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金融》2012,(11):70-71
在2000年前后,各大型商业银行均启动了数据大集中工程,中国银行于2003年完成了数据和系统版本在全国五大中心的集中。与此同时,为进一步"方便客户、集中信息、规范操作、加快创新、防范风险",中国银行于2003年启动了IT蓝图  相似文献   

2.
余彤 《金融电子化》2012,(6):60-63,6
如何充分运用信息科技的先进成果加速金融产品创新,通过信息资源共享促进银行的集约化经营管理,建立统一的业务应用平台,实现数据逻辑大集中,并在短期内完成上万个机构网点投产实施,成为全球大型商业银行系统建设的重大难题。中国银行在完成了数据和系统版本在全国五大中心的集中后,于2003年启动IT蓝图发展规划,从应用架构、基础设施、信息安全和IT治理四方面,明确了信息科技建设的中长期战略目标和发展路径,并于2006年正式启动实施。  相似文献   

3.
百年中行绘蓝图,十月金秋奏凯歌。2011年10月30日,IT蓝图项目投产工作在总行圆满成功,标志着中国银行信息科技的发展进入了新的快车道。白  相似文献   

4.
《金融电子化》2012,(2):57-58
正中国银行公司信贷管理系统是该行IT蓝图实施的战略性项目,涉及交付渠道、客户管理、产品管理、财务会计、决策支持5个方面,实现公司信贷业务全流程管理,支持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理念。系统的建设和投产全面提升了中国银行响应客户和市场的能力以及信用风险管理的专  相似文献   

5.
IT蓝图建设是近年来中国银行举全行之力发动的一场信息科技建设攻坚战。作为一项浩大的系统工程,它牵涉面广,实施难度大,需要克服一系列困难。但正因为如此,它也留下了“坚定信念、无私奉献、开拓创新、科学求实、团结协作”的宝贵“蓝图精神”,成为中行人践行“追求卓越”核心价值观和顽强拼搏的生动写照。在IT蓝图办公室成立至今的八年时间里,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共产党员和先进典型,“全国金融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国内支付团队主管周倩就是其中的一员。  相似文献   

6.
程远  张纪锋  杨力 《华南金融电脑》2005,13(12):104-105
2004年,中国银行选用南天OFP AutoBranch2.0作为其主机行统一的前端系统软件,成功替换了原有的CT/DOS、CT/2、OFP AutoBranch1.2等旧有平台,为中国银行下一阶段的IT蓝图规划打下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7.
陈杨 《中国金融家》2014,(11):112-112
你可能想不到,一位银行基层工作人员会精通这么多技能:微机中文录入(五笔)一级能手、微机计算器一级能手、IT蓝图对私一级能手、IT蓝图对公一级能手、IT国内一级能手、IT国际结算二级能手、储蓄传票录入二级能手、点钞二级能手……而恰恰这些"能手"称号都属于一个人,就是大家公认的业务标兵、中国银行西安长安路支行财管运营部信科经理王掌飞。  相似文献   

8.
业界资讯     
《中国金融电脑》2013,(10):93-96
中国银行亚太12家分行信息系统成功转型近日,中国银行海外信息系统整合转型项目在亚太12家分行成功投产,实现了海外机构客户信息整合、渠道拓展和产品延伸。在12个国家和地区的52个机构同批次开展信息系统整合实施,在国内外同业中尚属首次,是全球银行业系统推广的创举之作。系统上线后,中国银行全球化服务能力、IT支持能力以及信息系统应用安全性都将大幅提升。海外信息系统整合转型项目是中国银行继境内IT蓝图项目成功投产之后,于2011年启动的又一信息化战略举措。中国银行针对以往海外单一机构的系统设计做了重大调整,构建了一套领先同业、支持全球一体化运营的IT系统架构。按照分  相似文献   

9.
2014年,中国银行信息科技各项工作稳步推进,成果斐然。2015年,中国银行信息科技工作将以"信息科技治理提升年"为主题,以"强化信息科技精细化管理水平,提升全球一体化IT服务能力"为主线,持续优化信息科技专业决策机制,积极推动科技与业务的融合互动,有力支持集团战略实施,为建设最好的银行输送不竭动力。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银行业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中资银行与外资银行竞争的焦点在于黄金客户、关键人才,而竞争的主要策略则是业务创新。国有商业银行的业务创新是指在现有存、放、汇业务基础上,引入现代商业银行的经营理念、管理方式和科技手段,以客户为中心,以效益为目标,以服务为载体的业务创造与自我完善。  相似文献   

