旅游生态补偿的重要意义,在对雪峰山国家森林公园全面调查的基础上,概括了雪峰山森林旅游的发展历程,同时通过典型事件分析找出其存在景区可进入性差、旅游配套设施不健全、缺乏有特色的旅游产品、当地居民的旅游开发意识等问题,提出以社区参与来确定生态补偿的制度、拓宽生态补偿的有效途径、提升森林旅游产品质量、转化剩余劳动力等对策来解决雪峰山森林旅游生态补偿问题.  相似文献   

2.
《商》2015,(4)
随着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不断遭到破换,人们环境保护意识也逐渐提高,随着旅游业不断的发展,生态文化旅游更是成为时下关注的一大热点。生态文化旅游代表着人类由统治自然的观念,开始转变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而生态文化在保护生态环境及旅游资源文化的同时,也使生态遭到了一定的破坏,而如何对两者进行更好的平衡,成为当前人们所面临的最大挑战。本文主要就黔西南生态文化旅游的生态补偿进行简单的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3.
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谁受益、谁补偿原则,完善对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生态补偿机制,推动地区间建立横向生态补偿制度”。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推动建立跨区域、跨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流域是开展地区间横向生态补偿的重要载体,流域通过水将生态受益区和生态保护区有机联系到一块,利益关系相对明确,有关利益主体具有开展横向生态补偿的现实需求和可能。  相似文献   

4.
内蒙古草原生态系统脆弱性和环境资源再生能力较弱等特征,要求在草原旅游发展过程中实施合理的生态补偿。本文根据草原旅游活动中各直接利益相关者对草原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从草原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补偿主体、补偿对象、补偿标准和补偿方式等方面,构建了内蒙古草原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5.
旅游生态补偿是实现旅游地公平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旅游者是构建旅游生态补偿机制的重要主体。通过对海南游客的调查研究发现,生态环境是对海南游客最具吸引力的要素,而海南游客对旅游生态补偿的内涵、方式、支付意愿都处于较低水平,加强宣传教育、普及环保和生态补偿知识是提高游客参与可持续旅游发展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6.
自然保护区不仅是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同时也是生态旅游得以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怎样在进行旅游生态开发的同时做到保护自然环境,合理地进行旅游生态的补偿机制,是进行旅游可持续性发展的重中之重。本文将东江湖风景名胜区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主要对东江湖风景名胜区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研究:旅游生态补偿的理论基础;对自然保护区旅游生态补偿运作机理的探究;以东江湖风景名胜区为例,从该地的发展状况、政策支持以及整体的效果评价进行探究分析,进而对整个自然保护区旅游生态补偿运作进行全方位的调查。  相似文献   

7.
完善森林旅游资源管理体制是实现资源保护和旅游开发的平衡发展,实现森林旅游可持续的重要环节,当前我国森林旅游资源管理体制有很多缺陷,产生了环境污染、资源破坏、利益分配不合理等问题。本文阐述了森林旅游资源的概念,指出我国现存森林旅游资源体制的问题进行,分析其存在的深层次的原因,最后提出完善森林旅游资源体制的建议,为我国森林旅游资源开发、建设、保护提供了参考性意见。  相似文献   

8.
我国对于森林生态保护和开发给予一定补偿的做法起步较晚,最早只能追溯到1984年<森林法>中所提到的专款专用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而有关具体的补偿标准直到 2001 年出台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助资金管理办法(暂行)>中才有说涉及.本文通过对我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政策历时归纳,演绎得出我国现行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政策的不足,促进我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政策的完善和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9.
本文就森林旅游景区的森林火灾的发生特定条件和环境,论述了森林火灾发生的特点和原因,以及如何预防和扑救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流域生态补偿分为政府补偿和市场补偿两种基本模式。本文从生态补偿模式的角度分析了我国流域生态补偿存在的不足,指出政府补偿模式存在纵向转移支付不合理、横向转移支付尚未建立以及缺乏税收支撑等财政政策不完善的问题,市场补偿模式则存在市场参与主体不积极、价格形成机制欠缺、社会资本介入不充分等问题。需要在政府补偿模式中完善中央对地方的纵向转移支付、建立横向转移支付制度和适时开征具有生态补偿性质的税收,同时构建促进市场补偿模式发展的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11.
张家界森林旅游产品品牌定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家界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与人文资源优势,森林旅游在产品开发与品牌个性塑造过程中,却存在着森林旅游基础设施薄弱、旅游规划水平和服务质量不高等问题。应对张家界森林旅游产品品牌个性环境进行分析,对相应的森林旅游产品品牌进行市场定位,进行广告设计与营销宣传,将有利于森林旅游地与旅游产品品个性的塑造与成长。  相似文献   

