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本文以1990-2005年间的41个国家为样本,对区域经济一体化伙伴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与本国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区域经济一体化伙伴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与本国经济增长呈正相关关系,而伙伴国相对经济发展水平对于本国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参与不同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模式对本国经济增长有不同的影响,即参与南——北型和北——北型区域经济一体化有利于经济增长,参与南——南型区域经济一体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尚不确定。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1990-2005年间的41个国家为样本,对区域经济一体化伙伴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与本国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区域经济一体化伙伴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与本国经济增长呈正相关关系,而伙伴国相对经济发展水平对于本国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参与不同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模式对本国经济增长有不同的影响,即参与南--北型和北--北型区域经济一体化有利于经济增长,参与南--南型区域经济一体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尚不确定。  相似文献   

3.
APEC经济增长收敛性的经验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在1950~2000年的经济增长收敛性进行了经验分析。通过人均收入σ-收敛、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这三种检验以及APEC成立前后的对比发现,亚太地区存在着显著的增长收敛性,而APEC的出现与发展又明显促进了该地区经济增长的长期收敛性,大大提高了区域内经济增长收敛速度。本文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证实,“南—北”模式的区域一体化有助于缩小国家间的收入差距,改变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相似文献   

4.
曹宇  周卫峰 《特区经济》2006,(2):285-287
本文研究新古典收敛机制和技术扩散收敛机制对于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差距的影响;其基本观点是:改革开放以来,大多数省都存在资本边际产出递减;劳均资本不存在收敛性,TFP在1978~1991年期间存在绝对收敛,在1992年之后也不存在收敛性,因此,新古典收敛机制和技术扩散收敛机制在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现实中并没有自动发挥作用;劳均资本积累和TFP增长的变动趋势共同解释了中国地区经济增长差距,相比较而言,前者的作用更为重要,未来若干年内区域经济增长的总体态势在很大程度上仍将由各地区劳均资本的变动趋势决定。  相似文献   

5.
王春婕 《山东经济》2005,21(6):35-40
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实现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区域经济一体化集团或组织,这些集团或组织以国际条约为依据,以国际组织为依托,以区域内成员国认同的标志贸易自由化程度的规则、组织形式、一体化类型、争端解决的制度为内容,形成具有不同法律特征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模式。其中,既有以硬法为主的组织模式,也有以软法为主的组织模式,还有混合软硬法特征的组织模式。由于各种模式产生的特定条件和存在的基础不同,其模式借鉴价值有很大差异。具体而言,以硬法为主的组织模式有助于强化组织的纪律性和法制性,混合软硬法特征的组织模式则兼具法制性与灵活性优势,两者均能保障区域一体化组织的有效运作,因此,具有较强的模式借鉴价值。而以软法为主的模式是一种松散的、缺乏约束力的组织形式,其自身尚需完善,可资借鉴的价值不大。  相似文献   

6.
目前各地区政府越来越注重公共支出政策对经济的干预活动。经济增长收敛性研究对区域经济增长具有较强的解释能力。本文基于面板数据模型分析方法,验证了之前的研究我国各省之间经济增长不存在绝对收敛的特征,同时从收敛性的角度分析我国各省公共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β-收敛法来测算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收敛性.研究发现从长期趋势和整体上来看,我国各省之间经济增长不存在绝对收敛的特征.在中国省际区域间经济增长的条件收敛中,财政支出作为控制变量并没有促进经济增长的收敛,加速了区域经济增长的发散.  相似文献   

8.
运用2000—2019年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检验发现,我国存在着明显的绝对收敛和条件收敛。对外开放水平和基础设施建设与经济增长成正相关,劳动力流动减缓了经济收敛的速度,且对区域间经济差距的缩小并没有促进作用。同时,这一发现也证实了东中西地区差异缩小而南北地区差异扩大的结论:东部地区呈现“收敛—收敛”趋势,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呈现“发散—收敛”趋势;对于南北地区,北方地区表现出“发散—收敛”的趋势,南方地区则一直是发散趋势;此外,劳动力流动率对主要劳动力流入地的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对劳动力流出地的经济增长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必须因地制宜制定政策合理引导劳动力流动,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区域经济一体化已经成为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显著特征之一,而且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已经超越了传统的贸易合作领域,表现出"深度一体化"的特征."深度一体化"有多种表现形式,但是最经常被提及的形式是国际直接投资.本文的目的就是要洞悉作为一个制度安排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对于国际直接投资的影响.在占有大样本的基础上,本文使用可行广义最小二乘法,估计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FDI效应.本文的结论认为:区域经济一体化对于FDI的影响存在市场规模效应和门槛效应,在区域一体化背景下,贸易与投资呈互补关系.  相似文献   