11.
创新是十二五期间的关键词,同时也为银行卡业务的进一步发展绘制了新的蓝图、指明了新的方向.银行卡产业属于知识经济的范畴,以科技作依撑,非创新不能驾驭.自1985年中国银行发行第一张银行卡以来,中国银行卡产业已经走过了20多年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2.
随着信息化工作的不断深入,银行业信息系统的开发、维护与运行均面临较大的挑战,如何保障业务的持续运营,如何支撑银行各项业务的发展,如何保障客户与自身信息的安全,这些都是我们面临的挑战。面对这些挑战,中国银行广东分行启动IT生产运维集中账号管理以及安全管理项目,进一步加强中国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保障中国银行的信息科技对外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3.
中国银行业信息化建设的过程,实质上是管理现代化的过程。随着银行对IT科技的依赖性越来越强,如何通过监控工具和管理手段,提高IT系统的可见性和可控性,如何实现IT管理工作的规范化、流程化,如何为运维(运营和维护)人员绩效考核提供量化数据,如何有效地提高IT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实现IT管理工作的规范化、流程化、自动化等诸多问题,已成为国内银行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4.
《金融电子化》2012,(8):56-58,6
大型金融企业每年都会投入大量资金和资源完成IT项目建设,但普遍存在IT项目的产出和企业发展战略之间没有清晰的对应关系,传统针对单个项目/项目群的管理方式不能有效确保有限的IT资源投入到战略发展重要、优先级较高的IT项目中。2004年以来,随着中国银行业务发展、信息化水平的提高特别是IT蓝图建设的推进,导致企业日益增长的IT应用项目建设需求和有限的IT资源之间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以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不断涌现,为各行业的发展带来巨大机遇。随着金融行业与科技的融合走向深入,信息系统和员工工作产生的数据和文档已经成为每个单位长期发展的核心资产,传统的“以计算为中心”的IT模式正在迅速向“以数据为中心”的模式转变。人民银行益阳市中心支行(以下简称“人行益阳中支”)作为人民银行基层分支机构,在运用IT技术服务业务工作过程中发现金融机构普遍存在处理数据和文档的难题。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中国银行业的竞争向更广领域和更深层次演变,现代化的IT科技已成为国内银行取得市场竞争优势和有效拓展业务的重要手段。与以往相比,IT科技已由支持银行经营转向如何提高银行的效率.这种转变不仅是单纯的技术革新.而且是在新技术革命背景下,利用技术创新带动业务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实现银行业务流程再造、各类资源整合和管理水平提升最大化。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让IT应用以最优化的状态.持续不断地运作.以满足银行业务发展的要求。美科利业务优化科技长期以来一直致力于帮助客户优化IT系统商业价值.在《福布斯》全球2000排行榜中有6家十大银行、7家最受客户信赖的公司、以及6家全球十大公司已经选择了美科利管理服务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7.
中国银行成都蜀都大道支行,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认识到,传统网点已经不能满足个人金融业务发展的要求,只有通过转变网点经营模式、优化网点资源配置,才能吸引中高端客户,降低运营成本,提高个人金融业务的核心竞争力。为此,2005年底,在支行营业部全力推进了网点转型工作,把“以产品为中心,提供无差异服务”的业务操作型网点,转变为“以客户为中心、客户分层、重点发展维系中高端客户、销售重点产品、注重网点效益”的营销服务型网点。通过网点转型,转变经营模式、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了支行营业部个人金融业务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8.
张铭 《新理财》2012,(8):36-37
2012年是中国银行成立100周年。作为我国国际化和多元化程度最高的银行,中国银行在为中国企业进出口贸易提供资金支持方面具有天然优势。2008年,随着市场的发展变化,中国银行深圳分行正式成立了服务中小企业的专营部门——中小企业业务部,在国内同业中首创以客户为中心、端对端快速响应的"流程银行",以"专业、高效、创新、全方位满足中小企业需求"为价值主张,以"中小企业伙伴、中银信贷工厂"为品牌诉求,与一达通合作,推出"中小企业外贸通宝系列",为中小企业提供了优质的银行服务。程琪是这个团队的负责人。2012年7月12日,在中国银行深圳分行的会议室里,记者见到了这位中小企业业务部总经理。  相似文献   

19.
随着信息科技的迅猛发展以及信息技术在金融行业的广泛应用,金融创新越来越依赖于信息科技的支持,信息科技水平也逐渐成为金融机构重要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中国银行利用数年时间,举全行之力,打了一场信息科技  相似文献   

20.
2009年12月31日,是中国银行IT蓝图试点投产成功后的第一个年终决算日,总行领导高度重视,总行财务管理部、信息科技部、信息中心、软件中心、运营服务总部等有关部门和海内外分行、附属机构密切合作,克服新旧线并行工作量剧增等困难,从11月上旬启动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