12.
王晖 《江苏商论》2012,(7):109-112
在红色旅游蓬勃发展的背景下,红色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开发更强调社会、经济、生态的协调。当前许多红色旅游景区存在生态恶化风险,没有明确的红色生态旅游开发标准,缺乏针对性的红色生态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红色生态旅游产品设计不足等等问题亟待解决。红色旅游资源可持续开发要强调生态化开发理念,保障红色旅游地自然生态安全,维护红色旅游地文化生态和谐,增强红色旅游地生态审美体验,促进红色旅游地综合效益提升。  相似文献   

13.
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要求,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解决贫困问题与民族问题的需要。生态伦理观与民族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内在一致性:生态伦理观为民族地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发展提供借鉴;生态伦理的"公平原则"是实现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首要原则;可持续发展观蕴涵和谐共生的生态伦理精神。我国民族地区应在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前提下,运用生态伦理理念构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运行机制,实现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持续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4.
低碳旅游是通过推行碳汇机制、运用低碳技术和倡导低碳旅游消费的一种发展方式。森林公园发展低碳旅游有利于传播生态文明,倡导低碳生活,实现森林生态、社会、经济三大效益的最大化。但制度缺失对森林公园低碳旅游发展造成严重影响。我国政府需要制定相关制度;完善并严格执行森林资源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制定森林碳汇体增添政策;确立监督设备设施与建筑低碳技术运用的适宜机制以及制定旅游者低碳旅游消费的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15.
中国东北森工林区旅游产业SWOT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继庆 《北方经贸》2008,(1):126-128
中国东北森工企业发展森林旅游业对其经营改革具有重要意义,对林区社会和企业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作用值得重视。东北森工企业发展森林旅游的优势在于其经营区内的森林资源丰富,旅游目的地的季节和景观特征明显。其劣势主要表现在内部制度障碍、基层企业人才匮乏、企业创新文化不足和生态承载力的制约、投资滞后等方面。东北森工企业发展森林旅游的机遇和挑战并存。机遇来自我国林业发展战略和林业产业政策的调整,以及旅游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其挑战主要来自非林业系统旅行社的行业竞争、南方森林旅游替代品的竞争和旅游者行为管理问题。  相似文献   

16.
市场经济也是一种道德伦理经济,企业营销必须在一定的伦理规范下才能顺利取得既定目标。随着生态文明的来临,生态脆弱性越来越严重,生态政策约束性越来越紧,消费者生态消费意识渐浓,生态产品与生态技术价值日益凸显,企业营销必须适应这种生态发展趋势,严格遵循相应的生态伦理,主动开展生态化营销,唯有如此,才能实现生态环境约束的内涵式突破,才能实现"天人合一"的有序发展,才能在公众面前树立良好的生态伦理形象,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得以优胜。  相似文献   

17.
当前,黑龙江省发展低碳旅游存在的制约因素主要是缺乏整体规划,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不够完善;低碳旅游资源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低碳旅游景区建设、低碳旅游设施完善有待加强;公众低碳旅游意识薄弱等。促进黑龙江省低碳旅游发展,应制定低碳旅游发展的法律法规和制度体系;科学规划、合理有序地开发低碳旅游资源;加强低碳旅游景区建设;完善低碳旅游服务;加强低碳旅游宣传,倡导低碳旅游方式。  相似文献   

18.
李贵卿  黄萍 《商业研究》2007,(6):191-194
四川民族文化生态旅游在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的同时也存在人才素质滞后的现状。为了让有限的资源发挥出应有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要从开发、利用、保护好四川民族文化生态旅游资源,促进民族旅游持续发展角度,制定出资源与人才匹配的基本思路和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9.
张承津 《商业研究》2006,(7):189-190,203
生态旅游迎合消费者崇尚自然的意愿,是国际市场上颇为流行的一种时尚需求。分析黑龙江旅游资源的区域组合和消费流行情报源构成及生态旅游需求产品与目标市场营销,探索黑龙江省生态旅游消费流行和相关情报源及影响因素,对东北老工业基地旅游市场营销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欧钟慧 《江苏商论》2012,(4):122-125
生态养生旅游是目前世界上最环保、最受旅游者欢迎的旅游产品之一,特别是受到老年旅游者的欢迎。巴马县作为世界知名的长寿之乡开展生态养生旅游的核心竞争力主要表现在有良好的生态支撑、专业的服务及合适的开发模式等几个方面,因此要完善巴马县发展生态养生旅游的各项软硬件条件,保证巴马县寿乡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