10.
许多政治经济学家认为,经济一体化所带来的经济收益会成为区域内政治合作的推动力,但是发展中国家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在经济收益不佳的情况下同样实现了区域内的政治、安全合作。那么如何来解释发展中国家区域经济一体化框架下推动政治合作的内在机制?作者选取了八个发展中国家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案例,通过比较分析后发现,发展中国家区域经济一体化框架下的安全合作依赖三个层面的路径:制度组织形式、国内政治和地区力量结构,而贯穿这三个层面的核心因素是成员国政府对区域经济一体化未来收益的预期。这一理论分析框架还有助于解释中国在东亚的外交困境,中国政府应尽可能地增加周边国家对于区域经济合作的政治收益预期,建立并完善必要的组织机构;在某种程度上和美国达成共识,重视东盟国内的政治舆论,充分利用区域经济合作的杠杆作用,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政治效应最大化。  相似文献   

11.
In a planned economy, state monopoly ensures that economies of scale are exploited. However, state monopoly could not commit to reward its workers. Anticipating this, individuals will exert less effort. In a market economy, competition among firms ensures that higher effort from workers will be rewarded. However, competition means that economies of scale are not fully exploited. Per capita output growth is generated by continuous adoption of new technologies substituting labor for capital. Growth rate in a market economy is higher than that in a planned economy when the incentive to exert effort is relatively more important.  相似文献   

12.
本论述这一轮中国经济过热的背景和实质是源于经济上的困境,即整个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的是需求不足的趋势,求大于供的过热只是很短暂的现象。因为拉动这轮经济过热的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房地产投资和家用汽车购买缺乏坚实的经济基础,约有一半的资金来源于金融贷款。  相似文献   

13.
东部GDP占6成经济增长14.24% 人均GDP近3万 东部地区2007年继续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从绝对数值看,固定资产投资、消费品零售额、进出口总额占全国的比重分别达到55.83%,60.69%和92.14%.就相对速度看,东部地区GDP增长率为14.24%,超出全国平均水平2.3个百分点.人均GDP高达29874元,相当于中、西部地区的1.93倍和4.18倍.其中,上海市人均GDP位于全国首位,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45倍.  相似文献   

14.
I. Introduction The rapid rise of the economic weight of China in the world economy has increasingly caught the attention of many analysts as well as policy-makers, eliciting various opinions on the global implications. Although China’s economic performance in the past 2 decades46 Pingfan Hong / 45 – 55, Vol. 14, No. 2, 2006 or so is indeed miraculous, the rest of the world should become less surprised or bewildered if they see China’s recent performance from a long-run historical perspe…  相似文献   

15.
东亚经济一体化与合作:朝向共同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长期以来,东亚地区的经济一体化主要靠市场力量推动,区域经济合作则落后于经济一体化进程。亚洲金融危机证明,仅靠市场推动的经济一体化是脆弱的,只有加强区域经济合作,东亚地区才能增强抵御外部风险的能力,保持经济的持续繁荣。亚洲金融危机后,东亚地区迅速建立起“10 3”的合作机制,在加强金融领域合作的同时,也不断拓展在经贸投资等领域的合作,并逐步确立了以建立东亚自由贸易区和东亚共同体的长远奋斗目标。特别是在中国提出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后,东亚地区的合作步伐明显加快。尽管目前离建立东亚共同体的长远目标还很遥远,但东亚地区的合作进程已不可逆转,各种形式的合作努力将最终推动长远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6.
经济全球化中的东亚经济合作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1.经济全球化与区域化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技术革命的迅猛发展和以外国直接投资为载体的国际分工的不断深化,商品、资本、技术、知识等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的速度大大加快,世界各国及各地区之间在经济上的相互依存关系空前紧密,世界经济日益融合成为一个有机的统一体.所谓经济全球化,便是上述过程的深化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日本经济衰退的新古典经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持续经济衰退与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都表现出零利率加通货紧缩的特征。用新古典经济学方法分析日本经济的衰退,寻求相应的政策治理途径,从短期看,仍需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上采取双扩张政策,其中财政政策更具比较优势;从长远看,改革的重点仍在于结构性调整和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8.
难以摆脱的长期低迷--日本经济现状论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自泡沫经济破灭以来,日本经济不但没能走出困境,种种迹象表明,其本身还陷入了一种螺旋式的紧缩状态.明显的表现为综合竞争力的下滑、结构调整的滞后和不良债权问题的日益严重。围绕这种状况还出现了所谓的不良债权处理优先论、通货膨胀论和竞争力提高论等论调。  相似文献   

19.
当前经济全球化正在形成一股强大的世界潮流,不但对各国经济产生冲击,而且对国与国之间的经济和贸易关系产生重大影响。本文试图针对当前经济全球化新形势的特点,结合中埃两国经济和市场发展现状,对未来两国经贸关系的变化和发展进行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报告论述了西北地区经济发展在全国的意义 ;西北地区经济增长与国家区域改革的关系 ;我国的区域格局与区域经济政策走向 ;西部大开发与西北区域经济的发展等 ;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加快西北区域经济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